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亦謂四時終始也。
又叚借為事。
詩:上天之載。
毛傳曰載,事也是也。
又叚為語□。
詩載馳載驅。
毛傳:載,辭也。
春日載陽。
箋雲:載之言則也。
從車□聲。
作代切。
一部。
韻會此下有易曰大車以載六字。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軍jūn 注解:圜圍也。
于字形得圜義,于字音得圍義。
凡渾□輝等軍聲之字皆兼取其義。
四千人為軍,王氏鳴盛說此句必訛。
按唐釋玄應引字林四千人為軍,是呂忱之誤也。
許書當作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見周禮大司馬職。
旅篆下雲:軍之五百人為旅。
師篆下雲:二千五百人為師。
卽皆偁之,則此必偁無可疑者。
百人為卒,卄有五人為□,不偁者以其制于字義相遠耳。
若萬二千五百人以為圜圍,乃此篆之所由制。
從包省,從車。
包省當作勹。
勹,裹也。
勹車,會意也。
舉雲切。
十三部。
車,兵車也。
上車各本誤軍,今正。
此釋從車之意。
惟車是兵車,故勹車為軍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軷bá 注解:出,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尌茅□依神,為軷。
此言軷之義旣祭犯軷。
轹牲而行為範軷。
此言範軷之義。
周禮大馭犯軷注曰:行山曰軷。
犯之者封土為山象,以菩刍棘柏為神主,旣祭之,以車轹之而去,喻無險難也。
春秋傳曰:跋涉山川。
故書軷作罰。
杜子春雲:罰當為軷。
軷讀為别異之别,謂祖道轹軷磔犬也。
詩雲:載謀載惟,取蕭祭指,取羝以軷。
詩家說曰:将出祖道犯軷之祭也。
聘禮曰:乃舍軷飮酒于其側。
禮家說亦謂道祭。
玉裁按尌,立也。
各本作樹,今正。
犯軷轹牲而行,大徐作軷轹于牲而行,非也。
山行之神主曰軷,因之山行曰軷。
庸風毛傳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卽此山行曰軷也。
凡言跋涉者,皆字之同意叚借。
鄭所引春秋傳本作軷涉山川,今人辄改之。
從車犮聲。
薄撥切。
十五部。
《詩》曰:“取羝□軷。
”大雅生民文。
毛傳曰:軷,道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範fàn 注解:範軷也。
三字句。
其義已見上,故隻雲範軷也。
從車,笵省聲。
大徐音犯。
廣韻防鋄切。
七部。
讀與犯同。
不曰讀若犯而曰與同者,其音義皆取犯,讀若則但言其音而已。
按車軓字本作□。
從車,□聲。
鄭說曰:□,法也。
輿下三面材,輢式之所尌,持車正也。
然則周易範圍字當作□,或作笵。
而範其叚借字也。
釋文曰:鄭曰範,法也。
馬、王肅、張作犯違。
此亦範犯同音通用之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niè 注解:載高貌。
□,車載高皃。
衛風:庶姜孽孽。
毛雲:孽孽,盛飾。
韓詩作□,長皃。
呂覽:宋王作為蘖台。
高誘曰:蘖當作□。
詩曰:庶姜□。
高長皃。
然則韓為本字,毛為叚借字。
爾雅:蓁蓁,孽孽,戴也,亦載高之意也。
西京賦:飛檐□。
從車獻聲。
俗改作□省聲,不知古音者所為也。
五葛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轄xiá 注解:車聲也。
毂與軸相切聲也。
史記大人賦輵轄。
漢書轄作螛。
張揖曰:輵螛,搖目吐舌皃。
則史記為訛字矣。
從車害聲。
胡八切。
十五部。
廣韻又苦葢切。
一曰轄,鍵也。
鍵下曰铉也。
一曰車轄。
此鍵轄二篆為轉注也。
□下曰車軸端鍵也。
然則□轄二篆異字而同義同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轉zhuǎn 注解:還也。
還,大徐作運,非。
還者,複也。
複者,往來也。
運訓迻徙,非其義也。
還卽今環字。
從車專聲。
知戀切。
十四部。
亦□兖切。
淺人分别上去異義,無事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輸shū 注解:委輸也。
委者,委随也。
