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辰集下】【歹字部】 殖 【唐韻】常職切【集韻】【韻會】【正韻】丞職切,□音植。
【說文】脂膏久殖也。
【徐曰】脂膏久則浸潤。
【玉篇】生也,種也。
【書湯誥】兆民允殖。
【呂□】農殖嘉穀。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
又興生財利曰殖。
【書仲虺之誥】不殖貨利。
【傳】殖,生也。
不生資貨財利,言不貪也。
《史記》有《貨殖傳》。
又封殖也。
【書仲虺之誥】殖有禮。
【傳】有禮者封殖之。
【左傳昭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
又蕃也,長也。
【魯語】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韋註】殖,蕃也。
又【左傳昭元年】內官不及同姓。
其生不殖。
【杜註】殖,長也。
又立也。
【周語】以殖義方。
又學殖。
【左傳昭十八年】夫學,殖也。
不學將落。
【杜註】殖,生長也。
言學之進德,如農之殖苗,日新月益。
又殖殖,平正也。
【詩小雅】殖殖其庭。
又【集韻】仕吏切,音事。
植也。
【左傳襄三十年】子產從政,輿人誦之曰:我有田疇,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註】殖,時力反。
徐,是吏反。
葉下韻。
考證:〔【左傳昭八年】夫學,殖也。
不殖將落。
〕謹照原文八年改十八年。
不殖改不學。
殗 【辰集下】【歹字部】 殗 【玉篇】於劫切【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浥。
病也。
【揚子方言】殗殜,微也。
宋衞之閒曰殗。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又重也。
【左思吳都賦】重葩殗葉。
【註】殗,重也。
葉重疉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
義同。
一曰歿也。
又【集韻】於贍切,音□。
與□同。
汚觸也。
或作殗。
殘 【辰集下】【歹字部】 殘 【廣韻】昨幹切【集韻】【韻會】財幹切,□音。
【說文】賊也。
【詩小雅】廢爲殘賊。
【孟子】賊義者謂之殘。
又【釋名】殘,踐也。
踐使殘壞也。
【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
又【史記樊噲傳】殘東垣。
【註】謂多所殺傷也。
又惡也。
【書泰誓】取彼兇殘。
【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
又放逐也,殺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
【揚子方言】殺也。
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
音廩。
或洛感反。
又食餘也。
【杜甫詩】殘杯與冷炙。
又煑肉之名。
【張協七命】鷰□猩脣,髦殘象白。
【註】髦,髦牛也。
殘白,蓋煮肉之異名。
【崔駰博徒論】□臛羊殘。
又殘缺也。
【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專已守殘。
【註】師古曰:專執已所偏見,苟守殘缺之文。
又穿鑿傅會謂之蕞殘。
【王充論衡】蕞殘滿車,不成爲道。
玉屑滿篋,不成爲寶。
又惡罵曰殘罵。
【揚子方言】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貪暴吏曰殘吏。
【後漢明帝紀】殘吏放手。
又五殘,星名。
【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
【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
【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又與戔通。
【易賁卦】束帛戔戔。
【註】引子夏《易》束帛殘殘。
又【魏志】辰韓名樂浪人爲阿殘。
東方人名我爲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之人也。
又膾殘,魚名。
【皮日休詩】分明數得膾殘魚。
又【高僧傳】明瓚禪師,性懶而食殘,號懶殘。
又【韻補】葉財先切,音前。
【班彪北征賦】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諐。
何夫子之妄說兮,孰雲地脈而生殘。
又【夢溪筆談】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爲右文。
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
如木類,其左皆從木。
所謂右文者,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
○按殘義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記於此。
考證:〔【崔駰博徒論】□曤羊殘。
〕謹照原文曤改臛。
殙 【辰集下】【歹字部】 殙 【廣韻】【集韻】【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瞀也。
與惛同。
一曰矜也。
【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殙。
又【廣雅】殙,病也。
一曰未立名而死曰殙。
又【集韻】莫困切,音悶。
氣絕也。
或作。
互詳字註。
殚 【辰集下】【歹字部】 殫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殛盡也。
【班固西都賦】百獸駭殫。
又凡盡皆曰殫。
【司馬相如子虛賦】殫覩人物之變態。
【張衡西京賦】殫所未見。
通作單。
【詩周頌】單厥心。
【禮祭義】歲旣單矣。
皆與殫同。
又【韻補】葉都懸切,音顚。
【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思所以爲虔。
肅肅之儀盡,穆穆之禮殫。
殛 【辰集下】【歹字部】 殛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
【說文】殊也。
【爾雅釋言】殛,誅也。
【郉疏】謂誅責也。
【書舜典】殛鯀于羽山。
【孔傳】殛竄放流皆誅也。
異其文,述作之體。
【左傳僖二十八年】明神先君,是糾是殛。
一說斥死曰殛。
又【集韻】竭億切,音極。
死也。
殜 【辰集下】【歹字部】 殜 【廣韻】與涉切【集韻】弋涉切,□音葉。
殗殜,病也。
一曰微也。
【郭璞方言註】殗殜,病半臥半起也。
又【集韻】直涉切,音。
又【集韻】【韻會】□餘業切,音□。
義□同。
亦作□。
殞 【辰集下】【歹字部】 殞 【廣韻】于敏切【集韻】【韻會】【正韻】羽敏切,□音磒。
歿也。
又落也。
【潘嶽秋興賦】槁葉夕殞。
別作隕。
又【集韻】羽粉切,音抎。
義同。
殟 【辰集下】【歹字部】 殟 【唐韻】【集韻】□烏沒切,音嗢。
【說文】胎敗也。
一曰心悶。
又殟歿,舒緩貌。
【傅毅舞賦】超逾鳥集,縱弛殟歿。
【註】言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捨也。
殟,烏骨切。
又【唐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溫。
【博雅】殙殟,病也。
一曰極也。
殠 【辰集下】【歹字部】 殠 【唐韻】【集韻】【韻會】□尺救切,音臭。
【說文】腐氣也。
【玉篇】物傷氣也。
【前漢楊王孫傳】其穿下不及泉,上不洩臭。
又【楊惲傳】單于得漢美食好物,謂之殠惡。
又【集韻】許救切。
音嗅。
義同。
又【廣韻】【集韻】□許久切,音朽。
臭也。
【集韻】或省作臰。
【韻會】本作殠,通作臭。
【左傳註疏】臭是氣總名,元非善惡之稱。
旣謂善氣爲香,則專以惡氣爲臭。
殠字從歺作。
考證:〔【楊惲傳】單于得漢美食好物,以爲殠惡。
〕謹照原文以爲改謂之。
殡 【辰集下】【歹字部】 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刃切,音儐。
【說文】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
【釋名】於西壁下塗之曰殯。
【禮檀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
其愼也,蓋殯也。
【鄭註】愼,讀爲引。
殯引飾棺以輤,葬引飾棺以柳霎。
又【檀弓】孔子曰: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則與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殯》。
【左傳哀十一年】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又使巫祓殯之兇邪曰祓殯。
【左傳襄二十九年】祓殯而禭。
又借爲埋沒意。
【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古文宵字。
註詳宀部七畫。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五忽切,音兀。
□,不安。
【易困卦】困于臲卼。
古文易作倪。
殢 【辰集下】【歹字部】 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
【玉篇】極困也。
又【玉篇】【集韻】□大計切,音弟。
義同。
又【廣韻】呼計切,音。
義同。
【集韻】與□同。
互見□字註。
殣 【辰集下】【歹字部】 殣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左傳昭二年】道殣相望。
【杜註】餓死爲殣。
【詩小雅】尚或殣之。
今文作墐。
傳雲:路冢也。
一曰埋也。
又與覲通。
【前漢郊祀歌】神裵回,若流放,殣冀親,以肆章。
【註】孟康曰:殣,音覲。
師古曰:言神靈裵回。
流而不去,故使我得覲見,冀以親附而陳誠意,使章明之。
殤 【辰集下】【歹字部】 殤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未成人喪也。
【禮喪服傳】年十六至十九死爲長殤,十二至十五死爲中殤,八歲至十一歲死爲下殤,七歲以下爲無服之殤,生未三月不爲殤。
又【禮檀弓】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以夏後氏之墍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
又【周禮地官媒氏】禁嫁殤者。
【註】殤十九以下。
又諡法之一。
【汲冢周書】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
又死於國事、無主之鬼曰國殤。
【楚辭】有《國殤》篇。
毩 【補遺】【辰集】【毛字部】 毩 【篇海類編】渠竹切,音踘。
皮毛之丸。
殥 【辰集下】【歹字部】 殥 【字彙補】翼眞切,音寅。
【淮南子地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
【註】殥,猶遠也。
毭 【辰集下】【毛字部】 毭 【廣韻】田□切【集韻】大豆切,□音豆。
【博雅】□毭,罽也。
又【集韻】匿各切,音諾。
氈屬,極細,可以禦雨。
殦 【備考】【辰集】【歹字部】 殦 【龍龕】音刁。
殧 【辰集下】【歹字部】 殧 【廣韻】【集韻】□子六切,音蹙。
【玉篇】終也。
又【集韻】作答切,音帀。
義同。
又【廣韻】疾僦切,音就。
殧,殄也。
殨 【辰集下】【歹字部】 殨 【唐韻】【集韻】□胡對切,音潰。
【說文】爛也。
又【集韻】戸賄切,音瘣。
腫決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義同。
殩 【辰集下】【歹字部】 殩 【廣韻】七亂切,音竄。
殩孝,秦人曰饋喪家食。
殪 【辰集下】【歹字部】 殪 〔古文〕□□【唐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
【說文】死也。
【左傳隱九年】鄭伯禦戎,前後擊之,盡殪。
【杜註】殪,死也。
又殄絕也。
【書康誥】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又盡也。
【左傳宣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
【杜註】殪,盡也。
又仆也。
【後漢光武紀】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裡閒。
【註】殪,仆也。
又一矢而死曰殪。
【詩小雅】殪此大兕。
【司馬相如上林賦】弦矢分,藝殪仆。
又與瘞通。
【儀禮覲禮】祭川沈,祭地瘞。
【鄭註】古文瘞作殪。
又與翳通。
【韓詩大雅】其葘其殪。
【釋文】葘,反草也。
殪,因也。
因高塡下也。
今《詩》作其葘其翳。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龍龕】同朶。
殫 【辰集下】【歹字部】 殫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殛盡也。
【班固西都賦】百獸駭殫。
又凡盡皆曰殫。
【司馬相如子虛賦】殫覩人物之變態。
【張衡西京賦】殫所未見。
通作單。
【詩周頌】單厥心。
【禮祭義】歲旣單矣。
皆與殫同。
又【韻補】葉都懸切,音顚。
【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思所以爲虔。
肅肅之儀盡,穆穆之禮殫。
殬 【辰集下】【歹字部】 殬 【唐韻】當故切【集韻】多故切,□音妒。
【說文】敗也。
【書洪範】彜倫攸殬。
○按今《書》本作斁。
斁本有亦、妒二音,《正字通》同□,不同□,非。
又【劉勰新論】小利,大利之殬。
小□,大禍之津。
【集韻】或作□。
亦省作睪。
殭 【辰集下】【歹字部】 殭 【玉篇】【廣韻】【集韻】【韻會】□居良切,音薑。
死不朽也。
一曰蠶白也。
今蠶死而白謂殭蠶。
又【玉篇】居亮切,強去聲。
義同。
殮 【辰集下】【歹字部】 殮 【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斂。
□殮也。
【釋名】殮者,斂也,衣死也。
經史□作斂。
【禮檀弓】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
