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部分

關燈
鷐chén 注解:鷐風也。

    一名翰。

    見羽部。

    從鳥晨聲。

    植鄰切。

    十三部。

    毛詩作晨,古文假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鸷zhì 注解:擊殺鳥也。

    夏小正:六月鷹始摯。

    月令:鷹隼蚤鸷。

    古字多假摯為鸷。

    儒行:鸷蟲攫搏。

    注曰:鸷從鳥,□省聲。

    此注正義本誤,郭忠恕所據不誤。

    六月毛傳雲:轾,摯也。

    士喪禮注雲:輖,□也。

    考工記注雲:摯,輖也。

    然則□卽摯字,摯之或體也。

    鄭注少言字體,此言之者,葢鸷上從執,俗認為執聲,則當在侵韻,而非音理,故雲摯省聲以正之。

    摯之在質術韻而不在侵緝易明也。

    擊殺鳥者,謂能擊殺之鳥。

    自鷻至鷐風皆擊殺鳥也,故釋鸷。

    從鳥從執。

    各本作從鳥執聲,非也。

    許說會意,鄭說形聲,皆可以知此字之非執聲也。

    不曰從執鳥而曰從鳥從執者,惡其以鳥殺鳥,傷其類,且容所殺不獨鳥也。

    殺鳥必先攫搏之,故從執。

    小正傳曰:諱殺,故言摯。

    然則摯者,執也。

    脂利切。

    古音在十二部。

    一作□,從折聲,則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鴥yù 注解:鹯飛皃。

    秦風:鴥彼晨風。

    毛曰:鴥,疾飛皃。

    許專系諸鹯。

    從鳥穴聲。

    按各本篆作鴥。

    陸雲:鴥,說文作鴪,今從之。

    餘律切。

    古音在十二部。

    《詩》曰:“鴪彼鷐風。

    ”〖注〗《秦風□晨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莺yīnɡ 注解:鳥有文章皃。

    各本作鳥也。

    必淺人所改,今正。

    毛詩曰: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有莺其領。

    傳曰:莺莺然,有文章皃。

    皃舊作也,非。

    莺莺猶熒熒也。

    皃其光彩不定,故從熒省,會意兼形聲。

    自淺人謂莺卽莺字,改說文為鳥也,而與下引詩不貫,于形聲會意亦不合,不可以不辨也。

    從鳥,熒省聲。

    熒,各本作榮,今正。

    說文熒省聲之字共十有九,無榮省聲之字。

    鳥莖切。

    十一部。

    《詩》曰:“有莺其羽。

    ”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鸲qú 注解:鸲鹆也。

    今之八哥也。

    左氏春秋昭二十五年:有鸜鹆來巢。

    鸜本又作鸲。

    公羊作鹳,音權。

    榖梁作鸜,亦作鹳。

    考工記作鹳,亦作鸜。

    郭注山海經雲:鹳鹆,鸲鹆也。

    按句瞿音同。

    作鹳音權者,語轉也。

    鸲與隹部雊各字。

    從鳥句聲。

    其俱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鹆yùp155下 注解:鸲鹆也。

    從鳥谷聲。

    餘蜀切。

    三部。

    古者鸲鹆不踰泲。

    見考工記。

    五經異義、公羊以為鸜鹆,夷狄之鳥,穴居。

    今來至魯之中國,巢居。

    此權臣欲自下居上之象。

    榖梁亦以為夷狄之鳥來中國,義與公羊同。

    左氏以為鸜鹆來巢,書所無也。

    彼注雲:周禮曰:鸜鹆不踰濟。

    今踰,宜穴而又巢,故曰書所無也。

    詐君謹案,從二傳。

    後鄭駁之雲:按春秋言來者甚多,非皆從夷狄來也。

    從魯疆外而至則言來。

    鸜鹆本濟西穴處,今乃踰濟而東,又巢,為昭公将去魯國。

    玉裁按先鄭雲不踰濟,無妨于中國有之,駁二傳也。

    作異義時從二傳,作說文解字亦引考工記為證,不言夷狄之鳥,則從古左氏說。

    許君異義先成,說文解字晚定,故多有不同異義者。

    不言周禮曰而古者,此以釋左氏書所無也之恉也。

    □,鹆或從隹臾。

    臾聲。

    此如鬼臾區亦為鬼容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鷩biē 注解:赤雉也。

    隹部雉十四穜,有鷩雉。

