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故名刀鹩,刀與剖義相應。
改刀為鳭,讀丁堯切,非也。
玉篇雲:鹪鹩亦鳭鹩。
其說尤誤。
鹪鹩為小鳥,刀鹩則不甚小。
觀郭雲似雀靑斑長尾,則大于□□可知也。
食其中蟲。
四字當□。
從鳥尞聲。
洛蕭切。
二部。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鶠yǎn 注解:鶠鳥也。
其雌皇。
釋鳥:鶠鳳,其雌皇。
說者便以鳳皇釋之。
據許則有鳥名鶠鳳,非可以鳳釋鶠也。
鳥字葢鳳之誤。
三字一句。
從鳥匽聲。
于幰切。
十四部。
一曰鳳皇也。
此别一義,與說爾雅者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鴲zhī 注解:瞑鴲也。
廣韻曰:小靑雀也。
按廣韻葢謂卽竊脂。
從鳥旨聲。
旨夷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鵅luò 注解:烏鸔也。
見釋鳥。
郭雲:水鳥也。
按此與隹部雒,音同義别。
從鳥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鸔bǔ 注解:烏鸔也。
從鳥□聲。
蒲木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鶴hè 注解:鶴鳴九臯,聲聞于天。
鶴字今補,此見詩小雅。
毛曰:臯,澤也。
言身隐而名著也。
爾雅無鶴,故偁詩。
後人鶴與鹄相亂。
從鳥隺聲。
下各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鹭lù 注解:白鹭也。
釋鳥曰:鹭,舂鋤。
周頌、魯頌傳曰:鹭,白鳥也。
按大雅:白鳥翯翯。
白鳥謂鹭,傳不言者,人所共知也。
漢人謂鹭為白鳥也,于頌則以人所知說其所不知,此傳注之體也。
陸氏疏雲: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
此白鹭當作白鳥,許之例多因毛傳也。
舂鋤者,謂其狀俯仰如舂如鋤。
從鳥路聲。
洛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鹄hú 注解:黃鹄也。
黃,各本作鴻,今依□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
戰國策:黃鹄遊于江海,淹于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
賈生惜誓曰:黃鹄一舉兮知山川之纡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
凡經史言鴻鹄者,皆謂黃鹄也。
或單言鹄,或單言鴻。
從鳥告聲。
胡沃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鴻hónɡp152上 注解:鴻,此複舉字之未□者。
鹄也。
黃鹄一名鴻。
豳風:鴻飛遵渚。
毛曰:鴻不宜循渚,鴻飛遵陸。
毛曰:陸非鴻所宜止。
按鄭箋隻雲鴻大鳥,不言何鳥,學者多雲雁之大者。
夫鴻雁遵渚遵陸亦其常耳,何以毛雲不宜,以喻周公未得禮。
正謂一舉千裡之大鳥,常集高山茂林之上,不當循小州之渚、高平之陸也。
經傳鴻字有謂大雁者,如曲禮:前有車騎則載飛鴻,易:鴻漸于盤是也。
有謂黃鹄者,此詩是也。
單呼鹄,絫呼黃鹄、鴻鹄,黃言其色。
鴻之言□也,言其大也,故又單呼鴻雁之大者曰鴻,字當作□而假借也。
從鳥江聲。
戶工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qiū 注解:秃□也。
小雅毛傳:鹙,秃鹙也。
張尚對孫皓曰:鳥之大者有秃鹙。
古今注曰:扶老,秃秋也。
大者頭高八尺。
李時珍說其形甚詳,雲頭項皆無毛。
此其偁秃之故乎。
從鳥尗聲。
