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音在十七部。
或曰:此古貨字。
锴本無此,但雲臣锴按字書雲古貨字。
按為化二聲同在十七部。
貨古作□,猶訛訛通用耳。
铉本此下更有讀若貴三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資zī 注解:貨也。
貨者,化也。
資者,積也。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夏則資皮,冬則資絺绤,皆居積之謂。
資者,人之所藉也。
周禮注曰:資,取也。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善人之資。
從貝次聲。
卽夷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贎wàn 注解:貨也。
廣韻雲:贈貨。
從貝萬聲。
無販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赈zhèn 注解:富也。
見釋言。
郭曰:謂隐赈富有。
西京賦:鄉邑殷赈。
薛曰:謂富饒也。
匡謬正俗曰:振給,振貸字皆作振。
振,舉救也。
俗作赈,非。
從貝辰聲。
之忍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賢xián 注解:多财也。
财各本作才。
今正。
賢本多财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賢。
人偁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
小雅: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傳曰:賢,勞也。
謂事多勞也。
故孟子說之曰:我獨賢勞。
戴先生曰:投壺。
某賢于某若幹純。
賢,多也。
從貝臤聲。
胡田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贲bì 注解:飾也。
易象傳曰:山下有火贲。
序卦傳曰:贲,飾也。
按古假贲為奔。
從貝芔聲。
彼義切。
十五部。
按亦音墳,亦音肥。
文與微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p280上賀hè 注解:□禮物相奉慶也。
物字依韻會、玉篇補。
相奉慶,玉篇作相慶加,為長。
心部曰:慶行賀人也。
是慶與賀二字互訓。
賀之言加也,猶贈之言增也。
古假賀為嘉。
觐禮:餘一人嘉之。
今文嘉作賀是也。
廣韻曰:賀,擔也,勞也。
此謂或假賀為儋何字也。
儋何,俗作擔荷。
從貝加聲。
胡個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貢ɡònɡ 注解:獻功也。
貢功疊韻。
魯語曰;社而賦事,烝而獻功。
韋注:社,春分祭社也。
事,農桑之屬也。
冬祭曰烝,烝而獻五谷布帛之屬也。
周禮:八則治都鄙。
六曰賦貢以馭其用。
注雲:貢,功也。
九職之功所稅也。
按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凡其所貢皆民所有事也。
故職方氏曰:制其貢。
各以其所有。
從貝工聲。
古送切。
九部。
○按今周禮六作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贊zàn 注解:見也。
此以疊韻為訓。
疑當作所以見也。
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
士冠禮贊冠者,士昏禮贊者,注皆曰:贊,佐也。
周禮大宰注曰:贊,助也。
是則凡行禮必有贊,非獨相見也。
從貝從兟。
铉曰:兟,音诜。
進也。
锴曰:進見以貝為禮也。
則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赆jìn 注解:會禮也。
以财貨為會合之禮也。
蒼颉篇曰:赆,财貨也。
張載注魏都賦曰:赆,禮贽也。
又孟子曰:行者必以赆,辭曰饋赆。
或假進為之。
如漢高紀曰蕭何為主吏,主進是也。
從貝□聲。
徐刃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貸dài 注解:施也。
謂我施人曰貸也。
從貝代聲。
他代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貣tè 注解:從人求物也。
從人猶向人也。
謂向人求物曰貣也。
按代弋同聲,古無去入之别。
求人施人,古無貣貸之分。
由貣字或作貸,因分其義,又分其聲。
如求人曰乞,給人之求亦曰乞,今分去訖、去旣二音。
又如假借二字,皆為求者予者之通名。
唐人亦有求讀上入,予讀兩去之說,古皆未必有是。
貣别為貸,又以改竄許書,尤為異耳。
經史内貣貸錯出,恐皆俗增人旁。
□字,經典釋文、五經文字皆作□,俗作蟘,亦其證也。
周禮泉府:凡民之貸者。
注雲: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
廣韻卄五德雲:貣謂從官借本賈也。
其所據周禮正作貣。
而周禮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釋文别其音,亦可知本無二字矣。
從貝弋聲。
他得切。
亦徒得切。
一部。
按古多假貣為差忒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賂lùp280下 注解:遺也。
見魯頌大賂傳:箋雲:大猶廣也。
廣賂者,賂君及卿大夫也。
按以此遺彼曰賂,如道路之可往來也。
貨賂皆謂物。
其用之則有公私衺正之不同。
從貝各聲。
洛故切。
五部。
按各古有洛音。
铉雲:賂當從路省聲。
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剩shènɡ 注解:物相增加也。
剩增疊韻。
以物相益曰剩,字之本義也。
今義訓為贅疣,與古義小異,而實古義之引伸也。
改其字作剩而形異矣。
從貝□聲。
以證切。
六部。
一曰送也,副也。
人部曰:□,送也。
剩訓送,則與□音義皆同。
副,貳也。
貳,副益也。
訓送,訓副皆與增加義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贈zènɡ 注解:玩好相送也。
贈送疊韻。
秦風渭陽、大雅韓奕皆雲何以贈之。
毛傳,鄭箋皆雲:贈,送也。
崧高雲:以贈申伯。
傳雲:贈,增也。
增與送義異而同,猶剩之訓增亦訓送也。
旣夕禮雲:知死者贈,知生者赙。