殯 【辰集下】【歹字部】 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刃切,音儐。
【說文】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
【釋名】於西壁下塗之曰殯。
【禮檀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
其愼也,蓋殯也。
【鄭註】愼,讀爲引。
殯引飾棺以輤,葬引飾棺以柳霎。
又【檀弓】孔子曰: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則與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殯》。
【左傳哀十一年】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又使巫祓殯之兇邪曰祓殯。
【左傳襄二十九年】祓殯而禭。
又借爲埋沒意。
【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殰 【辰集下】【歹字部】 殰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谷切,音牘。
【說文】胎敗也。
謂未及生而胎敗也。
【禮樂記】胎生者不殰。
【鄭註】內敗曰殰。
【集韻】通作贕。
殲 【辰集下】【歹字部】 殲 〔古文〕□【唐韻】【廣韻】子廉切【集韻】【類篇】思廉切【韻會】將廉切,□音纖【爾雅釋詁】殲,盡也。
【郉疏】舍人曰:殲,衆之盡也。
【春秋莊十七年】齊人殲于遂。
【穀梁傳】殲者,盡也。
杜預曰:戍遂翫而無備,遂人討而盡殺之,故時史以自盡爲文。
【書胤征】殲厥渠魁。
【詩秦風】殲我良人。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其將聚而殲旃。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硏計切,音詣。
姥也。
殳 【辰集下】【殳字部】 殳 〔古文〕杸【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
【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釋名】殳,殊也。
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
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
八尺曰尋,是丈二也。
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
【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
【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
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
【前漢藝文志】八體六闆。
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
【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
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說文序】七曰殳書。
【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
【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
【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從□。
□音殊,鳥短羽也。
與幾案之幾別。
又與□別。
【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
□,莫勿翻,沈也。
考證:〔【釋名】殳,殊也。
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
〕謹照原文軍上改車上。
毆 【辰集下】【殳字部】 毆 【唐韻】烏後切【集韻】於口切,□音嘔。
【說文】捶毄物也。
【徐曰】以杖擊也。
又【集韻】墟□切,音摳。
【公羊傳桓十二年】盟于毆蛇。
【註】毆,丘于反,又曲侯反。
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韻】虧于切,音區。
與驅、敺音義□同。
【韻會】毛氏曰:毆擊字本從殳,或作攴。
攴,敲也。
今書作文,與歐吐字不同,歐字從欠伸之欠,今俗毆擊字作□,非。
段 【辰集下】【殳字部】 段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緞。
【說文】椎物也。
一曰分段也。
帛二曰緉,分而未麗曰匹,旣麗曰段。
【張衡詩】美人贈我錦繡段。
又款段,馬名。
【後漢馬援傳】禦款段。
【註】款,猶緩也,言形段緩也。
又段谷,水名。
【通典】秦州上邽縣有段谷水,姜維爲鄧艾破於此。
【水經注】藉水又東合段溪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
又阿段,蠻獠之稱。
【北史蠻獠傳】獠無名字,以長幼次第呼之,丈夫稱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
【風俗通】段幹木之後,有出遼西者,本鮮□檀石槐之後。
又段幹,複姓。
又卵不成也。
與毈通。
【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
同鍛。
鍊也。
一曰小冶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段氏爲鏄器。
又通腶。
【禮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段,丁亂反。
從殳,耑省聲。
與叚別。
叚乃假借之義,古馬切。
俗通用,非是。
考證:〔【說文】推物也。
〕謹照原文推改椎。
殷 【辰集下】【殳字部】 殷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
【說文】作樂之盛稱殷。
【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
【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又【呂□】三後成功,惟殷于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
鄭□曰:殷,中也。
春分,陽之中。
秋分,隂之中。
又【禹貢】九江孔殷。
【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
【詩鄭風】殷其盈矣。
【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
【傳】【註】俱訓衆。
又大也。
【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
【疏】殷,大也。
大祭謂之殷祭。
【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
【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
【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
【正義曰】衡,北鬥衡也。
殷,當也。
言鬥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
【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
【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
【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
又齊人言殷聲如衣。
今姓有衣者,殷之胄。
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
【詩邶風】憂心殷殷。
【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緻爲殷勤,別作慇。
又【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音隱。
雷發聲也。
【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或從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
【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
【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又【集韻】【韻會】□於靳切。
音。
【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
【註】殷,當也,中也。
○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音黫。
赤黑色也。
【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
【杜註】血色久則殷。
殷,音近煙。
今人以赤黑爲殷色。
【杜甫詩】曾閃朱旗北鬥殷。
【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俱讀黫yān。
殸 【辰集下】【殳字部】 殸 【唐韻】苦定切【集韻】詰定切,□音罄。
【說文】磬,籀文省作殸。
又【玉篇】口耕切【廣韻】口莖切,□音鏗。
敵也。
又【集韻】聲古作殸。
註詳耳部十一畫。
殹 【辰集下】【殳字部】 殹 【唐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說文】擊中聲。
【長箋】擊中聲者,聲相應也。
又語詞。
【石鼓文】汧殹沔沔。
【郭註】殹,讀如繫,語助也。
又【集韻】煙奚切,音鷖。
義同。
又【揚子方言】殹,幕也。
【郭璞註】謂蒙幕也。
殹音鷖。
【醜集下】【女字部】俗媆字。
殺 【辰集下】【殳字部】 殺 〔古文〕□□□□□□□【唐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煞。
【說文】戮也。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
五曰殺。
【疏】太宰有誅無殺。
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
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
又【爾雅釋詁】殺,克也。
【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獲也。
【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
諸侯殺,則下小綏。
大夫殺,則止佐車。
【註】殺,獲也。
又同死。
【孟子】兇年不能殺。
又忘也。
【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
【註】李軌雲:殺,猶亡也。
亡生者不死也。
崔雲:除其營生爲殺生。
又薙草曰殺。
【禮月令】利以殺草。
又霜殺物曰殺。
【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
【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又以火炙簡爲殺靑。
【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
【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
又矢名。
【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
【註】殺矢,言中則死。
又【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又刷也。
【釋名】摩挲猶抹殺。
又【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
散貌。
【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
【註】徐廣曰:殺,蘇葛反。
正義曰:蘇亥反。
又掃滅之也。
【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
又騷殺,下垂貌。
【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與□同。
蹩□,旋行貌。
【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
向崔本作弊殺。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
降也,減削也。
【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兇荒殺禮。
【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
又【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又【正韻】所賣切,音曬。
義同。
又毛羽敝曰殺。
【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
又【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
【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又噍殺,音也。
【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
【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
又剪縫也。
【論語】非帷裳,必殺之。
亦作□。
