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九奪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姜維。
”王瓘說:“我願舍出性命去辦!”鄧艾說:“您這樣堅決,定能成功!”便撥給他五千兵去執行計劃。
蜀軍正在前進,王瓘迎上蜀軍前哨說,“我是魏國來投降的軍隊,請向主帥報告!”哨兵報告姜維,姜維下令攔住敵軍,隻讓其主将進見。
王瓘到姜維面前拜倒在地,說道:“我是王經的侄兒王瓘,前不久司馬昭擅自殺了皇帝,我叔父全家也被殺害,我恨之入骨。
現在幸得将軍興師問罪,我特地帶領本部五千軍兵前來投降。
情願聽從調遣,剿除奸黨,以報我叔父之仇!”姜維大喜說:“你既然誠心來投降,我怎能不誠心待你呢?我軍中最讓人擔心的,沒有超過糧食的了。
我軍有糧車數千輛,現在停在川口,你去把糧車運到祁山來吧。
我現在就去奪取祁山敵寨。
”王瓘一聽,心中大喜,當即領命。
姜維又說:“你去運糧,不必用五千人,領三千人去就行了,留下的兩千人給我領路,去打祁山魏軍營寨。
”王瓘怕引起姜維懷疑,便領三千人走了。
姜維命傅佥把剩下的兩千名魏兵領去,随時聽候調用。
忽然夏侯霸來到,着急地對姜維說:“都督怎麼輕易相信王瓘的話?我曾經在魏朝幹事,雖然不知詳情,但從未聽說王瓘是王經的侄兒。
其中必定有詐,請将軍詳察。
”姜維大笑說:“我已經知道王瓘是用詐了。
所以我把他的軍兵分開,将計就計行事。
”夏侯霸說:“您怎麼知道的?”姜維說:“司馬昭是個奸雄,比曹操毫不遜色。
他既然殺了王經,滅了他的三族,又怎麼肯讓他的親侄兒活下來并且在外領兵呢?足見王瓘是使用詐降計。
你的看法,跟我一緻。
我已有布置,等着看吧!”果然不到10天,埋伏的哨兵便捉住了王瓘派去向魏營送信的人,送到姜維寨中。
姜維審問了情節,并搜出了書信。
王瓘在書信中約定:8月20日從小路運糧回大寨,請鄧艾派兵在壇山谷中接應。
姜維把送書人殺了,又把日期改為8月15日,約鄧艾親自帶領大隊來接應。
改好書信,派人扮成魏軍去送信,同時命人把現有的數百輛糧車上的糧食卸下,裝上幹柴、茅草等引火物品,用青布罩上。
命傅佥帶領投降的兩千魏軍,打着運糧旗号,押運這些糧車。
姜維自己和夏侯霸各領軍兵去谷中埋伏。
又令廖化、張翼等将領兵去取祁山。
鄧艾收到王瓘的“書信”,高興極了,急忙寫了回信,讓來人帶回。
8月15那天,鄧艾帶領五萬精兵直奔壇山谷中,讓人在遠處登高觀望,果然看見無數糧車,接連不斷從山谷中行進。
鄧艾又勒馬觀望,看見果然是自己的魏兵。
鄧艾的随從說:“天已黑了,應該趕快接應王瓘出谷口。
”鄧艾說:“前面山勢險惡,假如有伏兵,很難退回,隻能在這裡等候。
”正說話間,忽然有兩人騎馬跑來報告:“因為王将軍運糧超過界限,背後有軍馬追來了,請快快接應!”鄧艾大驚,急忙催動人馬前進。
當時正是初更時分,月明如晝。
鄧艾聽見山後呐喊,以為王瓘在山後厮殺,便急馳過去救應。
忽然樹林後沖出一隊人馬,為首的是蜀将傅佥,大聲說道:“鄧艾匹夫,你已中了我們主将的計,為什麼不早早下馬受死!”鄧艾大吃一驚,勒馬便往回逃。
這時,糧車上的火全着了,火光便是信号。
兩邊的蜀軍盡數沖出,殺得魏軍七零八落,隻聽四面八方都在喊:“捉住鄧艾的,賞千金,封萬戶侯!”吓得鄧艾丢盔棄甲,扔下坐騎,混在步兵之中,翻山越嶺逃走。
姜維、夏侯霸沒有捉住鄧艾,有些遺憾,便回去對付王瓘。
這一仗姜維以糧食作誘餌,将計就計,引來鄧艾大軍,把五萬魏軍殺得落花流水,雖未捉住鄧艾,也算一次大勝了。
他這一計與他老師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運糧,引司馬懿入上方谷,一把大火差點要了司馬懿父子的命相比,部署雖然尚有差距。
但也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奪敵軍的糧、水、路等,或者以糧、水等為誘餌引敵上鈎,方法不同,本質一樣,都是抓住敵軍的要害而把敵軍置之死地。
