舊序
關燈
小
中
大
诏儒臣纂正史,購求天下郡邑掌故,以備編摩。
太守曹公慨郡志久蕪,俨然造太史黃公之廬而請焉。
餘不佞,亦追随其後,而邑志先成。
志中為綱者八,為目者五十有二。
凡前所謂輿地、建置、食貨、選舉、藝文、叢談諸志,棋布胪列;而官師、人物二志,則采諸衆論,斷以公理,即太史公亦不得而專議者,庶幾哉彬彬然成一家言矣。
後這莅茲土者,亦庶幾乎有所鑒鏡矣。
如必曰史無全書,而挂一漏萬,不無遺譏,則知我罪我,孔子且無辭于春秋。
直如左丘明,匪但诮以浮誇,而柳宗元且作非國語刺之。
若子長、孟堅者,姑無論巳。
志成,餘第論志之不可無者如此。
是舉也,掌其事者,太史葵陽黃公;贊其美者,邑博汪君文璧、陳君嘉谟、許君桂、孝廉項君元濂、姚君世華。
分局纂述。
草創其業者,邑弟子員宋子文鑒、李子衷純、錢子明選、沈子啟緒、施子養性、馮子登瀛、鐘子世榮、嚴子可卿、陳子泰象、金子九韶、朱子大啟、項子德菜、沈子繼龍、蔔子萬祺。
董役者,邑幕仇子善也,例得并書。
又汪文璧:古者考職方而藏憲令,太史氏職之,即子男附邑,不廢簡記。
魯以周禮重,孔氏竊取,而陽秋之晉楚,瞠乎後矣。
故今之志,即古之史也。
高皇帝定天下,大一統而特志之,即今成籍槪舉,職其大都而巳。
乃若事核而詳,文核而傋,縷析不一書則郡縣所自為志在。
要以作者病不征,征者病非時,得其時者病非人。
窮陬僻壤,地輕而陋,奚筆之載而胪列為也?浙為天下首藩,檇李以文獻首諸邦,秀水為郡上邑,邑故有志,蓋廑廑具草,觀覽者病焉。
歲乙未,上允輔臣之請,下诏修國史,購求天下遺書,大小圖籍,畢赴史館。
于是郡縣之志,亡者草創,故者纂修,左右效記,惟此時為然矣。
邑侯利津少春李公,莅任五稔,百度具舉。
自公之暇,齊宿而抵。
鄉大夫學士黃公,暨孝廉項君、姚君以邑志請,乃屬不惠。
文璧偕訓導陳嘉谟、許桂帥諸生分部從事。
丙申春三月首事,閱六月告成。
為卷者一十,為綱者八,為目者五十有二。
璧不惠以職事,當序諸末簡。
秀水,古長水檇李地,越絕紀焉。
五台胥山之勝,襟江湖而負大海,城郭千雉,裡巷焉依。
畫而鄉都集,而市鎮利涉而橋梁俗。
慕儒勤農,其地厚,其民淳。
志地理第一。
君子出政之地,旅德則宅髦譽弦誦之塲,學道則益倉廒儲積,郵置往來,流虹望地,宸翰親灑,為叢祠冠,巍巍棹楔,坊表紀焉。
戰則克而祭則福,祠祀兵伍之制,弗可廢也。
志建置第二。
海濱廣斥,鹽田相望,澤國腴壤,戶口蕃碩,徭役雜沓。
上供務儉,極而取盈,物産務饒極而近匮。
加以歲時豐兇,而考究水利,賬恤之政,為亟亟也。
志田賦第三。
陳惠??祉,以德黔黎;迪訓嚴模,以範俊又。
久而彌懷,其稱赫赫,不者反是焉。
志官師第四。
取士之法,由來遠矣。
第于廷,舉于鄉,貢于歲,次之則以赀郎,以文無害吏。
上之貤封,下之任子。
要以得人才,裨政治,百世不能易也。
志選舉第五。
賢哲笃生,人綱人紀,而忠節茂,高行興焉。
文不在茲,允稱斯武。
孝友則政家,隐逸則高世。
内之公宮,外之流寓,具可述而傳也。
其六,則志人物。
墳典道湮,六經言微。
秦漢而下,文辭粲如也。
書籍遺文,金石盛矣。
其七,則志藝文。
揚之域,分鬥之野,祥異乘焉。
