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阙què
注解:門觀也。
釋宮曰:觀謂之阙。
此觀上必加門者,觀有不在門上者也。
凡觀與台在于平地,則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觀。
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阙然,左右為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台也。
若中央不阙,則跨門為台,禮器謂之台門,左傳謂之門台是也。
此雲阙,門觀也者,謂門有兩觀者偁阙。
從門欮聲。
去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閞biàn 注解:門欂栌也。
欂栌,柱上枅也。
枅,屋欂栌也。
閞則門柱上枅之名。
從門弁聲。
皮變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xiè 注解:門扉也。
從門介聲。
胡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阖hé 注解:門扉也。
月令:乃修□扇。
公羊傳:齒箸乎門□。
釋宮:□謂之扉。
從門盇聲。
胡臘切。
八部。
一曰閉也。
下文曰閉,□門也。
易曰:□戶謂之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闑niè 注解:門捆也。
木部曰:捆,門橜也。
相合為一義。
釋宮:橜謂之闑。
古者門有二闑,二闑之閑謂之中門。
惟君行中門,臣由闑外,賈公彥聘禮疏所言是也。
禮古文闑作□。
從門臬聲。
魚列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阈yù 注解:門□也。
木部曰:□者,門限也。
相合為一義。
釋宮曰:柣謂之阈。
柣,郭千結反,卽□字也。
禮古文阈作戚。
此皆叚借字也。
從門或聲。
于逼切。
一部。
《論語》曰:“行不履阈。
”□黨篇文。
□,古文阈,從洫。
從洫聲。
此猶大雅毛詩築城伊淢,淢卽洫之古文,韓詩正作洫。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阆lànɡ 注解:門高也。
文選甘泉賦注引作門高大之皃也。
□部曰:坑,阆也。
此曰阆,門高皃。
相合為一義。
凡許書異部合讀之例如此。
大雅:乃立臯門,臯門有伉。
傳曰:王之郭門曰臯門。
伉,高皃。
按詩伉當是坑之訛。
甘泉賦:闶阆阆其寥郭兮。
闶亦卽坑字。
許書無闶。
從門良聲。
來宕切。
十部。
巴郡有阆中縣。
見漢地理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辟pì 注解:開也。
引申為凡開袥之偁。
古多叚借辟字。
從門辟聲。
房益切。
十六部。
□,《虞書》曰:“辟四門。
”按此六字當在從門辟聲之下。
虞書當作唐書,說詳禾部。
從門從□。
按此上當依匡謬正俗。
玉篇補古文辟三字。
□者,今之攀字,引也。
今俗語以手開門曰攀開。
讀如班。
古文于此會意。
書序:東郊不□。
馬本作辟。
張揖古今字诂雲:□辟古今字,舊讀□為開。
非也。
詳匡謬正俗。
自衛包徑改□為開,而古文之見于尚書者滅矣。
〖注〗辟,篆文寫作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wěi 注解:辟門也。
魯語:□門與之言,皆不踰阈。
韋注:□,辟也。
從門為聲。
韋委切。
古音在十七部。
《國語》曰:“□門而與之言。
” 謂公父文伯之母與季康子。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闡chǎn 注解:開也。
從門單聲。
昌善切。
十四部。
《易》曰:“闡幽。
”□辭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開kāi 注解:張也。
張者,施弓弦也。
門之開如弓之張,門之閉如弓之弛。
從門幵聲。
按大徐本改為從門從幵,以幵聲之字古不入之咍部也。
玉裁謂此篆幵聲,古音當在十二部,讀如攐帷之攐。
由後人讀同闿,而定為苦哀切。
□,古文。
一者,像門閉。
從□者,象手開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闿kǎi 注解:開也。
本義為開門,引申為凡啟導之偁。
心部曰:忻者,闿也。
從門豈聲。
苦亥切。
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閜xiǎ 注解:大開也。
引申為凡大之偁。
上林賦曰:谽呀豁閜。
司馬彪雲:谽呀,大皃。
豁閜,空虛也。
方言:閜,桮也。
其大者謂之閜。
從門可聲。
火下切。
十七部。
大桮亦為閜。
五字葢後人所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閘yā 注解:開閉門也。
謂樞轉軋軋有聲。
從門甲聲。
烏甲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閟bì 注解:閉門也。
引申為凡閉之偁。
載馳、閟宮傳曰:閟,閉也。
又叚為秘字。
閟宮箋曰:閟,神也。
此謂閟卽秘之叚借也。
示部曰:秘,神也。
從門必聲。
兵媚切。
古音在十二部。
《春秋傳》曰:“閟門而與之言。
” 六字當是閟而以夫人言之誤,見左傳莊公卅二年。
閟為句,謂孟任不從也。
而以夫人言,謂莊公以立為夫人為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閣ɡé 注解:所□止扉者。
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
郭注:門辟旁長橜也。
引左傳高其闬閣,而又雲閣長杙,卽門橜也。
按郭雲門辟旁長橜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橜,使其止而不過也。
雲卽門橜者,謂左傳之閣卽他經之闑,兩扉中之橜也。