    釋鳥:鷩雉。

    樊光曰:丹雉也。

    左傳:丹鳥氏司閉也。

    杜曰:丹鳥,鷩雉也。

    以立秋來,立冬去,入大水為蜃。

    周禮鷩冕注曰:鷩畫以雉,謂華蟲也。

    華蟲,五色之蟲。

    缋人職曰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以章之,謂是也。

    考工記鳥獸蛇注曰:蟲之毛鱗有文采者也。

    按鄭意鷩為雉五色,不雲赤雉也。

    許雲赤雉,與樊光合。

    從鳥敝聲。

    并列切。

    十五部。

    《周禮》曰:“孤服鷩冕。

    ”司服曰:侯伯之服。

    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

    此雲孤服鷩冕者,葢以天子之孤當侯伯。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鵔jùn 注解:鵔鸃,鷩也。

    師古注上林賦曰:鵔鸃,鷩也。

    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赤,項綠,尾紅。

    按許雲赤雉者,不必全赤,謂赤多也。

    劉逵注蜀都賦曰:□蛦,鳥名也,如今之所謂山雞。

    注吳都賦曰:今所謂山雞者,鷩跠也,合浦有之。

    此葢皆鷩屬。

    從鳥夋聲。

    私閏切。

    按古音當讀如雖,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鸃yí 注解:鵔鸃也。

    從鳥義聲。

    魚羁切。

    古音在十七部。

    秦漢之初,侍中冠鵔鸃。

    佞幸傳曰:孝惠時,郞、侍中皆冠鵔鸃,貝帶。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dí 注解:雉屬,戆鳥也。

    戆,愚也。

    從鳥啻聲。

    都曆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鹖hé 注解:佀雉,出上黨。

    後書輿服志:虎贲、羽林皆鹖冠。

    鹖者,勇雉也,其鬥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

    加雙鹖尾,豎左右為鹖冠。

    徐廣曰:鹖似黑雉,出于上黨。

    從鳥。

    曷聲。

    胡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jièp156上 注解:□雀也。

    依顔氏家訓、廣韻訂。

    佀鹖而靑,出羌中。

    顔氏家訓曰:窦如同得一靑鳥,呼之為鹖。

    吾曰:鹖出上黨。

    數曾見之,色并黃黑,故陳思王鹖賦雲:揚□黃之勁羽。

    試檢說文,□雀似鹖而靑,出羌中。

    韻集音介。

    此疑頓釋。

    漢循吏傳:張敞舍□雀飛集丞相府。

    蘇林曰:今虎贲所箸鹖也。

    師古曰:蘇說非也。

    □音芥,或作鹖。

    此通用耳。

    □雀大而色靑,出羌中,非武贲所箸也。

    武贲鹖者色黑,出上黨。

    今時俗人所謂鹖雞,音曷,非此□雀。

    按二書今本舛訛。

    介誤分,芥誤芬,□誤鹖,誤鳻,不可讀,故全載之。

    據此,知郭注山海經雲:鹖似雉而大,靑色,有毛角,鬥死乃止。

    亦誤認□為鹖也。

    今玉篇、毛晃增韻皆襲漢書誤字。

    從鳥介聲。

    古拜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鹦yīnɡ 注解:鹦□,能言鳥也。

    曲禮曰:嬰母能言,不離飛鳥。

    從鳥嬰聲。

    烏莖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wǔ 注解:鹦□也。

    從鳥母聲。

    曲禮釋文:嬰本或作鹦,母本或作鹉,同音武。

    諸葛恪茂後反。

    按裴松之引江表傳曰:恪呼殿前鳥白頭翁,張昭欲使恪複求白頭母,恪亦以鳥名鹦母,未有鹦父相難。

    此陸氏所謂茂後反也。

    據此知彼時作母、作□,不作鹉。

    至唐武後時,狄仁傑對雲:鹉者,陛下之姓,起二子則□翼振矣。

    其字其音皆與三國時不同,此古今語言文字變移之證也。

    釋文當雲母本或作□,古茂後反,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