又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
【儀禮士喪禮】殺,掩足。
又疾也。
【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
【自註】殺,去聲。
【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
俗讀生殺之殺,非。
【集韻】或作閷煞。
又【集韻】【韻會】□所例切,音。
亦降也。
又【集韻】式吏切,音試。
同弑。
【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
【註】殺,當作弑。
又【班固西都賦】掎僄狡,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
【註】殺,亦葉式吏切。
又葉色櫛切,音瑟。
【梁肅兵箴】傳美幹戈,易載以律。
古之睿知,神武不殺。
又葉式列切,音設。
【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禦冬,脅汗衫以當熱。
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
殺,一作□。
考證:〔【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
【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後不蠹,謂之殺靑。
〕謹照原文後改復。
殼 【辰集下】【殳字部】 殼 與同。
殽 【辰集下】【殳字部】 殽 【唐韻】胡茅切【集韻】【韻會】【正韻】何交切,□音爻。
【說文】相雜錯也。
【前漢食貨志】鑄作錢布皆用銅,殽以連錫。
【註】連,錫之別名。
謂以連與錫,雜銅而爲錢也。
又亂也。
與淆同。
【前漢董仲舒傳】賢不肖混殽。
【陳遵傳】作溷殽,義同。
又豆食也。
與肴同。
【詩小雅】殽核維旅。
【毛傳】殽,豆實也。
【鄭箋】豆實,葅醢也。
凡非穀而食之曰殽。
【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韭葅醯醢之等,皆實之於豆。
又俎實也。
【詩大雅】爾殽旣將。
【鄭箋】殽,謂牲體也。
正義曰:歸俎者,以牲體實之於俎,故謂之俎實。
又肉帶骨曰殽。
【禮曲禮】左殽右胾。
【註】殽,骨體也。
殽在俎,胾在豆。
【疏】熟肉有骨俎。
又地名。
亦山名。
與崤同。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敗秦師于殽。
【杜預註】殽,在弘農澠池縣西。
本又作崤。
【地理通釋】《呂氏春秋》九塞,殽其一也。
《春秋正義》雲:俗呼爲土殽、石殽,其阨道在兩殽之閒。
【史記封禪書】自殽以東,名山五。
【註】殽,戸交反,亦音豪。
又【集韻】胡刀切,音豪。
義見上。
又【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與效同。
象也。
【禮禮運】禮必本於天,殽於地。
【疏】殽,效也。
天遠故言本,地近故言效。
【揚子太□經】密於腥臊,三日不覺殽。
【註】殽,效也。
言相克害,終日不效矣。
殾 【辰集下】【殳字部】 殾 【玉篇】息俊切,音峻。
【字彙】築也。
殿 【辰集下】【殳字部】 殿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堂高大者。
【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
商周以前,其名不載。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
《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
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
【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
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
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
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
皆名爲殿,不必宮中。
【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
【註】殿,丞相所坐屋也。
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又重殿。
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
【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又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
【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又飛行殿,輦名。
【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又殿下,次於陛下之稱。
【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
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後,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音唸。
軍前曰啓,後曰殿。
【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又軍敗後奔曰殿。
【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
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又【前漢宣帝紀】丞相禦史課殿最之閒。
【註】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
【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又鎭也,定也。
【詩小雅】殿天子之邦。
【毛傳】殿,鎭也。
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
【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又【爾雅釋訓】殿,呻也。
【註】呻吟之聲。
【詩小雅】民之方殿屎。
【說文】作唸。
【集韻】或作〈□下心〉、□。
【說文】本作□,擊聲。
○按殿擊本作□,堂殿本作□。
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
殿的字原從口從屎作。
殿或作殿屎。
渌 【巳集上】【水字部】 淥 【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
【說文】與漉同。
浚也,滲也。
或作淥。
又水淸也。
【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
【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
【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子集下】【力字部】【集韻】極乙切,音姞。
有志力也。
【正字通】同□。
毀 【辰集下】【殳字部】 毀 〔古文〕□【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燬。
【說文】缺也。
一曰壞也。
【易繫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詩豳風】無毀我室。
又訾也。
【論語】誰毀誰譽。
又去也。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鄭註】去已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又折也。
【戰國策】王不搆趙。
趙不以毀搆。
【註】搆,合其戰也。
毀,折也。
不收趙,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又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
見【史記貨殖傳】。
又禱祈除殃曰毀。
【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註】謂副辜□禳毀除殃咎之屬。
又哀毀。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正義】毀瘠,羸瘠也,形骨露也。
居喪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又五十不緻毀,六十不毀。
【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
又小兒去齒曰毀。
【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又【廣韻】【集韻】【韻會】□況僞切,音齂。
義同。
又葉後五切,音戸。
【易林】臏詐龎子,夷竈盡毀。
兵休卒發,矢至如雨。
又葉暄規切,音墮。
【揚子太□經】減其疾不至危也,瀏漣之減生根毀也。
【韻會】毛氏曰:凡成敗之毀,上聲,《莊子》其成也毀也之類是也。
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孟子》毀其宗廟之類是也。
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譽去聲,《孟子》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也。
忌其人而毀之,媚其人而譽之,則毀去聲,譽平聲,《論語》誰毀誰譽之類是也。
然《論語》譽字有音,毀字無音,經史子中成毀之毀,與隳毀之毀皆無音,姑從通用。
讀書點校者,不可不知。
毀 【辰集下】【殳字部】 毀 〔古文〕□【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燬。
【說文】缺也。
一曰壞也。
【易繫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詩豳風】無毀我室。
又訾也。
【論語】誰毀誰譽。
又去也。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鄭註】去已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又折也。
【戰國策】王不搆趙。
趙不以毀搆。
【註】搆,合其戰也。
毀,折也。
不收趙,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又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
見【史記貨殖傳】。
又禱祈除殃曰毀。
【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註】謂副辜□禳毀除殃咎之屬。
又哀毀。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正義】毀瘠,羸瘠也,形骨露也。
居喪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又五十不緻毀,六十不毀。
【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
又小兒去齒曰毀。
【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又【廣韻】【集韻】【韻會】□況僞切,音齂。
義同。
又葉後五切,音戸。
【易林】臏詐龎子,夷竈盡毀。
兵休卒發,矢至如雨。
又葉暄規切,音墮。
【揚子太□經】減其疾不至危也,瀏漣之減生根毀也。
【韻會】毛氏曰:凡成敗之毀,上聲,《莊子》其成也毀也之類是也。
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孟子》毀其宗廟之類是也。
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譽去聲,《孟子》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也。
忌其人而毀之,媚其人而譽之,則毀去聲,譽平聲,《論語》誰毀誰譽之類是也。
然《論語》譽字有音,毀字無音,經史子中成毀之毀,與隳毀之毀皆無音,姑從通用。
讀書點校者,不可不知。
毂 【酉集下】【車字部】 轂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
【說文】輻所湊也。
【六書故】輪之正中爲轂,空其中,軸所貫也,輻湊其外。
【釋名】轂,埆也。
體堅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轂以利轉也。
又【韻會】暢轂,長轂也。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兵車之轂比大車爲長,故曰暢轂。
又笠轂。
【左傳宣四年】射汰輈以貫笠轂。
【註】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謂之笠轂。
又【正韻】薦舉人,謂之推轂。
【史記鄭當時傳】其推轂士,常以爲賢于己。
毃 【辰集下】【殳字部】 毃 【唐韻】口卓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搉。
【說文】擊頭也。
一曰橫擿也。
【左傳定二年】邾莊公與夷射姑飮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毃之。
或作敲。
又【玉篇】口交切,音磽。
又【集韻】口敎切,磽去聲。
義□同。
毄 【辰集下】【殳字部】 毄 【唐韻】古歷切【集韻】吉歷切,□音激。
【說文】相擊中也。
如車相擊,故從殳從軎。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毄兵同強。
