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六

關燈
奉親出避,猝遇寇,欲戕其父母,号泣請代,寇憫而釋之。

    家甚貧,而甘旨之奉,必竭力辦。

    居喪毀瘠。

    親負土作墳。

    家有父植紫薇一株,巳久枯,超每對之哀恸,忽發花,鹹稱巳久枯。

    超每對之哀恸,忽發花,鹹稱孝感所緻。

     王濤字衡山,含山人。

    為諸生,留心經濟,督學張鵬翮器重之,選入成均。

    鵬翮晉河督,題赴河工,久著勞績。

    河工成,補山東兖州府通判。

    各屬疑獄,俱下濤審斷,兼攝曹州、膠州、陽谷等篆,吏畏民懷,豪強斂迹。

    仕終運河同知。

     唐焯字融昭,含山人。

    事繼母孝,以明經授清河訓導。

    清河黃淮之沖,水災頻仍,學宮久圯,慨然繕修之。

    升蘭陽令,潔己奉公。

    未幾告歸。

    河督稱其勤慎自愛留工。

    尋擢通州州判。

    厘剔弊端,一塵不染,奸匪絕迹。

    以母年高請緻仕。

     張翰字萬屏,含山人。

    由贛州城守營千總援甯都、石城,皆有功。

    自守備攝福清營遊擊。

    康熙十九年,從征台灣,大敗賊林升等,進廈門,取金門,埽平逆穴,授左都督,給一子拖沙喇哈番,補廣東右翼鎮遊擊,曆遷永固城副将。

    子時行,襲拖沙喇哈番,任三等侍衛,以事罷歸裡。

     趙佩,和州人。

    年十一,母病笃,哀籲神祈以身代。

    伏地未起,恍若聞神語,許之,母遂平複。

    既長,孝敬二親,曆五十年。

    後連遭大喪,哀毀骨立。

    墓在深山,樂多虎佩,佩廬于旁,皆馴伏無犯,人多嗟異之。

     張公望字賜履,含山人。

    九歲善屬文。

    康熙壬午魁南闱,授河南嵩令,撫循盡心力,導民開渠,引伊水通蓄洩。

    親巡銀礦,以杜侵盜,禁革私派,移倉民夫及私衙食鹽,興利除害,嵩邑稱治。

    以事左遷壽州學正。

    為人高邁抗爽,以文酒自豪。

    與人交,絕無城府,談笑風生。

    繼歸裡後,閉戶教子弟,不與外事。

     張弧,字瑩澤,和州人。

    事母孝,藜藿不充,而甘旨未嘗缺。

    每食必躬進匕箸。

    母食加進,辄喜,少哽咽即惶悚。

    晨昏肅衣冠拜床下,親滌溺器,終歲無惰容。

    母善病,每焚香默禱,即瘥。

    複疾,禱大如之,又辄應。

    康熙辛亥七月,母病且殆,弧無計,禱于竈曰:弧少孤且貧賤,一寡母,茹荼蘖二十餘年,由是成疾,今就笃矣。

    弧數若與母同盡則已,天若憐其未盡,其裒以益親年,死無憾。

    是夕,夢一神角巾黃服,謂之曰:上帝勉成爾志,俾爾母得代,爾其行矣。

    越二日,母病頓釋,弧遂不起,顧兩兄曰:善事老母,他非所托也。

    含笑而殁,異香馥郁不散者三日。

     薛化文化禮,和州農家子也。

    母老,相與謀曰:有母而無以為養,非人也。

    吾兩人貧甚,計可以得錢緻養者,獨傭耳,然人獨傭耳,然兩人俱傭,則無子乎?母側不可計,一人出傭,一人留。

    留者潔治茅屋中央,坐母絮絮語終日,以俟傭者歸,日将旴,傭者擔荷自村外來,白粲一甑,酒一壺,市脯或魚肉至,至則兄弟奔無酌酒,跪以進,跳舞以侑食,日以為常。

    或天寒,兄弟左右抑搔撫摩,更負母出,曝于戶外。

    一人前後為侏漓戲,郎當作态,以博母笑。

    鄰兒争谑逐,謂若兄弟風耶?無所答。

    徐負母入戶去。

    久之,母益老,病死,兄弟毀不出戶。

    所傭主蹤迹至其家,二人支離骨立,見人至,哭益哀。

    主人不忍視,為留護數日,兄弟竟俱死。

     徐繼墀,含山諸生。

    連遭親喪,哀毀盡禮,廬墓側者六年。

    嘗中夜聞母在廬外,呼之,驚起,出視垣,忽倒,得免。

    于扼又時有白燕飛鳴之異。

     葉長川字方至,号悱堂,和州人。

    笃志窮經,皓首不倦,學于其門者,多得以文章售,而悱堂終不遇。

    老以明經膺司铎之選,赴制撫驗看,不節衣冠,上司以為龍鐘,遂不得之任。

    平生言方行軌,貧不肯千人。

    蓋士之有守者,好為詩,淳古樸茂,大如其人。

     姚汝頌,字韻清,号嘯岑,和州人。

    性介潔,砥節有守,絕遠塵俗。

    以明經貢而老于家。

    家在古漁邱上,老屋闆扉,缥缃卷軸外,庭前竹百數十挺而巳。

    讀書慕古誼,寡交遊,所與數晨夕者,率皆閑散嘯傲,疏遠世事之人,每樹一義,奇趣迸溢,人人解頤,奉為都講,而壘塊在胸,泊然孤寄自若也。

    或廣筵稠衆中,冠履沓至,先生漫無所向,有心者微睨之,覺眉宇間霜氣棱棱熱客,俗子為之噤聲,如有陽秋之論,咄咄焉逼人。

    而來者于詩不輕作夾,足以見其不屑不潔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