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五

關燈
義也。

    嶽家具酒肴,款壻畢,新婦登車後行,導以鼓吹,又以器實酒酵,麥麸、棗栗、石子置輿内。

    新婦至,使抱進,義取發夫蚤立,子且多男也。

    女子于歸之前夕,親屬皆酌以酒曰送行。

    新婦出閣,蒙以紅錦,曰蓋頭,避兇煞也。

    由閣門至輿所,皆借以氈瑜,義取不履平地平。

    與貧音近也。

    新婦升輿、下輿,皆先令陰陽家擇坐向,以趨吉到壻家所曆地,亦藉擅瑜。

    柱硯石台皆剪,紅紙貼其上,曰:避白虎也。

    内庭置香兒,新婦八門方成妝加髻,取總名夫妻之義,與夫同。

    拜天地,随拜祖先。

    拜畢,乃谒見翁姑,陳衣服巾履為贽。

    是日親友皆來賀至戚餽物食日軟,俗雲下車飯。

    翼日拜伯嫂及伯叔翁姑,皆以巾履贽壻于是日抵新婦家,拜其嶽父母,日謝親。

    三日,新婦之外祖家賀新壻以鮮有喜酒日啟帳。

    新婦之父母家亦邀女眷備蒸食魚肉送壻家,曰送飯。

    至六日,嶽父母請壻及女歸家,曰住六。

    有九日,請者日住九。

    元宵丘父母憐女之思家,延女及壻,乃謂三年内新婦不看婆家燈也。

    二月二日,女家具食物,送女歸壻家,至寒食送回上墳,作鞋足其家人所著,名日遍家鞋。

    重陽日,女家邀女眷,用糖栗、棗和面作花糕,大尺餘,送壻家,謂之追花糕。

    雖貧富繁簡不同,然大槩如是,則俗禮猶古禮遺意也。

     喪葬之禮,父母疾危笃,移床外庭,子孫兄弟環侍。

    既屬纩,遷于中堂,易衣服衾褥,納金珠口中,即禮飯含義也。

    氣絕,孝子孝婦等環哭,以白布作枕枕之,銳其兩頭,實以麥麸,名雞鳴枕。

    俗謂冥途不知分曉,耳畔得聞雞鳴也。

    蒙面以帛,萦足以絲,即禮綴足義也。

    命仆者環戶揮扇,防屍變也。

    按死者歲數,每歲白紙三張,每紙剪為三連,其末條接下垂,以竿系門。

    外名門藩,男門左,女門右。

    孝子徒跣,孝婦蓬頭。

    夕孝子以褚錢及水漿香供,至土地祠焚拜,哭而歸,名倒頭。

    紙又名還魂錢,望魂之複還也。

    俗誤曰黃昏錢。

    如是者三日,大斂,罷靈案,燒長明盞,晝夜不息,又蒸乾飯三上,糅麥面數條如棒,置案上。

    将大斂,以面條納死者袖中,盛飯,以牦瓶俟葬,納諸圹中或亦葬儀笱筲甕無之義也。

    死之,第二日夜半,紙作轎馬及仆從,門外焚之,俗謂送行,随焚其所樹門幡。

    僅存少許,置門框上。

    殡出,然後焚之,雞始鳴,即大斂。

    以綿蘸水拭死者面,又以金簪珥磨水,畫死者目,俗謂開光明。

    阖棺以陰陽生。

    贊禮,拜哭。

    黎明。

    孝子以下成服,設靈帏,樹銘旌帏外作紙童,男女各二,及喪花雪柳諸物。

    又以别案設生時衣服器玩,廳外結靈棚,迎門以帛紙表喪旁書生死年月日時訃至親以帖揭于門外,曰開吊俗未斂三日内有門,外招瞽人說評話者,有架。

    台演戲者名伴宿。

    然神士家多不用,自父母始死。

    至五七,皆日三時。

    上貪哭奠,孝子寝苫枕塊,戒葷,酒宿靈次,俗每逢七口必豐其供馔。

    或有延僧道為齋忏者然紳士家,亦多不為。

    既筮葬,開茔穿圹,亦揭于門外,曰:某日發引,複聞于戚屬。

    戚屬來祭,奠赙祭畢留客于别舍,設酒馔,孝子等奉帛布拜獻及葬,日以陰陽生,贊禮出嫔。

    陰陽生以刀斷桑枝于門限硁碗,名斷喪。

    殡出戶,孝子以陶器盛諸,果菜傾擲于石,名摔獻。

    憾不得更獻于親也。

    俗皆以瓦碎于石,昧其義矣。

    殒既行,孝子執幡前導,書某考某妣名引魂幡,期功之屬皆同。

    孝子哭送孝婦從柩後,諸戚女婦從諸戚設帳幕、酒果奠于路名路祭,疏親戚郊外歸,餘皆遷墓。

    随路散楮錢、名買路錢為明器、方相幡位等,及墓祠後土,請尊貴點主既葬,奉主祔廟。

    三日詣墓所奠哭,焚喪服。

    增封土名圓圹,小祥、大祥,皆詣墓奠哭。

    禮小日而祭,俗多不行但易淡色衣,以示即吉之義。

    終三月,詣墓奠哭乃即吉。

    嗚呼!孝稱無違,禮重送死。

    俗禮非殊于古制,然喪具稱家,惟人自盡耳。

    獨怪世俗重女,凡父母喪,棺椁衣衾厚薄,必請命于女。

    母之喪,凡母所遺者,女皆有之。

    加以母黨之伯叔兄弟,要索服帛,互相鬧??,遭喪者不遑即位。

    哭妻喪,子媳喪亦然,至逼而用浮屠,或搬演雜劇,皆垂禮教,所當重為禁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