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标題:漥yǐnɡ
注解:淸水也。
未詳。
從水窐聲。
一穎切。
又屋瓜切。
按古音在十六部。
一曰窊也。
穴部曰:窊,污衺下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潢huánɡ 注解:積水池也。
左傳:潢污行潦之水。
服□曰: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
行潦,道路之水。
從水黃聲。
乎光切。
十部。
廣韻引釋名曰:潢,染書也。
乎曠切。
唐有妝潢匠。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沼zhǎo 注解:池也。
召南傳曰:沼,池也。
張揖廣雅同。
按衆經音義兩引作小池也。
從水召聲。
之少切。
二部。
按沼之言招也。
招外水豬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池chí 注解:陂也。
從水也聲。
此篆及解各本無,今補。
按徐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别作池,非是。
學者以為确不可易矣。
考初學記引說文池者,陂也。
從水也聲。
依□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讀若池,核之,則池與陂為轉注。
徐堅所據不誤。
又考左傳隐三年正義引應劭風俗通雲:池者,陂也。
從水也聲。
風俗通一書訓诂多襲說文,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别于沱篆顯然。
徐堅所見同應。
而孔穎達引風俗通不引說文者,猶上文引廣雅沼池也,不系諸說文耳。
逮其後說文佚此,而淺人謂沱池無二。
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
沱訓江别,故從它。
沱之言有它也。
停水曰池,故從也。
也本訓女陰也。
詩謂水所出為泉,所聚為池。
故曰池之竭矣,不雲自瀕。
泉之竭矣,不雲自中。
豈與沱同字乎。
漢碑作池沼字皆從也。
廣雅曰:沼,池也。
池,沼也。
二字互訓與許合。
直離切。
古音在十七部。
今本初學記也聲誤為它聲,今本左傳正義陂也誤為陂池,皆淺人所改。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湖hú 注解:大陂也。
□部曰:陂,一曰池也。
然則大陂謂大池也。
古言鴻□大陂,言汪汪若千頃陂皆謂大池也。
池以锺水,湖特锺水之大者耳。
從水胡聲。
戸吳切。
五部。
揚州濅,有五湖。
職方氏曰:楊州,其澤薮曰具區。
其浸五湖。
鄭曰:具區、五湖在吳南。
按經具區、五湖分析言之,五湖之非具區明矣。
鄭雲皆在吳南,則其相聯屬可知也。
濅,川澤所仰以漑灌者也。
上文言渭,雝州浸。
汾,冀州浸。
潞,冀州浸。
溠,荊州浸。
沭,沂皆靑州浸。
五湖,楊州浸。
下文曰湛,豫州浸。
皆據職方為言。
此總釋浸字,以補濅篆下所未備也。
鄭曰:浸可以為陂灌漑者。
按可以為陂,謂可以為池也。
許雲川澤所仰以漑灌者,謂職方其澤薮其川其浸三者析言之。
川流或竭,澤水本希,藉浸水亭蓄者多,可以灌注之,故必兼言浸也。
上文漑字下曰:漑,灌注也。
風俗通曰:湖者,言流渎四面所猥也。
川澤所仰以漑灌也。
用許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汥zhī 注解:水都也。
水都者,水所聚也。
民所聚曰都。
汥之證未詳。
從水支聲。
章移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洫xù 注解:十裡為成。
成閑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考工記匠人文也。
匠人溝洫之制,惟歙程氏瑤田通藝錄能發明之。
洫亦作淢。
韓詩築城伊洫,毛詩作淢。
傳曰:淢,成溝也。
箋雲:方十裡曰成。
淢其溝也。
按門阈之字,古文作□,是或與血異部而音通也。
溝洫對文則異,散文則通,故毛曰成溝。
從水血聲。
況逼切。
按古音在十二部。
入聲。
今入職韻者,以毛詩作淢之故。
《論語》曰:“盡力于溝洫。
”論語泰伯篇。
今本于作乎。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溝ɡōu 注解:水渎也。
也字依玄應補。
廣四尺,深四尺。
匠人職曰:九夫為井。
井閑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從水冓聲。
古矦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渎dú 注解:溝也。
謂井閑廣四尺,深四尺者也。
從水賣聲。
徒谷切。
三部。
一曰邑中曰溝。
曰字依玄應補。
不必井閑,亦不必廣四尺深四尺也。
按渎之言窦也。
凡水所行之孔曰渎。
小大皆得稱渎。
釋水曰:注浍曰渎。
又曰:江河淮濟為四渎。
水經注謂古時水所行今久移者曰故渎。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渠qú 注解:水所居也。
渠居疊韻。
風俗通亦雲:渠者,水所居也。
從水〈巨下木〉聲。
小徐雲〈巨下木〉卽櫃字,見木部。
又堯廟碑以櫃為榘。
強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瀶lín 注解:谷也。
泉出通川為谷。
谷亦稱瀶也。
從水臨聲,讀若林。
力尋切。
七部。
一曰寒也。
與癛音義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湄méi 注解:水艹交為湄。
小雅:居河之湄。
釋水、毛傳皆曰:水草交為湄。
從水睂聲。
武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洐xínɡ 注解:溝行水也。
從水行。
此以會意包形聲。
