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部分

關燈
同耳。

    淺人乃易其龤聲之偏旁,玉篇、廣韻皆誤從易。

    然玉篇曰:□,徒當切。

    廣韻十一唐曰:糖,饴也。

    十四清曰:□,饴也。

    皆可使學者知饧、糖一字,不當從易。

    至于集韻始以饧入唐韻,□入清韻,畫分二字,使人眞雁不分,其誤更甚,猶賴類篇正之。

    錫,古音如洋,語之轉如唐,故方言曰:饧謂之餹。

    郭雲:江東皆言餹,音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sǎnp219上 注解:熬稻粻餭也。

    餭,依韻會從食。

    各本作□,葢因許書無餭改之耳。

    楚辭、方言皆作餦餭,古字葢當作張皇。

    招□:有餦餭些。

    王曰:餦餭,饧也。

    方言曰:饧謂之餦餭。

    郭雲:卽幹饴也。

    諸家渾言之,許析言之。

    熬,幹煎也。

    稻,稌也。

    稌者,今之稬米,米之黏者。

    □稬米為張皇。

    張皇者,肥美之意也。

    既又幹煎之,若今煎粢飯然,是曰馓。

    饴者,熬米成液為之。

    米謂禾黍之米也。

    馓者,謂幹熬稻米之張皇為之。

    □者一濡一小幹,相盉合則曰饧。

    此許意也。

    楊、王、郭以饧饴釋餦餭,渾言之也。

    豆饴謂之□,見豆部。

    從□□聲。

    稣旱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餅bǐnɡ 注解:面餈也。

    麥部曰:面,麥末也。

    面餈者,餅之本義也。

    方言曰:餅謂之饦,或謂之餦,或謂之馄是也。

    從□幷聲。

    必郢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餈cí 注解:稻餅也。

    方言曰:餌謂之餻,或謂之粢,或謂之□,或謂之餣,或謂之□。

    謂米餅也。

    周禮糗餌粉餈注曰:餌餈皆粉稻米、黍米所為也。

    合蒸曰餌,餅之曰餈。

    糗者,搗粉熬大豆為餌,餈之黏着以粉之耳。

    餌言糗,餈言粉,互相足。

    按許說與鄭不同,謂以稬米蒸孰餅之如面餅曰餈,今江蘇之餈飯也。

    粉稬米而餅之而蒸之則曰餌,□部雲□,粉餅也是也,今江蘇之米粉餅、米粉圑也。

    粉餅則傅之以熬米麥之幹者,故曰糗餌,米部雲糗熬米麥也可證。

    餈則傅之以大豆之粉,米部曰粉傅面者也可證也。

    許不言何粉。

    大鄭雲豆□,是也。

    從□次聲。

    疾資切。

    十五部。

    周禮故書作茨,假借字也。

    □,餈或從齊。

    齊聲。

    粢,餈或從米。

    猶從食也。

    内則音義曰:餈本或作粢。

    按粢與禾部秶各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饘zhān 注解:糜也。

    米部曰:糜,糁也。

    糁,以米和羮也。

    按以米和羮者,鼎實也。

    故正考父鼎銘曰:饘于是,粥于是,以餬餘口。

    詳□部。

    從□亶聲。

    諸延切。

    十四部。

    周謂之饘,宋謂之□。

    此五字各本作宋謂之餬四字,今依檀弓音義、初學記正。

    □者,□之或字,見□部。

    去虔切。

    一人妄謂□饘同字,故于此改餰為餬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hóu 注解:幹食也。

    小雅:幹糇以愆。

    釋言、毛傳皆曰:糇,食也。

    大雅毛傳又雲:糇,□食也。

    凡幹者曰糇,故許曰幹食。

    無羊:或負其糇。

    亦必幹者乃可負也。

    小徐曰:今人謂飯幹為糇。

    從□矦聲。

    乎溝切。

    四部。

    《周書》曰:“峙乃□粻。

    ”粊誓文。

    今書作糗糧。

    據正義引鄭注:糗,搗熬榖也。

    與周禮注糗同,然則古文尙書作糗矣。

    許或兼偁歐陽、夏矦書與。

    粻字不見米部,而大雅雲:以歭其粻。

    釋言、詩箋皆曰:粻,糧也。

    大雅又雲:乃裹糇糧。

    則糇粻卽糇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餥fěip219下 注解:□也。

    釋言曰:餥糇食也。

    從□非聲。

    非□切。

    十五部。

    陳楚之閑相谒而食麥飯曰餥。

    方言曰:餥,食也,陳楚之内相谒而食麥饘謂之餥。

    郭曰音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饎chì 注解:酒食也。

    大雅泂酌傳曰:饎,酒食也。

    七月、大田箋同。

    按酒食者,可喜之物也,故其字從食喜。

    商頌:大糦是承。

    傳曰:糦,黍稷也。

    周禮饎人,大鄭注雲:饎人,主炊官也。

    特牲饋食禮注曰:炊黍稷曰饎。

    皆依文為訓,由黍稷而炊之。

    為酒為食,其事相貫,饎本酒食之偁,因之名炊曰饎。

    因之名黍稷曰饎,引伸之義也。

    方言:糦,孰食也。

    氣孰曰糦。

    據毛詩箋則古文以喜為饎。

    從□喜聲。

    昌志切。

    一部。

    《詩》曰:“可□饙饎。

    ”大雅文。

    謂行潦之水可用于酒食之饙。

    □,饎或從巸。

    巸聲也。

    周禮注曰:故書饎作□。

    葢轉寫多灬。

    糦,饎或從米。

    商頌字如此作。

    特牲注曰:古文饎作糦。

    〖注〗《大雅□泂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zhuàn 注解:具食也。

    卄部曰:具,共置也。

    禮經凡言馔注曰:陳也。

    陳與置義同。

    論語曰:有酒食,先生馔。

    從□算聲。

    士戀切。

    十四部。

    馔,籑或從□。

    □聲。

    論語:先生馔。

    馬雲:飮□也。

    鄭作馂。

    食餘曰馂。

    按馬注者,古論。

    鄭注者,校周之本以齊古。

    讀正凡五十事,其讀正者皆雲魯讀為某,今從古。

    此不雲今從古,則是從魯論作馂者。

    何晏作馔,從孔安國、馬融之古論也。

    據禮經特牲、少牢注皆雲:古文籑作馂。

    許□則無馂有□、馔字,是則許于禮經從今文不從古文也。

    但禮經之□訓食餘,而許□馔同字,訓為具食,則食餘之義無箸。

    且禮經言馔者多矣,注皆訓陳,不言古文作馂。

    食餘之字皆作□,未有作馔者,然則禮馔、籑當是各字。

    馔當獨出,訓具食也。

    □馂當同出,□食餘也。

    乃與禮經合。

    若論語魯馂,古馔。

    此則古文假馔為馂。

    此謂養親必有酒肉,旣食恒馂,而未有原,常情以是為孝也。

    ○又按禮記之字,于禮經皆從今文,而皆作馂。

    疑儀禮注當雲今文籑作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養yǎnɡp220上 注解:供養也。

    今人分别上去,古無是也。

    從□羊聲。

    餘□切。

    十部。

    □,古文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部 飯fàn 注解:食也。

    自饎篆已上皆自物言之,自□篆已下皆自人言之。

    然則雲食也者,謂食之也,此飯之本義也。

    引伸之所食為飯。

    今人于本義讀上聲,于引伸之義讀去聲,古無是分别也。

    禮記音義雲:依字書食旁作卞,扶萬反,謂所食也。

    食旁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