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此乃許君筆誤。
《國語》曰:“肅愼氏貢楛矢石砮。
”見魯語。
楛當作枯,字之誤也。
說詳木部枯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礜yù 注解:毒石也。
疑本作礜石也。
三字為句,後人改之。
礜石,石名。
周禮注曰: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
合黃堥,置石膽、丹沙、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
其煙上箸,以雞羽埽取之。
以注創,惡肉破,骨則□出。
本艹經曰:礜石,味辛有毒。
西山經曰:礜可以毒鼠。
郭曰:□食之而肥,按今世無此物。
出漢中。
本艹曰:生漢中山谷及少室。
從石與聲。
羊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碣jié 注解:特立之石也。
碣之言傑也。
東海有碣石山,碣石山見禹貢。
地理志:右北平郡骊成縣,大碣石山在縣西南,非東海郡也。
東海字疑誤。
從石曷聲。
渠列切。
十五部。
□,古文。
〖注〗《廣韻》或作嵑。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磏lián 注解:厲石也。
與厱音義略同。
赤色。
廣韻曰:□,赤砺石也。
礛□,靑砺也。
從石兼聲,讀若鎌。
力監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碬xiá(碫) 注解:碫石也。
碫篆舊作碬。
九經字□所引說文巳然,今依詩釋文及玉篇正。
碫石本作厝石,自詩釋文所引巳然,今正。
大雅,取厝取碫,今本作取鍛,當依釋文本又作碫。
毛傳曰:碫,碫石也。
今本奪一字。
箋雲:碫石,此釋傳所以為鍛質也。
箋意此石可為椎叚之椹質是則碫石者,石名。
椎段字今多用鍛,古隻作段。
考工段氏為镈噐,禮經段修,字皆作段是也。
段與厲絕然二事。
碫石,厲石必是二物。
尙書粊誓,段乃戈矛,厲乃鋒刃。
段之欲其質之堅也,厲之欲其刃之利也。
詩。
取厲取鍛,亦明明分别言之。
毛傳亦卽确指雲:碫石矣,豈許君于此乃忽溷淆之,訓碫為碫為厲石乎。
揆厥所由。
由許依傳雲:碫石也。
三字為句。
而□複字者,乃妄改為厲字。
猶上礜篆下本雲礜石也。
而□複字者妄改為毒石。
夫碫豈可為厲,礜豈可槪以毒哉。
大抵淺人于複字之不可□者,或□或改。
□之則如巂周之去巂,離黃之去離。
改之則如碫石之改為厲石,□首頓首之改為下首。
知□者難。
知改者尢難。
○或問廣雅何以雲碫砺也。
曰此自廣雅之誤。
廣雅之例,每合異類之相近者為一,此則異類而迥别者也。
○又按上文雲。
磏,砺石。
赤色。
據淮南注。
礛讀廉氏之廉。
淮南礛諸,許作厱諸。
然則磏卽厱礛,三字一也。
以馬赤白色曰騢玉小赤曰瑕,海賦瑕石詭晖,蜀都賦、吳都賦皆有瑕英。
江賦壁立赮駁言之。
則厝石赤色名碬宜矣。
磏篆恐當為碬篆。
古本碬碫皆有而緻舛訛。
如鼎部之□鼏二篆,衣部之袗袀二篆,皆以形似緻合為一字。
○又按椎段,古隻用段不用鍛。
鍛者,小冶也。
凡用鍛為椎段者,非古。
詩之碫石鄭箋謂可為段質。
許意不如是,許謂此石可段物。
故引鄭公孫段字子石。
古今物不同。
今之無碫石,猶之無砭砮矣。
從石段,段亦聲。
各本作從石叚聲四字。
今正。
會意兼形聲也。
殳部曰:段,椎物也。
丁亂切。
故為會意。
碫都亂切。
十四部。
《春秋傳》:舊有曰字,今□正。
“鄭公孫段字子石。
”叚各本作碬。
乎加切。
缪甚矣。
而改為碫字者,恐亦尙未是。
葢此引經說字之例。
舉公孫段字子石,以證碫之從叚石會意也。
春秋傳多古文。
段者,碫之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礫lì 注解:小石也。
釋名。
小石曰礫。
礫,料也。
小石相枝柱其間,料料然出内氣也。
楚辭王逸注兩雲:小石為礫。
西京賦薛注:石細者曰礫。
從石樂聲。
郞擊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ɡǒnɡ 注解:水邊石也。
從石□聲。
居竦切。
古音在三部。
《春秋傳》曰:“阙□之甲。
”左傳昭十五年,定四年皆作□,杜注,阙□國所出铠。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碛qì 注解:水陼有石者。
陼丘,水中高者也。
三蒼曰:碛,水中沙堆也。
吳都賦劉注曰:碛礫,淺水見沙石之皃。
從石責聲。
七迹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碑bēi 注解:豎石也。
聘禮鄭注曰:宮必有□,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
