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部分

關燈
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然rán 注解:燒也。

    通叚為語□。

    訓為如此,爾之轉語也。

    從火肰聲。

    如延切。

    十四部。

    俗作燃,非是。

    □,或從艹難。

    徐铉等曰:艹部有此字,此重出,與火部無涉也。

    按篆當作□,或古本作□,轉寫奪火耳。

    漢五行志:巢□堕地。

    廣韻引陸佐公石阙銘:□酷□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爇ruò 注解:燒也。

    從火蓺聲。

    徐铉等曰:《說文》無蓺字,當從火從艹,□省聲。

    按埶卽聲,不必雲□省。

    如劣切。

    十五部。

    《春秋傳》曰:“爇僖負羁。

    ”僖卄八年左傳曰:□僖負羁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燔fán 注解:爇也。

    按許□與燔字别,□者,宗廟火炙肉也。

    此因一從火一從炙而别之。

    毛于瓠葉傳曰:加火曰燔。

    于生民傳曰:傅火曰燔。

    古文多作燔,不分别也。

    從火番聲。

    附袁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燒shāo 注解:爇也。

    二篆為轉注。

    從火堯聲。

    式昭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烈liè 注解:火猛也。

    大雅曰:載燔載烈。

    傳曰:傅火曰燔,貫之加于火曰烈。

    商頌曰:如火烈烈。

    引伸為光也,業也。

    又方言曰:餘也。

    按烈訓餘者,盛則必盡,盡則必有所餘也。

    又鄭風:火烈具舉。

    傳曰:烈,列也。

    此謂烈卽列之叚借字。

    列者,古迾字也。

    從火列聲。

    良薛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炪zhuō 注解:火光也。

    類篇作火不光。

    集韻六術曰:炪爩,煙皃。

    類篇同。

    又九迄曰:炪爩,煙出也。

    煙盛則光微。

    此葢與上火猛作反對語。

    從火出聲。

    職悅切。

    十五部。

    《商書》曰:“予亦炪謀。

    ”般庚上文。

    此與叚□為好,叚狟狟為桓桓,叚□為竹蔑同。

    壁中古文叚炪為拙也。

    今尚書作拙者,葢孔安國以今字讀之也。

    讀若巧拙之拙。

    其同音也,故相叚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熚bì 注解:熚□,火皃。

    熚、□疊韻字,如水部之畢沸。

    從火畢聲。

    卑吉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fú 注解:熚□也。

    玉篇雲:火盛皃。

    廣韻雲:鬼火。

    從火□聲。

    敷勿切。

    十五部。

    □,籒文悖字。

    見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烝zhēnɡ 注解:火氣上行也。

    此烝之本義。

    引申之則烝,進也。

    如詩信南山甫田傳、泮水箋是也。

    又引申之則久也,衆也。

    久之義如釋诂曰烝塵也,東山傳曰烝□也,常棣傳曰烝塡也皆是,鄭雲古聲□塡塵同是也。

    衆之義如東山烝在栗薪傳,烝民傳是也。

    又引申之則君也,釋诂及文王有聲傳是也。

    又厚也,泮水傳曰烝烝,厚也是也。

    左傳凡下淫上謂之烝。

    從火□聲。

    煑仍切。

    六部。

    經典多叚蒸為之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烰fú 注解:烝也。

    詩生民:烝之浮浮。

    釋訓:烰烰,烝也。

    毛傳曰:浮浮,氣也。

    按爾雅不偁詩全句,故曰烝也而已。

    毛釋詩全句,故曰浮浮氣也。

    許于此當合二古訓為解曰烰烰,烝皃,謂火氣上行之皃也。

    或轉寫者删之耳。

    從火孚聲。

    縛牟切。

    三部。

    《詩》曰:“烝之烰烰。

    ”今詩作浮浮。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煦xù 注解:烝也。

    方言:煦煅,熱也,幹也。

    吳越曰煦煅。

    按熱廣雅作□,誤。

    樂記注曰:以氣曰煦。

    一曰赤皃。

    日部曰:昫,日光出溫也。

    按昫、煦古通用,煦葢日出之赤色。

    一曰□潤也。

    首一義足兼之。

    文□注引韓詩章句:照,暖也。

    從火昫聲。

    香句切。

    古音在四部。

    廣韻又況羽切。

    方言注讀如州籲之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熯hàn 注解:幹皃。

    幹讀如幹,此與日部暵同音同義,從火猶從日也。

    易說卦傳王肅、王弼本作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文》日部及徐邈本作莫暵。

    字有分見而實同者,此類是也。

    從火,漢省聲。

    人善切。

    十四部。

    依楚茨音義人善、呼旦二反。

    《詩》曰:“我孔熯矣。

    ”小雅楚茨文。

    此偁詩說叚借也。

    楚茨毛傳曰:熯,敬也。

    熯本不訓敬而傳雲爾者,謂熯卽戁之叚借字也。

    心部曰:戁,敬也。

    長發傳曰:戁,恐也。

    是其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炥fú 注解:火皃。

    按此篆當是□之或體。

    從火弗聲。

    普活切。

    十五部。

    廣韻符弗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熮liáo 注解:火皃。

    從火翏聲。

    烙蕭切。

    古音在三部。

    《逸周書》曰:“味辛而不熮。

    ”逸字衍,當删,九經字□引無逸字可證。

    周書葢七十一篇之周書,今本未見有此句。

    呂覽本味篇曰:辛而不烈。

    周書作不熮,字異義同。

    方言注曰:痨、瘌皆辛螫也。

    按此等字皆雙聲同義,而痨為尤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火部 标題:焛lìn 注解:火皃。

    從火,□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