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逸響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序
春雨閉門,良朋偶至,雅談終日,無非金玉之音。退而紀之,用志毋忘逸響雲爾。錢塘田藝蘅子藝。
堯舜之愛身甚于愛天下,故讓天下幹許由、務光而不吝。許由、務光知其害,故不受天下以完其身。堯舜之愛天下,不如愛子,故不以天下與丹朱、商均。朱、均非不肖也,何以故讓天下與舜禹而不争不賢而忍之乎?舜禹不知其害而受之,天下故有蒼梧、會稽之禍。不得死于故居而死于逆旅,不得死于中國而死于四夷。
形如稿木,不死之真心,如谷種長生之仁,死生不測,造化之神。
隼雖鸷不能攫鳳,虎雖猛不能搏麟,人患不麟、鳳,若爾于隼、虎何患哉?
周公吐握以來天下之士,今則州縣之官屍于位,士有自至于門牆而不得一見者矣。或有見刺而詭卻雲:“飲食沐浴者矣。”誰能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也哉?夫以守令尚如此,又況于元聖之德,叔父之親,冢宰之尊者乎?籲!世道人情兩可識矣。
耕,男之職也。今之業耕者,毀其鋤犁而教其子以盜;織,婦之事也。今之業織者,毀其機杼而教其女以淫。是何也?古之耕織也,得飽暖;而今之耕織也,饑寒因之矣。耕織反不若淫盜。噫!是孰使之然哉?
文王伐崇,而襪系解,自結之而弗役其所與處,君道也;武王伐纣,而襪系解,五人在前而莫肯結,臣道也。周之君臣兩得之矣。自是而下,君将自結耶?臣将結之耶?一舉足而見之矣。噫!
進速必退,成速必敗。《易》曰:“鹹速也,貞者所以善其速者也。”言久必錯,步久必弱。《易》曰:“恒久也,貞者所以善其久者也。”
正月之令,以東風解凍為始;十二月之令,以水澤腹堅為終。天地之啟閉皆系于水,故曰:“天包地,水包天,極浮水中,水周極外。”
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人之初死以七日為忌。一臘而一魄成,故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具矣;一忌而一魂散,故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魂泯矣。《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
地以海為腎,故水鹹;人以腎為海,故溺鹹。
天道體明而用幽,故其福善而禍淫也,章章而昧昧;人道體幽而用明,故其賞善而罰惡也,默默而察察。
短狐射光而病瘍,蛷螋溺影而成疾,此有情而無情也;梅子望林而止渴,木瓜呼名而緩筋,此無情而有情也。昆蟲草木果知覺耶?人之與物果感通耶?氣耶,理耶,孰居解耶?
文勝而周衰,清談而晉敗,道學盛而宋亡國,無實也。拘儒不可與談玄,腐儒不可與論道。
天本明,雲蔽之;心本明,欲蔽之。雲散欲消,天心同澈;雲锢欲鉗,天心同閉。
五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此心性之學也。性統于心,故達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謂即本相而尋面目也。其曰:“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非心之虛乎?”又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非心之實乎?”其學可謂體用合一者也。
斃,從敝從死也鷩,禽之美者,人烹之;鼈介之美者,人庖之;币,貨之美者,人貪之。物各以其美。斃此字之所以從敝也,人心雖靈,溺于物則敝。故曰:“憋至于眼目手足皆有敝。”故曰瞥,曰挲,曰蹩。
夏禹受禅而迅風偃木,惡其忘父之仇也。周成受讒而大風拔木,警其忘父之恩也。風木同象,父子一體,感則相生,逆則相仆。
以熱攻熱,藥有附子;以兇去兇,治有幹戈。善用則生,不善用則死。
大衍之數,五十虛其一,以象太極之無為也。人之臍其百,竅之太極乎?聖人虛一策以成化,至人虛一竅以養生。
有一鄉一國,天下之量斯能受?一鄉一國,天下之善,故曰:“量者量也,量其多寡而受之也。”
聖人孰不願學也?貌不為聖人而心為聖人,善學也。貌聖人而心盜跖者,其今之道學之士乎?
天地之氣,亂于春秋之世,而正于孔子之身。
以色曰妒,以才曰忌。吾聞倉庚可以止妒矣。欲止忌者又何物哉?嗟乎!不烹麟鳳以食之,其忌不止也。
忍大師曰:“死生大事。”禹曰:“生寄死歸。”莊周曰:“生浮死休。”知其為大事,則人固不可輕于生死、而忽之;知其為寄歸浮休,則人亦不可重于生死而感之。如是可為了死生者。
螽斯春黍雖不足以濟饑,而惰農愧矣;莎雞促織雖不足以濟寒,而懶婦驚矣;丹鳥挾火雖不足以濟昏,而暗行懼矣。嗚呼!其諸造物者自然之治乎?
