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妻上
關燈
小
中
大
太史公曰:“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妹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纣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嫄及大任,而幽王之擒也,淫于褒姒。
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
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欤?”為人妻者,其德有六:一曰柔順,二曰清潔,三曰不妒,四曰儉約,五曰恭謹,六曰勤勞。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
天尊而處上,地卑而處下。
日無盈虧,月有圓缺。
陽唱而生物,陰和而成物。
故婦人專以柔順為德,不以強辯為美也。
漢曹大家作《女戒》,其首章曰:“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 又曰:“陰陽殊性,男女異行。
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
男以強為貴,女以柔為美。
故鄙諺有雲:‘生男如狼,猶恐其;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然則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
故曰:敬順之道,婦人之大禮也。
”又曰:“婦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愛己也。
舅姑之愛己,由叔妹之譽己也。
”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
叔妹之心,誠不可失也。
皆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内離則惡揚,此必然之勢也。
夫叔妹者,體敵而名尊,恩疏而義親,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笃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聲譽曜于邑鄰,休光延于父母。
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則托名以自高,于妹則因寵以驕盈。
驕盈既施,何和之有?恩義既乖,何譽之臻?是以美隐而過宣,姑忿而夫愠,毀訾布于中外,恥辱集于厥身,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榮辱之本,而顯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
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兼斯二者,足以和矣!若此,可謂能柔順矣!妻者,齊也。
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故忠臣不事二主,貞女不事二夫。
《易》曰:“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又曰:“用六,利永貞。
”晏子曰:“妻柔而正。
” 言婦人雖主于柔,而不可失正也。
故後妃逾國,必乘安車辎軿;下堂,必從傅母保阿;進退則鳴玉環珮,内飾則結紉綢缪;野處則帷裳壅蔽,所以正心一意,自斂制也。
《詩》雲:“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沭,誰适為容。
”故婦人,夫不在,不為容飾,禮也。
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姜氏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不許,作《柏舟》之詩以見志。
宋共公夫人伯姬,魯人也。
寡居三十五年。
至景公時,伯姬之宮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具,夜不下堂。
待保傅之來也。
”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
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
” 伯姬不從,遂逮于火而死。
楚昭夫人貞姜,齊女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持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
”使曰:“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夫人不從。
于是使者反取符,未還,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
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将再嫁之。
女曰:“夫人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
梁寡婦高行,榮于色而美于行。
早寡不嫁,梁貴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聞之,使相聘焉。
高行曰:“妾夫不幸早死,妾守養其幼孤,貴人多求妾者,幸而得免。
今王又重之。
妾聞婦人之義,一往而不改,以全貞信之節。
今慕貴而忘賤,棄義而從利,無以為人。
”乃援鏡持刀以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弱之重孤也。
王之求妾,以其色也,今刑餘之人,殆可釋矣!”于是相以報王。
王大其義而高其行,乃複其身,尊其号曰:“高行。
” 漢陳孝婦,年十六而嫁,未有子。
其夫當行戍,夫且行時,屬孝婦曰:“我生死來可知,幸有老母,無他兄弟備養,吾不還,汝肯養吾母乎?”婦應曰:“諾。
”夫果死不還。
婦乃養姑不衰,慈愛愈固,紡績織纴以為家業,終無嫁意。
居喪三年,父母哀其年少無子而早寡也,将取而嫁之。
孝婦曰:“夫行時屬妾以其老母,妾既許諾之,夫養人老母而不能卒,許人以諾而不能信,将何以立于世?”欲自殺。
其父母懼而不敢嫁也,遂使養其姑二十八年。
姑八十餘,以天年終,盡賣其田宅财物以葬之,終奉祭祀。
淮陽太守以聞,孝文皇帝使使者賜黃金四十斤,複之終身無所與,号曰“孝婦”。