凡□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
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檀弓,公室視豐□,三家視桓楹。
注曰:豐□,斲大木為之,形如石□。
于椁前後四角豎之,穿中于閑為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前後各重鹿盧也。
諸矦四繂二□,大夫二繂二□,士二繂無□,按此檀弓注卽聘禮注所謂有窆用木也。
非石而亦曰□,假借之偁也。
秦人但曰刻石,不曰□。
後此凡刻石皆曰□矣。
始皇本紀:上鄒峄山立石,上泰山立石,下皆雲刻所立石。
其書法之詳也。
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之本義。
宮廟識日影者是。
從石□聲。
府眉切。
當依廣韻彼為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zhuì 注解:陊也。
陊者,落也。
□與隊音義同。
隊者,從高隊也。
廣韻曰:礧□物墜也。
從石□聲。
徒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磒yǔn 注解:落也。
磒與隕音義同。
隕者,從高下也。
春秋經僖公十有六年,隕石于宋五。
左、榖作霣。
許所據左傳作磒。
釋诂,磒磒,落也。
郭雲:磒猶隕也。
從石員聲。
本義石落也。
故從石。
于敏切。
十三部。
《春秋傳》曰:“磒石于宋五。
”偁此者,說從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suǒ 注解:碎石磒聲。
磒舊作隕。
今正。
其聲□然。
從石炙聲。
所責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硞què 注解:石聲。
今爾雅釋言:硈,鞏也。
郭雲:硈然堅固。
邢昺曰:硈苦學切,當從吿。
說文别有硈,苦八切。
石堅也。
按邢語剖别甚精,釋文苦角切。
故邢曰苦學切。
四覺韻字多從屋韻□入,如四江韻字多從東韻□人。
吿聲在古音三部屋韻,是以硞□入覺韻。
據陸氏反語,則知陸本作硞不作硈。
廣韻、玉篇皆曰:硞苦角切,硈恪八切。
集韻、類篇克角一切内亦有硞無硈。
皆
《國語》曰:“肅愼氏貢楛矢石砮。
”見魯語。
楛當作枯,字之誤也。
說詳木部枯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礜yù 注解:毒石也。
疑本作礜石也。
三字為句,後人改之。
礜石,石名。
周禮注曰: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
合黃堥,置石膽、丹沙、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
其煙上箸,以雞羽埽取之。
以注創,惡肉破,骨則□出。
本艹經曰:礜石,味辛有毒。
西山經曰:礜可以毒鼠。
郭曰:□食之而肥,按今世無此物。
出漢中。
本艹曰:生漢中山谷及少室。
從石與聲。
羊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碣jié 注解:特立之石也。
碣之言傑也。
東海有碣石山,碣石山見禹貢。
地理志:右北平郡骊成縣,大碣石山在縣西南,非東海郡也。
東海字疑誤。
從石曷聲。
渠列切。
十五部。
□,古文。
〖注〗《廣韻》或作嵑。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磏lián 注解:厲石也。
與厱音義略同。
赤色。
廣韻曰:□,赤砺石也。
礛□,靑砺也。
從石兼聲,讀若鎌。
力監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碬xiá(碫) 注解:碫石也。
碫篆舊作碬。
九經字□所引說文巳然,今依詩釋文及玉篇正。
碫石本作厝石,自詩釋文所引巳然,今正。
大雅,取厝取碫,今本作取鍛,當依釋文本又作碫。
毛傳曰:碫,碫石也。
今本奪一字。
箋雲:碫石,此釋傳所以為鍛質也。
箋意此石可為椎叚之椹質是則碫石者,石名。
椎段字今多用鍛,古隻作段。
考工段氏為镈噐,禮經段修,字皆作段是也。
段與厲絕然二事。
碫石,厲石必是二物。
尙書粊誓,段乃戈矛,厲乃鋒刃。
段之欲其質之堅也,厲之欲其刃之利也。
詩。
取厲取鍛,亦明明分别言之。
毛傳亦卽确指雲:碫石矣,豈許君于此乃忽溷淆之,訓碫為碫為厲石乎。
揆厥所由。
由許依傳雲:碫石也。
三字為句。
而□複字者,乃妄改為厲字。
猶上礜篆下本雲礜石也。
而□複字者妄改為毒石。
夫碫豈可為厲,礜豈可槪以毒哉。
大抵淺人于複字之不可□者,或□或改。