是二者皆所以止扉,皆謂之閣,但左傳主謂中門者耳。
許闑訓門橜,閣訓所以止扉,則畫然二義。
許本諸釋宮。
釋宮曰:觀謂之阙。
此觀上必加門者,觀有不在門上者也。
凡觀與台在于平地,則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觀。
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阙然,左右為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台也。
若中央不阙,則跨門為台,禮器謂之台門,左傳謂之門台是也。
此雲阙,門觀也者,謂門有兩觀者偁阙。
從門欮聲。
去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閞biàn 注解:門欂栌也。
欂栌,柱上枅也。
枅,屋欂栌也。
閞則門柱上枅之名。
從門弁聲。
皮變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xiè 注解:門扉也。
從門介聲。
胡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阖hé 注解:門扉也。
月令:乃修□扇。
公羊傳:齒箸乎門□。
釋宮:□謂之扉。
從門盇聲。
胡臘切。
八部。
一曰閉也。
下文曰閉,□門也。
易曰:□戶謂之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闑niè 注解:門捆也。
木部曰:捆,門橜也。
相合為一義。
釋宮:橜謂之闑。
古者門有二闑,二闑之閑謂之中門。
惟君行中門,臣由闑外,賈公彥聘禮疏所言是也。
禮古文闑作□。
從門臬聲。
魚列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阈yù 注解:門□也。
木部曰:□者,門限也。
相合為一義。
釋宮曰:柣謂之阈。
柣,郭千結反,卽□字也。
禮古文阈作戚。
此皆叚借字也。
從門或聲。
于逼切。
一部。
《論語》曰:“行不履阈。
”□黨篇文。
□,古文阈,從洫。
從洫聲。
此猶大雅毛詩築城伊淢,淢卽洫之古文,韓詩正作洫。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阆lànɡ 注解:門高也。
文選甘泉賦注引作門高大之皃也。
□部曰:坑,阆也。
此曰阆,門高皃。
相合為一義。
凡許書異部合讀之例如此。
大雅:乃立臯門,臯門有伉。
傳曰:王之郭門曰臯門。
伉,高皃。
按詩伉當是坑之訛。
甘泉賦:闶阆阆其寥郭兮。
闶亦卽坑字。
許書無闶。
從門良聲。
來宕切。
十部。
巴郡有阆中縣。
見漢地理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辟pì 注解:開也。
引申為凡開袥之偁。
古多叚借辟字。
從門辟聲。
房益切。
十六部。
□,《虞書》曰:“辟四門。
”按此六字當在從門辟聲之下。
虞書當作唐書,說詳禾部。
從門從□。
按此上當依匡謬正俗。
玉篇補古文辟三字。
□者,今之攀字,引也。
今俗語以手開門曰攀開。
讀如班。
古文于此會意。
書序:東郊不□。
馬本作辟。
張揖古今字诂雲:□辟古今字,舊讀□為開。
非也。
詳匡謬正俗。
自衛包徑改□為開,而古文之見于尚書者滅矣。
〖注〗辟,篆文寫作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wěi 注解:辟門也。
魯語:□門與之言,皆不踰阈。
韋注:□,辟也。
從門為聲。
韋委切。
古音在十七部。
《國語》曰:“□門而與之言。
” 謂公父文伯之母與季康子。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闡chǎn 注解:開也。
從門單聲。
昌善切。
十四部。
《易》曰:“闡幽。
”□辭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開kāi 注解:張也。
張者,施弓弦也。
門之開如弓之張,門之閉如弓之弛。
從門幵聲。
按大徐本改為從門從幵,以幵聲之字古不入之咍部也。
玉裁謂此篆幵聲,古音當在十二部,讀如攐帷之攐。
由後人讀同闿,而定為苦哀切。
□,古文。
一者,像門閉。
從□者,象手開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闿kǎi 注解:開也。
本義為開門,引申為凡啟導之偁。
心部曰:忻者,闿也。
從門豈聲。
苦亥切。
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閜xiǎ 注解:大開也。
引申為凡大之偁。
上林賦曰:谽呀豁閜。
司馬彪雲:谽呀,大皃。
豁閜,空虛也。
方言:閜,桮也。
其大者謂之閜。
從門可聲。
火下切。
十七部。
大桮亦為閜。
五字葢後人所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閘yā 注解:開閉門也。
謂樞轉軋軋有聲。
從門甲聲。
烏甲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閟bì 注解:閉門也。
引申為凡閉之偁。
載馳、閟宮傳曰:閟,閉也。
又叚為秘字。
閟宮箋曰:閟,神也。
此謂閟卽秘之叚借也。
示部曰:秘,神也。
從門必聲。
兵媚切。
古音在十二部。
《春秋傳》曰:“閟門而與之言。
” 六字當是閟而以夫人言之誤,見左傳莊公卅二年。
閟為句,謂孟任不從也。
而以夫人言,謂莊公以立為夫人為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門部 标題:閣ɡé 注解:所□止扉者。
釋宮曰:所以止扉謂之閣。
郭注:門辟旁長橜也。
引左傳高其闬閣,而又雲閣長杙,卽門橜也。
按郭雲門辟旁長橜者,謂門開則邊旁有兩長橜,使其止而不過也。
雲卽門橜者,謂左傳之閣卽他經之闑,兩扉中之橜也。
是二者皆所以止扉,皆謂之閣,但左傳主謂中門者耳。
許闑訓門橜,閣訓所以止扉,則畫然二義。
許本諸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