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丘耳夢錄丁集

關燈
镂之巧,其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栗、菱芡略同。

    髯蘇所稱齊安怪石。

    至文如人指上螺,及形如虎豹首,有口、鼻、眼處者,乃不足奇也。

    其初土人不知貴,後為好事者取置幾案間,以水注入,瑟瑟可愛。

    一時人士遂競尚之。

    得者每獲厚直。

    雨過傾城往拾,穰穰田野中,反多于晴日之農夫。

    予嘗蓄數十枚,因于栎下周先生坐閑言及,遂爾贈去。

    後聞先生言,曾有友人見之,詫為稀有,曰此山母也,含之可以生津,佩之可以祓除不祥,為學道者所急需。

    胸前出绛紗,囊中有石子一枚,即此物也。

    山母之名想自有據,但恨未及詳問耳。

    曹澹餘中丞得十二枚,錫之嘉名,各題一詩:誰知千歲實,遺種在人間。

    曼倩倘相識,他山定解顔(蟠桃核)。

    幻矣化龍質,曾伴支機石。

    天孫日幾襄,疑問乘槎客(織女梭)。

    家傍桃花源,紛紛滿岩谷。

    莫引魚父舟,中有幽人屋(落花岩)。

    浣花今寂寞,采女日凋殘,分明持片石,試比錦裙看(蜀錦紋)。

    誰家珊瑚绉,遙傳佛國多。

    願同竹如意,常伴病維摩(金剛子)。

    中山一卷石,曾遇知音賞。

    寄語眉山翁,後來每居上(雪浪)。

    碧落空明裡,遙遙五色文。

    願持膚寸影,歸競泰山雲(一片雲)。

    火齊桃花影,來從衆寶铛。

    持向洛陽市,應知碧眼明(紅靺鞨)。

    洞庭青女降,岩壑樹參差。

    便好停車問,何如二月時(霜葉紅)。

    幾點蒼苔畔,分明五出奇。

    中含殘雪影,腸斷壽陽姬。

    (梅花影)。

    霁色界層冰,花落明于茜。

    仿佛是殘梅,歲寒猶可見(冰花)。

    镂玉明如畫,盤絲細比霜。

    光搖懷袖裡,色動米元章(銀絲纏)。

    秀水李武曾良年,亦有詩,雲渠丘奇石大者經寸,小或不及,質本光緻,沉水則有文浮起,圖畫天然。

    曹中丞以四石見示,名而詠之:二月山間路,紅茵不用攜。

    春風吹更落,片片出前溪(落花岩)。

    稠疊煙岚沒,參差練影高。

    隻愁绨幾濕,堅坐看風濤(雪浪)。

    連山望不極,飄斷斜陽樹。

    車蓋爾何心,朝朝複暮暮(一片雲)。

    鄉樹最相思,溪山别來久。

    明滅見楓林,秋光落吾手(霜葉紅)。

    宋杜绾《石譜》:密州安丘縣瑪瑙石産土中或出水際,一種色微青,一種色瑩白,紋如印絲盤繞,石面或成諸佛像,多外粗石籠絡,擊而取之,方見其質,土人磨治為研頭之類,以求售價,頗廉,亦不甚珍,至有村人以此石疊為牆垣,有大如鬥許者,頃因宮中搜求,其價數十倍。

    知吾邑文石前代已著名矣。

     雹泉奇石 吾鄉取奇石者,多于陽丘。

    色雖青翠,然率光瑩乏冷瘦之緻,不若邑之西南山中所産,色蒼黝亂皴高起石面。

    一谷名巧石溝,群石峮嶙。

    有竦立若丈人者,有相聯附若指臂者,有為獅為虬者,為眠牛、踯躅羊者。

    予笑謂友人,使颠米具袍笏過此,當不勝仆仆也。

    一石尤為雄怪,狀如僧伽帽,其中空洞而周圍峰巒競秀,惜體質宏钜非窮措大所能緻。

    先叔父侍禦公嘗取一最小者置西園中,猶以百牛牽挽始至,其勢天矯坦癛,因名卧龍,且顔其居為“卧龍石室”。

    琅邪丁野鶴先生銘之曰:天龍來庭,帝鞭而東。

    宛延其尾将誰從,觀于海者得其雄,為霖為雨四方同。

    以先叔号觀海故雲。

    劉少傅銘曰:見于田,作霖雨,矯矯雲根,可呼而起。

    黃五雲先生銘曰:昂其首,卷其尾,形雖曲而靜蟠,骨自棱而嵚崎。

    似擇名勝以卧遊,如倦雲雷而暫息,苔欲斑而鱗成,草忽動而髯舉,恐羨北海之淵泫,鼓風濤以驟起。

     椿綢椒綢 文太青《雲夢藥溪談》雲:《禹貢》曰:萊夷作牧,厥篚檿絲。

    《史記》作酓絲。

    《爾雅》曰檿山桑,顔師古曰:山桑之絲,其韌中琴瑟之弦。

    蘇氏曰:惟東萊為有此絲,以之為缯,堅韌異常,萊人謂之山繭。

    《爾雅》又曰:蟓桑繭售由樗繭、棘繭、栾繭、蚢蕭繭。

    今萊陽之山繭綢,蓋樗繭也。

    枚乘《七發》:野繭之絲以為弦殆。

    所謂蟓繭而韌堅者,與土人養蠶多于山中槲樹上故。

    其缣曰槲綢,亦曰山綢。

    吾縣去山較遠,故其繭絕少,而鄰封諸城、沂水多有之,安丘所轄景芝鎮産椿綢椒綢,蓋蠶食椿名椿、食椒名椒,其色殷紅黝黑,最為古雅,又别縣所無。

    近日以其難得,皆染山綢僞為之,以欺人矣。

    《香祖筆記》雲:山東謂樗為臭椿,今之椿綢即樗繭。

    樗不才木也,土人嫌其名,故借名椿,取《莊子》“大椿”之義。

     諾龍 西城王氏,以居室敝漏,命工修治。

    于屋瓦内獲一龍蛻,長僅三寸,頭角鱗爪畢具,金色燦然,至今藏之。

    按《太平廣記》雲:諾龍體似蜥蜴,微具龍形,豈即此邪。

     鳳皇 《漢書》:宣帝本始四年五月,鳳皇集北海安丘淳于。

     夜光木 夜光木,出濰河。

    夏秋水漲則見,有長丈餘、圍數尺者。

    其色如墨,擲地作金石聲,質堅體脆,不受斤斧。

    夜有光明,乾則其光漸滅。

    亦不審所從來或雲出韓王壩中,又雲東武巴山北有潭通濰,水木自潭中來,疑為龍宮物,事涉怪誕,不可信。

    嘗讀高澹人《塞北小鈔》記夜光木一則,雲夜光木生絕塞山間,積歲而朽,月黑有光,遇雨益甚,移置室中,通體皆明,白如螢火,迫之可以燭物。

    以素瓷貯水投之,水光澄徹。

    雨露日遠則光漸減矣。

    考之群書,《真诰》:良常山有螢火芝,大如豆,形紫華,夜視有光。

    《述異記》:東方朔謂帝曰:臣遊東流至鐘火之山,有明莖草,夜如金燈,亦名洞冥草。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色如黃金,置漆盤中,照耀滿室,名曰夜明苔。

    若夜光木未有載者,唯《黃山志》載有放光木,殆其類欤。

     書帶草 大司農鄭玄冢在砺阜。

    冢上樹多異常,以為當時四方門人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