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蘭縣志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人物
名宦功德為撫字,為教化,為捍蔽,事有相因,義無偏重也。
臯蘭在今日,沐重熙累洽之化,幾二百年,武衛森嚴,備而不用。
顧由有明以溯秦、漢,心捍蔽有力,而後撫字教化有所施。
若捍蔽稍疏,則土地人民淪于異域,自唐中葉迄五代,有明征矣。
藉非宋時熙河諸将力為收複,欲有其土地人民,而撫字之、教化之乎?是故二千年間,名宦以武功著者十之七,蓋其時勢使然,而規模氣象,固不能與今日同論耳。
博采傳記,備列其人,詳載其事,俾文吏之治,與武功并垂不朽雲。
秦 蒙恬,其先齊人。
始皇并天下,使恬将三十萬衆,西北斥逐匈奴,開榆中之地,築長城,延袤萬餘裡,威震匈奴。
漢 霍去病,平陽人,大将軍青姊少兒子也。
父霍仲孺,武帝元狩三年春,為票騎将軍,将萬騎有功。
上曰:票騎将軍率戎士,逾鳥盭,讨遫樸,涉狐奴,曆五王國,辎重人衆攝詟者弗取,幾獲單于子。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戰臯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戶。
其後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封冠軍侯。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後徙金城令居始,以六郡良家子善騎,補羽林郎。
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宣帝時,為後将軍,事詳邊績志中。
充國常以遠斥堠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
留屯田,遂上屯田奏詳。
藝文志中:初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
充國以功德與霍光等列畫未央宮。
成帝時,西羌常有警,上思将帥之臣,追美充國,乃召黃門郎楊雄,即充國圖畫而頌之:靈惟宣,戎有先零。
先零猖狂,侵漢西疆。
漢命虎臣,惟後将軍。
整我六師,是讨是震。
既臨其六域,谕以威。
矜功謂之弗克。
請奮其旅,于罕之羌。
天子命我,從之鮮陽。
營平守節,屢奏封章。
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遂克西戎,還師于京。
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
詩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漢中興,充國作武。
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辛慶忌,字子真,元帝初,補金城長史。
慶忌質行正直,仁勇得衆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國柱石。
父破羌将軍武賢,顯名前世。
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窦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
更始新立,為張掖屬國都尉。
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釣、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
更始敗,梁統等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軍事,領都尉職如故。
河西民俗質樸,而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習戰射,明烽燧之警。
庫鈞為金城大守,事詳窦融傳中。
後漢 本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事詳邊績。
志中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
其先趙奢為趙将,号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
光武十一年夏,玺書拜援隴西太守,事詳邊績志中。
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巳。
傍縣嘗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
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兵。
援時與賓客飲,大笈曰:燒。
虜何敢複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
後稍定,郡中服之。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
事詳邊績志中。
侯霸,和帝十二年為金城太守。
明年秋,迷唐将兵向塞,霸與周鲔及諸郡兵、屬國、湟中、月氐、隴西牢姐羌合三萬人出塞,至允,與迷唐戰,周鲔還兵自守,唯侯霸兵陷。
陳,斬首四百餘級。
羌衆折傷,種人瓦解,降者六千餘口。
馬賢,安帝時,代龐參領護羌校尉。
永甯元年春,上郡沈氐種羌寇張掖。
其夏,馬賢将萬人擊之時,當煎種大豪。
饑五等,以賢兵在張掖,乃乘虛寇金城。
賢還軍,追之,斬。
首數千級而還。
永和三年冬,燒當種那離等三千餘騎寇金城塞,賢将兵赴擊,子斬首四百餘級。
曆征西将軍。
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禹第六子。
元和三年,盧水反畔,以訓為谒都,乘傳到武威,拜張掖太守。
章和三年,公卿舉訓代張纡為護羌校尉。
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納我妻子,乃得父母。
鹹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
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
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辄以刀自刺。
訓聞有困疾者,辄拘持,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
小大莫不感悅。
于賞賂諸羌種,使相招誘。
迷唐伯父号迷吾,乃将其母及種人八百戶,自塞外來降。
訓因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于寫谷,斬首虜六百餘人。
迷唐乃去。
大小榆居頗岩谷,衆悉破散。
其春,複欲歸故地。
訓乃發湟中六千人,縫草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掩擊迷唐廬落大豪,多所斬獲。
義從羌胡。
并力破之,一種殆盡。
于是綏接歸附,威信大行,遂罷屯。
兵令各歸郡。
及病卒,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家家為訓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請禱求福。
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人。
順帝時,舉孝廉,遷金城太守。
性明達笃厚,以恩信化誘殊俗,甚為羌胡?敬服。
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
獻帝時為金城太守。
