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三

關燈
人,進士。

    王國、号柱石,陜西耀州人。

    進士,調河南提學,後任真定巡撫。

    周應中、号甯宇,浙江鄞縣人,進士,調湖廣。

    馬翰如、号抱白,河南陳留人。

    進士,引疾去。

    張世烈、号葵亭,陜西延安人。

    進士,升山東按察使,加太仆鄉,緻仕。

    馮露、号仁宇,河南襄城人。

    進士。

    陛湖廣按察使,官至布政。

    楊應中、号荊溪,直隸固安人,進士。

    以前任珠寶,旨從中降。

    劉任、号弘所,河南商城人。

    進士,以才望調邊方。

    項德祯、号玄池,浙江秀水人,進士。

    以疾請告歸。

    陳廉、号靜台,直隸元城人。

    進士,升本省參政。

    蔔汝梁、号養庵,浙江歸安人,進士。

    董九貢、号夏衢,河南禹州人,進士。

    房楠、号潭柘,錦衣籍,直隸東明人,進士。

    築道東谯樓。

    閻溥、号卧樓,陜西隴州人。

    進士,升雲南按察使。

    魏說。

    号小省生,湖廣蒲圻人,進山士,升山東按祭察使。

    天啟時昝雲鶴号明宇,陜二西□原人。

    進号□□,陜西□□人,本省石布政防管□。

    □道。

    事韓炳衡,号華台,陜西保人,以進士。

    崇祯時王所用、号窿吾二,河南河内人。

    進士。

    真誠側怛,調如文子家人即婦□昔得赴訴其庭,片言立詞,語語天理人情,人皆感悅。

    其有與除,行之如恐不及。

    所得俸金,悉以搆文昌書院。

    群潞澤之英才而教育之,多所威就。

    會為勢要所軋,假手中以自簡。

    去之日,經過城市,于萬人供跪。

    道左舉轅飲泣。

    上黨至覃懷,三百裡,送者絡繹,有至家者。

    王肇生,号東裡,山東城□縣人,舉人。

    爽豁有膽略。

    陵川多壑仙,國□馬小槐等作亂,公提兵旨險。

    搗巢□清,适逋□已流□□軍,救焚拯溺,兵加時雨,民如大旱之望,非不雲□也。

    郡城參将又裁,公請複之。

    以資強彈□。

    壬申,流□□我南鄙,公請大兵進勦,萬騎雲屯,居民震恐。

    公本□監紀同知焦公浴,與曲曹師文诏監視内使孫茂縣文騎駕制兵士,懷恩畏法,不敢生事,地方大浮受福,且處懷延榄劍客騷人。

    四座常溝,乃以精積勞,瘟發,皆卒。

    贈光祿寺。

    鄉士民哀慕之,為立祠口隻視。

    時人有言曰:賓吾公,真聖賢東。

    裡公真豪傑信然。

    梁炳、号如星方,直隸容城人,進上士。

    李政修,号粹梓,河南河内人,進士。

    王秉鑒、号水壸,陜西扶風人,進士。

    劉正衡、号思石,山東安丘人,進士。

    陵川士寇侯育等作亂,公不動聲色,以計漸次削平消弭。

    變亂之才也。

    張□、陜西富平人,舉人,卒于任。

    秦所式号懷生,陜西三原進士,□□河南巡撫。

    李悅心。

    号□□□東門,曹縣進士,□變□籍。

     國朝順治年姚恭、号心翼,應慶束海禮籍者,福建連江人,進士,升浙江溫、處道右參政。

    武延、祚,号恒寰,遼陽人。

    時當草□,令甲紛纭,公惟和易寬平七培養元氣,彌绛補救,委曲保全地方如在襁褓,升山東按察使。

    劉澤溥,号蒲泉,遼東廣甯人。

    殉巳醜沈賊之難,贈光祿寺鄉。

    高士俊,号吉軒,遼不廣甯人。

    以巡撫摘降,為政,惠愛清廉,行所無事。

    升陜西在南道副使。

    李胤昌,号世谷,遼東廣甯人。

    升福建督糧道右參政。

    董顯忠、号懷赤,遼東中後所人。

    升福建福甯道右參政。

    吳柱,号擎侯,遼東廣甯人。

    蔭生,升山東濟南分守道。

    葉先登。

    号吳庵,福建長泰籍,同安人,進士,見任。

     按潞自作鎮以來,在唐為多事之地,故當進推??。

    亦多名賢。

    郭汾陽總四鎮十九州之兵,以平河中之亂,固一代宗臣哉。

    然猶統率行營,而未親臨節鎮。

    若五思禮、李抱玉,與其從弟抱真、王處休、郗士美、辛秘之流,俱以台座大臣,當鎖??重任,生聚訓練,威遠服鄰。

    孫揆雖未履任,而入境死節,百世之下,凜凜如生。

    這數君子者,動勳閥著于族常,聲名齊于山嶽,豈非所守□人此哉?惜于婦息政行讓構釁,啟盧從史奸謀得鎮,劉從谏重賄得襲,雖旋就擒,而地方業已不勝其魚肉矣。

    至于李克用,因激成變,上黨遂不為唐有,則所守非其人,化為豺與虎也。

    五代國如傅舍,瘵若奕棋,固不足道。

    而李嗣昭之善守,李筠之死節,則亦未可盡少。

    自宋及金,地不鄰寇,雖開府建牙,實則如守如令耳。

     元素不宿兵,故賊來失險。

    察罕帖木兒自陝徂東,僑鎮于此,守隘蓄威,四征漸服。

    其後得汒、得齊黨,宿重兵于太行,此其胸中之略,暗與古合,亦一時之豪傑哉。

    自明以迨我國朝,特設冀南一道,妙選時賢,以充是任。

    鈴閣風清,官衙月白,固若無事者,然禁奸遏亂,潛折萌芽,其功匪細。

    而況台座鎖鑰之重臣,往往發迹于此,是無事為儲才之地,有事行先事之防,鋻往推來,最為得策。

    鳴呼!權貴預設,政在得人,雖曆千萬世,至廟堂不可忽。

    上黨彈丸之地也。

     潞安府志卷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