戸庚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未詳。
從水窐聲。
一穎切。
又屋瓜切。
按古音在十六部。
一曰窊也。
穴部曰:窊,污衺下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潢huánɡ 注解:積水池也。
左傳:潢污行潦之水。
服□曰: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
行潦,道路之水。
從水黃聲。
乎光切。
十部。
廣韻引釋名曰:潢,染書也。
乎曠切。
唐有妝潢匠。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沼zhǎo 注解:池也。
召南傳曰:沼,池也。
張揖廣雅同。
按衆經音義兩引作小池也。
從水召聲。
之少切。
二部。
按沼之言招也。
招外水豬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池chí 注解:陂也。
從水也聲。
此篆及解各本無,今補。
按徐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别作池,非是。
學者以為确不可易矣。
考初學記引說文池者,陂也。
從水也聲。
依□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讀若池,核之,則池與陂為轉注。
徐堅所據不誤。
又考左傳隐三年正義引應劭風俗通雲:池者,陂也。
從水也聲。
風俗通一書訓诂多襲說文,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别于沱篆顯然。
徐堅所見同應。
而孔穎達引風俗通不引說文者,猶上文引廣雅沼池也,不系諸說文耳。
逮其後說文佚此,而淺人謂沱池無二。
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
沱訓江别,故從它。
沱之言有它也。
停水曰池,故從也。
也本訓女陰也。
詩謂水所出為泉,所聚為池。
故曰池之竭矣,不雲自瀕。
泉之竭矣,不雲自中。
豈與沱同字乎。
漢碑作池沼字皆從也。
廣雅曰:沼,池也。
池,沼也。
二字互訓與許合。
直離切。
古音在十七部。
今本初學記也聲誤為它聲,今本左傳正義陂也誤為陂池,皆淺人所改。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湖hú 注解:大陂也。
□部曰:陂,一曰池也。
然則大陂謂大池也。
古言鴻□大陂,言汪汪若千頃陂皆謂大池也。
池以锺水,湖特锺水之大者耳。
從水胡聲。
戸吳切。
五部。
揚州濅,有五湖。
職方氏曰:楊州,其澤薮曰具區。
其浸五湖。
鄭曰:具區、五湖在吳南。
按經具區、五湖分析言之,五湖之非具區明矣。
鄭雲皆在吳南,則其相聯屬可知也。
濅,川澤所仰以漑灌者也。
上文言渭,雝州浸。
汾,冀州浸。
潞,冀州浸。
溠,荊州浸。
沭,沂皆靑州浸。
五湖,楊州浸。
下文曰湛,豫州浸。
皆據職方為言。
此總釋浸字,以補濅篆下所未備也。
鄭曰:浸可以為陂灌漑者。
按可以為陂,謂可以為池也。
許雲川澤所仰以漑灌者,謂職方其澤薮其川其浸三者析言之。
川流或竭,澤水本希,藉浸水亭蓄者多,可以灌注之,故必兼言浸也。
上文漑字下曰:漑,灌注也。
風俗通曰:湖者,言流渎四面所猥也。
川澤所仰以漑灌也。
用許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汥zhī 注解:水都也。
水都者,水所聚也。
民所聚曰都。
汥之證未詳。
從水支聲。
章移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洫xù 注解:十裡為成。
成閑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考工記匠人文也。
匠人溝洫之制,惟歙程氏瑤田通藝錄能發明之。
洫亦作淢。
韓詩築城伊洫,毛詩作淢。
傳曰:淢,成溝也。
箋雲:方十裡曰成。
淢其溝也。
按門阈之字,古文作□,是或與血異部而音通也。
溝洫對文則異,散文則通,故毛曰成溝。
從水血聲。
況逼切。
按古音在十二部。
入聲。
今入職韻者,以毛詩作淢之故。
《論語》曰:“盡力于溝洫。
”論語泰伯篇。
今本于作乎。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溝ɡōu 注解:水渎也。
也字依玄應補。
廣四尺,深四尺。
匠人職曰:九夫為井。
井閑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從水冓聲。
古矦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渎dú 注解:溝也。
謂井閑廣四尺,深四尺者也。
從水賣聲。
徒谷切。
三部。
一曰邑中曰溝。
曰字依玄應補。
不必井閑,亦不必廣四尺深四尺也。
按渎之言窦也。
凡水所行之孔曰渎。
小大皆得稱渎。
釋水曰:注浍曰渎。
又曰:江河淮濟為四渎。
水經注謂古時水所行今久移者曰故渎。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渠qú 注解:水所居也。
渠居疊韻。
風俗通亦雲:渠者,水所居也。
從水〈巨下木〉聲。
小徐雲〈巨下木〉卽櫃字,見木部。
又堯廟碑以櫃為榘。
強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瀶lín 注解:谷也。
泉出通川為谷。
谷亦稱瀶也。
從水臨聲,讀若林。
力尋切。
七部。
一曰寒也。
與癛音義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湄méi 注解:水艹交為湄。
小雅:居河之湄。
釋水、毛傳皆曰:水草交為湄。
從水睂聲。
武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洐xínɡ 注解:溝行水也。
從水行。
此以會意包形聲。
戸庚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