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崇仁學案三

關燈


     理氣合則一,違則二。

    春氣氤氲,盎乎其和,此天地之仁也;秋氣晶明,肅乎其清,此天地之義也,何處分别是理是氣?春宜溫厚而弗溫厚,秋宜嚴凝而弗嚴凝,此非理該如此,乃是氣過不及,弗能如此。

    孟子曰:“配義與道。

    ”此是理該如此而氣能如此,所謂合則一也。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心而違仁,判為兩物,弗複合一,,所謂違則二也。

     或問:“孝之根原,莫是一體而分,該得孝否?”曰:“此隻是當然不容己處。

    ”曰:“豈天命自然乎?”曰:“怎得便會自然如此!天地生生,隻是一團好氣,聚處便生人,具此生理,各有一團好意思在心。

    父母吾身所由以生也,故恻怛慈愛,於此發得尤懇切,其本在是也。

    ” 禮主於敬讓,其心聳然如有畏,退然如弗勝,然後儀文斯稱。

    今之矜嚴好禮者,但知自尊自重,直行己意而已,此乃客氣所使,非複禮之本然矣。

     “思慮萬起萬滅,如之何?”曰:“此是本體不純,故發用多雜,工夫隻在主一。

    但覺思慮不齊,便截之使齊,立得個主宰,卻於雜思慮中先除邪思慮,以次除閑思慮,推勘到底,直與斬絕,不得放過。

    久之,本體純然是善,便自一念不生,生處皆善念矣。

    ” 聖賢然無欲,學者當自不見可欲始。

    一念動以人欲,根勘何從而來?照見衆欲,性中元無,俱從軀殼上起,穢我靈台。

    衆欲不行,天理自見。

     “天命有元亨利貞,故人性有仁義禮智,人性有仁義禮智,故人情有恻隐羞惡辭讓是非,純粹至善,本來如是,其有不善,又從何來?”曰:“此隻是出於氣質。

    性本善,然不能自善,其發為善,皆氣質之良知良能也。

    氣質能為善,而不能盡善。

    性即太極,氣質是陰陽五行,所為氣運純駁不齊,故氣禀合下便有清濁厚薄,濁則遮蔽不通,薄則承載不起,便生出不善來。

    性惟本善,故除卻氣質不善,便純是善性;惟不能自善,故變化氣質以歸於善,然後能充其良知良能也。

    ” “人性元善,當其惡時,善在何處”?曰:“善自常在不滅,隻因氣質反了這善,便生出惡。

    善之本體不得自如,若能翻轉那惡,依舊是善。

    ” 或曰:“人生而靜,氣未用事,其性渾然至善;感於物而動,氣得用事,故其情有善有不善。

    ”曰:“如是則體用二原矣。

    性善情亦善,靜時性被氣禀夾雜,先藏了不善之根,故動時情被物欲污染。

    不善之萌芽纔發,存養於靜默,消其不善之根;省察於動,纔覺不善之萌芽,便與鋤治,積集久之,本體渾然,是善發用處,亦粹然無惡矣。

    ” 一理散為萬事,常存此心,則全體渾然在此,而又随事精察力行之,則其用燦然,各有着落。

    虛靈主宰,是之謂心。

    其理氣之妙合,與氣形而下,莫能自主宰。

    理自然無為,豈有靈也。

    氣之渣滓,滞而為形,其精英為神,虛通靈爽能妙,是理為主,氣得其統攝,理因是光明不蔽,變化無方矣。

     或窮孝之節目。

    曰:“俱從根源處來,隻如昏定晨省,人子晝常侍親,而夜各就寝,父母弗安置,豈能自安?既寝而興,便思問候父母安否,皆出於吾心至愛,自不容已。

    ”曰:“如是隻須就根本上用功?”曰:“這卻是分本末作兩段事。

    天理合如此,而吾不能如此,正為私意蔽隔,常培根原,又就節目上窮究到根源處去;其不如此者,而求其當如此者,則私意不得蔽隔,天理常流通矣。

    ”  人各私其私,天地間結成一大塊私意。

    人君完養厥德,盎然天地生物之心,又求天下恺悌相與,舉先王仁政行之,悉破群私,合為天下大公。

     天子當常以上帝之心為心,興一善念,上帝用休而慶祥集焉,興一惡念,上帝震怒而災沴生焉,感應昭昭也。

    昔人謂人君至尊,故稱天以畏之,卻是舉一大者來吓人君,蓋未迪知帝命也。

    人君當明乾坤易簡之理。

    天下之賢才,豈能人人而知之耶?君惟論一相,相簡大寮,俾各自置其屬,人得舉其所知,而效之於上,則無遺賢,所謂“乾以易知”也。

    天下之政,豈能事事而親之耶?君恭己於上,委任於相,相分任於百司,而責其成功,上好要而百事詳,所謂“坤以簡能”也。

      複餘子積論性書 竊觀尊兄前後論性,不啻數十萬言,然其大意,不過謂性合理與氣而成,固不可指氣為性,亦不可專指理為性。

    氣雖分散萬殊,理常渾全。

    同是一個人物之性,不同正由理氣合和為一,做成許多般來。

    在人在物固有偏全,而人性亦自有善有惡。

    若理則在物亦本無偏,在人又豈有惡耶?中間出入古今,離合經傳,自成一家,以補先儒之所未備,足以見尊兄之苦心矣。

    苟非聰明才辨,豈易能此。

    然於愚意,竊有未安。

    曩嘗妄謂尊兄論性雖非,其論理氣卻是。

    近始覺得尊兄論性之誤,正坐理氣處見猶未真耳。

     理在天地間,本非别有一物,隻就氣中該得如此便是理。

    人物之性,又從何來?即天地所賦之理,亦非别有一物,各就他分上合當恁地便是。

    試於日用間常自體驗,合當恁地,便是氣禀汩他,物欲污他,自然看得潔潔淨淨,不費說辭矣。

    尊兄謂理常渾淪,氣纔有許多分别出來。

    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