【註】毄兵,戈戟屬。
【疏】殳長丈二而無刃,可以毄打人,故曰毄兵。
又拂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和弓毄摩。
【註】和,調也。
毄,拂也。
將用弓,必先調之、拂之、摩之。
又【集韻】【韻會】詰歷切【正韻】苦擊切,□音喫。
勤苦用力曰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毄兵用強。
〕謹照原文用改同。
毅 【辰集下】【殳字部】 毅 【唐韻】【集韻】魚旣切【韻會】疑旣切,□音劓。
【說文】妄怒也。
一曰有決也。
從殳□聲。
□,豕怒毛豎也。
【正譌】□從辛者,剛也。
下從豕會意,故借爲剛毅字。
【書臯陶謨】擾而毅。
【正義】《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緻果爲毅。
謂爲緻果敢殺敵之心是爲強毅。
和順者失於不斷,故順而能決,乃爲德也。
【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劉劭人物志】溫直而擾毅,木之德也。
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又州名。
【輿地廣記】武州,唐末置,領文德一縣,後唐長興元年改毅州。
又鳥名。
鶡稱毅鳥,謂其性敢於鬭也,見【張華禽經】。
又弈法,毅,提也。
棋死而結局曰毅,旣毅而隨手曰復毅,俗又謂之提。
見【徐鉉圍棋義例】。
隸作□。
毆 【辰集下】【殳字部】 毆 【唐韻】烏後切【集韻】於口切,□音嘔。
【說文】捶毄物也。
【徐曰】以杖擊也。
又【集韻】墟□切,音摳。
【公羊傳桓十二年】盟于毆蛇。
【註】毆,丘于反,又曲侯反。
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韻】虧于切,音區。
與驅、敺音義□同。
【韻會】毛氏曰:毆擊字本從殳,或作攴。
攴,敲也。
今書作文,與歐吐字不同,歐字從欠伸之欠,今俗毆擊字作□,非。
櫎 【辰集中】【木字部】 櫎 【唐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晃。
【說文】所以支器。
一曰帷櫎,屛風之屬,與榥同。
【左思吳都賦】房櫳對櫎。
【李善註】櫎,門窻廡之通名。
【徐鉉曰】別作幌,非是。
又【廣韻】兵欄也。
又【集韻】古曠切,音廣。
俎跗橫木。
又【類篇】光鑊切,音郭。
義同。
又【韻會】亦與橫同。
櫏 【辰集中】【木字部】 櫏 同□。
櫐 【辰集中】【木字部】 櫐 【唐韻】【韻會】力軌切【集韻】【類篇】魯水切,□音壘。
【唐韻】藤也。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郭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粗大。
【管子地員篇】五隱之土,其種櫐葛。
又【爾雅釋木】欇,虎櫐。
【郭註】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江東呼爲欇。
又作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玉篇】同蘽。
又【正韻】魯猥切,音磊。
義同。
櫑 【辰集中】【木字部】 櫑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雷。
【說文】龜目酒尊,刻木作雲雷象,象施不窮也。
或從缶,或從皿。
【徐曰】圜轉之義,故曰不窮。
【韓詩國風金罍傳】天子玉飾,諸侯大夫黃金飾,士以梓,故字從木。
又【唐韻】落猥切【集韻】【正韻】魯猥切,□音磊。
櫑劒,古木劒也。
【類篇】櫑具,劒上鹿盧飾。
【前漢雋不疑傳】帶櫑具劒。
【註】晉灼曰:長劒首,以玉作,幷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
又【集韻】盧對切,音擂。
義同。
櫒 【辰集中】【木字部】 櫒 同□。
櫓 【辰集中】【木字部】 櫓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說文】大盾也。
【禮儒行】禮義以爲幹櫓。
又【玉篇】櫓,城上守禦望樓。
【釋名】櫓,露也,露上無覆屋也。
【後漢公孫瓚傳】樓櫓千裡。
一作。
又【韻會】戰陳高巢車亦爲櫓。
【太公六韜篇】陷堅陣,敗強敵,武翼大櫓,提翼小櫓。
又進船具。
【釋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櫓。
櫓,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
【通鑑】呂蒙取荊州,使白衣搖櫓。
又櫓□子,果名。
【桂海虞衡志】大如椀,數十房欑聚成毬,食之微甘。
考證:〔【禮儒行】禮義爲幹櫓。
〕謹照原文禮義下增以字。
□ 【卯集下】【方字部】 □ 【玉篇】古文旅字。
註詳上。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川篇】音七。
木也。
櫕 【辰集中】【木字部】 櫕 同欑。
櫖 【辰集中】【木字部】 櫖 【唐韻】【集韻】【韻會】□淩如切,音閭。
山櫐也。
似葛而麤大。
【爾雅】作慮。
見櫐字註。
又【正韻】抽居切,音攄。
又【唐韻】【集韻】【類篇】□良據切,音慮。
義□同。
又【唐韻】林櫖,山林也。
櫗 【辰集中】【木字部】 櫗 【玉篇】茫結切,音蔑。
木索也。
又【類篇】彌蔽切。
櫗楔,細小貌。
櫘 【辰集中】【木字部】 櫘 橞、槥□同。
櫙 【辰集中】【木字部】 櫙 【唐韻】【集韻】□烏侯切,音歐。
木名。
【爾雅釋木】櫙,荎。
【郭註】今之刺楡。
又【博雅】櫙,也。
櫚 【辰集中】【木字部】 櫚 【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淩如切,□音閭。
栟櫚。
或作閭。
見栟字註。
又【本草拾遺】櫚木出安南,性堅,紫紅色,有花文者謂之花櫚。
櫛 【辰集中】【木字部】 櫛 【唐韻】阻瑟切【集韻】【韻會】【正韻】側瑟切,□音節。
【說文】梳枇之總名也。
【左傳僖二十二年】懷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
又【說文繫傳曰】櫛之言積也。
【詩周頌】其比如櫛。
【疏】言積之比密也。
又理髮也。
【禮內則】櫛縰筓總。
又剔除也。
【韓愈王適墓志】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又【唐韻】阻四切。
義同。
【集韻】與楖同。
考證:〔【左傳僖二十二年】懷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巾櫛。
〕謹照原文侍下增執字。
〔【說文徐氏曰】櫛之言積也。
〕謹照原書徐氏改繫傳。
櫜 【辰集中】【木字部】 櫜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勞切,□音高。
【說文】車上大櫜。
【杜預曰】櫜,韜也,弓衣也,甲衣也。
又受箭器也。
【禮檀弓】赴車不載櫜韔。
【左傳昭元年】伍舉請垂櫜而入。
【註】示無弓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右屬櫜鞬。
【註】櫜以受箭,鞬以受弓。
又與臯通。
【左傳莊十年】公子偃蒙臯比而先犯之。
【疏】包幹戈以虎皮曰建櫜。
又【集韻】居號切,音告。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賔,中心好之。
考證:〔【禮檀弓】赴車不載櫜帳。
〕謹照原文櫜帳改櫜韔。
〔【註】包幹戈以虎皮曰建櫜。
〕謹照左傳原文註改疏。
櫝 【辰集中】【木字部】 櫝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匱也。
【禮少儀】劒則啓櫝。
【註】劒函。
【儀禮聘禮】賈人西面坐,啓櫝取圭垂緇,不起而受宰。
《釋文》函也。
凡緘藏物者皆曰櫝。
【論語】龜玉毀於櫝中。
【左傳昭七年】瑤甕玉櫝。
又【博雅】棺也。
【前漢成帝紀】其爲水所流壓死,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又【說文】大梡也。
【國老談苑】漢文帝命大官,每具兩擔櫝,謂之櫝食。
又作樚。
木名。
見樚字註。
考證:〔【儀禮聘禮】賈人西向坐,啓櫝。
〕謹照原文西向改西面。
〔【註】圭函故。
〕謹按註無此語,今改爲釋文函也。
〔【左傳襄七年】瑤甕玉櫝。
〕謹照原文襄改昭。
櫞 【辰集中】【木字部】 櫞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緣。
【唐韻】枸櫞,皮可爲椶。
出交趾。
又【埤雅】果名,似橘。
【南方草木狀】枸櫞,子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草,漬以蜂蜜。
亦名香櫞。
【異物志】味不美,可浣治葛苧。
【學圃餘疏】香櫞花酷烈甚於山礬,結實大而香。
櫟 【辰集中】【木字部】 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
【說文】木也。
【邢昺曰】似樗之木。
【詩秦風】山有苞櫟。
【疏】引《爾雅》雲:櫟,其實梂,橡也。
【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
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
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
【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
【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
【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
【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
【詩周頌】鞉磬柷圉。
【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
櫟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
地名。
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唐韻】櫟駁通葉,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羹盡櫟釜。
【漢書】作轑釜。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
【註】引爾雅雲。
〕謹照原文註改疏。
〔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
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
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川篇】音木。
櫠 【辰集中】【木字部】 櫠 【集韻】【類篇】□放吠切,音廢。
柚屬。
見椴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正韻】毗面切,音卞。
【玉篇】柱上欂櫨也。
亦作閞。
○按《字彙》同抃,《正字通》抃訛字,皆非。
櫡 【辰集中】【木字部】 櫡 【廣韻】張略切【集韻】【韻會】陟略切,□音灼。
【說文】斫謂之櫡。
又【博雅】櫡謂之钁。
又【唐韻】直慮切。
同箸。
飯敧也。
【漢書】作箸。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亞夫食不置櫡。
【淮南子齊俗訓】作櫡。
糟丘生乎象櫡。
櫢 【辰集中】【木字部】 櫢 【字彙補】蘇偶切,音藪。
【黃香九宮賦】卽蹴□以櫢檽。
【註】櫢檽,木茂盛也。
櫧 【辰集中】【木字部】 櫧 【廣韻】章魚切,音諸。
木名。
【山海經】前山,其木多櫧。
【郭註】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
作屋柱,難腐。
【司馬相如上林賦】沙棠櫟櫧。
【李善註】櫧似柃。
【本草拾遺】櫧子生江南,皮樹如栗,冬月不彫,子小如橡。
【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種,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韻】【類篇】□專於切,音□。
義同。
櫨 【辰集中】【木字部】 櫨 【唐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柱上柎也。
【徐曰】今謂草木枝端花房之蔕爲柎。
此櫨象之,卽今之鬥栱也。
【淮南子主術訓】短者以爲朱儒枅櫨。
又果名。
【呂覽本味篇】果之美者,箕山之東,靑島之所,有甘櫨焉。
或省作盧。
【司馬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
又木也。
一名黃櫨,一名楊櫨。
【本草拾遺】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
【唐本草】楊櫨,又名空疏,所在皆有。
生籬垣閒,其子爲莢。
櫩 【辰集中】【木字部】 櫩 【唐韻】【集韻】【韻會】□同簷。
又砌也。
【楚辭大招】曲屋步櫩。
【郭璞曰】中途樓閣閒陛道。
又廊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步櫩周流。
【李善註】步廊。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揚子方言】秦晉續折木謂之櫩。
砳 【午集下】【石字部】 砳 【廣韻】力摘切,音□。
石聲。
同礐。
【六書略】二石相擊成聲。
櫲 【辰集中】【木字部】 櫲 【集韻】羊洳切,音預。
櫲樟,木名。
本作豫章。
詳樟字註。
殎 【辰集下】【歹字部】 殎 【玉篇】苦甲切【類篇】乞洽切,□音恰。
殎也。
【集韻】作殆。
櫪 【辰集中】【木字部】 櫪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櫪,椑指也。
【徐鍇曰】以木椑十指而縛之。
【廣韻】櫪,馬櫪也。
【晉桓溫風魏武詩】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亦作歷。
【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木名。