塳墓之遺,古迹可考。
仙釋萌起,方伎朋興。
事有參差,不可以類存之,足備搜考。
其八,則志叢談。
嗚呼!備矣不惠。
竊惟春秋以經而史,則素王命世之作,遊、夏亡能贊一辭,何奕奕也。
學士家世作述,誦法孔氏,蜚聲金馬。
著作之庭,何論邑乘?乃二三子猥管相命,猶然孳孳下之。
咨诹則務廣,取裁則見獨。
何所信之?信有征也。
古今作者,未易仆數。
持瑕瑜則聚訟,兢去取則角長,其有足述者亡幾。
乃今令公在事齊魯,于文學固其天性,而又專任重信,唯學士為之裁成,斐然一家言,百世可俟。
何所信之?信有尊也。
曩者嘉靖末造,裸彜不戒。
萬曆再紀,裡戶不戢。
秀水微有雕敝,恣睢風長民者亟為反,而長于民者亟顧化。
今中朝修國史,而列郡從之,資适世而志事舉。
得其人則暗然彰,值其時則勃然興,考其地則居然重矣。
不惠得以黨故吏而與茲典也,不亦焜耀乎哉!即辭之不辭,毋能辭于辭矣。
謹序。
附小亭:方域。
邑處吳西,偏考啚經,僅若彈丸,而東西南北,方廣徑二百裡餘,西北走官道,東南距海壤,舳舻鱗次,埒于通都。
土著耕桑,十室而九。
志方域。
山川。
透水,地平衍,四望無山。
縣治東南有瓶山,府治北圃有嘉山,二山僅若培??,然亦考古有所不遺也,姑具存之。
城池。
秀與嘉并附郡城,役同句,繇同額,畚梮同偫,而城基獨轄。
獨轄秀水,環城外為濠塹,屹如金湯矣。
雖然,長子厚完,孰與晉陽?吾為守臣,扞城者儆焉。
志城池。
塘堰。
周禮:稻人掌稼下地,町原防規堰,潴以列舍,水乃揚芟作田。
秀固窪鄉,其民火耕水耨,時
太守曹公慨郡志久蕪,俨然造太史黃公之廬而請焉。
餘不佞,亦追随其後,而邑志先成。
志中為綱者八,為目者五十有二。
凡前所謂輿地、建置、食貨、選舉、藝文、叢談諸志,棋布胪列;而官師、人物二志,則采諸衆論,斷以公理,即太史公亦不得而專議者,庶幾哉彬彬然成一家言矣。
後這莅茲土者,亦庶幾乎有所鑒鏡矣。
如必曰史無全書,而挂一漏萬,不無遺譏,則知我罪我,孔子且無辭于春秋。
直如左丘明,匪但诮以浮誇,而柳宗元且作非國語刺之。
若子長、孟堅者,姑無論巳。
志成,餘第論志之不可無者如此。
是舉也,掌其事者,太史葵陽黃公;贊其美者,邑博汪君文璧、陳君嘉谟、許君桂、孝廉項君元濂、姚君世華。
分局纂述。
草創其業者,邑弟子員宋子文鑒、李子衷純、錢子明選、沈子啟緒、施子養性、馮子登瀛、鐘子世榮、嚴子可卿、陳子泰象、金子九韶、朱子大啟、項子德菜、沈子繼龍、蔔子萬祺。
董役者,邑幕仇子善也,例得并書。
又汪文璧:古者考職方而藏憲令,太史氏職之,即子男附邑,不廢簡記。
魯以周禮重,孔氏竊取,而陽秋之晉楚,瞠乎後矣。
故今之志,即古之史也。
高皇帝定天下,大一統而特志之,即今成籍槪舉,職其大都而巳。
乃若事核而詳,文核而傋,縷析不一書則郡縣所自為志在。
要以作者病不征,征者病非時,得其時者病非人。
窮陬僻壤,地輕而陋,奚筆之載而胪列為也?浙為天下首藩,檇李以文獻首諸邦,秀水為郡上邑,邑故有志,蓋廑廑具草,觀覽者病焉。
歲乙未,上允輔臣之請,下诏修國史,購求天下遺書,大小圖籍,畢赴史館。
于是郡縣之志,亡者草創,故者纂修,左右效記,惟此時為然矣。
