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補正
關燈
小
中
大
昆山顧炎武撰
餘為唐韻正已成書矣念考古之功實始于宋吳才老而其所着韻補僅散見于後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頃過東萊任君唐臣有此書因從假讀之月餘其中合者半否者半一一取而注之名曰韻補正以附古音表之後如才老可謂信而好古者矣後之人如陳季立方子謙之書不過襲其所引用别為次第而已今世盛行子謙之書而不知其出于才老可歎也然才老多學而識矣未能一以貫之故一字而數葉若是之紛紛也夫以餘之谫陋而獨學無朋使得如才老者與之講習以明六經之音複三代之舊亦豈其難而求之天下卒未見其人而餘亦已老矣又焉得不于才老之書而重為之三歎也夫柔兆敦牂孟冬之二十日東吳顧炎武書
上平聲
一東
合者一十二字 江杠橦幢撞?厖窻牕雙降洚【已上俱采入唐韻正後仿此】
不合者二十四字 登唐徴崩分方朋憑溤房務甍夢尊彰讒乘繩膺薨興?湛陵【已上皆後人無稽之誤不可引以為據後仿此】
疑者七字 禽調心深應隂臨【已上七字雖不合古音以其見于詩易故疑而阙之說見詩易本章下】
四聲轉用不必注者一十四字 控棟洞恸寵縱誦訟頌□□甕用壟
韻中元有者一字 童【引春秋公羊傳公防宋公于夫童左氏谷梁皆作鐘】
二冬 古通東
三鐘 古通東
四江 古通陽或轉入東【此韻古通東不入陽】
五支
合者一十二字 丘裘仇牛能否罘謀尤訧肬蠲不合者四十一字 加嘉歌求虬釿義議誼峩峨我魚焞逃旎波浮莎多防春沙鲨魦疏灑憂柯禍化和蛇猷悠由遊遊運羅人
古音同用不必注者四十一字 皆階喈偕街佳垓該陔乖娃開厓皚台排俳災災哉猜才财材裁齋钗侪哀埃淮防懷諧湝孩胎來萊霾埋【按佳皆灰咍四韻既注雲古通支則全韻皆通此注不必更贅】
四聲轉用不必注者二十字 □佩斾配備沫哜濟志試是畏毀諱緯壞怠易荠次
韻中元有者五字 雌資斯私茲【注雌千西切資津私切斯相支切私息夷切茲子之切又引徐锴說文系傳曰凡斯皆當讀如西今惟馬嘶方讀如西蓋失之又雲子聲本如濟水之濟以濟翻茲方得本音思息茲切詞似茲切皆當用此音以翻今讀訛按此論甚當學者不可不知然總不出本韻之中非有改易也】
六脂 古通支
七之 古通支
八微 古通支
九魚
合者四十字 家瓜葭鈎溝衙頭挐華不蟇鄹郰陬□驟邪琊驺舎奢讴嘔姱侯騢瑕豭霞鰕铧遐牙芽偷媮樓婁镂
不合者六十二字 歌鸠獢龜驕丘恢求仇逃台疇帱籌俦濤懲朝持能杯兵謀旄髳毛媒鍪侔髦消修囚遒周州洲舟昭朝巢醻憂祅休麻嬉灰孩遊由尤陵流留寮仍資訾斯思詞
古音同用不必注者一字 吾
四聲轉用不必注者一十三字 故據去溥傅墓幕庑素煦喻慮鹭
十虞 古通魚
十一模 古通魚
十二齊 古通支
十三佳 古轉聲通支【轉聲者改此之聲以就彼之韻如才老所注佳為堅奚切來為陵之切之類是也古人韻緩不必改字已見音論中卷】
十四皆 古轉聲通支
十五灰 古通支
十六咍 古轉聲通支
十七真
合者五字 旂沂命【古音彌吝反此音彌并切誤】揮煇
不合者六十字 宮弓躬徑頸敬功磬慶肯謙嵓定南男佞甯葚逞崩風楓凡夢萌宗寝濳替潭蕈靜鮮生姓牲争中終衆章政襜耽笙爽三厭衣嘤譻鹹莖雄熊楊醟嶺領隆【按此韻所收甚雜如躬字三引皆不同易震上六爻辭與鄰為韻則當入真艮象傳與心為韻則當入侵班固東都賦與徴為韻則當入蒸而才老竝收此韻之内又引弓字所引皆姑?切雄熊字所引皆于陵切夢字所引莫滕切則當入蒸南男字所引皆尼心切風楓字所引皆方愔切潛潭蕈字所引皆才淫切嵓字所引魚金切葚字所引知林切耽字所引持林切則當入侵生牲字所引皆桑經切磬字所引苦丁切定字所引唐丁切靜字所引千廷切争字所引甾陉切則當入青嘤譻字所引皆伊盈切嶺領字所引皆離貞切頸字所引拘盈切敬字所引居卿切政字所引諸盈切醟字所引于平切則當入耕清而又竝收此韻之内蓋才老誤以庚耕清青蒸登侵七韻皆通真而其所?遂至雜入二十餘韻之字于是一字可讀為數音而決裂部分蕩棄繩墨惟其意之所之而無施不可矣蓋其長于采?而短于甄别則其弊必至于此學者不可以不辨】
古音同用不必注者一百三十五字 昆鹍琨鳏觀冠悁堅閑坤髠愆牽艱幹虔原源嫄元鼋頑研顔言颠巅敦天焞暾田豚臀屯難年□阗填奔贲分蕃番翩偏篇雰紛芬氛翻璠便盆盤焚濆墳繁煩樊燔門扪綿緜泯蠻聞文紋尊樽罇千遷村存嶟蹲泉前孫宣飱西【已見下平一先】先僊旋還旃鹯川傳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