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秦風蒙伐有苑。
毛曰:伐,中幹也。
周禮司兵。
掌五盾。
鄭曰:五盾,幹橹之屬。
其名未□聞也。
按木部及韋昭曰:大楯曰橹。
則中幹次之。
盾之大小略見于釋名。
毛雲中幹,析言之。
方言及許統言之。
方言曰:盾,自□而東謂之□。
或謂之幹。
□西謂之盾。
作□者,或體也。
作伐者,假借字。
蘇秦傳作□。
從盾犮聲。
扶發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盾部 □kuī 注解:盾握也。
人所握處也。
其背脊隆處曰瓦。
見左傳。
從盾圭聲。
苦圭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盾部 自zì 注解:鼻也。
象鼻形。
此以鼻訓自。
而又曰象鼻形。
王部曰:自讀若鼻。
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
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
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
凡從自之字,如屍部□,卧息也。
言部詯,膽氣滿聲在人上也。
亦皆于鼻息會意。
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
疾二切。
十五部。
凡自之屬皆從自。
□,古文自。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自部 □mián 注解:宀宀不見也。
臱宀□韻。
宀,交覆□屋也。
宀宀,密緻皃。
毛詩曰綿。
韓詩曰民民其實一也。
阙。
上從自。
下不知其何意。
故雲阙其形也。
武延切。
古音如民。
十二部0588文二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自部 白zì 注解:此亦自字也。
省自者,□言之氣從鼻出,與口相助。
□者,意内而言外也。
言從口出,而氣從鼻出。
與口相助。
故其字上從自省,下從口。
而讀同自。
疾二切。
十五部。
凡白之屬皆從白。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皆jiē 注解:俱□也。
司部曰:□者,意内而言外也。
其意為倶。
其言為皆。
以言表意,是謂意内言外。
人部倶下曰皆也,是謂轉注。
又偕下曰一曰倶也。
則音義皆同。
從比從白。
從比會意。
古諧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魯lǔ 注解:鈍□也。
孔注論語曰:魯,鈍也。
左傳。
魯人以為敏。
謂鈍人也。
釋名曰:魯,魯鈍也。
國多山水。
民性樸鈍。
按椎魯鹵莽皆卽此。
從白魚聲。
各本作鲝省聲。
按鲝從差省聲。
在古音十七部。
今之歌麻韻。
魯字古今音皆在五部。
□橹字用為龤聲。
古文以旅為魯。
則鲝為淺人妄改也。
今正。
郞古切。
五部。
《論語》曰:“參也魯。
”先進篇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者zhěp137上 注解:别事□也。
言主于别事。
則言者以别之。
喪服經: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屦者。
注曰:者者,明為下出也。
此别事之例。
凡俗語雲者個,者般,者回皆取别事之意。
不知何時以迎這之這代之。
這魚戰切。
從白□聲。
□,古文旅。
□部,曰:□,古文旅。
者之偏旁乃全不類,轉寫之過也。
之也切。
古音在五部。
讀如煑。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chóu 注解:□也。
凡毛傳之例,雲辭也。
如芣苢之薄,漢廣之思,草蟲之止,載馳之載,大叔于田之忌,山有扶蘇之且皆是。
說文之例,雲某□。
自部外。
欥為诠□,矣為語已□,矧為況□,曶為出氣□,各為異□,□為驚□,尒□之必然也,曾□之舒也皆是。
然則□也二字非例,當作“誰,□也”三字。
堯典言疇若子者二,皆訓誰。
則言疇咨若者二,亦必同。
疇咨當先咨後疇,語急故尒。
壁中古文字作□,古字也。
爾雅:疇、孰,誰也。
字作疇,今字也。
許以疇為假借字,□為正字,故口部曰□,誰也。
則又□、疇為古今字。
說文之例,叙篆文合以古籒。
□者古文,非小篆也,何以廁此也?凡書、禮古文往往依其部居錄之,不必皆先小篆後古文,亦不必如上部之例。
先古文必系以小篆,所以尊經也。
