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曰:“僭始旣□。
”小雅巧言文。
傳曰:僭,數。
涵,容也。
按涵訓容者,就受澤多之義而引伸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rù 注解:漸濕也。
魏風:彼汾沮洳。
傳曰:汾,汾水也。
沮洳,其漸洳者。
洳□同字。
沮,子預反。
猶潪也。
從水挐聲。
人庶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瀀yōu 注解:澤多也。
與優義近。
瞻卬傳曰:優,渥也。
優卽瀀之假借矣。
從水憂聲。
于求切。
三部。
《詩》曰:“旣瀀旣渥。
”小雅信南山文。
今詩作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涔cén 注解:漬也。
淮南書:牛蹄之涔。
謂水之漬于牛迹中者也。
毛詩:潛有多魚。
韓詩作涔。
爾雅曰:糁謂之涔。
毛傳曰:潛,糁也。
說者雲糁卽罧字。
韓詩曰:涔,魚池也。
此皆涔之别義。
從水岑聲。
鉏箴切。
七部。
一曰涔陽渚,在郢。
屈原九歌:望涔陽兮極浦。
王逸曰:涔陽,江碕名。
附近郢。
按許曰在郢,王曰附近郢。
許雲渚名,王雲江碕名。
皆不雲有涔水,謂近郢濱大江之洲渚耳。
近儒說未可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漬zì 注解:漚也。
謂浸漬也。
古多假為骴字。
公羊傳大瘠,禮記注引作大漬。
公羊傳:瀸者何。
漬也。
衆殺戍者也。
周禮蠟氏。
掌除骴。
故書骴作脊。
鄭司農雲:脊讀為漬,謂死人骨也。
漢志:國亡捐瘠。
孟康曰:肉腐為瘠。
按骴漬脊瘠四字,古同音通用,當是骴為正字也。
從水□聲。
前智切。
十六部。
〖注〗洓,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漚òu 注解:久漬也。
言久漬者,略别于漬也。
上統言,此析言,互相足也。
陳風:可以漚麻。
傳曰:漚,柔也。
考工記:漚其絲。
注曰:楚人曰漚,齊人曰涹。
或假渥字為之。
如左傳鄫人漚菅者,周禮注引作缯人渥菅是也。
從水區聲。
烏候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浞zhuó 注解:小濡皃也。
濡者,沾也。
上文濡篆下未舉此義,故此及雨部補見。
小雅曰:旣沾旣足。
葢足卽浞之假借也。
從水足聲。
士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渥wò 注解:沾也。
小雅:旣優旣渥。
考工記:欲其柔滑而腛脂之。
注:腛讀如沾渥之渥。
按渥之言厚也。
濡之深厚也。
邶風傳曰:渥,厚漬也。
從水屋聲。
于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què 注解:灌也。
□與□義同。
從水隺聲。
口角切。
又公沃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洽qià 注解:沾也。
大雅:民之洽矣。
傳曰:洽,合也。
此謂毛詩假洽為合也。
釋诂曰:合,合也。
合卽洽。
毛詩在洽之陽,稱引者多作在合之陽是也。
從水合聲。
矦夾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濃nónɡ 注解:露多也。
小雅蓼蕭傳曰:濃濃,厚皃。
按酉部曰:醲,厚酒也。
衣部曰:襛,衣厚皃。
凡農聲字皆訓厚。
從水聲。
女容切。
九部。
《詩》曰:“零露濃濃。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瀌biāo 注解:瀌瀌,雨雪皃。
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
小雅角弓曰:雨雪漉漉,見晛曰消。
廣雅:漉漉,雪也。
劉向傳作麃。
從水麃聲。
甫嬌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溓lián 注解:溓溓,薄仌也。
溓溓二字依文□注補。
潘嶽寡婦賦曰:水溓溓以微凝。
按食部□下雲:讀若風溓溓。
葢當雲讀若風溓之溓。
風溓,謂風之蹙淩也。
或曰中絕小水。
玉篇、廣韻作大水中絕小水出也。
當是古人所見完本,後奪誤為四字耳。
謂大水中絕小水之流而出也。
八字一句。
公羊傳曰:周公盛,魯公焘,羣公溓。
何曰:盛者,新谷。
焘者,冒也。
故上以新也。
溓者,連新于陳上财令半相連耳。
此溓引伸之義也。
公羊疏:本作溓。
今本公羊作廪,誤。
鄭注周易引羣公溓,見詩采薇正義。
又曰淹也。
晁以道雲:唐本有此四字。
楊上善注素問雲:溓,水靜也。
于此義相近。
淹篆下無此義,于此補見。
從水兼聲。
力鹽切。
七部。
按宋晁以道所據唐本力簟反。
楊上善素問注廉檢反。
李善文□注力檢反。
濂,或從廉。
晁以道雲:唐本有,見樓攻媿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泐lè 注解:水之理也。
各本水下有石字,今删。
□部曰:阞,地理也。
從□。
木部曰:朸,木之理也。
從木。
然則泐訓水之理,從水無疑矣。
淺人不知水有理,又見下文引周禮說石,乃妄增一字。
水理如地理、木理可尋。
其字皆從力。
力者,人身之理也。
從水阞聲。
形聲包會意也。
大徐無聲字。
盧則切。
一部。
《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考工記文。
石随其理而解散,石之理如水之理,故借用泐字。
水理猶地理,故泐以阞會意,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滞zhì 注解:凝也。
凝,俗冰字。
周禮廛人:凡珍異之有滞者。
鄭司農雲:貨物沈滞于廛中不決,泉府貨之滞于民用者。
故書滞為瘅。
杜子春雲:瘅當為滞。
從水帶聲。