七由切。
三部。
尗、秋聲同在三部也。
鹙,□或從秋。
秋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鴛yuān 注解:鴛鴦也。
小雅傳曰:鴛鴦,匹鳥也。
古今注曰:雌雄未嘗相離。
按鸂□者,鴛鴦屬也。
從鳥夗聲。
于袁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鴦yānɡ 注解:鴛鴦也。
二字雙聲。
從鳥央聲。
于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鵽duò 注解:鵽鸠也。
釋鳥鵽鸠,郭連下文□雉為一物。
釋鳥:□雉泆泆。
郭雲:卽鵽鸠也。
據許不雲□雉也,則許讀不同郭也。
郭雲:鵽大如鴿,出北方沙漠地,俗名突厥雀。
按南都賦:歸雁鳴鵽,黃稻鱻魚,以為勺藥。
若莊子逸篇雲:靑鵽愛子忘親。
此必别是一物也。
從鳥叕聲。
丁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lù 注解:蒌鵝也。
釋鳥:鵱,鷜鵝。
郭雲:今之野鵝。
按篇、韻皆以鵱鷜為句,許作蒌而下屬,則古讀不同。
蒌□,鳥名,今不定為何鳥也。
論衡雲:蛢彈雀則失鷜。
從鳥坴聲。
力竹切。
三部。
按□篆锴本在部末。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鴚ɡē 注解:鴚鵝也。
三字句。
方言:鴈自關而東謂之鴚□,南楚之外謂之□,或謂之鸧鴚。
廣雅□鵝,倉□鴈也,本此。
按楊、張雲鴈者,鴻雁也。
許以鴻雁字系隹部,此不雲鴚□雁也,知許意不為鴻雁。
鴚字亦作鴐,大□作鴚□,子虛、上林、反離騒、南都賦皆作鴐鵝,古作鴐。
山海經鴐鳥,魯大夫榮駕鵝皆卽鴐鵝也。
古加聲與可聲同音。
張揖注上林賦曰:鴐鵝,野鵝也。
然則非家鵝,亦非鴻雁。
鴻雁屬也,許意當同。
〇魯大夫榮駕鵝,左傳、漢書作駕,與山海經同。
毛居正雲從馬誤,毛非也。
釋
改刀為鳭,讀丁堯切,非也。
玉篇雲:鹪鹩亦鳭鹩。
其說尤誤。
鹪鹩為小鳥,刀鹩則不甚小。
觀郭雲似雀靑斑長尾,則大于□□可知也。
食其中蟲。
四字當□。
從鳥尞聲。
洛蕭切。
二部。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鶠yǎn 注解:鶠鳥也。
其雌皇。
釋鳥:鶠鳳,其雌皇。
說者便以鳳皇釋之。
據許則有鳥名鶠鳳,非可以鳳釋鶠也。
鳥字葢鳳之誤。
三字一句。
從鳥匽聲。
于幰切。
十四部。
一曰鳳皇也。
此别一義,與說爾雅者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鴲zhī 注解:瞑鴲也。
廣韻曰:小靑雀也。
按廣韻葢謂卽竊脂。
從鳥旨聲。
旨夷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鵅luò 注解:烏鸔也。
見釋鳥。
郭雲:水鳥也。
按此與隹部雒,音同義别。
從鳥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鸔bǔ 注解:烏鸔也。
從鳥□聲。
蒲木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鶴hè 注解:鶴鳴九臯,聲聞于天。
鶴字今補,此見詩小雅。
毛曰:臯,澤也。
言身隐而名著也。
爾雅無鶴,故偁詩。
後人鶴與鹄相亂。
從鳥隺聲。
下各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鹭lù 注解:白鹭也。
釋鳥曰:鹭,舂鋤。
周頌、魯頌傳曰:鹭,白鳥也。
按大雅:白鳥翯翯。
白鳥謂鹭,傳不言者,人所共知也。
漢人謂鹭為白鳥也,于頌則以人所知說其所不知,此傳注之體也。
陸氏疏雲: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