尚書作疇不作□者,葢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易之同爾雅也。
從白□聲。
□與疇同。
直由切。
三部。
《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
曰字今補。
“帝曰:□咨。
”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zhì 注解:識□也。
此與矢部知音義皆同,故二字多通用。
從白虧知。
锴曰:虧亦氣也。
按從知會意,知亦聲。
知義切。
十六部。
□*,古文智。
此依锴本。
□卽口,〈矢□〉卽知也。
省白。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百bǎi 注解:十十也。
從一白。
博陌切。
五部。
數。
十十為一百。
百,白也。
白,吿白也。
此說從白之意。
數長于百,可以□言白人也。
各本脫此八字,依韻會補。
十百為一貫。
貫,章也。
此類舉之。
百、白□韻,貫、章雙聲。
章,明也。
數大于千,盈貫章明也。
各本下貫訛相,依韻會正。
□,古文百。
自白同。
0594文七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鼻bíp137下 注解:所□引氣自□也。
所以二字今補。
口下曰所以言食也,舌下曰所以言别味也是其例。
老子注曰:天食有以五氣,從鼻入。
地食人以五味。
從口入。
白虎通引元命苞曰:鼻者肺之使。
按鼻一呼一吸相乗除,而引氣于無竆。
自,讀如今人言自家之自。
自本訓鼻,引伸為自家。
從自□。
以義為形也。
父二切。
十五部。
凡鼻之屬皆從鼻。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鼻部 齅xiù 注解:□鼻就臭也。
玉篇引論語:三齅而作。
從鼻臭,臭亦聲,讀若嘼牲之嘼。
各本嘼作畜,非。
許救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鼻部 鼾hān 注解:卧息也。
息,鼻息也。
廣韻曰:卧氣激聲。
許幹切。
從鼻幹聲,讀若汗。
侯幹切。
十四部。
按古讀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
秦風蒙伐有苑。
毛曰:伐,中幹也。
周禮司兵。
掌五盾。
鄭曰:五盾,幹橹之屬。
其名未□聞也。
按木部及韋昭曰:大楯曰橹。
則中幹次之。
盾之大小略見于釋名。
毛雲中幹,析言之。
方言及許統言之。
方言曰:盾,自□而東謂之□。
或謂之幹。
□西謂之盾。
作□者,或體也。
作伐者,假借字。
蘇秦傳作□。
從盾犮聲。
扶發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盾部 □kuī 注解:盾握也。
人所握處也。
其背脊隆處曰瓦。
見左傳。
從盾圭聲。
苦圭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盾部 自zì 注解:鼻也。
象鼻形。
此以鼻訓自。
而又曰象鼻形。
王部曰:自讀若鼻。
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
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
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
凡從自之字,如屍部□,卧息也。
言部詯,膽氣滿聲在人上也。
亦皆于鼻息會意。
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
疾二切。
十五部。
凡自之屬皆從自。
□,古文自。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自部 □mián 注解:宀宀不見也。
臱宀□韻。
宀,交覆□屋也。
宀宀,密緻皃。
毛詩曰綿。
韓詩曰民民其實一也。
阙。
上從自。
下不知其何意。
故雲阙其形也。
武延切。
古音如民。
十二部0588文二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自部 白zì 注解:此亦自字也。
省自者,□言之氣從鼻出,與口相助。
□者,意内而言外也。
言從口出,而氣從鼻出。
與口相助。
故其字上從自省,下從口。
而讀同自。
疾二切。
十五部。
凡白之屬皆從白。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皆jiē 注解:俱□也。
