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内官軍,除奏平等衛七百餘員名,照舊存留本處地方,聽守備官提調,常川操守。
遇有賊寇侵犯,即便督率渡河,相機截殺。
趁今四五月間,量起軍民人夫,修築定火城,及添築沿邊隘口空缺去處墩台。
待修理完備,将前項官軍内八百員名分為兩班,選擇骁勇指揮一員管領,于定火城按伏;餘四百員名,亦分兩班,委員管領,于鹽場堡按伏。
至河凍時月,舟将陜西備冬官軍摘撥前去,協力守冬,修蓋倉廒,将原坐派本州倉夏秋稅糧馬草,并招商籴買糧料草束,量撥在彼收積支用。
如此,則虜騎無自而入,豈徒蘭州并腹。
裡,臨鞏地方倚以為重,而莊浪、紅城子一帶,聲息應援,亦有所資,其甘肅一鎮,不為無補。
前項事情,臣屢嘗親曆,廣詢博訪,得之最真者。
今受命經略,若複不言,他日誤事,罪将焉逭?疏上,報可。
憫人窮,恤人言,以昭聖德疏 嘉靖初。
楊一清 臣近者被召赴京,途間聞朝廷以内織染局之奏,差官前去陜西織造,心竊疑焉。
陜西之民困極矣,方懼寬之未有其道,拯之不得其方,果有是舉,則如見火之烈,顧欲從而膏之,似與陛下平日恭儉愛民之德不類也。
既入京師,則聞工部尚書趙璜等,工科都給事中張嵩、給事中王科等,禦史陳察等在陜西,則總督王憲、巡撫王荩、巡按郭登庸等,節有論列,俱欲停止前項織造,取回差去内臣,連章累牍,未聞上回天聽,臣則又有隐憂。
竊念人心所存,即天理所在,内外之論,不約而同,事關地方安危,誠非細故,乃皆不蒙省覽,而獨于内織染局之言是用,似與陛下平日聽言納練之美不侔也。
臣除仍将原票封進我。
竊惟天下之事,有重有輕,臣下之言,有緩有急。
以輕重言,則恤民固本,安内攘外,其最重者也。
而該局所奏各色羊絨織彩龍袍、曳撒鞠衣之類,既非先王之制,又非常用不可無之物,其間輕重固自有别矣。
以緩急言,各官極陳地方雕敝,錢糧缺乏,憂外患之方殷,恐内變之将作,其最急者也。
而該局之奏,止恐有誤供應,其中緩急亦複不同矣。
及查陜西織造,非先朝舊典,宏治年間始有之。
彼時套内無賊,腹裡有收。
間一舉行,民不重困。
我孝宗皇帝采納人言,旋行旋罷。
至正德年間,太監廖銮以織造之故,剝民膏脂,痛苦入骨,當事者厚綱其利,而朝廷獨任其怨。
向惟天啟聖衷,掃黜弊政,群奸伏辜,地方始得安堵。
不然,事勢所激,不知至于何地也。
今使陛下所遣内臣,縱是謹厚安靜,不蹈前人覆轍,而帶去官舍匠作人等,豈一一能守禮法,假借聲勢,生事擾人之害,難保必無。
且織造開局雖在西安,而羊羢必取之蘭州。
此地近遭虜患,又值年荒,見今銀每錢止籴粟米六七升,民不聊生。
若更迫之,其地密迩虜巢,非死于溝壑,則驅之從虜耳。
且羊絨本庶民賤者之服,非宮庭所宜禦,故常貢之所不及。
近年奸巧之徒,造為織金妝花之麗,五采閃色之華,人始貴之。
一袍費至百金,一疋價十餘兩,在先王當置諸淫巧之科,在今日當申嚴侈靡之禁,從而重之,以病吾民,是聖明亦偶未之思耳。
臣伏望陛下早降德音,将差去太監梁玉取回,庶使民心不搖,邦本自固,地方可保無虞矣。
上陳言邊務疏 彭澤 臣竊照見甘肅地方,雖雲北控番衆,然惟也乜克怯、瓦刺二落在北耳。
