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部分

關燈
誤。

    注曰:凡濡謂烹之以汁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涗shuì 注解:财□水也。

    考工記曰:以涗水漚其絲。

    注雲:故書涗作湄。

    鄭司農雲:湄水,溫水也。

    玄謂涗水,以灰所泲水也。

    玉裁按湄當作渜,集韻雲渜或作湄是也。

    大鄭從渜,故釋之曰溫水。

    鄭從涗,故依禮記涗齊貴新之涗,釋為以灰所泲水,其說殊矣。

    許則字從涗,而釋從大鄭。

    依許說則内則、祭統涗字不可解。

    從水兌聲。

    輸芮切。

    十五部。

    《周禮》曰:“以涗漚其絲。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涫ɡuàn 注解:□也。

    春秋繁露:燔以涫湯。

    韓詩外傳作沸湯。

    然則涫□一也。

    周禮注曰:今燕俗名湯□為觀。

    觀卽涫。

    今江蘇俗語□水曰滾水。

    滾水卽涫,語之轉也。

    從水官聲。

    古丸切。

    十四部。

    酒泉有樂涫縣。

    二志同。

    故城在今甘肅肅州高台縣西北鎭夷城西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涾tà 注解:涫溢也。

    今河朔方言謂□溢為涾。

    河朔,河北也。

    從水沓聲。

    徒合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汏tài 注解:淅□也。

    淅字剩。

    文□注王元長舉秀才文注引無淅字,可證。

    土□禮:祝淅米于堂。

    注:淅,汏也。

    釋诂曰:汏,墜也。

    汏之則沙礫去矣,故曰墜也。

    九章:齊吳榜以擊汏。

    吳,大也。

    榜,楫也。

    言齊同用大楫擊水而行,如汏灑于水中也。

    凡舟子之用橹,振力擊之,乃徐拕之,如汏然。

    今蘇州人謂搖曳灑之曰汏。

    音如俗語之大,在禡韻。

    從水大聲。

    徒葢切。

    十五部。

    大徐雲:又代何切。

    按凡沙汏、淘汏用淅米之義引伸之。

    或寫作汰,多點者誤也。

    若左傳汏侈、汏辀字皆卽泰字之假借。

    寫作汰者亦誤。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jiǎn 注解:淅也。

    從□者,東擇之意。

    從析者,分别之意。

    故二字轉注。

    從水□聲。

    古限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淅xī 注解:汏米也。

    毛詩傳曰:釋,淅米也。

    爾雅。

    溞溞,淅也。

    孟子注曰:淅,漬米也。

    凡釋米、淅米、漬米、汏米、□米、淘米、洮米、漉米,異稱而同事。

    淅箕謂之□。

    從水析聲。

    先擊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滰jiànɡ 注解:浚幹漬米也。

    自其方漚未淘言之曰漬。

    米不及淘抒而起之曰滰。

    幹音幹。

    從水竟聲。

    其兩切。

    十部。

    《孟子》曰:“孔子去齊,滰淅而行。

    ”萬章篇文。

    今滰作接,當是字之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sǒu 注解:□汏也。

    □汏,各本作浸沃。

    今依國語補音宋刊本訂。

    沃汏者,澆沃而汏酒之,若今人言□面是也。

    士虞禮:明齊溲酒。

    注:明齊,新水也。

    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

    此溲卽沃汏之義。

    從水叜聲。

    疏有切。

    三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浚jùn 注解:抒也。

    抒者,挹也。

    取諸水中也。

    春秋經浚洙,孟子使浚井,左傳浚我以生,義皆同。

    浚之則深,故小弁傳曰:浚,深也。

    從水夋聲。

    私閏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瀝lì 注解:漉也。

    從水曆聲。

    郞擊切。

    十六部。

    一曰水下滴瀝也。

    铉本有一曰水下滴瀝六字,锴本無。

    今按文□魯靈光殿賦李注引水下滴瀝之也,則铉本是。

    許意瀝漉皆訓自下而上之,滴瀝則為自上而下之,故殊其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漉lù 注解:浚也。

    月令:仲春,毋竭川澤,毋漉陂池。

    注:順陽養物也。

    從水鹿聲。

    盧谷切。

    三部。

    一曰水下皃也。

    铉本無,今依锴本。

    封禅文:滋液滲漉。

    後世言漉酒,是此義。

    渌,漉或從彔。

    彔聲也。

    考工記作盝。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潘pān 注解:淅米汁也。

    内則曰:其閑面垢,燂潘請靧。

    鄭雲:潘,米瀾也。

    按瀾者,灡之省。

    力旦反。

    從水番聲。

    暜官切。

    十四部。

    經典釋文芳袁反。

    一曰潘水,在河南熒陽。

    熒,各本作荥,誤,今正。

    熒陽故城在今河南開封府荥澤縣西南。

    水經注濟水篇雲:晉書地道志: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鬬,南泆為熒澤。

    尚書熒波旣潴。

    孔安國曰:熒澤,波水。

    已成遏潴。

    阚骃曰:澤名也。

    故呂忱曰播水在熒陽,謂是水也。

    昔大禹遏其淫水,而于熒陽下引河東南以通淮泗。

    按所引呂忱語,謂字林也。

    字林多本說文。

    且說文、字林之例,手部播字不應旁及水名。

    然則字林正作潘字。

    水在熒陽,與說文合。

    馬、鄭、王尚書皆作熒播,謂卽熒澤。

    許、呂則潘别為一水,與熒為二。

    僞孔傳釋熒為澤名,波為水名,正同也。

    鄭注周禮熒雒波溠為四,雲波讀為播。

    引禹貢熒播旣都。

    則注書一之,注周禮亦二之矣。

    僞孔本作波,依周禮改尚書也。

    許作潘,謂潘其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