【張衡南都賦】楓柙櫨櫪。
【李善註】與櫟同。
又【韻會】引《韓愈山石》詩時見松櫪皆十圍。
又【正韻】蠶薄曰櫪。
櫫 【辰集中】【木字部】 櫫 【唐韻】陟魚切【集韻】張如切【韻會】【正韻】專於切,□音豬。
【博雅】杙也。
【廣韻】楬櫫,有所表識也。
見楬字註。
櫬 【辰集中】【木字部】 櫬 【唐韻】【集韻】【韻會】□初覲切,音襯。
【說文】棺也。
【左傳襄二年】穆姜爲櫬。
【疏】櫬,親身棺也。
以親近其身,故以櫬爲名。
又【爾雅】釋櫬者三:一,櫬,木槿。
【註】今王蒸。
一,櫬,梧。
【註】今梧桐。
一,櫬,采薪。
【疏】樵薪一名櫬,一名采薪。
又七刃切,親去聲。
木槿也。
又雌人切,音親。
義同。
又【類篇】古玩切,音貫。
汲器。
又【正韻】寸遴切,音襯。
義同。
考證:〔【左傳襄六年】穆姜爲櫬。
〕謹照原文六年改二年。
櫭 【辰集中】【木字部】 櫭 【唐韻】【集韻】□巨列切,音傑。
【博雅】檢櫭,木釘也。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
義同。
又【類篇】巨至切。
義同。
一曰車木鎋。
又【集韻】巨到切,讀若嶠。
義同。
櫮 【辰集中】【木字部】 櫮 【集韻】逆各切,音鄂。
華盛貌。
婮 【醜集下】【女字部】 婮 【集韻】斤於切,音居。
女字。
櫯 【辰集中】【木字部】 櫯 【集韻】孫租切,音蘇。
【玉篇】櫯,枋木,可染緋。
櫰 【辰集中】【木字部】 櫰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正韻】乎乖切,□音槐。
【玉篇】槐之別名。
【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
又【集韻】戸賄切,音廆。
義同。
又【唐韻】公回切【集韻】【韻會】姑回切,□音傀。
【山海經】中曲山有木,如棠,而圓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食之多力。
又【本草綱目】櫰香,卽《楞嚴經》兜婁婆香也。
櫱 【辰集中】【木字部】 櫱 〔古文〕□【唐韻】【集韻】□魚列切,音孽。
【說文】伐木餘也。
○按《說文》□本字。
□,古文。
櫱、□,重文。
《韻會》《正韻》俱從艸,《今文尚書盤庚》由蘖、《詩商頌》三蘖、《孟子》萌蘖,俱作櫱。
又【唐韻】五葛切,岸入聲。
義同。
又姓。
【姓苑】東莞人。
本姓薛,避仇改爲櫱。
又葉逆約切,音近虐。
【蘇軾園中草木詩】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
走尋荊與榛,如有夙昔約。
櫳 【辰集中】【木字部】 櫳 【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正韻】盧容切,□音籠。
【說文】檻也。
【唐韻】養獸所。
櫴 【辰集中】【木字部】 櫴 【揚子雲太□經】小度差差,大櫴之階。
測曰:小度之差,大度傾也。
【宋司馬光註】事之骯櫴,故傾危也。
有釋無音。
櫹 【辰集中】【木字部】 櫹 【集韻】先雕切,音蕭。
櫹槮,草木盛貌。
又草木落貌。
見槮字註。
又【類篇】疎鳩切,音□。
木長貌。
又【類篇】山巧切,梢上聲。
義同。
又【類篇】雌由切,音秋。
木名。
亦作橚。
櫺 【辰集中】【木字部】 櫺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楯閒子也。
【徐曰】卽令人闌楯下爲橫櫺也。
【何晏景福殿賦】櫺檻邳張。
【曹植贈徐幹詩】流飆激櫺軒。
又屋梠也。
【博雅】檐櫺,梠也。
【孫綽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
亦作欞。
一作。
櫻 【辰集中】【木字部】 櫻 【唐韻】烏莖切【集韻】【韻會】於驚切【正韻】於京切,□音鶯。
【說文】果名,櫻桃也。
一名含桃。
【禮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爾雅翼】果熟最先,故雲先薦。
【呂覽高誘註】以鸎所含食,故曰含桃。
又名鸎桃。
【王維敕賜櫻桃詩】纔是寢園春薦後,非關禦苑鳥銜殘。
又【爾雅釋木】楔,荊桃。
【郭璞註】今櫻桃也。
【孫炎註】最大而甘者,謂之崖蜜。
【蘇軾橄欖詩】待得餘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本草】一名朱桃,一名麥英。
深紅者爲朱櫻,黃者爲蠟櫻。
又【集韻】伊盈切,音嬰。
義同。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以含桃先薦寢廟。
〕謹照原文以上增羞字。
櫼 【辰集中】【木字部】 櫼 【說文】子廉切,音尖。
楔也。
【徐曰】卽今尖字。
【戴侗曰】徐說非。
櫼,古砧字。
【長箋】櫼、殲當卽一字。
【正字通】櫼、殲音義俱別,《箋》說誤。
戴氏謂砧古文作櫼,亦誤。
徐說通。
○按《何晏景福殿賦》櫼櫨各落以相承。
櫼櫨對下欒栱,不作尖字解,可知徐說亦未爲是。
《李善註》櫼卽枊也。
枊與楔義近。
又【集韻】思廉切,音纖。
又咨林切,音祲。
義□同。
又【唐韻】所鹹切。
同檆。
木名,似松。
笀 【未集上】【竹字部】 笀 【篇海】謨郞切,音忙。
同□。
草芒也。
【寅集上】【尢字部】【集韻】北末切,音撥。
□,足大也。
亦曰惡行也。
【子集中】【人字部】【玉篇】俗攀字。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楚洽切,音臿。
日照。
毞 【辰集下】【毛字部】 毞 【集韻】頻脂切,音毗。
氐罽也。
通作紕。
歶 【補遺】【午集】【禸字部】 歶 【字彙補】音未詳。
【荀子禮論篇】絲歶縷翣。
【註】絲歶未詳,蓋亦喪車之飾。
或曰歶讀爲魚,謂以銅魚懸於地下,縷讀爲柳,蔞字誤爲縷字耳。
櫽 【辰集中】【木字部】 櫽 同檃。
櫾 【辰集中】【木字部】 櫾 【說文】【正韻】□以周切,音猶。
【說文】崑崙山河隅之長木也。
又【唐韻】【集韻】餘疚切【正韻】爰救切,□音宥。
卽柚也。
【列子湯問篇】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爲□,樹碧而冬生,實丹而味酸。
食其皮汁,已厥憤之疾。
【正字通】俗□字。
○按《說文》有□無□,非俗也。
櫿 【辰集中】【木字部】 櫿 【集韻】維傾切【類篇】餘傾切,□音營。
木名。
欀 【辰集中】【木字部】 欀 【唐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木名。
【左思吳都賦】文欀幀橿。
【李善註】欀木,樹皮中有如白米屑者,乾擣之,以水淋之,可作餅,似麪。
交趾盧亭有之。
【本草拾遺】名木,生嶺南山谷,大者木皮內出麪數斛,色黃白。
又【集韻】寫兩切,音想。
義同。
又【唐韻】【類篇】人樣切【正韻】而亮切,□音讓。
【玉篇】道上木也。
【類篇】交讓,木名。
出岷山。
欁 【辰集中】【木字部】 欁 【字彙】奴冬切,音膿。
【正字通】農,或作□。
【集韻】作辳。
俗又作欁。
農字上從□作。
欂 【辰集中】【木字部】 欂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
【說文】壁柱也。
西京謂之壁帶,今人謂之柀閒柱。
一曰椽。
又【玉篇】欂櫨,枅也。
【增韻】柱上柎也。
【禮雜記註】欂櫨,刻之爲山,曰山節,謂柱上方木也。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
【類篇】白各切,音薄。
義□同。
又【廣韻】蒲革切,音。
木名。
又【唐韻】弼戟切【集韻】弼碧切,□平入聲。
戸上木也。
欃 【辰集中】【木字部】 欃 【唐韻】士鹹切,音讒。
檀木別名。
【玉篇】木蘭也。
或作毚。
【史記孔子世家註】孔子墓有毚檀之樹。
【司馬相如上林賦】欃檀,木蘭。
又【集韻】鉏銜切【韻會】【正韻】初銜切,□揷平聲。
星名。
【爾雅釋木】慧星爲欃槍。
【史記天官書】天欃,長四丈,末兌。
京房雲:天欃爲兵,赤地千裡。
又【玉篇】銳也。
又【前漢天文志】欃雲如牛。
又【唐韻】【集韻】□士懺切,讒去聲。
水門也。
又作。
欄 【辰集中】【木字部】 欄 【唐韻】落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攔。
【玉篇】木欄也。
謂階際木句欄。
【段國沙州記】吐谷渾於河上作橋,句欄甚嚴飾。
句欄之名始此。
又牛圈曰欄,與蘭通。
【前漢王莽傳】與牛馬同蘭。
又與闌通。
【開元遺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寶爲闌。
又【集韻】郞甸切,音練。
木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以欄爲灰。
【鄭註】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
又【集韻】來圈切,音攣。
木名。
氛 【辰集下】【氣字部】 氛 【唐韻】【集韻】【類篇】□符分切,音汾。
【玉篇】氣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楚氛甚惡。
又【昭二十年】梓愼望氛。
又【楚語】先君莊王爲匏居之臺,高不過望國氛。
【註】皆訓氣。
又氛氳,祥氣也。
【謝惠連雪賦】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註】氛氳,盛貌。
又氛祲,妖氣也。
【晉語】獻公田,見翟柤之氛。
【註】氛祲,氣象也。
兇曰氛,吉曰祥。
【左傳昭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
【註】氛,惡氣。
【前漢元帝詔】氛邪歲增。
【杜甫詩】冥冥氛祲未全消。
又靈氛,古善占者。
【屈原離騷】命靈氛爲餘占之。
【又】靈氛吿餘以吉占。
又【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義同。
【說文】或從雨作雰。
【集韻】亦作□。
氜 【辰集下】【氣字部】 氜 【正字通】俗陽字。
本作昜。
氣 【辰集下】【氣字部】 氣 〔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氣。
【玉篇】□也,息也。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繫辭】精氣爲物。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
【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
【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
【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
【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
【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
【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
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
【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辨。
【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
【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
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
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
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
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
【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
【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
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疊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氣法。
【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
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兇水旱之祲象。
【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
【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又】日旁雲氣,人主象。
【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
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兇。
【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
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
澤澤燄燄,女子氣也。
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
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
【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
【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
【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許旣切。
與餼、□通。
【說文】饋客芻米也。
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葉去訖切,音乞。
【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
近取諸身,役心禦氣。
又葉丘謁切,音朅。
【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
