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枹fú
注解:擊□柄也。
柄各本作杖。
今依文□注、□應書正。
左傳音義引字林亦作柄。
左傳:右援桴而□。
禮運、明堂位皆雲:凷桴土□。
□應雲:衛宏诏定古文官書,枹桴二字同體。
音扶鸠切。
□椎也。
按桴訓棟,借為□柄字耳。
從木包聲。
甫無切。
按當依廣韻縛謀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椌qiānɡ 注解:柷樂也。
樂記注曰:椌楬,謂柷敔也。
此釋椌為柷,釋楬為敔也。
謂之椌者,其中空也。
從木空聲。
苦江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柷zhù 注解:樂木椌也,樂上當有柷字。
椌各本作空,誤。
周頌毛傳曰:柷,木椌也。
圉,楬也。
許所本也。
今更正。
所□止音為節。
按铉本此六字大誤。
柷以始樂,非以止音也。
锴本此篆已佚。
而見韻會者亦訛舛不可讀。
今按當作以止作音為柷。
釋樂曰:所以□柷謂之止。
葢椌之言空也,自其如桼桶言之也。
柷之言觸也,自其椎柄之撞言之也。
臬陶谟:合止柷敔。
鄭注雲:柷狀如桼桶而有椎。
合之者,投椎其中而撞之。
爾雅郭注雲:柷如桼桶,方二尺四寸,(風俗通廣雅雲三尺五寸)深一尺八寸,(風俗通雲尺五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令左右擊。
止者,其椎名。
劉煕雲:柷,祝也。
故訓為始。
以作樂也。
從木,祝省聲。
昌六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椠qiànp265下 注解:牍樸也。
樸,素也,猶壞也。
牍,書版也。
椠謂書版之素,未書者也。
論衡曰:□木為椠。
釋名曰:椠,版之長三尺者也。
椠漸也,言漸漸然長也。
楊雄曰: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衛卒會。
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
歸,卽以鉛摘次之于椠。
西京雜記曰:懷鉛提椠。
從木斬聲。
自剡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劄zhá 注解:牒也。
片部曰:牒,劄也。
二字互訓。
長大者曰椠,薄小者曰劄,曰牒。
釋名曰:劄,栉也,編之如栉齒相比也。
司馬相如傳曰:上令尚書給筆劄。
師古曰:劄,木□之薄小者也。
從木乙聲。
側八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檢jiǎn 注解:書署也。
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後漢祭祀志曰: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二分玺親封之訖。
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
複石覆訖,尚書令五寸印封石檢。
按上雲玉牒檢者,玉牒之玉函也。
所謂玉檢也。
下雲石檢者,上文雲石覆訖是也。
檢以盛之,又加以玺印。
周禮注曰:玺節,印章。
如今鬥檢封矣。
廣韻雲:書檢者,印窠封題也。
則通謂印封為檢矣。
公孫瓒傳曰:袁紹矯刻金玉□為印玺。
每有所下,辄皁囊施檢。
章懷曰:檢今俗謂之排,排如今言幖簽耳。
從木佥聲。
居奄切。
七部。
引伸為凡檢制、檢挍之偁。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檄xí 注解:尺二書。
各本作二尺書。
小徐系傳已佚。
見韻會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
李賢注光武紀曰:說文以木□為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征召也。
與前書高紀注同。
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
雲尺二寸與锴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别之詳。
後漢書水經注皆曰:李雲上書雲:孔子言帝者,谛也。
今尺一拜用,不經禦省,是帝欲不谛乎。
又後漢書儒林傳雲:诏曰:乞楊生師。
卽尺一出升。
文□注引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诏闆所用。
在漢時則謂之尺一□。
獨□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
從木敫聲。
胡狄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棨qǐp266上 注解:傳信也。
此字蒙上椠劄檢檄為次,若今之文書也。
漢孝文紀:除關無用傳。
張晏曰:傳,信也,若今過所也。
如淳曰:兩行書缯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也。
李奇曰:傳,棨也。
師古曰:古者或用棨,或用缯帛。
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按用缯帛謂之繻。
終軍傳曰:關吏予軍繻是也。
用木謂之棨。
此雲傳信也是。
傳讀張戀反。
釋名曰:棨,詣也。
