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部分

關燈
非大子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dònɡ 注解:直項皃。

    從女同聲。

    他孔切。

    廣韻徒揔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嫣yān 注解:長皃。

    詩毛傳:颀颀,長皃。

    颀與嫣聲相近也。

    文選:嫣然一笑。

    注引王逸雲:嫣,笑皃。

    然大招字作嘕。

    許書無嘕字。

    從女焉聲。

    于建切。

    十四部。

    廣韻亦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rǎn 注解:弱長皃。

    上林賦:妩媚□袅。

    郭樸曰:□袅,細弱也。

    小顔雲:謂骨體。

    按毛詩曰:荏染,柔意也。

    荏染卽□也。

    從女冄聲。

    而剡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袅niǎo 注解:□也。

    九歌:袅袅兮秋風。

    王曰:袅袅,秋風搖木皃。

    按楚辭讀上聲,上林賦讀入聲,實無二義也。

    從女弱聲。

    形聲中有會意。

    奴鳥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孅xiān 注解:兌細也。

    兌,各本作銳,集韻、類篇皆作兌。

    兌者,悅也。

    漢書曰: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孅與纖音義皆同,古通用。

    從女韱聲。

    息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嫇mínɡ 注解:嬰嫇也。

    廣韻嫈下嫈作嫇。

    □應引字林嫈嫇,心态也。

    卽許書嫈下之小心态也。

    九思作瑩嫇。

    疑今本說文有舛誤。

    從女冥聲。

    莫經切。

    十一部。

    一曰嫇嫇,小人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媱yáo 注解:曲肩行皃。

    九思:音案衍兮要媱。

    舞容也。

    廣韻曰:媱,美好。

    從女□聲。

    餘招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嬛xuān 注解:材緊也。

    材緊,謂材質堅緻也。

    緊者,纏絲急也。

    上林賦:便嬛綽約。

    郭樸曰:便嬛,輕利也。

    從女瞏聲。

    許緣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嬛嬛在疚。

    ”哀十六年左傳公诔孔子文。

    按宀部引詩茕茕在□,此引傳嬛嬛在疚,正與今詩、春秋茕、嬛字互易。

    魏風又作睘睘,傳曰:無所依也。

    葢依韻當用熒聲之茕,而或用嬛、睘者,合音通用,如瓊本在十四部,今入十一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姽ɡuǐ 注解:閑體行姽姽也。

    閑,各本作閑,今正。

    閑者,幽閑也。

    神女賦:志解泰而體閑,旣姽婳于幽靜。

    李引說文曰:姽,靖好皃。

    五累切。

    與今本異。

    從女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委wěi 注解:委,随也。

    辵部曰:随,從也。

    毛詩羔羊傳曰:委蛇者,行可從迹也。

    君子偕老傳曰:委委者,行可委曲從迹也。

    按随其所如曰委,委之則聚,故曰委輸,曰委積。

    所輸之處亦稱委,故曰原委。

    從女禾聲。

    十六十七部合音冣近,故讀于詭切也。

    詩之委蛇,卽委随,皆疊韻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婐wǒ 注解:婐□也。

    三字句。

    今本□婐字,非也。

    婐□與旖施音義皆同,俗作婀娜。

    從女果聲。

    烏果切。

    十七部。

    一曰果敢也。

    小徐有此五字。

    果敢爾雅、倉颉篇皆作惈。

    一曰女侍曰婐。

    孟子□心篇:二女果。

    趙曰:果,侍也。

    依許說則果當女旁。

    讀若騧。

    一曰若委。

    大徐本以從女果聲綴此下。

    孟轲曰:“舜為天子,二女婐。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nuǒ 注解:婐□也。

    疊韻字。

    一曰弱也。

    從女□聲。

    五果切。

    十七部。

    按當依廣韻奴果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姑ɡū 注解:夫母也。

    釋親曰:婦偁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

    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則曰先舅先姑。

    按聖人正名之義,名有可叚借通用者,有不可叚借通用者。

    可叚借者舅姑是也。

    故母之晜弟為舅,夫之父亦曰舅,妻之父曰外舅。

    夫之母曰姑,男子偁父之姊妹亦曰姑,偁妻之母曰外姑。

    葢白虎通雲:舅者,舊也。

    姑者,故也。

    舊故之者,老人之偁也。

    故其偁可泛用之。

    不可叚借者父母是也。

    故同姓有父母,異姓無父母。

    夫之父母未聞偁父母也,姑之夫未聞偁父也,姑未聞偁母也。

    母之兄弟未聞偁父也,母之兄弟之妻未聞偁母也。

    從母之夫未聞偁父也。

    惟外祖父外祖母則以父之父母例之而得偁,從母則以父之昆弟偁從父例之而得偁,從母之子亦以從父昆弟例之而得偁。

    凡同姓五服之外及異姓之親隻偁兄弟,無偁昆弟者,古人偁謂之嚴也。

    今天下之名不正者多矣,盍反諸經乎。

    許于舅舉母之昆弟,于姑舉夫母,各舉男女所冣尊以發舅姑之例也。

    姑之字叚為語□,卷耳傳曰:姑,且也。

    從女古聲。

    古胡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chān 注解:□妗也。

    依玉篇補□字。

    三字句也。

    廣韻作妗□。

    從女沾聲。

    醜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