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部分

關燈
标題:蝑xū 注解:蜙蝑也。

    從蟲胥聲。

    相居切。

    五部。

    陸氏引許愼先呂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蟅zhè 注解:螽也。

    螽各本訛作蟲。

    今正。

    方言曰:蟒,宋魏之閑謂之□,南楚之外謂之蟅蟒,或謂之□。

    郭注:卽蝗也。

    蟅音近詐。

    蟒音莫梗反。

    亦呼虴蜢。

    按卽今北人所謂蛨蚱,江南人謂之蝗蟲。

    蟅蟒,虴蜢一語之轉。

    許書上文雲蜙蝑,下文曰蝗。

    蟅亦蝗也,故列字之次如此。

    若廣雅、本艹所雲蟅者皆非許意。

    從蟲庶聲。

    之夜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蝗huánɡ 注解:螽也。

    □部曰:螽,蝗也。

    是為轉注。

    漢書五行傳曰:介蟲之孼者。

    謂小蟲有甲飛揚之類,陽氣所生也。

    于春秋為螽,今謂之蝗。

    按螽蝗古今語也。

    是以春秋書螽,月令再言蝗蟲。

    月令,呂不韋所作。

    從蟲皇聲。

    乎光切。

    十部。

    陸氏引說文榮庚反,又爾雅釋文華孟反,皆音之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蜩tiáo 注解:蟬也。

    豳風傳曰:蜩,螗也。

    大雅:如蜩如螗。

    傳曰:蜩,蟬也。

    螗,蝘也。

    小雅:鳴蜩嘒嘒。

    傳曰:蜩,蟬也。

    不同者,或渾言,或析言,蟬之類不同也。

    夏小正傳曰:唐蜩者匽。

    爾雅曰:蜩,蜋蜩,螗蜩。

    許書無螗字。

    螗葢蟬之大者也。

    當依小正作唐。

    從蟲周聲。

    徒□切。

    古音在三部。

    《詩》曰:“五月鳴蜩。

    ”七月文。

    □,蜩或從舟。

    古周、舟通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蟬chán 注解:□旁鳴者。

    考工記梓人文。

    鄭雲:旁鳴,蜩蜺屬。

    正義雲:蟬鳴在脅。

    從蟲單聲。

    市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蜺ní 注解:寒蜩也。

    方言:小而黑者謂之蜺。

    又曰:□謂之寒蜩。

    寒蜩,瘖蜩也。

    不言蜺與寒蜩為一。

    許本爾雅為說。

    釋蟲曰:蜺,寒蜩。

    月令:七月,寒蟬鳴。

    鄭曰:寒蟬,寒蜩。

    謂蜺也。

    郭樸雲寒螀也。

    從蟲兒聲。

    五雞切。

    十六部。

    或叚為虹霓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螇xī 注解:螇鹿,蛁尞也。

    尞舊作蟟。

    許書無此字,淺人增蟲耳。

    今作尞。

    音□。

    釋蟲曰:蜓蚞,螇螰。

    方言曰:蛥蚗,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或謂之蛉蛄,秦謂之蛥蚗,自□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或謂之蜓蚞,西楚與秦通名也。

    按蛥蚗卽許之□蚗。

    蛥當音伊。

    虭蟧音如貂料,卽許之蛁尞也。

    蜓蚞音如廷木。

    許無蚞字。

    蝭蟧,夏小正作蝭□。

    字宜支遼二音。

    今江東俗語尚如此,辭章家作遮了二字是也。

    小正:七月,寒蟬鳴。

    傳曰:蝭□也。

    與上文五月良蜩、唐蜩為各物。

    方言亦以蛥蚗與蟬為各物。

    然則許之蜺、螇螰與蜩、蟬葢亦有别矣。

    從蟲奚聲。

    胡雞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蚗jué 注解:□蚗,方言作蛥蚗。

    蛥音折。

    蚗音于列反。

    蛥多聲,不當音折,疑方言有誤。

    當從許作□。

    音伊。

    蛁尞也。

    按蛁尞與蝭蟧、蜓蚞、螇螰皆□雙聲疊韻。

    從蟲夬聲。

    于悅切。

    廣韻古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mián 注解:□蚗,各本皆作□蚗,則與篆文不屬。