何休
或曰:此古貨字。
锴本無此,但雲臣锴按字書雲古貨字。
按為化二聲同在十七部。
貨古作□,猶訛訛通用耳。
铉本此下更有讀若貴三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資zī 注解:貨也。
貨者,化也。
資者,積也。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夏則資皮,冬則資絺绤,皆居積之謂。
資者,人之所藉也。
周禮注曰:資,取也。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善人之資。
從貝次聲。
卽夷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贎wàn 注解:貨也。
廣韻雲:贈貨。
從貝萬聲。
無販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赈zhèn 注解:富也。
見釋言。
郭曰:謂隐赈富有。
西京賦:鄉邑殷赈。
薛曰:謂富饒也。
匡謬正俗曰:振給,振貸字皆作振。
振,舉救也。
俗作赈,非。
從貝辰聲。
之忍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賢xián 注解:多财也。
财各本作才。
今正。
賢本多财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賢。
人偁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
小雅: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傳曰:賢,勞也。
謂事多勞也。
故孟子說之曰:我獨賢勞。
戴先生曰:投壺。
某賢于某若幹純。
賢,多也。
從貝臤聲。
胡田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贲bì 注解:飾也。
易象傳曰:山下有火贲。
序卦傳曰:贲,飾也。
按古假贲為奔。
從貝芔聲。
彼義切。
十五部。
按亦音墳,亦音肥。
文與微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p280上賀hè 注解:□禮物相奉慶也。
物字依韻會、玉篇補。
相奉慶,玉篇作相慶加,為長。
心部曰:慶行賀人也。
是慶與賀二字互訓。
賀之言加也,猶贈之言增也。
古假賀為嘉。
觐禮:餘一人嘉之。
今文嘉作賀是也。
廣韻曰:賀,擔也,勞也。
此謂或假賀為儋何字也。
儋何,俗作擔荷。
從貝加聲。
胡個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貢ɡònɡ 注解:獻功也。
貢功疊韻。
魯語曰;社而賦事,烝而獻功。
韋注:社,春分祭社也。
事,農桑之屬也。
冬祭曰烝,烝而獻五谷布帛之屬也。
周禮:八則治都鄙。
六曰賦貢以馭其用。
注雲:貢,功也。
九職之功所稅也。
按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凡其所貢皆民所有事也。
故職方氏曰:制其貢。
各以其所有。
從貝工聲。
古送切。
九部。
○按今周禮六作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贊zàn 注解:見也。
此以疊韻為訓。
疑當作所以見也。
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
士冠禮贊冠者,士昏禮贊者,注皆曰:贊,佐也。
周禮大宰注曰:贊,助也。
是則凡行禮必有贊,非獨相見也。
從貝從兟。
铉曰:兟,音诜。
進也。
锴曰:進見以貝為禮也。
則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赆jìn 注解:會禮也。
以财貨為會合之禮也。
蒼颉篇曰:赆,财貨也。
張載注魏都賦曰:赆,禮贽也。
又孟子曰:行者必以赆,辭曰饋赆。
或假進為之。
如漢高紀曰蕭何為主吏,主進是也。
從貝□聲。
徐刃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貸dài 注解:施也。
謂我施人曰貸也。
從貝代聲。
他代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貣tè 注解:從人求物也。
從人猶向人也。
謂向人求物曰貣也。
按代弋同聲,古無去入之别。
求人施人,古無貣貸之分。
由貣字或作貸,因分其義,又分其聲。
如求人曰乞,給人之求亦曰乞,今分去訖、去旣二音。
又如假借二字,皆為求者予者之通名。
唐人亦有求讀上入,予讀兩去之說,古皆未必有是。
貣别為貸,又以改竄許書,尤為異耳。
經史内貣貸錯出,恐皆俗增人旁。
□字,經典釋文、五經文字皆作□,俗作蟘,亦其證也。
周禮泉府:凡民之貸者。
注雲: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
廣韻卄五德雲:貣謂從官借本賈也。
其所據周禮正作貣。
而周禮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釋文别其音,亦可知本無二字矣。
從貝弋聲。
他得切。
亦徒得切。
一部。
按古多假貣為差忒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賂lùp280下 注解:遺也。
見魯頌大賂傳:箋雲:大猶廣也。
廣賂者,賂君及卿大夫也。
按以此遺彼曰賂,如道路之可往來也。
貨賂皆謂物。
其用之則有公私衺正之不同。
從貝各聲。
洛故切。
五部。
按各古有洛音。
铉雲:賂當從路省聲。
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剩shènɡ 注解:物相增加也。
剩增疊韻。
以物相益曰剩,字之本義也。
今義訓為贅疣,與古義小異,而實古義之引伸也。
改其字作剩而形異矣。
從貝□聲。
以證切。
六部。
一曰送也,副也。
人部曰:□,送也。
剩訓送,則與□音義皆同。
副,貳也。
貳,副益也。
訓送,訓副皆與增加義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貝部 贈zènɡ 注解:玩好相送也。
贈送疊韻。
秦風渭陽、大雅韓奕皆雲何以贈之。
毛傳,鄭箋皆雲:贈,送也。
崧高雲:以贈申伯。
傳雲:贈,增也。
增與送義異而同,猶剩之訓增亦訓送也。
旣夕禮雲:知死者贈,知生者赙。
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