輸音,委随輸寫也。
以車遷賄曰委輸。
亦單言曰輸。
引申之,凡傾寫皆曰輸。
輸于彼,則彼赢而此不足,故勝負曰赢輸。
不足則如堕壞然,故春秋鄭人來輸平。
公羊、谷梁皆曰:輸者,堕也。
左傳作渝。
渝,變也。
從車兪聲。
式朱切。
古音在四部。
廣韻又傷遇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輖zhōu 注解:重也。
謂車重也。
小雅:戎車旣安,如轾如軒。
毛曰:轾,摰也。
考工記大車之轅摰。
鄭曰:摰,輖也。
士喪禮軒輖中。
鄭曰:輖,??也。
摰□轾同字。
輖雙聲。
許書有輖摰而已。
摰者,依聲托事字也。
軒言車輕,輖言車重,引申為凡物之輕重。
故禮經以之言矢,周南叚輖為□字。
故毛傳曰:輖,□也。
而說詩者或以本義釋之。
從車周聲。
職流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輩bèi 注解:若軍發車百□為輩。
□,各本作兩,今正。
車之偁□者,謂一車□輪。
無取二十四铢之兩,此許之字例也。
若軍發車百□為輩,葢用司馬灋故言,故以若發聲,今司馬灋存者尟矣。
引申之為什伍同等之偁。
如鄭注宮正雲:使之輩作輩學,相勸師也。
從車非聲。
非者□翄。
形聲中有會意。
俗從北,非聲也。
補妹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軋yà 注解:□也。
□,大徐作輾,非也。
匈奴傳曰:有罪小者軋,大者死。
顔曰:謂輾轉轹其骨節。
按本謂車之□于路,引申之為勢相傾。
從車乙聲。
此從甲乙為聲,非從燕乙也。
惟今韻則入十四黠耳。
烏轄切。
古音當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niǎn 注解:轹也。
碾其俗字也。
從車□聲。
軋從乙者,言其難乙乙也。
□從□者,言其易也。
□者,柔皮也。
尼展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轹lì 注解:車所踐也。
踐者,□也。
軷下曰轹牲而行是也。
從車樂聲。
曆各切。
宋本如此。
郞擊切。
今本如此。
古音在二部。
〖注〗《集韻》或作□、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軌ɡuǐ 注解:車徹也。
攴部曰:徹者,通也。
車徹者,謂輿之下□輪之閑空中可通,故曰車徹。
是謂之車軌。
軌之名謂輿之下隋方空處,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高誘注呂氏春秋曰:□輪之閑曰軌。
毛公匏有苦葉傳曰:由辀以下曰軌。
合此二語,知軌所在矣。
上歫輿,下歫地,□旁歫輪,此之謂軌。
毛雲由辀以下,則輿下之辀、軌也。
辀下之軸、軌也。
虛空之處未至于地皆軌也。
濡軌者,水濡輪閑空虛之處,而至于軸,而至于辀,則必入輿矣。
故濟盈□無有濟濡軌之水者,禮義之大防也。
毛何以不言□輪之閑,而言由辀以下乎。
曰□輪之閑,自廣陿言之。
凡言度塗以軌者,必以之。
由辀以下,自高庳言之。
詩言濡軌,晏子言其深滅軌,以之。
中庸車同軌,兼廣陿高庳言之。
徹廣六尺,轵崇三尺三寸,天下同之。
同于天子所制之度也。
谷梁傳車軌塵,卽曲禮之驅塵不出軌,謂其塵之高廣,一如軌之高廣而不過也。
車人徹廣六尺,自其裏言之。
匠人注徹廣八尺,自其表言之。
曰由辀以下曰軌,曰□輪之閑軌,自其裏言之。
少儀祭左右軌,史記車不得方軌,自其表言之。
自軌徹之說不明,訓之以地上之迹,迹非不名軌徹也,而迹豈軌徹也。
邶詩不能通,乃以軓字易軌字。
而毛傳由辀以下複改作由辀以上。
郢書燕說,沈锢千年矣。
許雲車徹,固已了然,如後人之愦愦,則許當雲軌車□也,□車迹也已矣。
故大史公言好學深思,不若蔔子言近思。
從車九聲。
軌從九者,九之言鸠也,聚也,空中可容也。
形聲中有會意。
古音居酉反。
在三部。
今音居洧反。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zōnɡ 注解:車迹也。
□輪之迹也。
迹者,步處也,因引申為凡迹之偁。
□輪之迹亦謂之軌徹,而非軌徹之體也。
莊子曰:夫迹,□之所出。
而迹豈□也。
□之言從也,有所從來也,又可從是以求其質也。
□古字隻作從。
羔羊傳曰:委蛇委蛇,行可從迹也。
君子偕老傳曰:委委,行可委曲從迹
