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叢書目
關燈
小
中
大
《漢魏叢書》。
(明程榮刻三十八種,何允中刻七十六種。
國朝王谟刻八十六種,又廣為九十四種,編校不善。
) 《津逮秘書》。
(明毛晉。
) 《世德堂六子》。
(明胡氏本。
《百三家集》見前。
) 《古香齋袖珍》十種。
(内府刻。
) 《武英殿聚珍版書》。
(通行者一百三十八種,續出者尚多。
福州重刻,杭州重刻三十九種。
) 《通志堂九經解》。
(納蘭性德。
廣州書局重刻。
) 《皇清經解》。
(阮元。
前書目中以便文稱《學海堂經解》,或阮刻《經解》。
) 《經苑》。
(錢儀吉。
已刻宋元明經說二十五種,唐人二種,皆通志堂未收者。
有目未刻者十八種。
) 《漢魏遺書鈔》。
(王谟。
分經、史、子、集四部,刻成通行者,止經翼一種。
) 《二酉堂叢書》。
(張澍。
《輯漢魏佚書》三十六種。
) 《玉函山房叢書》。
(馬國翰。
輯周、秦至隋、唐佚書百餘種,分經、史、子、集四編。
) 《玉玲珑閣叢刻》。
(龔翔麟。
) 《澤存堂五種》。
(張士俊。
字書、韻書。
) 《楝亭五種》。
(曹寅。
字書、韻書。
) 《問經堂叢書》。
(孫馮翼。
《彙刻書目》未盡。
) 《微波榭遺書》。
(孔繼涵。
) 《戴校算經》十書。
(孔繼涵。
) 《雅雨堂叢書》。
(盧見曾。
) 《經訓堂叢書》。
(畢沅。
) 《抱經堂叢書》。
(盧文弨。
) 《平津館叢書》。
(孫星衍。
) 《岱南閣叢書》。
(孫星衍。
) 《貸園叢書》。
(周永年、李文藻。
) 《汗筠齋叢書》。
(秦鑒。
) 《知不足齋叢書》。
(鮑廷博。
) 《小玲珑山館叢書》。
(馬曰璐。
) 《讀畫齋叢書》。
(顧修。
) 《士禮居叢書》。
(黃丕烈。
) 《文選樓叢書》。
(阮元。
) 《漢學堂叢書》。
(黃奭。
) 《惜陰軒叢書》。
(李錫齡。
) 《藝海珠塵》。
(吳省蘭。
刻未精。
) 《學津讨源》。
(張海鵬。
校未精。
) 《省吾堂彙刻書》。
(蔣光弼。
) 《借月山房叢書》。
(張海鵬。
一名《澤古叢鈔》。
) 《湖海樓叢書》。
(陳春。
) 《琳琅秘室叢書》。
(胡珽。
活字本。
) 《得月叢書》。
(榮譽。
) 《台州叢書》。
(宋世荦。
) 《墨海金壺》。
(張海鵬。
) 《守山閣叢書》。
(錢熙祚。
) 《珠叢别錄》。
(錢熙祚。
) 《指海》。
(同上,止刻十二集。
) 《連筠叢書》。
(楊墨林。
) 《半畝園叢書》。
(止刻其半。
) 《宜稼堂叢書》。
(郁松年。
) 《别下齋叢書》。
(蔣光煦。
) 《涉聞梓舊》。
(蔣光煦。
) 《拜經樓叢書》。
(吳骞。
) 《嶺南遺書》。
(伍元薇。
) 《粵雅堂叢書》。
(伍崇曜。
) 《觀我生室彙稿》。
(羅士琳著。
有古書。
) 《海山仙館叢書》。
(潘仕誠。
) 《古經解彙函》。
(廣州刻。
) 《小學彙函》。
(廣州刻。
) 《佚存叢書》。
(日本刻。
) 《茆氏輯十種古書》。
(茆魯山。
) 右皆多存古書,有關實學,校刊精審者。
(一人著述合刻者,亦名叢書,别列于後。
)餘若即刻《五雅》、《中都四子》、《周秦十一子》、吳刻《二十子》、崇德堂《二十子》、宋左如圭《百川學海》、《三續百川學海》、《廣百川學海》、《古今逸史》、《鐘評秘書十八種》、《說郛》、《稗海》、《格緻叢書》、《秘冊彙函》、《寶顔堂秘笈》、《稽古堂日鈔》、《古今說海》
