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部分

關燈
徐本訂。

    呂覽本味篇:湯得伊尹,爝以爟火。

    高注雲:周禮司爟掌行火之政令,爟火者,所以祓除其不祥,置火于桔槔,燭以照之。

    爟讀曰權衡之權。

    又贊能篇:桓公迎管仲,祓以爟火。

    高注略同,亦曰爟讀如權字。

    考史記封禅書、漢書郊祀志皆曰:通權火。

    又曰:權火舉而祠。

    張晏雲:權火,□火也。

    狀若井挈臯,其法類稱,故謂之權火。

    欲令光明遠照,通于祀所也。

    漢祀五畤于雍,五裡□火。

    如淳曰:權,舉也。

    按如雲權,舉也。

    許雲舉火曰爟。

    高雲爟讀曰權。

    然則爟、權一也。

    烜,或從□。

    周禮秋官司烜氏注雲:讀如衛侯毀之毀。

    故書烜為垣。

    鄭司農雲:當為烜。

    按依許則烜卽爟字。

    亘聲、雚聲同在十四部也。

    許本與先鄭說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fēnɡ 注解:□□,各本無□字,今依文□注補。

    □,各本作燧,今正。

    □表也。

    謂伺□之表。

    邊有警則舉火。

    孟康曰:□如覆米□,縣着挈臯頭,有□則舉之。

    燧積薪,有□則燔然之也。

    裴骃、顔師古取其說。

    張揖曰:晝舉□,夜燔燧。

    李善取其說。

    廣韻:夜曰□。

    晝曰燧。

    葢有誤。

    按孟、張說□□為二,許□部曰:□,塞上亭,守□火者也。

    則為一。

    葢許以□從□,故釋曰塞上亭。

    從火逢聲。

    敷容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爝jiào 注解:苣火祓也。

    苣,束葦燒之也。

    祓,除惡之祭也。

    呂覽本味篇:湯得伊尹,祓之于廟,爝以爟火。

    贊能篇:桓公迎管仲,祓以爟火。

    從火爵聲。

    子肖切。

    二部。

    呂不韋曰:湯得伊尹,爝□爟火,釁以犧豭。

    高誘曰:以牲血塗之曰釁。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熭wèi 注解:□幹也。

    也上大徐衍火字。

    幹音幹。

    賈誼傳曰:日中必熭。

    顔之推雲:此語出大公六韬,言日中時,必須□曬,不爾者失其時也。

    □與□疾字異。

    從火,從火猶從日也,火卽日也。

    彗聲。

    于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标 題:熙xī 注解:燥也。

    文□劉琨贈盧谌詩注引此,下有謂□燥也四字,葢庾俨默注語。

    釋诂又曰:熙,興也。

    周語叔向釋昊天有成命之詩曰:緝,明。

    熙,廣也。

    毛傳本之。

    箋據釋诂熙,光也。

    雲廣當為光。

    按文王傳曰:緝熙,光明也。

    敬之傳曰:光,廣也。

    是古光、廣義通。

    燥者,熙之本義,又訓興、訓光者,引申之義也。

    從火巸聲。

    巸見□部。

    許其切。

    一部。

    1655文一百一十二 重十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487 标題:炎yán 注解:火光上也。

    洪範曰:火曰炎上。

    其本義也。

    雲漢傳曰:炎炎,熱氣也。

    大田傳曰:炎,火盛陽也。

    皆引申之義也。

    從重火。

    會意。

    于廉切。

    八部。

    凡炎之屬皆從炎。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焰yàn 注解:火行微焰焰也。

    微當作□。

    雒诰曰:無若火始焰焰。

    廣韻曰:焰,火初着也。

    左傳注引書作焰焰。

    漢書梅福傳引書作庸庸。

    此篆與光爓字别。

    焰者,俗爓字也。

    從炎臽聲。

    以冄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 注解:炎光也。

    大徐作火光,誤。

    從炎□聲。

    各本篆體作□,解去舌聲。

    铉疑當是甜省聲,非也,此與木部之栝皆從□之誤,今正。

    谷部曰:□,舌皃。

    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一曰讀若沾,古音在七、八部。

    導服卽禫服也。

    铉曰以冄切。

    集韻他點、他店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lǐn 注解:□火也。

    疊韻為訓也。

    近火者有畏意。

    從炎□聲,讀若桑葚之葚。

    力荏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煔shǎn 注解:火行也。

    廣韻也作皃。

    從炎占聲。

    舒瞻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燅xián 注解:于湯中爚肉也。

    爚當作□。

    玉篇、韻會作瀹,則俗用字也。

    □者内肉及菜湯中薄出之。

    瀹,漬也。

    禮有司徹,乃燅屍俎。

    鄭注:燅,溫也。

    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尋。

    春秋傳:若可尋也,亦可寒也。

    按燅者正字,尋者同音叚借字。

    雲記或作尋者,郊特牲血腥爓祭注雲爓或為尋是也。

    爓亦叚借字也。

    所引春秋傳哀公十二年左傳文,賈注雲:尋,溫也。

    服注雲:尋之言重也,溫也。

    寒,歇也。

    郊特牲之注雲爓或為尋,見有司徹疏。

    今本禮記作爓或為□,誤也。

    有司徹注中尋字,唐人訛作燖,亦非也。

    論語注:溫,尋也。

    又中庸溫故而知新注曰:溫讀如尋溫之溫。

    尋本皆無火旁。

    從炎,從□省。

    小徐下有聲字,誤也,此會意。

    徐鹽切。

    七部。

    □,或從炙作。

    廣韻曰:□,《說文》同上。

    此古本《說文》之異也。

    □卽□。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炎部 标題:□xiè 注解:大□也。

    此與又部夑篆義别。

    從又持炎辛。

    會意。

    蘇俠切。

    八部。

    辛者,物□味也。

    辛下曰: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

    此說從辛之意也。

    廣韻曰:□,孰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