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

關燈
前進。

    忽然魏軍隊中号炮聲連響,魏軍三軍大驚,不知兵從何處而來。

    郭淮命人去麥田搜索。

    這時,隻見四角火光沖天,喊聲震天,四路蜀兵一齊殺到。

    鹵城城門同時大開,城内軍兵沖殺出來。

    蜀軍裡應外台,大砍大殺一陣,魏兵死傷無數,司馬懿帶領敗兵,奮力拼死突出重圍,占了一個山頭,才算勉強穩往了陣腳。

    郭淮也帶領敗兵奔到山後駐紮。

    諸葛亮回到城裡,命四将在城外四角紮下營寨。

    郭淮見蜀軍防守嚴密,無法攻城,又出了一個主意,調集雍州、涼州兵馬合力攻敵,而他自己則領兵去襲擊劍閣,截斷蜀軍後路,使他們糧道不通,再趁蜀軍慌亂時,台力殲敵。

    司馬懿同意照計行事。

    郭淮的算盤打得很如意,可惜,諸葛孔明早已料到,作了相應部署。

    西涼人馬急行軍趕到鹵城前線,走得人困馬乏,剛安營歇息,就被蜀軍殺人營中。

    西涼兵猝不及防,又十分疲憊,抵擋不住蜀軍精銳,便向後退去。

    蜀兵又是一陣追殺。

    隻殺得雍、涼軍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蜀軍大獲全勝。

    無奈這時形勢發生了變化,諸葛亮接到李嚴急信,說是東吳和魏國聯合,有攻蜀迹象,孔明隻好部署退兵。

    司馬懿看着蜀軍退走,卻不敢追趕,因為他看見城頭遍插旌旗,城内又有煙霧升起,他怕又中孔明之計。

    直至探明鹵城确實是一座空城時,司馬懿才敢派兵去追擊。

    張自願去追擊,司馬懿怕他急躁,不讓他去,在張邵的堅持下,司馬懿才同意了,讓他帶五千軍兵,又另派魏平帶兩萬步兵和騎兵随後接應,司馬懿又親自帶三千人馬跟進策應。

    張領兵急急追趕,走了30裡,忽聽背後響起喊聲,從樹林裡閃出一彪軍兵,為首一員大将,橫刀勒馬,大聲說道:“賊将領兵到哪裡去?”張回頭一看,原來是魏延,便回馬殺過去。

    戰了不到十個回合,魏延便假裝敗走。

    張追了30多裡,不見有伏兵,就又策馬趕去。

    剛轉過山坡,忽然喊聲大起,一彪蜀軍閃出,為首的大将是關興,橫刀勒馬大叫,“張别走!有我在這裡!”張也不答話,拍馬上前交鋒。

    戰了不到十個回合,關興又撥馬退走。

    張随後緊追。

    追到一處密林前,張起疑,命人四下探察,沒有發現伏兵。

    于是,放心又追。

    魏延又攔在前面,與張再戰,但不到十個回合,魏延又敗走。

    張怒氣填胸,追上前去,不料,又被關興截住去路。

    張更加生氣,拍馬上前交鋒。

    戰了不到十十回合,蜀兵把衣甲等物品扔了一地,塞滿道路,魏軍紛紛下馬搶奪。

    魏延、關興就這樣文替截殺,張則奮勇追趕。

    到黃昏時節,追到了木門道口,魏延撥回馬一陣大罵,張更是怒不可遏,不顧一切地殺了過去。

    又戰下到10個回合,魏延丢盔棄甲,隻身匹馬向木門道中逃去。

    張殺得性起,拍馬追向前去。

    這時天已昏黑,隻聽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紛紛滾下,阻斷去路。

    張這才大驚說道“我中計了!”急忙回馬,然而為時己晚,退路已被塞斷。

    張這時是前進不得,後退不能。

    左右兩面都是峭壁,真是插翅難飛了!忽聽一聲梆子響,兩邊萬弩齊發,張及其部下兵将一百餘人,都死于木門道中。

    這一系列争戰,把諸葛亮用兵的神妙表現得淋漓盡緻。

    他多次和司馬懿交兵,對司馬懿可說是了若指掌,因而他可以針對當時當地的具體情勢,機動靈活地運用各種戰術。

    先是隴上裝神,吓得司馬懿閉門三天,從而以疑兵計實現了割麥計劃;接着又将計就計,以埋伏還擊司馬懿的偷襲;然後以逸待勞,不給西涼兵喘息之機,一個突然襲擊,打敗了24萬西涼大軍;最後,又巧用誘敵什,把張誘迸伏擊圈,殺死了這員魏國大将。

    這一切策略計謀,諸葛亮運用得得心應手,處處主動,顯示出他深谙用兵之道。

    從諸葛亮的一樁樁事例中,不難印證孫膑在《奇正》一文中的種種論述。

    孫膑在本文闡述的原理,對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同樣有指導意義。

    且不說從政、務工、經商,就拿體育項目中,人們喜愛的足球運動來說,略加分析便可看出孫腹論述的重要現實意義。

    我們中國足球在國際比賽中屢戰屢敗,可見與世界強隊的差距之大。

    究其原因,打法單調機械即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

    任何一個熟知中國單調機械的打法實力稍強的隊,隻須集中兵力在中間以逸待勞,便可令中國隊無所作為。

    反觀當今世界強隊,哪一家是固守一種打法呢?巴西隊不但有漂亮的短傳配合、中路滲透,也有長傳沖吊,斜傳或沉底傳中,更有30米外的遠射中的。

    誰能說清他們究竟是什麼派别!其實,這正是巴西人深谙足球之道摒棄了形而上學的觀念,懂得在場上按實際情況,機動靈活地踢球,進行最佳處理,所以他們往往踢出人們意想不到的球,令對手防下勝防,收到出奇緻勝的效果。

    他們的勝利往往就在于超出常規。

    世界其他優秀球隊或優秀選手,往往在不可能進球的情況下進了球,以出人意外的打法或動作取勝,也是這個道理。

    這當中就有一個“悟性”問題,在足球運動來說叫做“足球意識”,以孫膑的兵法觀點來看,就是他力倡的“機變”,以“奇”勝“正”。

    這正是取勝的法寶。

    如果隻會按固定模式踢球,誰能不知如何防守呢?中國足球隊所缺的就是這種“悟性”,或者說是足球意識,因此踢不出創造性的足球,當然就難于取勝了。

    其道理正如武林中常說的“無招勝有招”。

    足球的“悟性”,武術的“無招勝有招”,正是孫膑兵法精髓的體現:按照萬事萬物的根本規律辦事,這就給人們一個啟示: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因勢利導,機動靈活,出奇創新,才能不斷取勝,實現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