喪亂之後,撫循甚謹,招懷羌人,得其牛羊以養貧老,與民分糧而食,親自教民耕種,歲大豐收,由是歸附者日多。
晉 庫濟,字萬度,炖煌人。
穆帝時
臯蘭在今日,沐重熙累洽之化,幾二百年,武衛森嚴,備而不用。
顧由有明以溯秦、漢,心捍蔽有力,而後撫字教化有所施。
若捍蔽稍疏,則土地人民淪于異域,自唐中葉迄五代,有明征矣。
藉非宋時熙河諸将力為收複,欲有其土地人民,而撫字之、教化之乎?是故二千年間,名宦以武功著者十之七,蓋其時勢使然,而規模氣象,固不能與今日同論耳。
博采傳記,備列其人,詳載其事,俾文吏之治,與武功并垂不朽雲。
秦 蒙恬,其先齊人。
始皇并天下,使恬将三十萬衆,西北斥逐匈奴,開榆中之地,築長城,延袤萬餘裡,威震匈奴。
漢 霍去病,平陽人,大将軍青姊少兒子也。
父霍仲孺,武帝元狩三年春,為票騎将軍,将萬騎有功。
上曰:票騎将軍率戎士,逾鳥盭,讨遫樸,涉狐奴,曆五王國,辎重人衆攝詟者弗取,幾獲單于子。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戰臯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戶。
其後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封冠軍侯。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後徙金城令居始,以六郡良家子善騎,補羽林郎。
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宣帝時,為後将軍,事詳邊績志中。
充國常以遠斥堠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
留屯田,遂上屯田奏詳。
藝文志中:初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
充國以功德與霍光等列畫未央宮。
成帝時,西羌常有警,上思将帥之臣,追美充國,乃召黃門郎楊雄,即充國圖畫而頌之:靈惟宣,戎有先零。
先零猖狂,侵漢西疆。
漢命虎臣,惟後将軍。
整我六師,是讨是震。
既臨其六域,谕以威。
矜功謂之弗克。
請奮其旅,于罕之羌。
天子命我,從之鮮陽。
營平守節,屢奏封章。
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遂克西戎,還師于京。
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
詩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漢中興,充國作武。
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辛慶忌,字子真,元帝初,補金城長史。
慶忌質行正直,仁勇得衆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國柱石。
父破羌将軍武賢,顯名前世。
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窦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
更始新立,為張掖屬國都尉。
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釣、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
更始敗,梁統等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軍事,領都尉職如故。
河西民俗質樸,而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習戰射,明烽燧之警。
庫鈞為金城大守,事詳窦融傳中。
後漢 本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事詳邊績。
志中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
其先趙奢為趙将,号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
光武十一年夏,玺書拜援隴西太守,事詳邊績志中。
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巳。
傍縣嘗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
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兵。
援時與賓客飲,大笈曰:燒。
虜何敢複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
後稍定,郡中服之。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
事詳邊績志中。
侯霸,和帝十二年為金城太守。
明年秋,迷唐将兵向塞,霸與周鲔及諸郡兵、屬國、湟中、月氐、隴西牢姐羌合三萬人出塞,至允,與迷唐戰,周鲔還兵自守,唯侯霸兵陷。
陳,斬首四百餘級。
羌衆折傷,種人瓦解,降者六千餘口。
馬賢,安帝時,代龐參領護羌校尉。
永甯元年春,上郡沈氐種羌寇張掖。
其夏,馬賢将萬人擊之時,當煎種大豪。
饑五等,以賢兵在張掖,乃乘虛寇金城。
賢還軍,追之,斬。
首數千級而還。
永和三年冬,燒當種那離等三千餘騎寇金城塞,賢将兵赴擊,子斬首四百餘級。
曆征西将軍。
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禹第六子。
元和三年,盧水反畔,以訓為谒都,乘傳到武威,拜張掖太守。
章和三年,公卿舉訓代張纡為護羌校尉。
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納我妻子,乃得父母。
鹹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
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
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辄以刀自刺。
訓聞有困疾者,辄拘持,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
小大莫不感悅。
于賞賂諸羌種,使相招誘。
迷唐伯父号迷吾,乃将其母及種人八百戶,自塞外來降。
訓因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于寫谷,斬首虜六百餘人。
迷唐乃去。
大小榆居頗岩谷,衆悉破散。
其春,複欲歸故地。
訓乃發湟中六千人,縫草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掩擊迷唐廬落大豪,多所斬獲。
義從羌胡。
并力破之,一種殆盡。
于是綏接歸附,威信大行,遂罷屯。
兵令各歸郡。
及病卒,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家家為訓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請禱求福。
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人。
順帝時,舉孝廉,遷金城太守。
性明達笃厚,以恩信化誘殊俗,甚為羌胡?敬服。
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
獻帝時為金城太守。
喪亂之後,撫循甚謹,招懷羌人,得其牛羊以養貧老,與民分糧而食,親自教民耕種,歲大豐收,由是歸附者日多。
晉 庫濟,字萬度,炖煌人。
穆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