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丘耳夢錄甲集
關燈
小
中
大
覆羹瘗之,種樹于上,至今人稱魚樹焉。
一味之甘,非進王太孺人後不敢嘗。
偶行瓜疇,見遺{瓜兼}在地,愀然曰:既或先吾母食矣,惡用是累累者為?遂抱蔓歸。
先大人全城紀略 崇祯十五年,兵躏二東,已下七十餘城,将偪安丘矣。
人情洶洶,縣令亦惴恐将逃去。
先大人聞知大驚,夜叩縣門,直抵齋閣,謂令曰:公為天子守土,當視城之存亡為死生。
兵至而去之,不可。
且帶甲滿天地,出必沒于軍中。
即幸免,國法豈相貸耶?渠雖小,有城可守,有民可兵,有吾輩可供役使,嬰城自保,天下事未可知也。
令大悟,相與坐語達旦,鼓衆登陴,諸父老子弟畢至,先大人告之曰:諸君謀避地遠去,不過欲全軀保妻子耳。
乘堅城以固守,尚慮其不足恃,乃走曠野而圖萬全,吾知其計之左矣。
脫或諸君出而城破,先人敝廬已不複存,君将安歸?某亦有家室之累,其自為謀,甯獨出諸君下哉?衆亦悟。
先大人白于令,掊鎖擴門,納家人之在城外者,城外居民數千皆相從而入。
人心于是大定,諸父老子弟鹹歃血城隍廟,願受約束。
先大人即為部署,某東防,某西備,某當北面,南城半壁獨身任之。
募兵措饷,自此日始,是為十二月九日。
經理甫畢,敵兵大至,則十四日也。
先大人傾橐治捍禦具,不足則鬻郭莊别墅,得二千餘金,徇于衆曰:能卻敵者受上賞,死王事及被創者恤其家。
人心思奮,壯色倍增。
敵人不得其便,遂解圍去。
先大人不自以為功,而讓其能于令,令即以是擢禦史。
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師,先大人聞變,涕泣不食者累日。
亡何,僞順縣令劉憲卿至邑,衆大集殺之堂上。
時明社既屋,盜賊蜂起,無長吏為之統攝,邑中又大亂。
先大人義不可辭,複出而應父老子弟之請。
先大人任事即治城塹、修器械,枕戈砺劍,暴露城頭者五閱月,饑不敢食,勞不敢息。
雖流矢雨集,未嘗少卻也。
邑中舊有兵三百,至是增甲益校至千二百人。
請于台察,擇鄉人李景隆者,假名偏裨以将之,日夜訓練,隐然成一方鎮。
賊屢聚衆來攻,拒守既嚴,複提親兵随所向禦之,皆殺傷過當,由是賊不敢至城下。
又以四境不靖,奸宄時發,為遣遊偵、設斥堠,以伺其動靜,蠢動甫形,即揃刈之,勿使滋蔓。
又以揭竿者衆,不忍盡殲,設方略以招徕之,群盜感先大人威惠,頫首就撫者數萬人。
自是而人始望更生矣。
嗚呼,先大人一老書生無執可憑,無責可任,隻以事變當前,忠義奮湧,遂出而任怨,肩勞以弭一邑焚突之禍。
始猶佐令奏功,後則獨身搘拄,非德望足以蓋衆,才略足以匡時,疇克勝此。
所尤難者,功成之後,無德色,無矜心,杜門自守,口不言勞,有古大臣之風,而無其位,此風人志士所以緻歎于千古也。
壽光安青士有《青社先賢》詠其于先大人,則曰:張仲命世才,磊砢森千丈。
文藻冠東州,自負實俶傥。
時當龍戰期,兵燹迫搶攘。
民吏少堅心,大議公獨掌。
枕戈五夜勞,募士千金飨。
支拄孤城完,功績贻闾癙。
渠丘萬室家,懷德默稽颡。
曩賢忠利侯,崇勳紀異壤。
書生勤行間,風烈差相仿。
既鮮特筆書,又無厚爵賞。