又叚借為事。
詩:上天之載。
毛傳曰載,事也是也。
又叚為語□。
詩載馳載驅。
毛傳:載,辭也。
春日載陽。
箋雲:載之言則也。
從車□聲。
作代切。
一部。
韻會此下有易曰大車以載六字。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軍jūn 注解:圜圍也。
于字形得圜義,于字音得圍義。
凡渾□輝等軍聲之字皆兼取其義。
四千人為軍,王氏鳴盛說此句必訛。
按唐釋玄應引字林四千人為軍,是呂忱之誤也。
許書當作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見周禮大司馬職。
旅篆下雲:軍之五百人為旅。
師篆下雲:二千五百人為師。
卽皆偁之,則此必偁無可疑者。
百人為卒,卄有五人為□,不偁者以其制于字義相遠耳。
若萬二千五百人以為圜圍,乃此篆之所由制。
從包省,從車。
包省當作勹。
勹,裹也。
勹車,會意也。
舉雲切。
十三部。
車,兵車也。
上車各本誤軍,今正。
此釋從車之意。
惟車是兵車,故勹車為軍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軷bá 注解:出,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尌茅□依神,為軷。
此言軷之義旣祭犯軷。
轹牲而行為範軷。
此言範軷之義。
周禮大馭犯軷注曰:行山曰軷。
犯之者封土為山象,以菩刍棘柏為神主,旣祭之,以車轹之而去,喻無險難也。
春秋傳曰:跋涉山川。
故書軷作罰。
杜子春雲:罰當為軷。
軷讀為别異之别,謂祖道轹軷磔犬也。
詩雲:載謀載惟,取蕭祭指,取羝以軷。
詩家說曰:将出祖道犯軷之祭也。
聘禮曰:乃舍軷飮酒于其側。
禮家說亦謂道祭。
玉裁按尌,立也。
各本作樹,今正。
犯軷轹牲而行,大徐作軷轹于牲而行,非也。
山行之神主曰軷,因之山行曰軷。
庸風毛傳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卽此山行曰軷也。
凡言跋涉者,皆字之同意叚借。
鄭所引春秋傳本作軷涉山川,今人辄改之。
從車犮聲。
薄撥切。
十五部。
《詩》曰:“取羝□軷。
”大雅生民文。
毛傳曰:軷,道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範fàn 注解:範軷也。
三字句。
其義已見上,故隻雲範軷也。
從車,笵省聲。
大徐音犯。
廣韻防鋄切。
七部。
讀與犯同。
不曰讀若犯而曰與同者,其音義皆取犯,讀若則但言其音而已。
按車軓字本作□。
從車,□聲。
鄭說曰:□,法也。
輿下三面材,輢式之所尌,持車正也。
然則周易範圍字當作□,或作笵。
而範其叚借字也。
釋文曰:鄭曰範,法也。
馬、王肅、張作犯違。
此亦範犯同音通用之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niè 注解:載高貌。
□,車載高皃。
衛風:庶姜孽孽。
毛雲:孽孽,盛飾。
韓詩作□,長皃。
呂覽:宋王作為蘖台。
高誘曰:蘖當作□。
詩曰:庶姜□。
高長皃。
然則韓為本字,毛為叚借字。
爾雅:蓁蓁,孽孽,戴也,亦載高之意也。
西京賦:飛檐□。
從車獻聲。
俗改作□省聲,不知古音者所為也。
五葛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轄xiá 注解:車聲也。
毂與軸相切聲也。
史記大人賦輵轄。
漢書轄作螛。
張揖曰:輵螛,搖目吐舌皃。
則史記為訛字矣。
從車害聲。
胡八切。
十五部。
廣韻又苦葢切。
一曰轄,鍵也。
鍵下曰铉也。
一曰車轄。
此鍵轄二篆為轉注也。
□下曰車軸端鍵也。
然則□轄二篆異字而同義同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轉zhuǎn 注解:還也。
還,大徐作運,非。
還者,複也。
複者,往來也。
運訓迻徙,非其義也。
還卽今環字。
從車專聲。
知戀切。
十四部。
亦□兖切。
淺人分别上去異義,無事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輸shū 注解:委輸也。
委者,委随也。
輸音,委随輸寫也。
以車遷賄曰委輸。
亦單言曰輸。
引申之,凡傾寫皆曰輸。
輸于彼,則彼赢而此不足,故勝負曰赢輸。
