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部分

關燈
賦注曰:□、□皆鳥網也。

    按□之制葢似畢,小網長柄,故天官書畢曰□車。

    經傳叚為尟字,故釋诂雲:□、寡、鮮,□也。

    從網幹聲。

    呼旱切。

    十四部。

    五經文字曰:經典相承隸省作罕。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juàn 注解:網也。

    網之一也。

    從網缳,會意。

    纟部曰:□,落也。

    落者,今之包絡字。

    □網主于圍繞,故從□。

    □亦聲。

    古眩切。

    十四部。

    俗作罥。

    一曰绾也。

    此别一義。

    纟部绾下曰:絹也。

    絹卽□字,俗書叚借也。

    周禮冥氏注曰:弧張罿罦之屬,所以扃絹禽獸。

    翨氏注曰:置其所食之物于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

    亦皆假絹為□。

    绾之言絆也,下文雲□者□獸足,是其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méi 注解:網也。

    網之一也。

    篇、韻皆曰雉網。

    從網□聲。

    莫桮切。

    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xuǎn 注解:網也。

    網之一也。

    從網巺聲。

    思沇切。

    十四部。

    □,□或從足巺。

    《逸周書》曰:“不卵不□,□成鳥獸。

    ”周書文傳解曰:山林非時不□斤斧,以成草木之長。

    川澤非時不入罔罟,以成魚鼈之長。

    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

    許所據有不□二字。

    □者□獸足,故從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mí 注解:網也。

    各本作周行也。

    詩釋文引作冒也,乃涉鄭箋而誤。

    今尋上下文皆網名,篇、韻皆雲:□,罟也。

    更正。

    葢□亦網名,其用主自上冒下,故鄭氏箋詩殷武,改毛之□入其阻為□入,雲冒也。

    就字本義引伸之。

    此鄭箋之易舊,非經本有作□者也。

    各本米聲下有詩曰□入其阻六字,似許用鄭本,恐後人所增,今删。

    從網米聲。

    武移切。

    按古音在十五部。

    □,□或從□。

    □者,列骨之殘也。

    從□亦網罟殘害之意也。

    〖注〗《類篇》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罩zhàop355下 注解:捕魚器也。

    小雅: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釋器曰:籗謂之罩。

    毛傳曰:罩,籗也。

    劉逵吳都賦注曰:罩,籗也。

    編竹籠魚者也。

    按竹部曰:籱,罩魚者也。

    從網卓聲。

    都教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罾zēnɡ 注解:魚網也。

    文穎曰:罾,魚綱也。

    師古曰:形如仰傘。

    葢四維而舉之。

    從網曾聲。

    作騰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罪zuì 注解:捕魚竹網。

    竹字葢衍。

    小徐無竹網二字。

    從網非聲。

    聲字舊缺,今補。

    本形聲之字,始皇改為會意字也。

    徂賄切。

    十五部。

    秦□為辠字。

    文字音義雲:始皇以辠字似皇,乃改為罪。

    按經典多出秦後,故皆作罪。

    罪之本義少見于竹帛。

    小雅:畏此罪罟。

    大雅:天降罪罟。

    亦辠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罽jì 注解:魚網也。

    廣雅:罽,罔也。

    從網□聲。

    居例切。

    十五部。

    □,籒文銳。

    見金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罛ɡū 注解:魚罟也。

    衛風碩人曰:施罟濊濊。

    釋器、毛傳皆曰:罛,魚罟。

    從網瓜聲。

    古胡切。

    五部。

    《詩》曰:“施罛濊濊。

    ”按此可以正今本水部□□,大部□□之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罟ɡǔ 注解:網也。

    小雅小明傳曰:罟,網也。

    按不言魚網者,易曰:作結繩而為網罟,以田以漁。

    是網罟皆非專施于漁也。

    罟實魚網,而鳥獸亦用之,故下文有鳥罟、兔罟。

    從網古聲。

    公戶切。

    五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羀liǔ 注解:曲梁寡婦之笱,魚所留也。

    釋訓曰:凡曲者為羀。

    釋器曰:嫠婦之笱謂之羀。

    小雅魚麗、苕華傳合之曰:羀,曲梁也,寡婦之笱也。

    許說本之。

    按邶風傳雲:梁,魚梁。

    衛風傳曰:石絕水曰梁。

    曹風傳雲:梁,水中之梁。

    邶風傳雲:笱,所以捕魚也。

    句部雲:笱,曲竹捕魚也。

    葢曲梁别于凡梁,寡婦之笱别于凡笱。

    曲梁者,僅以薄為之。

    寡婦之笱,笱之敝者也。

    魚麗,美物盛多能備禮也。

    故言此曲梁寡婦之笱,而魚之多如是。

    苕之華,大夫闵時也。

    師旅并起,因之以饑馑。

    言三星在羀,則無魚可知也。

    梁與笱相為用,故詩雲敝笱在梁。

    言逝梁必言發笱,若魯語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于是乎講罛羀。

    取名魚,則非止曲梁寡婦之笱矣。

    從網留,留亦聲。

    力九切。

    三部。

    □,羀或從婁。

    三部、四部合音。

    《春秋國語》曰:“溝罛□。

    ”魯語文。

    溝疑誤,古本葢作冓,冓猶交加也。

    今魯語作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罜zhǔ 注解:罜□,小魚罟也。

    魯語曰:鳥獸成,水蟲孕。

    水虞于是禁罝罜□,設穽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

    韋曰:罝當作罛。

    罜辘,小綱也。

    西京賦曰:設罜□。

    從網主聲。

    之庾切。

    四部。

    按古音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lùp356上 注解:罜□也。

    從網鹿聲。

    盧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網部 罧shèn 注解:積柴水中□聚魚也。

    從網林聲。

    毛詩:潛有多魚。

    韓詩潛作涔。

    釋器曰:糁謂之涔。

    毛傳曰:潛,糁也。

    爾雅、毛傳糁本從米。

    舍人、李巡皆雲: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從米是也。

    自小爾雅改作槮,(改米為木)雲橬,(改水為木)槮也。

    積柴水中而魚舍焉。

    郭景純因之雲:今之作槮者,聚積柴木于水,魚得寒入其裡藏隠,因以薄圍捕取之。

    槮非古字。

    至若罧字,雖見淮南鴻烈,然與槮皆俗字也。

    毛詩、爾雅音義皆雲字林作罧,不雲出說文,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