以啟語官司所至詣也。
當謂此。
今本訛舛不可讀。
為正之如此。
從木,啟省聲。
康禮切。
十五部。
今字棨釋為兵闌。
楘mù 注解:車□録。
束文也。
束文上當疊□錄字,今奪。
宋本葉本趙本韻會皆同。
一本作交,非。
秦風:五楘梁辀。
傳曰:五,五束也。
楘,□錄也。
梁辀,辀上句衡也。
一辀五束,束有□錄。
考工記:辀欲颀典。
大鄭雲:颀讀為□,典讀為殄。
驷車之轅,率尺所一縛,□殄似謂此也。
按此所謂曲轅□縛也。
□錄者,□□錄錄然,坳胅分明皃。
□錄,古語也。
小雅:約之閣閣。
毛雲:約,束也。
閣閣猶□□也。
革部曰:車軸束謂之□。
從木敄聲。
莫蔔切。
三部。
《詩》曰:“五楘梁辀。
”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梐bì 注解:梐枑,行馬也。
周禮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
注曰:故書枑為拒。
杜子春讀為梐枑。
梐枑謂行馬。
□謂行馬再重者,以周衛有外内列。
按許亦從杜子春作梐枑也。
從木,陛省聲。
邊兮切。
十五部。
按當作坒聲,與非部陛下陛省聲不同。
《周禮》曰:“設梐枑再重。
”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枑hù 注解:梐枑也。
從木互聲。
胡誤切。
五部。
○按舊二篆先枑後梐。
今正。
又此二篆舊次當與柤槍等篆為伍,而楘槅橾楇當聯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極jí 注解:驢上負也。
當雲驢上所以負也,淺人□之耳。
廣韻雲:驢上負版,葢若今□鞍。
或雲負笈字當用此,非也。
風土記曰:笈謂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
謝承後漢書曰:負笈随師。
然則笈者書箱,人所負以徒步者,不得合為一也。
從木及聲。
其辄切。
七部。
或讀若急。
雲或者,雲及聲則旣讀若及矣,又或若急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qū 注解:極也。
廣韻曰:版置驢上負物。
從木去聲。
去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槅ɡé 注解:大車枙。
枙當作軶。
□省作轭。
車部曰:軶,轅前也。
槅考工記作鬲。
大鄭雲:鬲謂轅端厭牛領者。
大車者,鄭雲平地任載之車也。
通曰軶。
大車之軶曰槅。
釋名曰:槅,扼也,所以扼牛頸也。
馬曰烏啄,下向叉馬頸,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
西京賦曰:五都貨殖,旣遷旣引。
商旅聯槅,隐隐
柄各本作杖。
今依文□注、□應書正。
左傳音義引字林亦作柄。
左傳:右援桴而□。
禮運、明堂位皆雲:凷桴土□。
□應雲:衛宏诏定古文官書,枹桴二字同體。
音扶鸠切。
□椎也。
按桴訓棟,借為□柄字耳。
從木包聲。
甫無切。
按當依廣韻縛謀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椌qiānɡ 注解:柷樂也。
樂記注曰:椌楬,謂柷敔也。
此釋椌為柷,釋楬為敔也。
謂之椌者,其中空也。
從木空聲。
苦江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柷zhù 注解:樂木椌也,樂上當有柷字。
椌各本作空,誤。
周頌毛傳曰:柷,木椌也。
圉,楬也。
許所本也。
今更正。
所□止音為節。
按铉本此六字大誤。
柷以始樂,非以止音也。
锴本此篆已佚。
而見韻會者亦訛舛不可讀。
今按當作以止作音為柷。
釋樂曰:所以□柷謂之止。
葢椌之言空也,自其如桼桶言之也。
柷之言觸也,自其椎柄之撞言之也。
臬陶谟:合止柷敔。
鄭注雲:柷狀如桼桶而有椎。
合之者,投椎其中而撞之。
爾雅郭注雲:柷如桼桶,方二尺四寸,(風俗通廣雅雲三尺五寸)深一尺八寸,(風俗通雲尺五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令左右擊。
止者,其椎名。
劉煕雲:柷,祝也。
故訓為始。
以作樂也。
從木,祝省聲。
昌六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椠qiànp265下 注解:牍樸也。
樸,素也,猶壞也。
牍,書版也。
椠謂書版之素,未書者也。
論衡曰:□木為椠。
釋名曰:椠,版之長三尺者也。
椠漸也,言漸漸然長也。
楊雄曰: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衛卒會。
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
歸,卽以鉛摘次之于椠。
西京雜記曰:懷鉛提椠。
從木斬聲。
自剡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劄zhá 注解:牒也。
片部曰:牒,劄也。
二字互訓。
長大者曰椠,薄小者曰劄,曰牒。
釋名曰:劄,栉也,編之如栉齒相比也。
司馬相如傳曰:上令尚書給筆劄。
師古曰:劄,木□之薄小者也。
從木乙聲。
側八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檢jiǎn 注解:書署也。
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後漢祭祀志曰: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二分玺親封之訖。
