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部分

關燈
會意。

    當雲從宀豊,豊亦聲也。

    □戎切。

    九部。

    《易》曰:“豐其屋。

    ”豐上六爻辭,偁此說寷從宀豐會意之恉。

    宀,屋也。

    豐,大也。

    故寷之訓曰大屋。

    此與偁百谷艹木麗于地說□從艹麗同意。

    經典釋文不得其解,乃雲麗說文作□,豐說文作寷。

    大小徐皆于引易作□寷之字,其缪非一日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寏huán 注解:周垣也。

    寏之言完也。

    西京賦曰:缭互綿聨,四百餘裡。

    薛注曰:苑之周圍也。

    善曰:西都賦之缭以周牆也。

    從宀奂聲。

    胡官切。

    十四部。

    院,寏或從□完聲。

    完亦義也。

    廣雅釋室雲:院,垣也。

    左傳: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李涪雲:完當為宇。

    按繕完葺三字成文,猶下文雲觀台榭亦三字成文也,安得以今人俪辭之法繩之。

    必欲謂為誤字,則完當是院字。

    葢惟子産□壞館垣,故措辭就垣言。

    上文高其闬閣,亦為門不容車掩飾。

    古人字無泛設也。

    又按铉本雲:寏或從□。

    锴多完聲二字,皆非善本。

    葢此篆當從宀阮聲,與□部從□完聲之字别。

    篆體及說解轉寫誤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宏hónɡp339上 注解:屋□也。

    各本深下衍響字,此因下文屋響而誤,今依韻會、集韻、類篇正。

    大小徐本皆不誤也。

    或曰厷弘本一聲。

    谷部曰:□,谷中響也。

    弓部曰:弘,弓聲也。

    水部曰:泓,下深大也。

    參伍求之,葢宏訓屋深響,宖其重文。

    愚按此說近是,但江賦以泓汯成文,不妨宏宖,各字也。

    屋深者,其内深廣也。

    法言曰:其中弘深,其外肅括。

    此宏字之義,假弘為宏耳。

    考工記:其聲大而宏。

    大而宏者,其聲外大而中宏也。

    月令:其器圜以闳。

    鄭雲:闳謂中寛,象土含物。

    圜以闳,呂氏春秋作圜以揜,葢宏者深廣其中,揜其外。

    故禮記、呂覽可互相足。

    揜者,斂也。

    闳亦宏之叚借字。

    從宀厷聲。

    戶萌切。

    古音在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宖hónɡ 注解:屋響也。

    長門賦曰: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吰而似鐘音。

    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汨兮,稍暗暗而靓深。

    皆屋響之意。

    魯靈光殿賦曰:隐陰夏以中處,宖寥窲以峥嵘。

    今文□宖字皆誤,惟韻會所據不誤。

    從宀弘聲。

    弓部曰:弘,弓聲也。

    此舉形聲包會意也。

    戶萌切。

    古音在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寪wěi 注解:屋皃。

    王逸注招隐士曰:崎岖閜寪。

    從宀為聲。

    韋委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kānɡ 注解:屋□也。

    方言:□,空也。

    郭注:漮□,空皃。

    從宀康聲。

    苦岡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lánɡ 注解:□也。

    各本删□字,今補。

    □以疊韻成文。

    從宀良聲,音良久。

    說文少言音者,當作讀若。

    力康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宬chénɡ 注解:屋所容受也。

    宬之言盛也。

    廣韻無所字。

    從宀成聲。

    氏征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 寍nínɡ 注解:安也。

    此安甯正字,今則甯行而寍廢矣。

    僞古文:萬邦鹹□。

    音義曰:寍,安也。

    說文安甯字如此。

    甯,願詞也,語甚分明。

    自衛包改正文,李昉、陳鄂又改釋文,令人不可讀矣。

    從宀,心在皿上。

    會意。

    奴丁切。

    十一部。

    皿,人之食飲器,所□安人也。

    故旣從宀,而又從心在皿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定dìnɡ 注解:安也。

    古亦叚奠字為之。

    從宀正聲。

    依韻會本訂。

    徒徑切。

    十二部。

    〖注〗□,古文定。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寔shí 注解:正也。

    正各本作止,今正。

    召南毛傳曰:寔,是也。

    韓奕鄭箋亦曰:寔,是也。

    春秋桓六年:寔來。

    公羊傳曰:寔來者何,猶雲是人來也。

    谷梁傳曰:寔來者是來也。

    按許雲正者,是也。

    然則正與是互訓,寔與是音義皆同。

    此雲寔,正也,卽公、谷、毛、鄭之寔是也。

    詩:湜湜其止。

    鄭箋尚以持正釋湜,而古多有以實為寔者。

    韓詩:實命不猶。

    卽寔命不猶也。

    大雅韓奕:實墉實壑。

    卽寔墉寔壑也。

    周語:咨于故實。

    卽故寔。

    故韋雲故事之是者也。

    實寔音義皆殊,由趙魏之閑實寔同聲,故相叚借耳。

    若杜預注春秋寔來曰寔,實也。

    則非是也。

    從宀是聲。

    此舉形聲包會意。

    常隻切。

    古音在十六部。

    廣韻入卄四職,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安ānp339下 注解:竫也。

    竫各本作靜,今正。

    立部曰:竫者,亭安也。

    與此為轉注。

    靑部靜者,審也,非其義。

    方言曰:安,靜也。

    以許書律之,叚靜為竫耳。

    安亦用為語詞。

    從女在宀中。

    此與寍同意。

    烏寒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宓mì 注解:安也。

    此字經典作密,密行而宓廢矣。

    大雅:止旅乃密。

    傳曰:密,安也。

    正義曰:釋诂曰:密、康,靜也。

    康,安也。

    轉以相訓,是密得為安。

    按上林賦宓汩,去疾也,義似異而實同。

    孔子弟子子賤姓宓。

    從宀必聲。

    美畢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yì 注解:竫也。

    玉篇引蒼颉篇雲:安也。

    從宀契聲。

    于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宴yàn 注解:安也。

    引伸為宴飨。

    經典多叚燕為之。

    從宀妟聲。

    妟見女部,安也。

    于甸切。

    十四部。

    五經文字曰:字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 □jì 注解:無人聲也。

    從宀尗聲。

    前曆切。

    古音在三部。

    口部作□。

    □今字作寂。

    方言作□,雲靜也。

    江湘九嶷之郊謂之□。

    □,寂或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