遁迹古斟尋,慨息生遐想。
蓋專賦其事也。
侍禦公遺事 天啟辛酉,吾叔父侍禦公應山東省試。
鎖闱之前,夢一長者相過,覽其刺則中丞馬定宇先生也。
中丞嘉靖辛酉以第二十八人舉于鄉。
侍禦公即于是秋獲薦,名次亦相符也,其後成進士,同拜監察禦史,同視兩淮鹽政,同積羨不以自潤,悉助縣官又無不同,然後知前夢非偶然也。
公理大名,癸酉秋,三楚鄉試,台使者聘公分校之,還,過柏鄉,流寇數萬自甯晉大掠而西。
會柏鄉缺令,賊且至,邑屋洶洶,号呼聲震天。
或勸公間道去,不聽,疾馳入城,為畫方略,集吏民堅守,而身自擐甲,宿城上三晝夜。
适熊将軍者擁兵南來将北走,公遮留,激以大義,又重懸賞格。
一軍思奮,乃以兵法部勒其偏裨,分軍為左右拒,開門縱鄉兵千餘人出搏戰,賊不支,遂大敗,斬級二千餘,餘衆皆竄去。
公考選入京,權貴人無為之地者,僅拟遷部主事。
疏入三日,烈皇帝禦中左門,忽遣中官馳召公入,面詢練兵措饷機宜。
奏對稱旨,目屬久之,袖出禦制策問,命條對。
時殿庭暄炎,命兩中貴舁試案廊庑間。
對畢,又大稱旨,賜上方冰鑒及果餌而出。
則己卯六月十三日也。
尋擢湖廣道監察禦史,已命巡視兩淮鹽課。
蓋烈皇知公深,故兩命皆不由廷推,實異數也。
諧谑 先府君兄弟及劉少傅兄弟,同以文章著名。
萬曆中一時有“三張三劉”之目。
少傅曾赴遺才試,案出名次第四。
吾叔父侍禦公以《黃莺兒》一阕寄之:劉四考遺才,十五日案出來,一二三不見你尊名在,五與六不該,七八九謬哉,數排行又不出十名外,你試猜,元來是一個怕老婆的韓大齋。
以韓号四名也。
雖屬诨語,然風流諧谑,亦可想見前輩風味也。
渠丘耳夢錄甲集終
一味之甘,非進王太孺人後不敢嘗。
偶行瓜疇,見遺{瓜兼}在地,愀然曰:既或先吾母食矣,惡用是累累者為?遂抱蔓歸。
先大人全城紀略 崇祯十五年,兵躏二東,已下七十餘城,将偪安丘矣。
人情洶洶,縣令亦惴恐将逃去。
先大人聞知大驚,夜叩縣門,直抵齋閣,謂令曰:公為天子守土,當視城之存亡為死生。
兵至而去之,不可。
且帶甲滿天地,出必沒于軍中。
即幸免,國法豈相貸耶?渠雖小,有城可守,有民可兵,有吾輩可供役使,嬰城自保,天下事未可知也。
令大悟,相與坐語達旦,鼓衆登陴,諸父老子弟畢至,先大人告之曰:諸君謀避地遠去,不過欲全軀保妻子耳。
乘堅城以固守,尚慮其不足恃,乃走曠野而圖萬全,吾知其計之左矣。
脫或諸君出而城破,先人敝廬已不複存,君将安歸?某亦有家室之累,其自為謀,甯獨出諸君下哉?衆亦悟。
先大人白于令,掊鎖擴門,納家人之在城外者,城外居民數千皆相從而入。
人心于是大定,諸父老子弟鹹歃血城隍廟,願受約束。
先大人即為部署,某東防,某西備,某當北面,南城半壁獨身任之。
募兵措饷,自此日始,是為十二月九日。
經理甫畢,敵兵大至,則十四日也。
先大人傾橐治捍禦具,不足則鬻郭莊别墅,得二千餘金,徇于衆曰:能卻敵者受上賞,死王事及被創者恤其家。
人心思奮,壯色倍增。
敵人不得其便,遂解圍去。
先大人不自以為功,而讓其能于令,令即以是擢禦史。
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師,先大人聞變,涕泣不食者累日。