直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小雅巧言文。
傳曰:僭,數。
涵,容也。
按涵訓容者,就受澤多之義而引伸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rù 注解:漸濕也。
魏風:彼汾沮洳。
傳曰:汾,汾水也。
沮洳,其漸洳者。
洳□同字。
沮,子預反。
猶潪也。
從水挐聲。
人庶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瀀yōu 注解:澤多也。
與優義近。
瞻卬傳曰:優,渥也。
優卽瀀之假借矣。
從水憂聲。
于求切。
三部。
《詩》曰:“旣瀀旣渥。
”小雅信南山文。
今詩作優。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涔cén 注解:漬也。
淮南書:牛蹄之涔。
謂水之漬于牛迹中者也。
毛詩:潛有多魚。
韓詩作涔。
爾雅曰:糁謂之涔。
毛傳曰:潛,糁也。
說者雲糁卽罧字。
韓詩曰:涔,魚池也。
此皆涔之别義。
從水岑聲。
鉏箴切。
七部。
一曰涔陽渚,在郢。
屈原九歌:望涔陽兮極浦。
王逸曰:涔陽,江碕名。
附近郢。
按許曰在郢,王曰附近郢。
許雲渚名,王雲江碕名。
皆不雲有涔水,謂近郢濱大江之洲渚耳。
近儒說未可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漬zì 注解:漚也。
謂浸漬也。
古多假為骴字。
公羊傳大瘠,禮記注引作大漬。
公羊傳:瀸者何。
漬也。
衆殺戍者也。
周禮蠟氏。
掌除骴。
故書骴作脊。
鄭司農雲:脊讀為漬,謂死人骨也。
漢志:國亡捐瘠。
孟康曰:肉腐為瘠。
按骴漬脊瘠四字,古同音通用,當是骴為正字也。
從水□聲。
前智切。
十六部。
〖注〗洓,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漚òu 注解:久漬也。
言久漬者,略别于漬也。
上統言,此析言,互相足也。
陳風:可以漚麻。
傳曰:漚,柔也。
考工記:漚其絲。
注曰:楚人曰漚,齊人曰涹。
或假渥字為之。
如左傳鄫人漚菅者,周禮注引作缯人渥菅是也。
從水區聲。
烏候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浞zhuó 注解:小濡皃也。
濡者,沾也。
上文濡篆下未舉此義,故此及雨部補見。
小雅曰:旣沾旣足。
葢足卽浞之假借也。
從水足聲。
士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渥wò 注解:沾也。
小雅:旣優旣渥。
考工記:欲其柔滑而腛脂之。
注:腛讀如沾渥之渥。
按渥之言厚也。
濡之深厚也。
邶風傳曰:渥,厚漬也。
從水屋聲。
于角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què 注解:灌也。
□與□義同。
從水隺聲。
口角切。
又公沃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洽qià 注解:沾也。
大雅:民之洽矣。
傳曰:洽,合也。
此謂毛詩假洽為合也。
釋诂曰:合,合也。
合卽洽。
毛詩在洽之陽,稱引者多作在合之陽是也。
從水合聲。
矦夾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濃nónɡ 注解:露多也。
小雅蓼蕭傳曰:濃濃,厚皃。
按酉部曰:醲,厚酒也。
衣部曰:襛,衣厚皃。
凡農聲字皆訓厚。
從水聲。
女容切。
九部。
《詩》曰:“零露濃濃。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瀌biāo 注解:瀌瀌,雨雪皃。
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
小雅角弓曰:雨雪漉漉,見晛曰消。
廣雅:漉漉,雪也。
劉向傳作麃。
從水麃聲。
甫嬌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溓lián 注解:溓溓,薄仌也。
溓溓二字依文□注補。
潘嶽寡婦賦曰:水溓溓以微凝。
按食部□下雲:讀若風溓溓。
葢當雲讀若風溓之溓。
風溓,謂風之蹙淩也。
或曰中絕小水。
玉篇、廣韻作大水中絕小水出也。
當是古人所見完本,後奪誤為四字耳。
謂大水中絕小水之流而出也。
八字一句。
公羊傳曰:周公盛,魯公焘,羣公溓。
何曰:盛者,新谷。
焘者,冒也。
故上以新也。
溓者,連新于陳上财令半相連耳。
此溓引伸之義也。
公羊疏:本作溓。
今本公羊作廪,誤。
鄭注周易引羣公溓,見詩采薇正義。
又曰淹也。
晁以道雲:唐本有此四字。
楊上善注素問雲:溓,水靜也。
于此義相近。
淹篆下無此義,于此補見。
從水兼聲。
力鹽切。
七部。
按宋晁以道所據唐本力簟反。
楊上善素問注廉檢反。
李善文□注力檢反。
濂,或從廉。
晁以道雲:唐本有,見樓攻媿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泐lè 注解:水之理也。
各本水下有石字,今删。
□部曰:阞,地理也。
從□。
木部曰:朸,木之理也。
從木。
然則泐訓水之理,從水無疑矣。
淺人不知水有理,又見下文引周禮說石,乃妄增一字。
水理如地理、木理可尋。
其字皆從力。
力者,人身之理也。
從水阞聲。
形聲包會意也。
大徐無聲字。
盧則切。
一部。
《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考工記文。
石随其理而解散,石之理如水之理,故借用泐字。
水理猶地理,故泐以阞會意,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滞zhì 注解:凝也。
凝,俗冰字。
周禮廛人:凡珍異之有滞者。
鄭司農雲:貨物沈滞于廛中不決,泉府貨之滞于民用者。
故書滞為瘅。
杜子春雲:瘅當為滞。
從水帶聲。
直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