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韻】居案切。
與旰同。
晚也。
氤 【辰集下】【氣字部】 氤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
與絪同。
絪縕,天地合氣也。
【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
一作氤氳。
【王嘉拾遺記】有鳥如雀,吐五色之氣,氤氳如雲,名曰憑霄。
【杜甫詩】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
又【班固典引】作煙煙熅熅。
【魏大饗□】用煙熅。
【抱樸子】用緸縕。
【魏元丕□】作□縕。
義□同。
沀 【巳集上】【水字部】 沀 【集韻】象呂切,音敘。
姓也。
【正字通】古今無沀姓,當卽汿字。
從水與從氵,一也。
泎 【巳集上】【水字部】 泎 【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音齚。
瀺泎
【說文】脂膏久殖也。
【徐曰】脂膏久則浸潤。
【玉篇】生也,種也。
【書湯誥】兆民允殖。
【呂□】農殖嘉穀。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
又興生財利曰殖。
【書仲虺之誥】不殖貨利。
【傳】殖,生也。
不生資貨財利,言不貪也。
《史記》有《貨殖傳》。
又封殖也。
【書仲虺之誥】殖有禮。
【傳】有禮者封殖之。
【左傳昭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
又蕃也,長也。
【魯語】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韋註】殖,蕃也。
又【左傳昭元年】內官不及同姓。
其生不殖。
【杜註】殖,長也。
又立也。
【周語】以殖義方。
又學殖。
【左傳昭十八年】夫學,殖也。
不學將落。
【杜註】殖,生長也。
言學之進德,如農之殖苗,日新月益。
又殖殖,平正也。
【詩小雅】殖殖其庭。
又【集韻】仕吏切,音事。
植也。
【左傳襄三十年】子產從政,輿人誦之曰:我有田疇,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註】殖,時力反。
徐,是吏反。
葉下韻。
考證:〔【左傳昭八年】夫學,殖也。
不殖將落。
〕謹照原文八年改十八年。
不殖改不學。
殗 【辰集下】【歹字部】 殗 【玉篇】於劫切【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浥。
病也。
【揚子方言】殗殜,微也。
宋衞之閒曰殗。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又重也。
【左思吳都賦】重葩殗葉。
【註】殗,重也。
葉重疉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
義同。
一曰歿也。
又【集韻】於贍切,音□。
與□同。
汚觸也。
或作殗。
殘 【辰集下】【歹字部】 殘 【廣韻】昨幹切【集韻】【韻會】財幹切,□音。
【說文】賊也。
【詩小雅】廢爲殘賊。
【孟子】賊義者謂之殘。
又【釋名】殘,踐也。
踐使殘壞也。
【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
又【史記樊噲傳】殘東垣。
【註】謂多所殺傷也。
又惡也。
【書泰誓】取彼兇殘。
【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
又放逐也,殺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
【揚子方言】殺也。
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
音廩。
或洛感反。
又食餘也。
【杜甫詩】殘杯與冷炙。
又煑肉之名。
【張協七命】鷰□猩脣,髦殘象白。
【註】髦,髦牛也。
殘白,蓋煮肉之異名。
【崔駰博徒論】□臛羊殘。
又殘缺也。
【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專已守殘。
【註】師古曰:專執已所偏見,苟守殘缺之文。
又穿鑿傅會謂之蕞殘。
【王充論衡】蕞殘滿車,不成爲道。
玉屑滿篋,不成爲寶。
又惡罵曰殘罵。
【揚子方言】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貪暴吏曰殘吏。
【後漢明帝紀】殘吏放手。
又五殘,星名。
【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
【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
【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又與戔通。
【易賁卦】束帛戔戔。
【註】引子夏《易》束帛殘殘。
又【魏志】辰韓名樂浪人爲阿殘。
東方人名我爲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之人也。
又膾殘,魚名。
【皮日休詩】分明數得膾殘魚。
又【高僧傳】明瓚禪師,性懶而食殘,號懶殘。
又【韻補】葉財先切,音前。
【班彪北征賦】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諐。
何夫子之妄說兮,孰雲地脈而生殘。
又【夢溪筆談】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爲右文。
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
如木類,其左皆從木。
所謂右文者,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
○按殘義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記於此。
考證:〔【崔駰博徒論】□曤羊殘。
〕謹照原文曤改臛。
殙 【辰集下】【歹字部】 殙 【廣韻】【集韻】【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瞀也。
與惛同。
一曰矜也。
【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殙。
又【廣雅】殙,病也。
一曰未立名而死曰殙。
又【集韻】莫困切,音悶。
氣絕也。
或作。
互詳字註。
殚 【辰集下】【歹字部】 殫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殛盡也。
【班固西都賦】百獸駭殫。
又凡盡皆曰殫。
【司馬相如子虛賦】殫覩人物之變態。
【張衡西京賦】殫所未見。
通作單。
【詩周頌】單厥心。
【禮祭義】歲旣單矣。
皆與殫同。
又【韻補】葉都懸切,音顚。
【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思所以爲虔。
肅肅之儀盡,穆穆之禮殫。
殛 【辰集下】【歹字部】 殛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
【說文】殊也。
【爾雅釋言】殛,誅也。
【郉疏】謂誅責也。
【書舜典】殛鯀于羽山。
【孔傳】殛竄放流皆誅也。
異其文,述作之體。
【左傳僖二十八年】明神先君,是糾是殛。
一說斥死曰殛。
又【集韻】竭億切,音極。
死也。
殜 【辰集下】【歹字部】 殜 【廣韻】與涉切【集韻】弋涉切,□音葉。
殗殜,病也。
一曰微也。
【郭璞方言註】殗殜,病半臥半起也。
又【集韻】直涉切,音。
又【集韻】【韻會】□餘業切,音□。
義□同。
亦作□。
殞 【辰集下】【歹字部】 殞 【廣韻】于敏切【集韻】【韻會】【正韻】羽敏切,□音磒。
歿也。
又落也。
【潘嶽秋興賦】槁葉夕殞。
別作隕。
又【集韻】羽粉切,音抎。
義同。
殟 【辰集下】【歹字部】 殟 【唐韻】【集韻】□烏沒切,音嗢。
【說文】胎敗也。
一曰心悶。
又殟歿,舒緩貌。
【傅毅舞賦】超逾鳥集,縱弛殟歿。
【註】言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捨也。
殟,烏骨切。
又【唐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溫。
【博雅】殙殟,病也。
一曰極也。
殠 【辰集下】【歹字部】 殠 【唐韻】【集韻】【韻會】□尺救切,音臭。
【說文】腐氣也。
【玉篇】物傷氣也。
【前漢楊王孫傳】其穿下不及泉,上不洩臭。
又【楊惲傳】單于得漢美食好物,謂之殠惡。
又【集韻】許救切。
音嗅。
義同。
又【廣韻】【集韻】□許久切,音朽。
臭也。
【集韻】或省作臰。
【韻會】本作殠,通作臭。
【左傳註疏】臭是氣總名,元非善惡之稱。
旣謂善氣爲香,則專以惡氣爲臭。
殠字從歺作。
考證:〔【楊惲傳】單于得漢美食好物,以爲殠惡。
〕謹照原文以爲改謂之。
殡 【辰集下】【歹字部】 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刃切,音儐。
【說文】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
【釋名】於西壁下塗之曰殯。
【禮檀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
其愼也,蓋殯也。
【鄭註】愼,讀爲引。
殯引飾棺以輤,葬引飾棺以柳霎。
又【檀弓】孔子曰: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則與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殯》。
【左傳哀十一年】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又使巫祓殯之兇邪曰祓殯。
【左傳襄二十九年】祓殯而禭。
又借爲埋沒意。
【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古文宵字。
註詳宀部七畫。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五忽切,音兀。
□,不安。
【易困卦】困于臲卼。
古文易作倪。
殢 【辰集下】【歹字部】 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
【玉篇】極困也。
又【玉篇】【集韻】□大計切,音弟。
義同。
又【廣韻】呼計切,音。
義同。
【集韻】與□同。
互見□字註。
殣 【辰集下】【歹字部】 殣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左傳昭二年】道殣相望。
【杜註】餓死爲殣。
【詩小雅】尚或殣之。
今文作墐。
傳雲:路冢也。
一曰埋也。
又與覲通。
【前漢郊祀歌】神裵回,若流放,殣冀親,以肆章。
【註】孟康曰:殣,音覲。
師古曰:言神靈裵回。
流而不去,故使我得覲見,冀以親附而陳誠意,使章明之。
殤 【辰集下】【歹字部】 殤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未成人喪也。
【禮喪服傳】年十六至十九死爲長殤,十二至十五死爲中殤,八歲至十一歲死爲下殤,七歲以下爲無服之殤,生未三月不爲殤。
又【禮檀弓】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以夏後氏之墍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
又【周禮地官媒氏】禁嫁殤者。
【註】殤十九以下。
又諡法之一。
【汲冢周書】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
又死於國事、無主之鬼曰國殤。
【楚辭】有《國殤》篇。
毩 【補遺】【辰集】【毛字部】 毩 【篇海類編】渠竹切,音踘。
皮毛之丸。
殥 【辰集下】【歹字部】 殥 【字彙補】翼眞切,音寅。
【淮南子地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
【註】殥,猶遠也。
毭 【辰集下】【毛字部】 毭 【廣韻】田□切【集韻】大豆切,□音豆。
【博雅】□毭,罽也。
又【集韻】匿各切,音諾。
氈屬,極細,可以禦雨。
殦 【備考】【辰集】【歹字部】 殦 【龍龕】音刁。
殧 【辰集下】【歹字部】 殧 【廣韻】【集韻】□子六切,音蹙。
【玉篇】終也。
又【集韻】作答切,音帀。
義同。
又【廣韻】疾僦切,音就。
殧,殄也。
殨 【辰集下】【歹字部】 殨 【唐韻】【集韻】□胡對切,音潰。
【說文】爛也。
又【集韻】戸賄切,音瘣。
腫決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義同。
殩 【辰集下】【歹字部】 殩 【廣韻】七亂切,音竄。
殩孝,秦人曰饋喪家食。
殪 【辰集下】【歹字部】 殪 〔古文〕□□【唐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
【說文】死也。
【左傳隱九年】鄭伯禦戎,前後擊之,盡殪。
【杜註】殪,死也。
又殄絕也。
【書康誥】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又盡也。
【左傳宣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
【杜註】殪,盡也。
又仆也。
【後漢光武紀】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裡閒。
【註】殪,仆也。
又一矢而死曰殪。
【詩小雅】殪此大兕。
【司馬相如上林賦】弦矢分,藝殪仆。
又與瘞通。
【儀禮覲禮】祭川沈,祭地瘞。
【鄭註】古文瘞作殪。
又與翳通。
【韓詩大雅】其葘其殪。
【釋文】葘,反草也。
殪,因也。
因高塡下也。
今《詩》作其葘其翳。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龍龕】同朶。
殫 【辰集下】【歹字部】 殫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殛盡也。
【班固西都賦】百獸駭殫。
又凡盡皆曰殫。
【司馬相如子虛賦】殫覩人物之變態。
【張衡西京賦】殫所未見。
通作單。
【詩周頌】單厥心。
【禮祭義】歲旣單矣。
皆與殫同。
又【韻補】葉都懸切,音顚。
【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思所以爲虔。