此白鹭當作白鳥,許之例多因毛傳也。
舂鋤者,謂其狀俯仰如舂如鋤。
從鳥路聲。
洛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鹄hú 注解:黃鹄也。
黃,各本作鴻,今依□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
戰國策:黃鹄遊于江海,淹于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
賈生惜誓曰:黃鹄一舉兮知山川之纡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
凡經史言鴻鹄者,皆謂黃鹄也。
或單言鹄,或單言鴻。
從鳥告聲。
胡沃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鴻hónɡp152上 注解:鴻,此複舉字之未□者。
鹄也。
黃鹄一名鴻。
豳風:鴻飛遵渚。
毛曰:鴻不宜循渚,鴻飛遵陸。
毛曰:陸非鴻所宜止。
按鄭箋隻雲鴻大鳥,不言何鳥,學者多雲雁之大者。
夫鴻雁遵渚遵陸亦其常耳,何以毛雲不宜,以喻周公未得禮。
正謂一舉千裡之大鳥,常集高山茂林之上,不當循小州之渚、高平之陸也。
經傳鴻字有謂大雁者,如曲禮:前有車騎則載飛鴻,易:鴻漸于盤是也。
有謂黃鹄者,此詩是也。
單呼鹄,絫呼黃鹄、鴻鹄,黃言其色。
鴻之言□也,言其大也,故又單呼鴻雁之大者曰鴻,字當作□而假借也。
從鳥江聲。
戶工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qiū 注解:秃□也。
小雅毛傳:鹙,秃鹙也。
張尚對孫皓曰:鳥之大者有秃鹙。
古今注曰:扶老,秃秋也。
大者頭高八尺。
李時珍說其形甚詳,雲頭項皆無毛。
此其偁秃之故乎。
從鳥尗聲。
七由切。
三部。
尗、秋聲同在三部也。
鹙,□或從秋。
秋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鴛yuān 注解:鴛鴦也。
小雅傳曰:鴛鴦,匹鳥也。
古今注曰:雌雄未嘗相離。
按鸂□者,鴛鴦屬也。
從鳥夗聲。
于袁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鴦yānɡ 注解:鴛鴦也。
二字雙聲。
從鳥央聲。
于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鵽duò 注解:鵽鸠也。
釋鳥鵽鸠,郭連下文□雉為一物。
釋鳥:□雉泆泆。
郭雲:卽鵽鸠也。
據許不雲□雉也,則許讀不同郭也。
郭雲:鵽大如鴿,出北方沙漠地,俗名突厥雀。
按南都賦:歸雁鳴鵽,黃稻鱻魚,以為勺藥。
若莊子逸篇雲:靑鵽愛子忘親。
此必别是一物也。
從鳥叕聲。
丁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lù 注解:蒌鵝也。
釋鳥:鵱,鷜鵝。
郭雲:今之野鵝。
按篇、韻皆以鵱鷜為句,許作蒌而下屬,則古讀不同。
蒌□,鳥名,今不定為何鳥也。
論衡雲:蛢彈雀則失鷜。
從鳥坴聲。
力竹切。
三部。
按□篆锴本在部末。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鳥部 鴚ɡē 注解:鴚鵝也。
三字句。
方言:鴈自關而東謂之鴚□,南楚之外謂之□,或謂之鸧鴚。
廣雅□鵝,倉□鴈也,本此。
按楊、張雲鴈者,鴻雁也。
許以鴻雁字系隹部,此不雲鴚□雁也,知許意不為鴻雁。
鴚字亦作鴐,大□作鴚□,子虛、上林、反離騒、南都賦皆作鴐鵝,古作鴐。
山海經鴐鳥,魯大夫榮駕鵝皆卽鴐鵝也。
古加聲與可聲同音。
張揖注上林賦曰:鴐鵝,野鵝也。
然則非家鵝,亦非鴻雁。
鴻雁屬也,許意當同。
〇魯大夫榮駕鵝,左傳、漢書作駕,與山海經同。
毛居正雲從馬誤,毛非也。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