可見孫膑說的“五度”與“九奪”都是臨敵指揮的重大問題,隻要能在用乓之時因時因地制宜巧妙運用,便能收到奇效。
”王瓘說:“我願舍出性命去辦!”鄧艾說:“您這樣堅決,定能成功!”便撥給他五千兵去執行計劃。
蜀軍正在前進,王瓘迎上蜀軍前哨說,“我是魏國來投降的軍隊,請向主帥報告!”哨兵報告姜維,姜維下令攔住敵軍,隻讓其主将進見。
王瓘到姜維面前拜倒在地,說道:“我是王經的侄兒王瓘,前不久司馬昭擅自殺了皇帝,我叔父全家也被殺害,我恨之入骨。
現在幸得将軍興師問罪,我特地帶領本部五千軍兵前來投降。
情願聽從調遣,剿除奸黨,以報我叔父之仇!”姜維大喜說:“你既然誠心來投降,我怎能不誠心待你呢?我軍中最讓人擔心的,沒有超過糧食的了。
我軍有糧車數千輛,現在停在川口,你去把糧車運到祁山來吧。
我現在就去奪取祁山敵寨。
”王瓘一聽,心中大喜,當即領命。
姜維又說:“你去運糧,不必用五千人,領三千人去就行了,留下的兩千人給我領路,去打祁山魏軍營寨。
”王瓘怕引起姜維懷疑,便領三千人走了。
姜維命傅佥把剩下的兩千名魏兵領去,随時聽候調用。
忽然夏侯霸來到,着急地對姜維說:“都督怎麼輕易相信王瓘的話?我曾經在魏朝幹事,雖然不知詳情,但從未聽說王瓘是王經的侄兒。
其中必定有詐,請将軍詳察。
”姜維大笑說:“我已經知道王瓘是用詐了。
所以我把他的軍兵分開,将計就計行事。
”夏侯霸說:“您怎麼知道的?”姜維說:“司馬昭是個奸雄,比曹操毫不遜色。
他既然殺了王經,滅了他的三族,又怎麼肯讓他的親侄兒活下來并且在外領兵呢?足見王瓘是使用詐降計。
你的看法,跟我一緻。
我已有布置,等着看吧!”果然不到10天,埋伏的哨兵便捉住了王瓘派去向魏營送信的人,送到姜維寨中。
姜維審問了情節,并搜出了書信。
王瓘在書信中約定:8月20日從小路運糧回大寨,請鄧艾派兵在壇山谷中接應。
姜維把送書人殺了,又把日期改為8月15日,約鄧艾親自帶領大隊來接應。
改好書信,派人扮成魏軍去送信,同時命人把現有的數百輛糧車上的糧食卸下,裝上幹柴、茅草等引火物品,用青布罩上。
命傅佥帶領投降的兩千魏軍,打着運糧旗号,押運這些糧車。
姜維自己和夏侯霸各領軍兵去谷中埋伏。
又令廖化、張翼等将領兵去取祁山。
鄧艾收到王瓘的“書信”,高興極了,急忙寫了回信,讓來人帶回。
8月15那天,鄧艾帶領五萬精兵直奔壇山谷中,讓人在遠處登高觀望,果然看見無數糧車,接連不斷從山谷中行進。
鄧艾又勒馬觀望,看見果然是自己的魏兵。
鄧艾的随從說:“天已黑了,應該趕快接應王瓘出谷口。
”鄧艾說:“前面山勢險惡,假如有伏兵,很難退回,隻能在這裡等候。
”正說話間,忽然有兩人騎馬跑來報告:“因為王将軍運糧超過界限,背後有軍馬追來了,請快快接應!”鄧艾大驚,急忙催動人馬前進。
當時正是初更時分,月明如晝。
鄧艾聽見山後呐喊,以為王瓘在山後厮殺,便急馳過去救應。
忽然樹林後沖出一隊人馬,為首的是蜀将傅佥,大聲說道:“鄧艾匹夫,你已中了我們主将的計,為什麼不早早下馬受死!”鄧艾大吃一驚,勒馬便往回逃。
這時,糧車上的火全着了,火光便是信号。
兩邊的蜀軍盡數沖出,殺得魏軍七零八落,隻聽四面八方都在喊:“捉住鄧艾的,賞千金,封萬戶侯!”吓得鄧艾丢盔棄甲,扔下坐騎,混在步兵之中,翻山越嶺逃走。
姜維、夏侯霸沒有捉住鄧艾,有些遺憾,便回去對付王瓘。
這一仗姜維以糧食作誘餌,将計就計,引來鄧艾大軍,把五萬魏軍殺得落花流水,雖未捉住鄧艾,也算一次大勝了。
他這一計與他老師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運糧,引司馬懿入上方谷,一把大火差點要了司馬懿父子的命相比,部署雖然尚有差距。
但也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奪敵軍的糧、水、路等,或者以糧、水等為誘餌引敵上鈎,方法不同,本質一樣,都是抓住敵軍的要害而把敵軍置之死地。
可見孫膑說的“五度”與“九奪”都是臨敵指揮的重大問題,隻要能在用乓之時因時因地制宜巧妙運用,便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