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鄉裡,無或廢墜,以忝所生。
語畢,司正飲酒,飲畢,以解授執事者,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供講案讀律。
讀律生員就讀律位北面立,主賓以下皆起。
讀律令,本生即讀大清律,講讀律令二條。
讀畢,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撤講案。
主獻賓,引贊至主位前,請獻賓,執事酌酒授主,至賓位前,賓旁立,主置酒于席,俱介皆酌以酒,揖複位。
賓酬主,引贊至賓位前,詩酬主,執事酌酒授賓,至主位前,僎、介從之,主旁立,賓置酒于席,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執事者供酒飲酒,酒二行,廚夫獻割,執事者供馔請馔,執事者供湯,請湯。
歌詩。
歌詩生貞堂中,北向立,主賓以下皆起。
歌詩者歌鹿鳴三章,以鐘鼓為節。
歌畢,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執事者按行酌酒,或五行,或七行,供馔、供湯,禮俱如前,依儀禮。
又歌四牡、皇皇者華二雲閑歌。
魚麗及南有嘉魚,南山有台,俱以鐘鼓為節。
三飯畢,主賓皆起,唱洗爵勿散。
主賓望阙謝恩,三跪九叩,仍賓西主東,行禮畢,賓辭,主揖主送賓,賓主揖讓而出,至階揖,平身,至儀門,至大門,禮同。
至大門外三揖。
賓揖主人,主拱立,賓不顧矣,主乃退。
二今按近行鄉飲,率皆大賓,三人,以緻仕官或舉貢為之,介一人以年高生員為之,耆,一人以年高耆民為之,而以教職當僎之位,耆賓當衆賓之位,典史當僚屬之位。
三賓三主,而司正則首貢代之,禮以義起,似屬可行。
祀典 文廟于每歲春秋用仲月上丁緻祭,先期承祭官具服行省牲禮,明辰昧爽,先赴崇聖祠緻祭,行禮畢,赴文廟行禮。
崇聖祠禮同文廟,惟無飲福受胙,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正殿陳設不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三、牛三、羊一、豕三,登二、钏二,簠二、簋二,簿十、豆十、樽一。
四配陳設不每位。
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三,羊三、豕三、钏三,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樽三。
十哲陳設,不東五位五案。
又朱子一位三案,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各一,豕三、铏各一,簠各三,簋各三,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一。
不西五位五案,與東五位陳設同。
東庑陳設黃禮神制帛二,白色銅爵各三,豕三,每案簠三、簋三,笾四、豆四。
西庑陳設與東庑同。
今按:兩庑不言案數,以三豕觀之,疑每庑三案也。
名宦、鄉賢二祠同時分祭,儀同兩庑。
崇聖祠正位陳設乙五案,每位禮神制帛二,白色白磁爵三,羊三、豕二、钏一,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樽二。
配位陳設黃每位一案,禮神制帛二,白色豕首一。
每位銅爵三,簠二、簋二,笾四、豆四,豕肉二。
兩庑陳設不。
禮神,制帛二,白色,每位銅爵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
文昌祠、魁星閣,亦春秋丁日緻祭。
其儀制未奉部頒。
戊祭社稷二壇,祭縣社之神、縣稷之神。
風雲雷雨、山川二壇,中祀風雲雷雨,左祀境内山川,右祀城隍。
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社稷壇祭物巳帛三,黑色羊一、豕一、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
風雲雷雨山川壇祭物不風雲雷雨之神,帛四,白色。
山川之神,帛二,白色。
城隍之神,帛三,白色。
祭物陳設與社稷壇同。
今按本縣戊日并祭八蠟馬神,見留支項下,儀制未詳。
武廟前殿祀關聖,後殿祀神之三代。
歲春秋仲月、五月十三日,前殿行九叩禮,後殿行六叩禮,先祭後殿。
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前殿陳設則帛三,白色爵三,牛一、豕三、羊二,笾豆各十,五月十三日同。
惟簿豆則攺用果品五盤。
後殿陳設目三案:帛各一,白色爵各三,豕各一、羊各二,笾豆各八。
五月十三日亦改簜豆為果品。
先農于每歲春二月亥日緻祭,前期緻齋二日。
祭日,壇上張青布大帳,恭請神位供于壇。
主祭官位壇上,陪祭官位壇下,俱穿朝服行禮。
一切禮儀悉照社稷壇。
祭畢,送位人祠,行耕耤田禮。
餘詳編年志内。
應正五年部頒儀制如左。
陳設祭物照社稷壇人。