    今依廣韻二仙所引正。

    蟬屬。

    按爾雅蝒者馬蜩。

    方言蟬大者謂之蝒馬。

    玉篇、廣韻皆曰:□卽蝒字。

    然則許之□蚗卽爾雅之馬蜩也。

    前文蝒篆及解顯系淺人羼入,故失其次字之恉。

    讀若周天子赧。

    謂赧王。

    從蟲丏聲。

    武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蛚liè 注解:蜻蛚也。

    按楊雄、李巡、陸玑、郭樸、玉篇、廣韻皆雲:蟋蟀一名蜻□。

    但許書不與上文□篆為伍,葢不以為一物與。

    鄭注考工記曰:以注鳴者,精列屬。

    從蟲列聲。

    良薛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蜻jīnɡ 注解:蜻蛚也。

    從蟲靑聲。

    子盈切。

    十一部。

    按蜻蛚二篆當先蜻後蛚,後人倒之。

    下先蜻蛉則同此蜻,如□蚗同□威之□,螟□同食谷之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蛉línɡ 注解:蜻蛚也。

    戰國策曰: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閑。

    方言曰:蜻蛉謂之蝍蛉。

    郭雲:江東謂之狐黎。

    淮南人呼□□。

    音康伊。

    按淮南書水虿為□,卽蜻蛉也。

    今人作蜻蝏、蜻蜓。

    從蟲令聲。

    郞丁切。

    十一部。

    一名桑根。

    一曰猶一名也。

    今本作一名。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蠓měnɡ 注解:蔑蠓也。

    各本義作蠛,無此字。

    今正。

    蔑之言末也,□也。

    爾雅作蠛,非古也。

    釋蟲曰:蠓,蠛蠓。

    孫炎曰:此蟲小于蚊。

    郭圖贊曰:小蟲似蜹,風舂雨硙。

    謂其飛上下如舂則天風,回旋如□則天雨。

    陸佃引郭語互易之,非也。

    史記:蜚鴻□壄。

    索隐引高誘曰:飛鴻,蠛蠓也。

    按古鴻蒙為疊韻,故高君知鴻為蠓也。

    楊雄賦:浮蠛蠓而撇天。

    蠛蠓猶鴻蒙也。

    細至于蠓,則其外皆鴻蒙矣。

    故其字從蒙。

    從蟲蒙聲。

    莫孔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lüè 注解:螶□。

    螶字在□部,故于此釋其義。

    而□部曰螶□也,皆文勢之自然也。

    一曰浮遊,朝生莫死者。

    一曰猶一名也。

    浮遊各本作蜉蝣,俗人所改耳。

    蝣字許書無,蜉字雖有亦非。

    今正。

    釋蟲曰:蜉蝣,渠略。

    曹風毛傳曰:蜉蝣,渠略也。

    朝生夕死。

    其狀詳陸玑詩疏、爾雅注。

    渠略叚借字。

    從蟲□聲。

    離灼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蜹ruì 注解: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蟁。

    蟁作蚊,俗。

    今正。

    蟁在□部,故不類列于此也。

    此為方俗殊語以舉例也。

    從蟲芮聲。

    而鋭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蟲部 标題:蟰xiāo 注解:蟰蛸,雙聲。

    長股者。

    釋蟲曰:蟰蛸,長□。

    豳風毛傳同。

    跂當作踦。

    其足長,故謂之長踦。

    許則顯之曰長股者也。

    此鼅鼄之一穜,俗謂喜母。

    從蟲肅聲。

    古音肅在三部。

    今音稣雕切。

    俗寫作蟏蛸。

    古音消。

    今音所交切。

    此古今之轉變也。

    蛸篆已見上文,為□蛸字,故此不再出。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