春雨閉門,良朋偶至,雅談終日,無非金玉之音。退而紀之,用志毋忘逸響雲爾。錢塘田藝蘅子藝。
堯舜之愛身甚于愛天下,故讓天下幹許由、務光而不吝。許由、務光知其害,故不受天下以完其身。堯舜之愛天下,不如愛子,故不以天下與丹朱、商均。朱、均非不肖也,何以故讓天下與舜禹而不争不賢而忍之乎?舜禹不知其害而受之,天下故有蒼梧、會稽之禍。不得死于故居而死于逆旅,不得死于中國而死于四夷。
形如稿木,不死之真心,如谷種長生之仁,死生不測,造化之神。
隼雖鸷不能攫鳳,虎雖猛不能搏麟,人患不麟、鳳,若爾于隼、虎何患哉?
周公吐握以來天下之士,今則州縣之官屍于位,士有自至于門牆而不得一見者矣。或有見刺而詭卻雲:“飲食沐浴者矣。”誰能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也哉?夫以守令尚如此,又況于元聖之德,叔父之親,冢宰之尊者乎?籲!世道人情兩可識矣。
耕,男之職也。今之業耕者,毀其鋤犁而教其子以盜;織,婦之事也。今之業織者,毀其機杼而教其女以淫。是何也?古之耕織也,得飽暖;而今之耕織也,饑寒因之矣。耕織反不若淫盜。噫!是孰使之然哉?
文王伐崇,而襪系解,自結之而弗役其所與處,君道也;武王伐纣,而襪系解,五人在前而莫肯結,臣道也。周之君臣兩得之矣。自是而下,君将自結耶?臣将結之耶?一舉足而見之矣。噫!
進速必退,成速必敗。《易》曰:“鹹速也,貞者所以善其速者也。”言久必錯,步久必弱。《易》曰:“恒久也,貞者所以善其久者也。”
正月之令,以東風解凍為始;十二月之令,以水澤腹堅為終。天地之啟閉皆系于水,故曰:“天包地,水包天,極浮水中,水周極外。”
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人之初死以七日為忌。一臘而一魄成,故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具矣;一忌而一魂散,故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魂泯矣。《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
地以海為腎,故水鹹;人以腎為海,故溺鹹。
天道體明而用幽,故其福善而禍淫也,章章而昧昧;人道體幽而用明,故其賞善而罰惡也,默默而察察。
短狐射光而病瘍,蛷螋溺影而成疾,此有情而無情也;梅子望林而止渴,木瓜呼名而緩筋,此無情而有情也。昆蟲草木果知覺耶?人之與物果感通耶?氣耶,理耶,孰居解耶?
文勝而周衰,清談而晉敗,道學盛而宋亡國,無實也。拘儒不可與談玄,腐儒不可與論道。
天本明,雲蔽之;心本明,欲蔽之。雲散欲消,天心同澈;雲锢欲鉗,天心同閉。
五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此心性之學也。性統于心,故達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謂即本相而尋面目也。其曰:“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非心之虛乎?”又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非心之實乎?”其學可謂體用合一者也。
斃,從敝從死也鷩,禽之美者,人烹之;鼈介之美者,人庖之;币,貨之美者,人貪之。物各以其美。斃此字之所以從敝也,人心雖靈,溺于物則敝。故曰:“憋至于眼目手足皆有敝。”故曰瞥,曰挲,曰蹩。
夏禹受禅而迅風偃木,惡其忘父之仇也。周成受讒而大風拔木,警其忘父之恩也。風木同象,父子一體,感則相生,逆則相仆。
以熱攻熱,藥有附子;以兇去兇,治有幹戈。善用則生,不善用則死。
大衍之數,五十虛其一,以象太極之無為也。人之臍其百,竅之太極乎?聖人虛一策以成化,至人虛一竅以養生。
有一鄉一國,天下之量斯能受?一鄉一國,天下之善,故曰:“量者量也,量其多寡而受之也。”
聖人孰不願學也?貌不為聖人而心為聖人,善學也。貌聖人而心盜跖者,其今之道學之士乎?
天地之氣,亂于春秋之世,而正于孔子之身。
以色曰妒,以才曰忌。吾聞倉庚可以止妒矣。欲止忌者又何物哉?嗟乎!不烹麟鳳以食之,其忌不止也。
忍大師曰:“死生大事。”禹曰:“生寄死歸。”莊周曰:“生浮死休。”知其為大事,則人固不可輕于生死、而忽之;知其為寄歸浮休,則人亦不可重于生死而感之。如是可為了死生者。
螽斯春黍雖不足以濟饑,而惰農愧矣;莎雞促織雖不足以濟寒,而懶婦驚矣;丹鳥挾火雖不足以濟昏,而暗行懼矣。嗚呼!其諸造物者自然之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