其套部大衆如小王子等,并近年阿爾秃斯亦捕刺等賊之巢穴,則皆在甯夏之賀蘭山迤東也。
乜克怯、瓦刺二種久不犯邊,甘涼一帶近邊為患之賊,皆自東而西者。
先年分守涼州副總兵趙英撥有官軍一千五百員名,在于扒裡扒沙煖泉等堡按伏;分守莊浪參将魯鑒撥有官軍五百員名,在于速罕秃等堡。
按伏蓋套部欲犯中衛、靖虜、蘭州、莊浪地方,先擁衆至迤北大松山等處住牧,哨探我邊虛實,則扒裡、扒沙等處入寇,此處有備,因足捍禦,不至大挫。
後成化間,副總兵李寬、劉晟等,威名俱出趙英、魯鑒下,一因挫衄,遂稱各堡孤遠,雖守,掣回原設按伏官軍,遂緻百餘年以來,将各該地堡墩台軍十屯田,盡棄境外,築打小邊,離城一二裡者有之,五七裡者有之。
以緻迤北套賊不拘多寡,皆得侵入我境,阻截大路,搶殺人畜,尚爾不知。
邊防之壞,莫此為甚。
臣乞及今兵糧頗集,臨、鞏、甘、蘭等衛備禦官軍,應合上班。
套部正在草短馬瘦之際,且總兵官徐謙,原系趙英麾下,參将魯經,即魯鑒之孫,備各其詳。
而各官忠義威名,才略勇敢,頗能追配前修。
行令統領漢土官軍,前去扒裡、扒沙、速罕、秃厮等堡,親詣踏勘,将原先按伏城堡墩台,計處停當,趁時修築,量撥官軍按伏防守。
如此,則守禦得安,而賊之出沒可以預知,非惟莊浪地方可保無虞,而靖虜、蘭州、中衛等處皆不被擾害矣。
劾嚴世蕃父子疏 嘉靖四十一年。
鄒應龍 竊照工部左侍郎嚴世蕃,本以父官,得待承簡命,曆升清要,位貳冬卿,朝廷之優禮也,可謂至矣。
為世蕃者,臣不知宜何如以報朝廷也。
夫何頻年以來,大肆身謀,蔑視國法,臣不暇一一悉數其罪,謹擇其一二尤者,以渎天聽。
夫爵賞者,朝廷之典也,臣下惡得而私之
遇有賊寇侵犯,即便督率渡河,相機截殺。
趁今四五月間,量起軍民人夫,修築定火城,及添築沿邊隘口空缺去處墩台。
待修理完備,将前項官軍内八百員名分為兩班,選擇骁勇指揮一員管領,于定火城按伏;餘四百員名,亦分兩班,委員管領,于鹽場堡按伏。
至河凍時月,舟将陜西備冬官軍摘撥前去,協力守冬,修蓋倉廒,将原坐派本州倉夏秋稅糧馬草,并招商籴買糧料草束,量撥在彼收積支用。
如此,則虜騎無自而入,豈徒蘭州并腹。
裡,臨鞏地方倚以為重,而莊浪、紅城子一帶,聲息應援,亦有所資,其甘肅一鎮,不為無補。
前項事情,臣屢嘗親曆,廣詢博訪,得之最真者。
今受命經略,若複不言,他日誤事,罪将焉逭?疏上,報可。
憫人窮,恤人言,以昭聖德疏 嘉靖初。
楊一清 臣近者被召赴京,途間聞朝廷以内織染局之奏,差官前去陜西織造,心竊疑焉。
陜西之民困極矣,方懼寬之未有其道,拯之不得其方,果有是舉,則如見火之烈,顧欲從而膏之,似與陛下平日恭儉愛民之德不類也。
既入京師,則聞工部尚書趙璜等,工科都給事中張嵩、給事中王科等,禦史陳察等在陜西,則總督王憲、巡撫王荩、巡按郭登庸等,節有論列,俱欲停止前項織造,取回差去内臣,連章累牍,未聞上回天聽,臣則又有隐憂。
竊念人心所存,即天理所在,内外之論,不約而同,事關地方安危,誠非細故,乃皆不蒙省覽,而獨于内織染局之言是用,似與陛下平日聽言納練之美不侔也。
臣除仍将原票封進我。
竊惟天下之事,有重有輕,臣下之言,有緩有急。
以輕重言,則恤民固本,安内攘外,其最重者也。