□之則如巂周之去巂,離黃之去離。
改之則如碫石之改為厲石,□首頓首之改為下首。
知□者難。
知改者尢難。
○或問廣雅何以雲碫砺也。
曰此自廣雅之誤。
廣雅之例,每合異類之相近者為一,此則異類而迥别者也。
○又按上文雲。
磏,砺石。
赤色。
據淮南注。
礛讀廉氏之廉。
淮南礛諸,許作厱諸。
然則磏卽厱礛,三字一也。
以馬赤白色曰騢玉小赤曰瑕,海賦瑕石詭晖,蜀都賦、吳都賦皆有瑕英。
江賦壁立赮駁言之。
則厝石赤色名碬宜矣。
磏篆恐當為碬篆。
古本碬碫皆有而緻舛訛。
如鼎部之□鼏二篆,衣部之袗袀二篆,皆以形似緻合為一字。
○又按椎段,古隻用段不用鍛。
鍛者,小冶也。
凡用鍛為椎段者,非古。
詩之碫石鄭箋謂可為段質。
許意不如是,許謂此石可段物。
故引鄭公孫段字子石。
古今物不同。
今之無碫石,猶之無砭砮矣。
從石段,段亦聲。
各本作從石叚聲四字。
今正。
會意兼形聲也。
殳部曰:段,椎物也。
丁亂切。
故為會意。
碫都亂切。
十四部。
《春秋傳》:舊有曰字,今□正。
“鄭公孫段字子石。
”叚各本作碬。
乎加切。
缪甚矣。
而改為碫字者,恐亦尙未是。
葢此引經說字之例。
舉公孫段字子石,以證碫之從叚石會意也。
春秋傳多古文。
段者,碫之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礫lì 注解:小石也。
釋名。
小石曰礫。
礫,料也。
小石相枝柱其間,料料然出内氣也。
楚辭王逸注兩雲:小石為礫。
西京賦薛注:石細者曰礫。
從石樂聲。
郞擊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ɡǒnɡ 注解:水邊石也。
從石□聲。
居竦切。
古音在三部。
《春秋傳》曰:“阙□之甲。
”左傳昭十五年,定四年皆作□,杜注,阙□國所出铠。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碛qì 注解:水陼有石者。
陼丘,水中高者也。
三蒼曰:碛,水中沙堆也。
吳都賦劉注曰:碛礫,淺水見沙石之皃。
從石責聲。
七迹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碑bēi 注解:豎石也。
聘禮鄭注曰:宮必有□,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
凡□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
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檀弓,公室視豐□,三家視桓楹。
注曰:豐□,斲大木為之,形如石□。
于椁前後四角豎之,穿中于閑為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前後各重鹿盧也。
諸矦四繂二□,大夫二繂二□,士二繂無□,按此檀弓注卽聘禮注所謂有窆用木也。
非石而亦曰□,假借之偁也。
秦人但曰刻石,不曰□。
後此凡刻石皆曰□矣。
始皇本紀:上鄒峄山立石,上泰山立石,下皆雲刻所立石。
其書法之詳也。
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之本義。
宮廟識日影者是。
從石□聲。
府眉切。
當依廣韻彼為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zhuì 注解:陊也。
陊者,落也。
□與隊音義同。
隊者,從高隊也。
廣韻曰:礧□物墜也。
從石□聲。
徒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磒yǔn 注解:落也。
磒與隕音義同。
隕者,從高下也。
春秋經僖公十有六年,隕石于宋五。
左、榖作霣。
許所據左傳作磒。
釋诂,磒磒,落也。
郭雲:磒猶隕也。
從石員聲。
本義石落也。
故從石。
于敏切。
十三部。
《春秋傳》曰:“磒石于宋五。
”偁此者,說從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suǒ 注解:碎石磒聲。
磒舊作隕。
今正。
其聲□然。
從石炙聲。
所責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石部 标題:硞què 注解:石聲。
今爾雅釋言:硈,鞏也。
郭雲:硈然堅固。
邢昺曰:硈苦學切,當從吿。
說文别有硈,苦八切。
石堅也。
按邢語剖别甚精,釋文苦角切。
故邢曰苦學切。
四覺韻字多從屋韻□入,如四江韻字多從東韻□人。
吿聲在古音三部屋韻,是以硞□入覺韻。
據陸氏反語,則知陸本作硞不作硈。
廣韻、玉篇皆曰:硞苦角切,硈恪八切。
集韻、類篇克角一切内亦有硞無硈。
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