司部曰:□者,意内而言外也。
其意為倶。
其言為皆。
以言表意,是謂意内言外。
人部倶下曰皆也,是謂轉注。
又偕下曰一曰倶也。
則音義皆同。
從比從白。
從比會意。
古諧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魯lǔ 注解:鈍□也。
孔注論語曰:魯,鈍也。
左傳。
魯人以為敏。
謂鈍人也。
釋名曰:魯,魯鈍也。
國多山水。
民性樸鈍。
按椎魯鹵莽皆卽此。
從白魚聲。
各本作鲝省聲。
按鲝從差省聲。
在古音十七部。
今之歌麻韻。
魯字古今音皆在五部。
□橹字用為龤聲。
古文以旅為魯。
則鲝為淺人妄改也。
今正。
郞古切。
五部。
《論語》曰:“參也魯。
”先進篇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者zhěp137上 注解:别事□也。
言主于别事。
則言者以别之。
喪服經: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屦者。
注曰:者者,明為下出也。
此别事之例。
凡俗語雲者個,者般,者回皆取别事之意。
不知何時以迎這之這代之。
這魚戰切。
從白□聲。
□,古文旅。
□部,曰:□,古文旅。
者之偏旁乃全不類,轉寫之過也。
之也切。
古音在五部。
讀如煑。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chóu 注解:□也。
凡毛傳之例,雲辭也。
如芣苢之薄,漢廣之思,草蟲之止,載馳之載,大叔于田之忌,山有扶蘇之且皆是。
說文之例,雲某□。
自部外。
欥為诠□,矣為語已□,矧為況□,曶為出氣□,各為異□,□為驚□,尒□之必然也,曾□之舒也皆是。
然則□也二字非例,當作“誰,□也”三字。
堯典言疇若子者二,皆訓誰。
則言疇咨若者二,亦必同。
疇咨當先咨後疇,語急故尒。
壁中古文字作□,古字也。
爾雅:疇、孰,誰也。
字作疇,今字也。
許以疇為假借字,□為正字,故口部曰□,誰也。
則又□、疇為古今字。
說文之例,叙篆文合以古籒。
□者古文,非小篆也,何以廁此也?凡書、禮古文往往依其部居錄之,不必皆先小篆後古文,亦不必如上部之例。
先古文必系以小篆,所以尊經也。
尚書作疇不作□者,葢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易之同爾雅也。
從白□聲。
□與疇同。
直由切。
三部。
《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
曰字今補。
“帝曰:□咨。
”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zhì 注解:識□也。
此與矢部知音義皆同,故二字多通用。
從白虧知。
锴曰:虧亦氣也。
按從知會意,知亦聲。
知義切。
十六部。
□*,古文智。
此依锴本。
□卽口,〈矢□〉卽知也。
省白。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百bǎi 注解:十十也。
從一白。
博陌切。
五部。
數。
十十為一百。
百,白也。
白,吿白也。
此說從白之意。
數長于百,可以□言白人也。
各本脫此八字,依韻會補。
十百為一貫。
貫,章也。
此類舉之。
百、白□韻,貫、章雙聲。
章,明也。
數大于千,盈貫章明也。
各本下貫訛相,依韻會正。
□,古文百。
自白同。
0594文七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白部 鼻bíp137下 注解:所□引氣自□也。
所以二字今補。
口下曰所以言食也,舌下曰所以言别味也是其例。
老子注曰:天食有以五氣,從鼻入。
地食人以五味。
從口入。
白虎通引元命苞曰:鼻者肺之使。
按鼻一呼一吸相乗除,而引氣于無竆。
自,讀如今人言自家之自。
自本訓鼻,引伸為自家。
從自□。
以義為形也。
父二切。
十五部。
凡鼻之屬皆從鼻。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鼻部 齅xiù 注解:□鼻就臭也。
玉篇引論語:三齅而作。
從鼻臭,臭亦聲,讀若嘼牲之嘼。
各本嘼作畜,非。
許救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鼻部 鼾hān 注解:卧息也。
息,鼻息也。
廣韻曰:卧氣激聲。
許幹切。
從鼻幹聲,讀若汗。
侯幹切。
十四部。
按古讀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