肅肅之儀盡,穆穆之禮殫。
殬 【辰集下】【歹字部】 殬 【唐韻】當故切【集韻】多故切,□音妒。
【說文】敗也。
【書洪範】彜倫攸殬。
○按今《書》本作斁。
斁本有亦、妒二音,《正字通》同□,不同□,非。
又【劉勰新論】小利,大利之殬。
小□,大禍之津。
【集韻】或作□。
亦省作睪。
殭 【辰集下】【歹字部】 殭 【玉篇】【廣韻】【集韻】【韻會】□居良切,音薑。
死不朽也。
一曰蠶白也。
今蠶死而白謂殭蠶。
又【玉篇】居亮切,強去聲。
義同。
殮 【辰集下】【歹字部】 殮 【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斂。
□殮也。
【釋名】殮者,斂也,衣死也。
經史□作斂。
【禮檀弓】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
殯 【辰集下】【歹字部】 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刃切,音儐。
【說文】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
【釋名】於西壁下塗之曰殯。
【禮檀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
其愼也,蓋殯也。
【鄭註】愼,讀爲引。
殯引飾棺以輤,葬引飾棺以柳霎。
又【檀弓】孔子曰: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則與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殯》。
【左傳哀十一年】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又使巫祓殯之兇邪曰祓殯。
【左傳襄二十九年】祓殯而禭。
又借爲埋沒意。
【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殰 【辰集下】【歹字部】 殰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谷切,音牘。
【說文】胎敗也。
謂未及生而胎敗也。
【禮樂記】胎生者不殰。
【鄭註】內敗曰殰。
【集韻】通作贕。
殲 【辰集下】【歹字部】 殲 〔古文〕□【唐韻】【廣韻】子廉切【集韻】【類篇】思廉切【韻會】將廉切,□音纖【爾雅釋詁】殲,盡也。
【郉疏】舍人曰:殲,衆之盡也。
【春秋莊十七年】齊人殲于遂。
【穀梁傳】殲者,盡也。
杜預曰:戍遂翫而無備,遂人討而盡殺之,故時史以自盡爲文。
【書胤征】殲厥渠魁。
【詩秦風】殲我良人。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其將聚而殲旃。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硏計切,音詣。
姥也。
殳 【辰集下】【殳字部】 殳 〔古文〕杸【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
【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釋名】殳,殊也。
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
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
八尺曰尋,是丈二也。
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
【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
【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
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
【前漢藝文志】八體六闆。
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
【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
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說文序】七曰殳書。
【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
【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
【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從□。
□音殊,鳥短羽也。
與幾案之幾別。
又與□別。
【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
□,莫勿翻,沈也。
考證:〔【釋名】殳,殊也。
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
〕謹照原文軍上改車上。
毆 【辰集下】【殳字部】 毆 【唐韻】烏後切【集韻】於口切,□音嘔。
【說文】捶毄物也。
【徐曰】以杖擊也。
又【集韻】墟□切,音摳。
【公羊傳桓十二年】盟于毆蛇。
【註】毆,丘于反,又曲侯反。
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韻】虧于切,音區。
與驅、敺音義□同。
【韻會】毛氏曰:毆擊字本從殳,或作攴。
攴,敲也。
今書作文,與歐吐字不同,歐字從欠伸之欠,今俗毆擊字作□,非。
段 【辰集下】【殳字部】 段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緞。
【說文】椎物也。
一曰分段也。
帛二曰緉,分而未麗曰匹,旣麗曰段。
【張衡詩】美人贈我錦繡段。
又款段,馬名。
【後漢馬援傳】禦款段。
【註】款,猶緩也,言形段緩也。
又段谷,水名。
【通典】秦州上邽縣有段谷水,姜維爲鄧艾破於此。
【水經注】藉水又東合段溪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
又阿段,蠻獠之稱。
【北史蠻獠傳】獠無名字,以長幼次第呼之,丈夫稱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
【風俗通】段幹木之後,有出遼西者,本鮮□檀石槐之後。
又段幹,複姓。
又卵不成也。
與毈通。
【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
同鍛。
鍊也。
一曰小冶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段氏爲鏄器。
又通腶。
【禮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段,丁亂反。
從殳,耑省聲。
與叚別。
叚乃假借之義,古馬切。
俗通用,非是。
考證:〔【說文】推物也。
〕謹照原文推改椎。
殷 【辰集下】【殳字部】 殷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
【說文】作樂之盛稱殷。
【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
【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又【呂□】三後成功,惟殷于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
鄭□曰:殷,中也。
春分,陽之中。
秋分,隂之中。
又【禹貢】九江孔殷。
【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
【詩鄭風】殷其盈矣。
【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
【傳】【註】俱訓衆。
又大也。
【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
【疏】殷,大也。
大祭謂之殷祭。
【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
【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
【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
【正義曰】衡,北鬥衡也。
殷,當也。
言鬥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
【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
【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
【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
又齊人言殷聲如衣。
今姓有衣者,殷之胄。
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
【詩邶風】憂心殷殷。
【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緻爲殷勤,別作慇。
又【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音隱。
雷發聲也。
【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或從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
【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
【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又【集韻】【韻會】□於靳切。
音。
【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
【註】殷,當也,中也。
○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音黫。
赤黑色也。
【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
【杜註】血色久則殷。
殷,音近煙。
今人以赤黑爲殷色。
【杜甫詩】曾閃朱旗北鬥殷。
【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俱讀黫yān。
殸 【辰集下】【殳字部】 殸 【唐韻】苦定切【集韻】詰定切,□音罄。
【說文】磬,籀文省作殸。
又【玉篇】口耕切【廣韻】口莖切,□音鏗。
敵也。
又【集韻】聲古作殸。
註詳耳部十一畫。
殹 【辰集下】【殳字部】 殹 【唐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說文】擊中聲。
【長箋】擊中聲者,聲相應也。
又語詞。
【石鼓文】汧殹沔沔。
【郭註】殹,讀如繫,語助也。
又【集韻】煙奚切,音鷖。
義同。
又【揚子方言】殹,幕也。
【郭璞註】謂蒙幕也。
殹音鷖。
【醜集下】【女字部】俗媆字。
殺 【辰集下】【殳字部】 殺 〔古文〕□□□□□□□【唐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煞。
【說文】戮也。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
五曰殺。
【疏】太宰有誅無殺。
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
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
又【爾雅釋詁】殺,克也。
【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獲也。
【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
諸侯殺,則下小綏。
大夫殺,則止佐車。
【註】殺,獲也。
又同死。
【孟子】兇年不能殺。
又忘也。
【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
【註】李軌雲:殺,猶亡也。
亡生者不死也。
崔雲:除其營生爲殺生。
又薙草曰殺。
【禮月令】利以殺草。
又霜殺物曰殺。
【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
【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又以火炙簡爲殺靑。
【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
【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
又矢名。
【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
【註】殺矢,言中則死。
又【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又刷也。
【釋名】摩挲猶抹殺。
又【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
散貌。
【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
【註】徐廣曰:殺,蘇葛反。
正義曰:蘇亥反。
又掃滅之也。
【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
又騷殺,下垂貌。
【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與□同。
蹩□,旋行貌。
【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
向崔本作弊殺。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
降也,減削也。
【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兇荒殺禮。
【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
