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

關燈
地形

    地形之說,備載乎孫子《九變》、《九地》、《行軍》諸篇矣。他如《吳子》之“天竈”、“龍頭”,太公之“車地”、“騎地”,《司馬》之“曆沛”、“曆圮”、“兼環龜”,皆言地也。大都屯營置陣,得地者強。所謂“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營陣處高一陽一,依險阻,堪設伏,便樵汲,利糧道,無馀蘊矣。而戰地則不一端,總宜居已于崇高,居敵子卑下:居已于寬舒,居敵于隘塞;居已于一陽一潔,居敵子坎坷;居己于可藉之鄉,居敵于無所可恃之處;居己子有勝無敗之地,居敵子敗莫救之中,居己子先至迳勝之明,居敵于後至失據之拙。兩軍一交一戰,地不兩利,我先得之,敵為我制。雖可利人,實由人擇。固分險易,還務通權。無論車騎與用衆者利易,步戰與用寡者利易也。欲三軍之力戰,則置之死地。慮勁敵之侵轶,則尤宜阻水與傅山。要害形勢,死守不移。倘或難憑,須當設險。地為我得,敵不敢攻,尤應緻人,使之自堕。此勝算也。

    耿弇攻巨裡,弗邑救之。弇聞,自引一精一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之。

    馬服君救阏與,軍士許曆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者敗。”馬服君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争山不得上,縱兵擊之,大破秦兵。

    狄青攻侬智高于昆侖關,賊銳甚,右師孫節搏戰死山下。時賈達将左軍,私念兵法雲“先據高者勝”,引兵疾趨山。始定,賊至,達揮劍而下,斷賊陣為二,賊遂敗。此得地利者也。

    李光弼受命攻史思明,師至北邙,先弼使傅山陣。懷恩曰:“我用騎,今迫險,非利地,請陣諸原。”先弼曰:“有險,可以勝,可以敗。陣于原,敗,師殲矣!賊緻死于我,不如險阻。”懷恩不從。賊據高原,以長戟七百,壯士執刀随之,伏發,官兵大潰。

    張浚合諸軍四十萬人于富平,以禦全人。會諸将議戰,吳玠曰,“兵以利動,今勢不利,來見其可,宜擇高阜據之,使不可勝。”浚不從,竟敗于金人。此失地利者也。

    夫與敵相待,猝然遇之,須按視地形,趨利避害。戰地不利,不妨引退,選勝而居。敵或乘此而薄我,則阻澗依阜,先為自固之計。是應卒者也。而軍容既定,敵未即臨,尤不難于審處。百裡内外,将引輕騎周視流覽:孰是戰場,孰堪設伏,孰宜先據,孰當避忌。園地待敵,懸權而動,敵趨而來,勝之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