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力軟,闖萍翻藻有魚嬉。
”予次韻雲:“東省南宮切太微,夔龍行集鳳凰池。
更哦殿閣熏風句,坐覺微涼生桂枝。
紫禁同依日月輝,蒼顔獨愧羽毛奇。
水如明鏡雖堪俯,笑汝星星誰肯嬉。
”子嘗發策試仲衡,至是同為八座,俱在講筵,唱酬頗多。
是時詩及院中景物,故記于此。
朝殿日,皇太子、宰相、親王、使相、參政,各有朱衣史二人,自下馬處前導至殿門(樞密使恩數依宰臣者,同;若知院及副樞、簽書則紫衣)。
此外惟翰林學士有之。
又禁門内許以茶鐐擔子自随,與執政等。
車駕将出孟享或過宮,則應奉官及侍從以上朝于後殿。
宰執有奏事,侍從先退,例過玉堂少憩。
若值冬至、元正則團拜堂上,俟駕過,就院門外上馬以從。
南渡以來,朝臣遇節序賜,予多權停。
今經筵,寒食、重午、冬至尚賜節料錢酒,其它侍從則三大節客省簽賜羊酒米面,而學士院官若侍從以上兼領。
自從本官或庶僚權直院,獨三伏賜冰一擔,時果五品,品才一楪,亦因與經筵官輪宿而得之(書局自有中官承受,凡遇時節例賜茶酒,學士院無承受故也)。
淳熙乙未初伏,必大以待制侍講賜流香酒四鬥(後二年減半),時果七楪,冰一擔,視庶官直院為稍增。
以短表謝。
支快行家食錢三千,又折酒錢三百,别賜冰一擔(翰林司關子雲:限日下支,不許次日)。
支食錢一千,蓋侍從所得者。
十月旦,賜錦襖子,學士院、觀察使簇四金雕,尚書、執政八搭暈錦,宰臣、使相天下樂。
例從左帑幫支,得不以時,臨期随品色假為領袖施之,朝服三日而止,識者非之。
予自翰苑遷八座,己亥十月,值從駕恭謝景靈宮,兵部尚書王仲衡未達朝儀,第用市錦。
予告之故,計無所出,予辍所服與之,而馳取舊金雕者自用。
暨追班,合門吏魁趙轸與其徒顧予谇語,予悟其意,呼而告以雖班尚書猶兼翰林學士,故可舍高從卑,轸等愧謝而退。
渡江後,每遇開講罷講,臨安治具侍講讀修注官。
紹興三十二年冬,予為左史,趙清卿(子潚)知臨安,初獻議盡罷百司饋送及所供飲馔。
時洪景嚴以内翰兼侍讀,開講日學士院自置酒五行,是後遂為例。
幹道六年,予與鄭仲益兼直院,鄭兼侍講。
是秋開講,鄭主席,謂予亦院官當與其事。
予但簽書招客之目,而以不兼講讀不赴坐。
時胡邦衡(铨)以工侍兼侍講,坐中賦覃字韻詩見及,予次其韻有雲:“寓直敢同東道主。
”蓋謂是也。
翰林學士初上,舊制敕設甚盛。
中興後,不複舉行。
予直院時,除王日嚴為學士,院中支餐錢具五杯而已。
故事:大宴未再坐間,學士院常為館閣官具食,蓋祖宗時,内外制官無不自三館出,館中之人往往前日僚友之舊,道義之交,不專以勢利高下為心,故每于是日小集,從容談笑也。
近時,具食雖如故,乃設于學士院門幕次内,蓋未嘗見玉堂主人也。
竊意前輩不爾。
淳化中,太宗以飛白“玉堂”等四字賜翰林,而學士承旨蘇易簡會兩制于玉堂,直秘閣潘謹修與焉,略可見也。
以上乃近世程緻道(俱)《麟台故事》所記。
幹道七年天申節,貢院賜齋筵,予時以少蓬兼内直,乃督院吏治具。
吏白廚庫乏錢,兼近已不講。
予曰:“故事既難廢,況子身貳秘書而罷此禮乎?”命如故例,然不過盤餐之類爾。
必大久在翰苑,獨員之日常多;率數月辄丐去,上必批降诏不允。
院吏申省乞時暫差官撰述,乃委中書舍人,如此再三,遂為定例。
徑封奏劄付中書後省。
數年來,上數令薦詞臣為代,明示大用意,必大每退避。
戊戌九月丁醜,禦藥院傳旨,問近例院官有無三員者。
吏具上初政承旨洪遵、學士史浩、直院劉珙。
又問紹興間故事,吏複具。
八年曾開、勾龍如淵皆為直院,而召孫近承旨。
三十一年,何溥為學士,虞允文、劉珙并直院。
後旬餘,崔大雅服阕還朝,上曰:“卿來适其時。
”遂再兼權直,十月複增莫子齊(濟),尋卒。
其後繼增趙大本(彥中)、熊子複(克),予遂參預。
必大試館職時,太上稱其文,谕宰執陳公(康伯)、朱公(倬)雲:“他日令掌制。
”今上受禅兩月,自六察擢左史。
初對玉音,雲:“向在王邸,見卿詞科拟制,雅宜代言。
”不旋踵遂兼三字,其後兩入翰苑,首尾十年。
自權直院至學士承旨,皆遍為之,其荷兩朝知遇,至矣。
歲月既久,凡涉典故及見聞可紀者辄筆之。
淳熙庚子,進位二府,蘇易簡玉堂之思每切于中。
因命小子(綸)裒為一編,略加訂。
其間多涉幾微,非止溫木,或删或留,僅得五十餘條。
前後脞錄,辭無诠次,厘為三卷。
或可附洪氏《翰苑群書》後雲。
