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

關燈
咄duō 注解:相謂也。

    謂欲相語而先驚之之□。

    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驚之意。

    倉颉篇曰:咄,啐也。

    說文:啐,驚也。

    李善注曹植贈彪詩引說文:咄,□也。

    從口出聲。

    當□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唉āi 注解:應也。

    《方言》:欸,然也。

    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

    按廣雅欸□然譍也,本方言。

    許以唉訓應,欠部欸訓訾,與《方言》異。

    葢唉、欸古通用也。

    □應書引作譍聲也。

    從口矣聲。

    讀若塵埃。

    烏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哉zāi 注解:言之閑也。

    釋诂:孔□哉延虛無之言閑也。

    許分别釋之曰:哉為言之閑。

    锴雲:若左傳遠哉遙遙,《論語》君子哉若人是,哉為閑隔之□。

    按如锴說,則必句中乃為言之閑,豈句末者非耶。

    句中哉字皆可□句。

    凡□者之際曰閑,一者之竟亦曰閑,一之竟卽□之際也。

    言之閑歇多用哉字。

    若哉生明,初哉首基,則又訓哉為始,凡竟卽為始。

    從口□聲。

    将來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噂zǔn 注解:聚語也。

    《小雅》傳曰:噂猶噂噂,沓猶沓沓。

    從口尊聲。

    子損切。

    十三部。

    《詩》曰:“噂沓背憎。

    ”人部又引詩僔沓背憎。

    詩釋文曰:噂,說文作僔。

    五經文字亦雲:僔,詩小雅作噂。

    陸、張皆不雲說文有噂,則知淺人依詩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咠qì 注解:聶語也。

    耳部曰:聶,附耳私小語也。

    按聶取□耳附一耳,咠取口附耳也。

    從口耳。

    七入切。

    七部。

    《詩》曰:“咠咠幡幡。

    ”巷伯三章:緝緝翩翩,四章:捷捷幡幡。

    許引當雲咠咠翩翩。

    而雲咠咠幡幡者,誤合二章為一耳。

    咠咠,今詩作緝緝。

    毛雲:緝緝,口舌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呷xiā 注解:吸呷也。

    司馬相如賦曰:翕呷萃蔡。

    張揖曰:翕呷,衣起張也。

    海賦:猶尚呀呷,餘波獨湧。

    李善曰:呀呷,波相呑之皃。

    吳都賦曰:誼嘩喤呷。

    廣韻:喤呷,衆聲也。

    從口甲聲。

    呼甲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嘒huìp58上 注解:小聲也。

    《小雅》:嗚蜩嘒嘒。

    毛曰:嘒嘒,聲也。

    按商頌:嘒嘒管聲。

    毛曰:嘒嘒,和也。

    從口彗聲。

    呼惠切。

    十五部。

    《詩》曰:“嘒彼小星。

    ”嚖,或從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嘫rán 注解:語聲也。

    《方言》:欸,然也。

    廣雅:欸□然也。

    按然卽嘫,應聲也。

    從口然聲。

    如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唪běnɡ 注解:大□也。

    《玉篇》、《手鑒》皆作大聲。

    從口奉聲。

    讀若《詩》曰“瓜瓞菶菶”。

    方蠓切。

    九部。

    按今生民作瓜瓞唪唪,而玉、口二部□引皆作菶菶。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嗔tián 注解:盛氣也。

    門部曰:阗,盛皃。

    聲羲與此同。

    今毛詩振旅阗阗,許所據作嗔嗔。

    玉藻:盛氣顚實。

    注雲:顚讀為阗。

    盛身中之氣使之阗滿。

    《孟子》:填然鼓之。

    是則聲同得相假借也。

    古音陳。

    今俗以為謓恚字。

    從口眞聲。

    待年切。

    十二部。

    《詩》曰:“振旅嗔嗔。

    ”《小雅》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嘌piāo 注解:疾也。

    桧風:匪車嘌兮。

    毛曰:嘌嘌,無節度也。

    按無節度者,卽上章所雲疾驅,非有道之車也。

    從口票聲。

    撫招切。

    二部。

    《詩》曰:“匪車嘌兮。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嘑hū 注解:号也。

    号部曰:号,嘑也。

    是為轉注。

    雞人夜嘑旦以嘂百官,此嘑字之僅存者也。

    若銜枚氏嘂呼歎嗚,《大雅》式号式呼,以及諸書雲叫呼者其字皆當作嘑,不當用外息之字。

    嘑或作謼,崔靈恩毛詩:式号式謼。

    從口虖聲。

    荒烏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喅yù 注解:音聲喅喅然。

    從口昱聲。

    餘六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嘯xiào 注解:吹聲也。

    召南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

    從口肅聲。

    稣吊切。

    古音在三部。

    嘯,籒文嘯。

    從欠。

    欠部重出嘯字,引詩其嘯也謌。

    今詩惟條其嘯矣作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台yí 注解:說也。

    台說者,今之怡悅字。

    說文怡訓和,無悅字。

    今文尚書:舜讓于德不台。

    見《漢書□王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