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
複石覆訖,尚書令五寸印封石檢。
按上雲玉牒檢者,玉牒之玉函也。
所謂玉檢也。
下雲石檢者,上文雲石覆訖是也。
檢以盛之,又加以玺印。
周禮注曰:玺節,印章。
如今鬥檢封矣。
廣韻雲:書檢者,印窠封題也。
則通謂印封為檢矣。
公孫瓒傳曰:袁紹矯刻金玉□為印玺。
每有所下,辄皁囊施檢。
章懷曰:檢今俗謂之排,排如今言幖簽耳。
從木佥聲。
居奄切。
七部。
引伸為凡檢制、檢挍之偁。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檄xí 注解:尺二書。
各本作二尺書。
小徐系傳已佚。
見韻會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
李賢注光武紀曰:說文以木□為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征召也。
與前書高紀注同。
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
雲尺二寸與锴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别之詳。
後漢書水經注皆曰:李雲上書雲:孔子言帝者,谛也。
今尺一拜用,不經禦省,是帝欲不谛乎。
又後漢書儒林傳雲:诏曰:乞楊生師。
卽尺一出升。
文□注引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诏闆所用。
在漢時則謂之尺一□。
獨□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
從木敫聲。
胡狄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棨qǐp266上 注解:傳信也。
此字蒙上椠劄檢檄為次,若今之文書也。
漢孝文紀:除關無用傳。
張晏曰:傳,信也,若今過所也。
如淳曰:兩行書缯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也。
李奇曰:傳,棨也。
師古曰:古者或用棨,或用缯帛。
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按用缯帛謂之繻。
終軍傳曰:關吏予軍繻是也。
用木謂之棨。
此雲傳信也是。
傳讀張戀反。
釋名曰:棨,詣也。
以啟語官司所至詣也。
當謂此。
今本訛舛不可讀。
為正之如此。
從木,啟省聲。
康禮切。
十五部。
今字棨釋為兵闌。
楘mù 注解:車□録。
束文也。
束文上當疊□錄字,今奪。
宋本葉本趙本韻會皆同。
一本作交,非。
秦風:五楘梁辀。
傳曰:五,五束也。
楘,□錄也。
梁辀,辀上句衡也。
一辀五束,束有□錄。
考工記:辀欲颀典。
大鄭雲:颀讀為□,典讀為殄。
驷車之轅,率尺所一縛,□殄似謂此也。
按此所謂曲轅□縛也。
□錄者,□□錄錄然,坳胅分明皃。
□錄,古語也。
小雅:約之閣閣。
毛雲:約,束也。
閣閣猶□□也。
革部曰:車軸束謂之□。
從木敄聲。
莫蔔切。
三部。
《詩》曰:“五楘梁辀。
”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梐bì 注解:梐枑,行馬也。
周禮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
注曰:故書枑為拒。
杜子春讀為梐枑。
梐枑謂行馬。
□謂行馬再重者,以周衛有外内列。
按許亦從杜子春作梐枑也。
從木,陛省聲。
邊兮切。
十五部。
按當作坒聲,與非部陛下陛省聲不同。
《周禮》曰:“設梐枑再重。
”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枑hù 注解:梐枑也。
從木互聲。
胡誤切。
五部。
○按舊二篆先枑後梐。
今正。
又此二篆舊次當與柤槍等篆為伍,而楘槅橾楇當聯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極jí 注解:驢上負也。
當雲驢上所以負也,淺人□之耳。
廣韻雲:驢上負版,葢若今□鞍。
或雲負笈字當用此,非也。
風土記曰:笈謂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
謝承後漢書曰:負笈随師。
然則笈者書箱,人所負以徒步者,不得合為一也。
從木及聲。
其辄切。
七部。
或讀若急。
雲或者,雲及聲則旣讀若及矣,又或若急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qū 注解:極也。
廣韻曰:版置驢上負物。
從木去聲。
去魚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槅ɡé 注解:大車枙。
枙當作軶。
□省作轭。
車部曰:軶,轅前也。
槅考工記作鬲。
大鄭雲:鬲謂轅端厭牛領者。
大車者,鄭雲平地任載之車也。
通曰軶。
大車之軶曰槅。
釋名曰:槅,扼也,所以扼牛頸也。
馬曰烏啄,下向叉馬頸,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
西京賦曰:五都貨殖,旣遷旣引。
商旅聯槅,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