吳許升妻呂榮,郡遭寇賊,榮逾垣走。
賊持刀追之。
賊曰:“從我則生,不從我則死。
”榮曰:“義不以身受辱寇虜也。
”遂殺之。
是日疾風暴雨,雷電晦冥,賊惶恐,叩頭謝罪,乃殡葬之。
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
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欤?”為人妻者,其德有六:一曰柔順,二曰清潔,三曰不妒,四曰儉約,五曰恭謹,六曰勤勞。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
天尊而處上,地卑而處下。
日無盈虧,月有圓缺。
陽唱而生物,陰和而成物。
故婦人專以柔順為德,不以強辯為美也。
漢曹大家作《女戒》,其首章曰:“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 又曰:“陰陽殊性,男女異行。
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
男以強為貴,女以柔為美。
故鄙諺有雲:‘生男如狼,猶恐其;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然則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
故曰:敬順之道,婦人之大禮也。
”又曰:“婦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愛己也。
舅姑之愛己,由叔妹之譽己也。
”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
叔妹之心,誠不可失也。
皆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内離則惡揚,此必然之勢也。
夫叔妹者,體敵而名尊,恩疏而義親,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笃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聲譽曜于邑鄰,休光延于父母。
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則托名以自高,于妹則因寵以驕盈。
驕盈既施,何和之有?恩義既乖,何譽之臻?是以美隐而過宣,姑忿而夫愠,毀訾布于中外,恥辱集于厥身,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榮辱之本,而顯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
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兼斯二者,足以和矣!若此,可謂能柔順矣!妻者,齊也。
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故忠臣不事二主,貞女不事二夫。
《易》曰:“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又曰:“用六,利永貞。
”晏子曰:“妻柔而正。
” 言婦人雖主于柔,而不可失正也。
故後妃逾國,必乘安車辎軿;下堂,必從傅母保阿;進退則鳴玉環珮,内飾則結紉綢缪;野處則帷裳壅蔽,所以正心一意,自斂制也。
《詩》雲:“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沭,誰适為容。
”故婦人,夫不在,不為容飾,禮也。
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姜氏守義。
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不許,作《柏舟》之詩以見志。
宋共公夫人伯姬,魯人也。
寡居三十五年。
至景公時,伯姬之宮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具,夜不下堂。
待保傅之來也。
”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
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
” 伯姬不從,遂逮于火而死。
楚昭夫人貞姜,齊女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持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
”使曰:“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夫人不從。
于是使者反取符,未還,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
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将再嫁之。
女曰:“夫人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
梁寡婦高行,榮于色而美于行。
早寡不嫁,梁貴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聞之,使相聘焉。
高行曰:“妾夫不幸早死,妾守養其幼孤,貴人多求妾者,幸而得免。
今王又重之。
妾聞婦人之義,一往而不改,以全貞信之節。
今慕貴而忘賤,棄義而從利,無以為人。
”乃援鏡持刀以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弱之重孤也。
王之求妾,以其色也,今刑餘之人,殆可釋矣!”于是相以報王。
王大其義而高其行,乃複其身,尊其号曰:“高行。
” 漢陳孝婦,年十六而嫁,未有子。
其夫當行戍,夫且行時,屬孝婦曰:“我生死來可知,幸有老母,無他兄弟備養,吾不還,汝肯養吾母乎?”婦應曰:“諾。
”夫果死不還。
婦乃養姑不衰,慈愛愈固,紡績織纴以為家業,終無嫁意。
居喪三年,父母哀其年少無子而早寡也,将取而嫁之。
孝婦曰:“夫行時屬妾以其老母,妾既許諾之,夫養人老母而不能卒,許人以諾而不能信,将何以立于世?”欲自殺。
其父母懼而不敢嫁也,遂使養其姑二十八年。
姑八十餘,以天年終,盡賣其田宅财物以葬之,終奉祭祀。
淮陽太守以聞,孝文皇帝使使者賜黃金四十斤,複之終身無所與,号曰“孝婦”。
吳許升妻呂榮,郡遭寇賊,榮逾垣走。
賊持刀追之。
賊曰:“從我則生,不從我則死。
”榮曰:“義不以身受辱寇虜也。
”遂殺之。
是日疾風暴雨,雷電晦冥,賊惶恐,叩頭謝罪,乃殡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