壬寅八月十二日,周必大題。
”予次韻雲:“東省南宮切太微,夔龍行集鳳凰池。
更哦殿閣熏風句,坐覺微涼生桂枝。
紫禁同依日月輝,蒼顔獨愧羽毛奇。
水如明鏡雖堪俯,笑汝星星誰肯嬉。
”子嘗發策試仲衡,至是同為八座,俱在講筵,唱酬頗多。
是時詩及院中景物,故記于此。
朝殿日,皇太子、宰相、親王、使相、參政,各有朱衣史二人,自下馬處前導至殿門(樞密使恩數依宰臣者,同;若知院及副樞、簽書則紫衣)。
此外惟翰林學士有之。
又禁門内許以茶鐐擔子自随,與執政等。
車駕将出孟享或過宮,則應奉官及侍從以上朝于後殿。
宰執有奏事,侍從先退,例過玉堂少憩。
若值冬至、元正則團拜堂上,俟駕過,就院門外上馬以從。
南渡以來,朝臣遇節序賜,予多權停。
今經筵,寒食、重午、冬至尚賜節料錢酒,其它侍從則三大節客省簽賜羊酒米面,而學士院官若侍從以上兼領。
自從本官或庶僚權直院,獨三伏賜冰一擔,時果五品,品才一楪,亦因與經筵官輪宿而得之(書局自有中官承受,凡遇時節例賜茶酒,學士院無承受故也)。
淳熙乙未初伏,必大以待制侍講賜流香酒四鬥(後二年減半),時果七楪,冰一擔,視庶官直院為稍增。
以短表謝。
支快行家食錢三千,又折酒錢三百,别賜冰一擔(翰林司關子雲:限日下支,不許次日)。
支食錢一千,蓋侍從所得者。
十月旦,賜錦襖子,學士院、觀察使簇四金雕,尚書、執政八搭暈錦,宰臣、使相天下樂。
例從左帑幫支,得不以時,臨期随品色假為領袖施之,朝服三日而止,識者非之。
予自翰苑遷八座,己亥十月,值從駕恭謝景靈宮,兵部尚書王仲衡未達朝儀,第用市錦。
予告之故,計無所出,予辍所服與之,而馳取舊金雕者自用。
暨追班,合門吏魁趙轸與其徒顧予谇語,予悟其意,呼而告以雖班尚書猶兼翰林學士,故可舍高從卑,轸等愧謝而退。
渡江後,每遇開講罷講,臨安治具侍講讀修注官。
紹興三十二年冬,予為左史,趙清卿(子潚)知臨安,初獻議盡罷百司饋送及所供飲馔。
時洪景嚴以内翰兼侍讀,開講日學士院自置酒五行,是後遂為例。
幹道六年,予與鄭仲益兼直院,鄭兼侍講。
是秋開講,鄭主席,謂予亦院官當與其事。
予但簽書招客之目,而以不兼講讀不赴坐。
時胡邦衡(铨)以工侍兼侍講,坐中賦覃字韻詩見及,予次其韻有雲:“寓直敢同東道主。
”蓋謂是也。
翰林學士初上,舊制敕設甚盛。
中興後,不複舉行。
予直院時,除王日嚴為學士,院中支餐錢具五杯而已。
故事:大宴未再坐間,學士院常為館閣官具食,蓋祖宗時,内外制官無不自三館出,館中之人往往前日僚友之舊,道義之交,不專以勢利高下為心,故每于是日小集,從容談笑也。
近時,具食雖如故,乃設于學士院門幕次内,蓋未嘗見玉堂主人也。
竊意前輩不爾。
淳化中,太宗以飛白“玉堂”等四字賜翰林,而學士承旨蘇易簡會兩制于玉堂,直秘閣潘謹修與焉,略可見也。
以上乃近世程緻道(俱)《麟台故事》所記。
幹道七年天申節,貢院賜齋筵,予時以少蓬兼内直,乃督院吏治具。
吏白廚庫乏錢,兼近已不講。
予曰:“故事既難廢,況子身貳秘書而罷此禮乎?”命如故例,然不過盤餐之類爾。
必大久在翰苑,獨員之日常多;率數月辄丐去,上必批降诏不允。
院吏申省乞時暫差官撰述,乃委中書舍人,如此再三,遂為定例。
徑封奏劄付中書後省。
數年來,上數令薦詞臣為代,明示大用意,必大每退避。
戊戌九月丁醜,禦藥院傳旨,問近例院官有無三員者。
吏具上初政承旨洪遵、學士史浩、直院劉珙。
又問紹興間故事,吏複具。
八年曾開、勾龍如淵皆為直院,而召孫近承旨。
三十一年,何溥為學士,虞允文、劉珙并直院。
後旬餘,崔大雅服阕還朝,上曰:“卿來适其時。
”遂再兼權直,十月複增莫子齊(濟),尋卒。
其後繼增趙大本(彥中)、熊子複(克),予遂參預。
必大試館職時,太上稱其文,谕宰執陳公(康伯)、朱公(倬)雲:“他日令掌制。
”今上受禅兩月,自六察擢左史。
初對玉音,雲:“向在王邸,見卿詞科拟制,雅宜代言。
”不旋踵遂兼三字,其後兩入翰苑,首尾十年。
自權直院至學士承旨,皆遍為之,其荷兩朝知遇,至矣。
歲月既久,凡涉典故及見聞可紀者辄筆之。
淳熙庚子,進位二府,蘇易簡玉堂之思每切于中。
因命小子(綸)裒為一編,略加訂。
其間多涉幾微,非止溫木,或删或留,僅得五十餘條。
前後脞錄,辭無诠次,厘為三卷。
或可附洪氏《翰苑群書》後雲。
壬寅八月十二日,周必大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