邑侯利津少春李公,莅任五稔,百度具舉。
自公之暇,齊宿而抵。
鄉大夫學士黃公,暨孝廉項君、姚君以邑志請,乃屬不惠。
文璧偕訓導陳嘉谟、許桂帥諸生分部從事。
丙申春三月首事,閱六月告成。
為卷者一十,為綱者八,為目者五十有二。
璧不惠以職事,當序諸末簡。
秀水,古長水檇李地,越絕紀焉。
五台胥山之勝,襟江湖而負大海,城郭千雉,裡巷焉依。
畫而鄉都集,而市鎮利涉而橋梁俗。
慕儒勤農,其地厚,其民淳。
志地理第一。
君子出政之地,旅德則宅髦譽弦誦之塲,學道則益倉廒儲積,郵置往來,流虹望地,宸翰親灑,為叢祠冠,巍巍棹楔,坊表紀焉。
戰則克而祭則福,祠祀兵伍之制,弗可廢也。
志建置第二。
海濱廣斥,鹽田相望,澤國腴壤,戶口蕃碩,徭役雜沓。
上供務儉,極而取盈,物産務饒極而近匮。
加以歲時豐兇,而考究水利,賬恤之政,為亟亟也。
志田賦第三。
陳惠??祉,以德黔黎;迪訓嚴模,以範俊又。
久而彌懷,其稱赫赫,不者反是焉。
志官師第四。
取士之法,由來遠矣。
第于廷,舉于鄉,貢于歲,次之則以赀郎,以文無害吏。
上之貤封,下之任子。
要以得人才,裨政治,百世不能易也。
志選舉第五。
賢哲笃生,人綱人紀,而忠節茂,高行興焉。
文不在茲,允稱斯武。
孝友則政家,隐逸則高世。
内之公宮,外之流寓,具可述而傳也。
其六,則志人物。
墳典道湮,六經言微。
秦漢而下,文辭粲如也。
書籍遺文,金石盛矣。
其七,則志藝文。
揚之域,分鬥之野,祥異乘焉。
塳墓之遺,古迹可考。
仙釋萌起,方伎朋興。
事有參差,不可以類存之,足備搜考。
其八,則志叢談。
嗚呼!備矣不惠。
竊惟春秋以經而史,則素王命世之作,遊、夏亡能贊一辭,何奕奕也。
學士家世作述,誦法孔氏,蜚聲金馬。
著作之庭,何論邑乘?乃二三子猥管相命,猶然孳孳下之。
咨诹則務廣,取裁則見獨。
何所信之?信有征也。
古今作者,未易仆數。
持瑕瑜則聚訟,兢去取則角長,其有足述者亡幾。
乃今令公在事齊魯,于文學固其天性,而又專任重信,唯學士為之裁成,斐然一家言,百世可俟。
何所信之?信有尊也。
曩者嘉靖末造,裸彜不戒。
萬曆再紀,裡戶不戢。
秀水微有雕敝,恣睢風長民者亟為反,而長于民者亟顧化。
今中朝修國史,而列郡從之,資适世而志事舉。
得其人則暗然彰,值其時則勃然興,考其地則居然重矣。
不惠得以黨故吏而與茲典也,不亦焜耀乎哉!即辭之不辭,毋能辭于辭矣。
謹序。
附小亭:方域。
邑處吳西,偏考啚經,僅若彈丸,而東西南北,方廣徑二百裡餘,西北走官道,東南距海壤,舳舻鱗次,埒于通都。
土著耕桑,十室而九。
志方域。
山川。
透水,地平衍,四望無山。
縣治東南有瓶山,府治北圃有嘉山,二山僅若培??,然亦考古有所不遺也,姑具存之。
城池。
秀與嘉并附郡城,役同句,繇同額,畚梮同偫,而城基獨轄。
獨轄秀水,環城外為濠塹,屹如金湯矣。
雖然,長子厚完,孰與晉陽?吾為守臣,扞城者儆焉。
志城池。
塘堰。
周禮:稻人掌稼下地,町原防規堰,潴以列舍,水乃揚芟作田。
秀固窪鄉,其民火耕水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