(明程榮刻三十八種,何允中刻七十六種。
國朝王谟刻八十六種,又廣為九十四種,編校不善。
) 《津逮秘書》。
(明毛晉。
) 《世德堂六子》。
(明胡氏本。
《百三家集》見前。
) 《古香齋袖珍》十種。
(内府刻。
) 《武英殿聚珍版書》。
(通行者一百三十八種,續出者尚多。
福州重刻,杭州重刻三十九種。
) 《通志堂九經解》。
(納蘭性德。
廣州書局重刻。
) 《皇清經解》。
(阮元。
前書目中以便文稱《學海堂經解》,或阮刻《經解》。
) 《經苑》。
(錢儀吉。
已刻宋元明經說二十五種,唐人二種,皆通志堂未收者。
有目未刻者十八種。
) 《漢魏遺書鈔》。
(王谟。
分經、史、子、集四部,刻成通行者,止經翼一種。
) 《二酉堂叢書》。
(張澍。
《輯漢魏佚書》三十六種。
) 《玉函山房叢書》。
(馬國翰。
輯周、秦至隋、唐佚書百餘種,分經、史、子、集四編。
) 《玉玲珑閣叢刻》。
(龔翔麟。
) 《澤存堂五種》。
(張士俊。
字書、韻書。
) 《楝亭五種》。
(曹寅。
字書、韻書。
) 《問經堂叢書》。
(孫馮翼。
《彙刻書目》未盡。
) 《微波榭遺書》。
(孔繼涵。
) 《戴校算經》十書。
(孔繼涵。
) 《雅雨堂叢書》。
(盧見曾。
) 《經訓堂叢書》。
(畢沅。
) 《抱經堂叢書》。
(盧文弨。
) 《平津館叢書》。
(孫星衍。
) 《岱南閣叢書》。
(孫星衍。
) 《貸園叢書》。
(周永年、李文藻。
) 《汗筠齋叢書》。
(秦鑒。
) 《知不足齋叢書》。
(鮑廷博。
) 《小玲珑山館叢書》。
(馬曰璐。
) 《讀畫齋叢書》。
(顧修。
) 《士禮居叢書》。
(黃丕烈。
) 《文選樓叢書》。
(阮元。
) 《漢學堂叢書》。
(黃奭。
) 《惜陰軒叢書》。
(李錫齡。
) 《藝海珠塵》。
(吳省蘭。
刻未精。
) 《學津讨源》。
(張海鵬。
校未精。
) 《省吾堂彙刻書》。
(蔣光弼。
) 《借月山房叢書》。
(張海鵬。
一名《澤古叢鈔》。
) 《湖海樓叢書》。
(陳春。
) 《琳琅秘室叢書》。
(胡珽。
活字本。
) 《得月叢書》。
(榮譽。
) 《台州叢書》。
(宋世荦。
) 《墨海金壺》。
(張海鵬。
) 《守山閣叢書》。
(錢熙祚。
) 《珠叢别錄》。
(錢熙祚。
) 《指海》。
(同上,止刻十二集。
) 《連筠叢書》。
(楊墨林。
) 《半畝園叢書》。
(止刻其半。
) 《宜稼堂叢書》。
(郁松年。
) 《别下齋叢書》。
(蔣光煦。
) 《涉聞梓舊》。
(蔣光煦。
) 《拜經樓叢書》。
(吳骞。
) 《嶺南遺書》。
(伍元薇。
) 《粵雅堂叢書》。
(伍崇曜。
) 《觀我生室彙稿》。
(羅士琳著。
有古書。
) 《海山仙館叢書》。
(潘仕誠。
) 《古經解彙函》。
(廣州刻。
) 《小學彙函》。
(廣州刻。
) 《佚存叢書》。
(日本刻。
) 《茆氏輯十種古書》。
(茆魯山。
) 右皆多存古書,有關實學,校刊精審者。
(一人著述合刻者,亦名叢書,别列于後。
)餘若即刻《五雅》、《中都四子》、《周秦十一子》、吳刻《二十子》、崇德堂《二十子》、宋左如圭《百川學海》、《三續百川學海》、《廣百川學海》、《古今逸史》、《鐘評秘書十八種》、《說郛》、《稗海》、《格緻叢書》、《秘冊彙函》、《寶顔堂秘笈》、《稽古堂日鈔》、《古今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