亡何,僞順縣令劉憲卿至邑,衆大集殺之堂上。
時明社既屋,盜賊蜂起,無長吏為之統攝,邑中又大亂。
先大人義不可辭,複出而應父老子弟之請。
先大人任事即治城塹、修器械,枕戈砺劍,暴露城頭者五閱月,饑不敢食,勞不敢息。
雖流矢雨集,未嘗少卻也。
邑中舊有兵三百,至是增甲益校至千二百人。
請于台察,擇鄉人李景隆者,假名偏裨以将之,日夜訓練,隐然成一方鎮。
賊屢聚衆來攻,拒守既嚴,複提親兵随所向禦之,皆殺傷過當,由是賊不敢至城下。
又以四境不靖,奸宄時發,為遣遊偵、設斥堠,以伺其動靜,蠢動甫形,即揃刈之,勿使滋蔓。
又以揭竿者衆,不忍盡殲,設方略以招徕之,群盜感先大人威惠,頫首就撫者數萬人。
自是而人始望更生矣。
嗚呼,先大人一老書生無執可憑,無責可任,隻以事變當前,忠義奮湧,遂出而任怨,肩勞以弭一邑焚突之禍。
始猶佐令奏功,後則獨身搘拄,非德望足以蓋衆,才略足以匡時,疇克勝此。
所尤難者,功成之後,無德色,無矜心,杜門自守,口不言勞,有古大臣之風,而無其位,此風人志士所以緻歎于千古也。
壽光安青士有《青社先賢》詠其于先大人,則曰:張仲命世才,磊砢森千丈。
文藻冠東州,自負實俶傥。
時當龍戰期,兵燹迫搶攘。
民吏少堅心,大議公獨掌。
枕戈五夜勞,募士千金飨。
支拄孤城完,功績贻闾癙。
渠丘萬室家,懷德默稽颡。
曩賢忠利侯,崇勳紀異壤。
書生勤行間,風烈差相仿。
既鮮特筆書,又無厚爵賞。
遁迹古斟尋,慨息生遐想。
蓋專賦其事也。
侍禦公遺事 天啟辛酉,吾叔父侍禦公應山東省試。
鎖闱之前,夢一長者相過,覽其刺則中丞馬定宇先生也。
中丞嘉靖辛酉以第二十八人舉于鄉。
侍禦公即于是秋獲薦,名次亦相符也,其後成進士,同拜監察禦史,同視兩淮鹽政,同積羨不以自潤,悉助縣官又無不同,然後知前夢非偶然也。
公理大名,癸酉秋,三楚鄉試,台使者聘公分校之,還,過柏鄉,流寇數萬自甯晉大掠而西。
會柏鄉缺令,賊且至,邑屋洶洶,号呼聲震天。
或勸公間道去,不聽,疾馳入城,為畫方略,集吏民堅守,而身自擐甲,宿城上三晝夜。
适熊将軍者擁兵南來将北走,公遮留,激以大義,又重懸賞格。
一軍思奮,乃以兵法部勒其偏裨,分軍為左右拒,開門縱鄉兵千餘人出搏戰,賊不支,遂大敗,斬級二千餘,餘衆皆竄去。
公考選入京,權貴人無為之地者,僅拟遷部主事。
疏入三日,烈皇帝禦中左門,忽遣中官馳召公入,面詢練兵措饷機宜。
奏對稱旨,目屬久之,袖出禦制策問,命條對。
時殿庭暄炎,命兩中貴舁試案廊庑間。
對畢,又大稱旨,賜上方冰鑒及果餌而出。
則己卯六月十三日也。
尋擢湖廣道監察禦史,已命巡視兩淮鹽課。
蓋烈皇知公深,故兩命皆不由廷推,實異數也。
諧谑 先府君兄弟及劉少傅兄弟,同以文章著名。
萬曆中一時有“三張三劉”之目。
少傅曾赴遺才試,案出名次第四。
吾叔父侍禦公以《黃莺兒》一阕寄之:劉四考遺才,十五日案出來,一二三不見你尊名在,五與六不該,七八九謬哉,數排行又不出十名外,你試猜,元來是一個怕老婆的韓大齋。
以韓号四名也。
雖屬诨語,然風流諧谑,亦可想見前輩風味也。
渠丘耳夢錄甲集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