不足則如堕壞然,故春秋鄭人來輸平。
公羊、谷梁皆曰:輸者,堕也。
左傳作渝。
渝,變也。
從車兪聲。
式朱切。
古音在四部。
廣韻又傷遇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輖zhōu 注解:重也。
謂車重也。
小雅:戎車旣安,如轾如軒。
毛曰:轾,摰也。
考工記大車之轅摰。
鄭曰:摰,輖也。
士喪禮軒輖中。
鄭曰:輖,??也。
摰□轾同字。
輖雙聲。
許書有輖摰而已。
摰者,依聲托事字也。
軒言車輕,輖言車重,引申為凡物之輕重。
故禮經以之言矢,周南叚輖為□字。
故毛傳曰:輖,□也。
而說詩者或以本義釋之。
從車周聲。
職流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輩bèi 注解:若軍發車百□為輩。
□,各本作兩,今正。
車之偁□者,謂一車□輪。
無取二十四铢之兩,此許之字例也。
若軍發車百□為輩,葢用司馬灋故言,故以若發聲,今司馬灋存者尟矣。
引申之為什伍同等之偁。
如鄭注宮正雲:使之輩作輩學,相勸師也。
從車非聲。
非者□翄。
形聲中有會意。
俗從北,非聲也。
補妹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軋yà 注解:□也。
□,大徐作輾,非也。
匈奴傳曰:有罪小者軋,大者死。
顔曰:謂輾轉轹其骨節。
按本謂車之□于路,引申之為勢相傾。
從車乙聲。
此從甲乙為聲,非從燕乙也。
惟今韻則入十四黠耳。
烏轄切。
古音當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niǎn 注解:轹也。
碾其俗字也。
從車□聲。
軋從乙者,言其難乙乙也。
□從□者,言其易也。
□者,柔皮也。
尼展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轹lì 注解:車所踐也。
踐者,□也。
軷下曰轹牲而行是也。
從車樂聲。
曆各切。
宋本如此。
郞擊切。
今本如此。
古音在二部。
〖注〗《集韻》或作□、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軌ɡuǐ 注解:車徹也。
攴部曰:徹者,通也。
車徹者,謂輿之下□輪之閑空中可通,故曰車徹。
是謂之車軌。
軌之名謂輿之下隋方空處,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高誘注呂氏春秋曰:□輪之閑曰軌。
毛公匏有苦葉傳曰:由辀以下曰軌。
合此二語,知軌所在矣。
上歫輿,下歫地,□旁歫輪,此之謂軌。
毛雲由辀以下,則輿下之辀、軌也。
辀下之軸、軌也。
虛空之處未至于地皆軌也。
濡軌者,水濡輪閑空虛之處,而至于軸,而至于辀,則必入輿矣。
故濟盈□無有濟濡軌之水者,禮義之大防也。
毛何以不言□輪之閑,而言由辀以下乎。
曰□輪之閑,自廣陿言之。
凡言度塗以軌者,必以之。
由辀以下,自高庳言之。
詩言濡軌,晏子言其深滅軌,以之。
中庸車同軌,兼廣陿高庳言之。
徹廣六尺,轵崇三尺三寸,天下同之。
同于天子所制之度也。
谷梁傳車軌塵,卽曲禮之驅塵不出軌,謂其塵之高廣,一如軌之高廣而不過也。
車人徹廣六尺,自其裏言之。
匠人注徹廣八尺,自其表言之。
曰由辀以下曰軌,曰□輪之閑軌,自其裏言之。
少儀祭左右軌,史記車不得方軌,自其表言之。
自軌徹之說不明,訓之以地上之迹,迹非不名軌徹也,而迹豈軌徹也。
邶詩不能通,乃以軓字易軌字。
而毛傳由辀以下複改作由辀以上。
郢書燕說,沈锢千年矣。
許雲車徹,固已了然,如後人之愦愦,則許當雲軌車□也,□車迹也已矣。
故大史公言好學深思,不若蔔子言近思。
從車九聲。
軌從九者,九之言鸠也,聚也,空中可容也。
形聲中有會意。
古音居酉反。
在三部。
今音居洧反。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車部 标題:□zōnɡ 注解:車迹也。
□輪之迹也。
迹者,步處也,因引申為凡迹之偁。
□輪之迹亦謂之軌徹,而非軌徹之體也。
莊子曰:夫迹,□之所出。
而迹豈□也。
□之言從也,有所從來也,又可從是以求其質也。
□古字隻作從。
羔羊傳曰:委蛇委蛇,行可從迹也。
君子偕老傳曰:委委,行可委曲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