帛一,黑色羊一、豕一、钏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二。
厲壇于每歲清明、七月望、
語畢,司正飲酒,飲畢,以解授執事者,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供講案讀律。
讀律生員就讀律位北面立,主賓以下皆起。
讀律令,本生即讀大清律,講讀律令二條。
讀畢,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撤講案。
主獻賓,引贊至主位前,請獻賓,執事酌酒授主,至賓位前,賓旁立,主置酒于席,俱介皆酌以酒,揖複位。
賓酬主,引贊至賓位前,詩酬主,執事酌酒授賓,至主位前,僎、介從之,主旁立,賓置酒于席,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執事者供酒飲酒,酒二行,廚夫獻割,執事者供馔請馔,執事者供湯,請湯。
歌詩。
歌詩生貞堂中,北向立,主賓以下皆起。
歌詩者歌鹿鳴三章,以鐘鼓為節。
歌畢,揖複位。
主賓以下皆坐。
執事者按行酌酒,或五行,或七行,供馔、供湯,禮俱如前,依儀禮。
又歌四牡、皇皇者華二雲閑歌。
魚麗及南有嘉魚,南山有台,俱以鐘鼓為節。
三飯畢,主賓皆起,唱洗爵勿散。
主賓望阙謝恩,三跪九叩,仍賓西主東,行禮畢,賓辭,主揖主送賓,賓主揖讓而出,至階揖,平身,至儀門,至大門,禮同。
至大門外三揖。
賓揖主人,主拱立,賓不顧矣,主乃退。
二今按近行鄉飲,率皆大賓,三人,以緻仕官或舉貢為之,介一人以年高生員為之,耆,一人以年高耆民為之,而以教職當僎之位,耆賓當衆賓之位,典史當僚屬之位。
三賓三主,而司正則首貢代之,禮以義起,似屬可行。
祀典 文廟于每歲春秋用仲月上丁緻祭,先期承祭官具服行省牲禮,明辰昧爽,先赴崇聖祠緻祭,行禮畢,赴文廟行禮。
崇聖祠禮同文廟,惟無飲福受胙,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正殿陳設不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三、牛三、羊一、豕三,登二、钏二,簠二、簋二,簿十、豆十、樽一。
四配陳設不每位。
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三,羊三、豕三、钏三,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樽三。
十哲陳設,不東五位五案。
又朱子一位三案,禮神制帛三,白色白磁爵各一,豕三、铏各一,簠各三,簋各三,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一。
不西五位五案,與東五位陳設同。
東庑陳設黃禮神制帛二,白色銅爵各三,豕三,每案簠三、簋三,笾四、豆四。
西庑陳設與東庑同。
今按:兩庑不言案數,以三豕觀之,疑每庑三案也。
名宦、鄉賢二祠同時分祭,儀同兩庑。
崇聖祠正位陳設乙五案,每位禮神制帛二,白色白磁爵三,羊三、豕二、钏一,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樽二。
配位陳設黃每位一案,禮神制帛二,白色豕首一。
每位銅爵三,簠二、簋二,笾四、豆四,豕肉二。
兩庑陳設不。
禮神,制帛二,白色,每位銅爵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
文昌祠、魁星閣,亦春秋丁日緻祭。
其儀制未奉部頒。
戊祭社稷二壇,祭縣社之神、縣稷之神。
風雲雷雨、山川二壇,中祀風雲雷雨,左祀境内山川,右祀城隍。
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社稷壇祭物巳帛三,黑色羊一、豕一、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
風雲雷雨山川壇祭物不風雲雷雨之神,帛四,白色。
山川之神,帛二,白色。
城隍之神,帛三,白色。
祭物陳設與社稷壇同。
今按本縣戊日并祭八蠟馬神,見留支項下,儀制未詳。
武廟前殿祀關聖,後殿祀神之三代。
歲春秋仲月、五月十三日,前殿行九叩禮,後殿行六叩禮,先祭後殿。
雍正三年部頒儀制如左。
前殿陳設則帛三,白色爵三,牛一、豕三、羊二,笾豆各十,五月十三日同。
惟簿豆則攺用果品五盤。
後殿陳設目三案:帛各一,白色爵各三,豕各一、羊各二,笾豆各八。
五月十三日亦改簜豆為果品。
先農于每歲春二月亥日緻祭,前期緻齋二日。
祭日,壇上張青布大帳,恭請神位供于壇。
主祭官位壇上,陪祭官位壇下,俱穿朝服行禮。
一切禮儀悉照社稷壇。
祭畢,送位人祠,行耕耤田禮。
餘詳編年志内。
應正五年部頒儀制如左。
陳設祭物照社稷壇人。
帛一,黑色羊一、豕一、钏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二。
厲壇于每歲清明、七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