而該局所奏各色羊絨織彩龍袍、曳撒鞠衣之類,既非先王之制,又非常用不可無之物,其間輕重固自有别矣。
以緩急言,各官極陳地方雕敝,錢糧缺乏,憂外患之方殷,恐内變之将作,其最急者也。
而該局之奏,止恐有誤供應,其中緩急亦複不同矣。
及查陜西織造,非先朝舊典,宏治年間始有之。
彼時套内無賊,腹裡有收。
間一舉行,民不重困。
我孝宗皇帝采納人言,旋行旋罷。
至正德年間,太監廖銮以織造之故,剝民膏脂,痛苦入骨,當事者厚綱其利,而朝廷獨任其怨。
向惟天啟聖衷,掃黜弊政,群奸伏辜,地方始得安堵。
不然,事勢所激,不知至于何地也。
今使陛下所遣内臣,縱是謹厚安靜,不蹈前人覆轍,而帶去官舍匠作人等,豈一一能守禮法,假借聲勢,生事擾人之害,難保必無。
且織造開局雖在西安,而羊羢必取之蘭州。
此地近遭虜患,又值年荒,見今銀每錢止籴粟米六七升,民不聊生。
若更迫之,其地密迩虜巢,非死于溝壑,則驅之從虜耳。
且羊絨本庶民賤者之服,非宮庭所宜禦,故常貢之所不及。
近年奸巧之徒,造為織金妝花之麗,五采閃色之華,人始貴之。
一袍費至百金,一疋價十餘兩,在先王當置諸淫巧之科,在今日當申嚴侈靡之禁,從而重之,以病吾民,是聖明亦偶未之思耳。
臣伏望陛下早降德音,将差去太監梁玉取回,庶使民心不搖,邦本自固,地方可保無虞矣。
上陳言邊務疏 彭澤 臣竊照見甘肅地方,雖雲北控番衆,然惟也乜克怯、瓦刺二落在北耳。
其套部大衆如小王子等,并近年阿爾秃斯亦捕刺等賊之巢穴,則皆在甯夏之賀蘭山迤東也。
乜克怯、瓦刺二種久不犯邊,甘涼一帶近邊為患之賊,皆自東而西者。
先年分守涼州副總兵趙英撥有官軍一千五百員名,在于扒裡扒沙煖泉等堡按伏;分守莊浪參将魯鑒撥有官軍五百員名,在于速罕秃等堡。
按伏蓋套部欲犯中衛、靖虜、蘭州、莊浪地方,先擁衆至迤北大松山等處住牧,哨探我邊虛實,則扒裡、扒沙等處入寇,此處有備,因足捍禦,不至大挫。
後成化間,副總兵李寬、劉晟等,威名俱出趙英、魯鑒下,一因挫衄,遂稱各堡孤遠,雖守,掣回原設按伏官軍,遂緻百餘年以來,将各該地堡墩台軍十屯田,盡棄境外,築打小邊,離城一二裡者有之,五七裡者有之。
以緻迤北套賊不拘多寡,皆得侵入我境,阻截大路,搶殺人畜,尚爾不知。
邊防之壞,莫此為甚。
臣乞及今兵糧頗集,臨、鞏、甘、蘭等衛備禦官軍,應合上班。
套部正在草短馬瘦之際,且總兵官徐謙,原系趙英麾下,參将魯經,即魯鑒之孫,備各其詳。
而各官忠義威名,才略勇敢,頗能追配前修。
行令統領漢土官軍,前去扒裡、扒沙、速罕、秃厮等堡,親詣踏勘,将原先按伏城堡墩台,計處停當,趁時修築,量撥官軍按伏防守。
如此,則守禦得安,而賊之出沒可以預知,非惟莊浪地方可保無虞,而靖虜、蘭州、中衛等處皆不被擾害矣。
劾嚴世蕃父子疏 嘉靖四十一年。
鄒應龍 竊照工部左侍郎嚴世蕃,本以父官,得待承簡命,曆升清要,位貳冬卿,朝廷之優禮也,可謂至矣。
為世蕃者,臣不知宜何如以報朝廷也。
夫何頻年以來,大肆身謀,蔑視國法,臣不暇一一悉數其罪,謹擇其一二尤者,以渎天聽。
夫爵賞者,朝廷之典也,臣下惡得而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