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部分

關燈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歃shà 注解:歠也。

    歠者,□也。

    凡盟者歃血。

    從欠臿聲。

    山洽切。

    八部。

    《春秋傳》曰:“歃而忘。

    ”隐七年左傳,歃如忘。

    服□曰:如,而也。

    臨歃而忘其盟載之辭,言不精也。

    許作而者,古如而通用。

    許所據與服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欶shuò 注解:吮也。

    口部曰:吮,欶也。

    二篆為轉注。

    通俗文:含吸曰欶。

    從欠束聲。

    所角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歁kǎn 注解:食不滿也。

    從欠甚聲,讀若坎。

    苦感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欿kǎn 注解:欲得也。

    孟子: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張镒曰:欿音坎。

    内顧不足而有所欲也。

    玉裁按:孟子假欿為坎,謂視盈若虛也。

    大玄:雷推欿□。

    卽坎窞也。

    今本大玄欿字訛不可識。

    從欠臽聲,讀若貪。

    他含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欱hē 注解:歠也。

    欱與吸意相近,與歕為反對。

    東都賦曰:欱野歕山。

    從欠合聲。

    呼合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歉qiàn 注解:歉食不滿也。

    歉疑當作嗛,謂口銜食不滿也。

    引伸為凡未滿之偁。

    谷梁傳曰:一谷不□謂之歉。

    古多假嗛為歉。

    從欠兼聲。

    苦簟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wā 注解:咽中息不利也。

    玄應本作氣息不利,多氣字。

    咽者,嗌也。

    咽中息不利,若鲠而非□也。

    通俗文:大咽曰□。

    咽讀去聲。

    與許義不合。

    從欠骨聲。

    烏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欭yì 注解:嚘也。

    口部曰:嚘者,語未定皃。

    欭嚘為雙聲。

    王風:中心如噎。

    傳曰:噎謂噎憂不能息也。

    (玉篇如此。

    )噎憂卽欭嚘之假借字。

    不能息,謂氣息不利也。

    鄭風傳曰:不能息,憂不能息也。

    憂亦卽嚘字。

    老子:終日号而不嗄。

    玉篇作不嚘。

    雲嚘,氣屰也。

    大玄:柔兒于号。

    三歲不嚘。

    皆謂氣窒□不利。

    廣韻:喑,欭,歎也。

    從欠因聲。

    乙冀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欬kài 注解:屰氣也。

    周禮疾醫:冬時有嗽上氣疾。

    注曰:嗽,欬也。

    上氣,逆喘也。

    按□本亦作欶。

    欶者,含吸也。

    含吸之欲其下而氣乃逆上是曰欬。

    許書以欶包嗽,口部無嗽。

    俗又作瘶。

    倉颉篇齊部謂瘶曰欬。

    從欠亥聲。

    苦葢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xì 注解:且唾聲。

    且唾者,□唾也。

    一曰小□。

    此與字林之谥音義同。

    集韻、類篇皆作小皃,葢奪□字。

    從欠毄聲。

    許壁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歙xī 注解:縮鼻也。

    纟部曰:縮者,蹴也。

    歙之言攝也。

    從欠翕聲。

    許及切。

    十六部。

    丹陽有歙縣。

    陽當作楊,字之誤也。

    地理志、郡國志、丹楊郡歙縣、今江南徽州府歙縣、休甯縣,皆其地也。

    今徽人讀式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yǒu 注解:蹴鼻也。

    蹴鼻卽縮鼻也。

    廣雅曰:□,吐也。

    此謂□卽歐之假借字。

    左傳:吾伏弢嘔血。

    杜曰:嘔,吐也。

    本又作□。

    按嘔□卽歐□字。

    從欠咎聲,于糾切。

    三部。

    讀若《爾雅》曰“麔豭短脰”。

    見釋獸篇。

    豭,今本作麚,非。

    麔豭,一獸名。

    非上文之麋牡麔,鹿牡麚也。

    □讀如此麔。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yǒu 注解:愁皃。

    從欠幼聲。

    于虬切。

    三部。

    按口部雲:呦之或字。

    篇、韻此義上聲。

    于糾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欪chù 注解:咄欪,此□韻,古語也。

    無慚。

    一曰無腸意。

    無腸猶無心也。

    按廣韻雲:诃也。

    葢謂同咄。

    從欠出聲,讀若屮。

    醜律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 标題:欥yù 注解:诠□也。

    诠具也。

    淮南诠言訓。

    高注曰:诠,就也。

    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

    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诠□者,凡诠解以為□,如欥求厥甯,欥中和為庶幾是也。

    釋言:遹,述也。

    毛詩悉蟀傳曰:聿,遂也。

    文王傳曰:聿,述也。

    古聿遹同字。

    述遂同字。

    爾雅言述而遂在其中。

    毛公或言遂或言述,因文分别也。

    毛詩多言聿。

    獨文王有聲四言遹,而毛無傳。

    毛意遹卽聿,聿訓遂。

    故鄭箋以述别之。

    遂者,因事之詞,亦專□。

    韓詩及曹大家注幽通賦及杜注左傳皆雲:聿,惟也。

    此專□也。

    欥其正字,聿、遹、曰皆其假借字也。

    因□、專□皆诠□也。

    從欠曰,會意。

    氣悟而出□也。

    曰亦聲。

    餘律切。

    十五部。

    《詩》曰:“欥求厥甯。

    ”今大雅欥作遹。

    班固幽通賦:欥中龢為庶幾兮。

    文選作聿。

    詩曰喪厥國,見晛曰消,見晛曰流。

    韓詩皆作聿。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