又【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又【正韻】所賣切,音曬。
義同。
又毛羽敝曰殺。
【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
又【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
【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又噍殺,音也。
【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
【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
又剪縫也。
【論語】非帷裳,必殺之。
亦作□。
又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
【儀禮士喪禮】殺,掩足。
又疾也。
【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
【自註】殺,去聲。
【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
俗讀生殺之殺,非。
【集韻】或作閷煞。
又【集韻】【韻會】□所例切,音。
亦降也。
又【集韻】式吏切,音試。
同弑。
【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
【註】殺,當作弑。
又【班固西都賦】掎僄狡,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
【註】殺,亦葉式吏切。
又葉色櫛切,音瑟。
【梁肅兵箴】傳美幹戈,易載以律。
古之睿知,神武不殺。
又葉式列切,音設。
【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禦冬,脅汗衫以當熱。
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
殺,一作□。
考證:〔【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
【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後不蠹,謂之殺靑。
〕謹照原文後改復。
殼 【辰集下】【殳字部】 殼 與同。
殽 【辰集下】【殳字部】 殽 【唐韻】胡茅切【集韻】【韻會】【正韻】何交切,□音爻。
【說文】相雜錯也。
【前漢食貨志】鑄作錢布皆用銅,殽以連錫。
【註】連,錫之別名。
謂以連與錫,雜銅而爲錢也。
又亂也。
與淆同。
【前漢董仲舒傳】賢不肖混殽。
【陳遵傳】作溷殽,義同。
又豆食也。
與肴同。
【詩小雅】殽核維旅。
【毛傳】殽,豆實也。
【鄭箋】豆實,葅醢也。
凡非穀而食之曰殽。
【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韭葅醯醢之等,皆實之於豆。
又俎實也。
【詩大雅】爾殽旣將。
【鄭箋】殽,謂牲體也。
正義曰:歸俎者,以牲體實之於俎,故謂之俎實。
又肉帶骨曰殽。
【禮曲禮】左殽右胾。
【註】殽,骨體也。
殽在俎,胾在豆。
【疏】熟肉有骨俎。
又地名。
亦山名。
與崤同。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敗秦師于殽。
【杜預註】殽,在弘農澠池縣西。
本又作崤。
【地理通釋】《呂氏春秋》九塞,殽其一也。
《春秋正義》雲:俗呼爲土殽、石殽,其阨道在兩殽之閒。
【史記封禪書】自殽以東,名山五。
【註】殽,戸交反,亦音豪。
又【集韻】胡刀切,音豪。
義見上。
又【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與效同。
象也。
【禮禮運】禮必本於天,殽於地。
【疏】殽,效也。
天遠故言本,地近故言效。
【揚子太□經】密於腥臊,三日不覺殽。
【註】殽,效也。
言相克害,終日不效矣。
殾 【辰集下】【殳字部】 殾 【玉篇】息俊切,音峻。
【字彙】築也。
殿 【辰集下】【殳字部】 殿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堂高大者。
【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
商周以前,其名不載。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
《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
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
【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
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
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
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
皆名爲殿,不必宮中。
【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
【註】殿,丞相所坐屋也。
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又重殿。
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
【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又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
【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又飛行殿,輦名。
【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又殿下,次於陛下之稱。
【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
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後,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音唸。
軍前曰啓,後曰殿。
【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又軍敗後奔曰殿。
【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
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又【前漢宣帝紀】丞相禦史課殿最之閒。
【註】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
【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又鎭也,定也。
【詩小雅】殿天子之邦。
【毛傳】殿,鎭也。
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
【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又【爾雅釋訓】殿,呻也。
【註】呻吟之聲。
【詩小雅】民之方殿屎。
【說文】作唸。
【集韻】或作〈□下心〉、□。
【說文】本作□,擊聲。
○按殿擊本作□,堂殿本作□。
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
殿的字原從口從屎作。
殿或作殿屎。
渌 【巳集上】【水字部】 淥 【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
【說文】與漉同。
浚也,滲也。
或作淥。
又水淸也。
【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
【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
【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子集下】【力字部】【集韻】極乙切,音姞。
有志力也。
【正字通】同□。
毀 【辰集下】【殳字部】 毀 〔古文〕□【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燬。
【說文】缺也。
一曰壞也。
【易繫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詩豳風】無毀我室。
又訾也。
【論語】誰毀誰譽。
又去也。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鄭註】去已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又折也。
【戰國策】王不搆趙。
趙不以毀搆。
【註】搆,合其戰也。
毀,折也。
不收趙,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又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
見【史記貨殖傳】。
又禱祈除殃曰毀。
【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註】謂副辜□禳毀除殃咎之屬。
又哀毀。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正義】毀瘠,羸瘠也,形骨露也。
居喪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又五十不緻毀,六十不毀。
【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
又小兒去齒曰毀。
【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又【廣韻】【集韻】【韻會】□況僞切,音齂。
義同。
又葉後五切,音戸。
【易林】臏詐龎子,夷竈盡毀。
兵休卒發,矢至如雨。
又葉暄規切,音墮。
【揚子太□經】減其疾不至危也,瀏漣之減生根毀也。
【韻會】毛氏曰:凡成敗之毀,上聲,《莊子》其成也毀也之類是也。
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孟子》毀其宗廟之類是也。
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譽去聲,《孟子》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也。
忌其人而毀之,媚其人而譽之,則毀去聲,譽平聲,《論語》誰毀誰譽之類是也。
然《論語》譽字有音,毀字無音,經史子中成毀之毀,與隳毀之毀皆無音,姑從通用。
讀書點校者,不可不知。
毀 【辰集下】【殳字部】 毀 〔古文〕□【唐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燬。
【說文】缺也。
一曰壞也。
【易繫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詩豳風】無毀我室。
又訾也。
【論語】誰毀誰譽。
又去也。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鄭註】去已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又折也。
【戰國策】王不搆趙。
趙不以毀搆。
【註】搆,合其戰也。
毀,折也。
不收趙,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
又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
見【史記貨殖傳】。
又禱祈除殃曰毀。
【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
【註】謂副辜□禳毀除殃咎之屬。
又哀毀。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正義】毀瘠,羸瘠也,形骨露也。
居喪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又五十不緻毀,六十不毀。
【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
又小兒去齒曰毀。
【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
又【廣韻】【集韻】【韻會】□況僞切,音齂。
義同。
又葉後五切,音戸。
【易林】臏詐龎子,夷竈盡毀。
兵休卒發,矢至如雨。
又葉暄規切,音墮。
【揚子太□經】減其疾不至危也,瀏漣之減生根毀也。
【韻會】毛氏曰:凡成敗之毀,上聲,《莊子》其成也毀也之類是也。
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孟子》毀其宗廟之類是也。
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譽去聲,《孟子》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也。
忌其人而毀之,媚其人而譽之,則毀去聲,譽平聲,《論語》誰毀誰譽之類是也。
然《論語》譽字有音,毀字無音,經史子中成毀之毀,與隳毀之毀皆無音,姑從通用。
讀書點校者,不可不知。
毂 【酉集下】【車字部】 轂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
【說文】輻所湊也。
【六書故】輪之正中爲轂,空其中,軸所貫也,輻湊其外。
【釋名】轂,埆也。
體堅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轂以利轉也。
又【韻會】暢轂,長轂也。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兵車之轂比大車爲長,故曰暢轂。
又笠轂。
【左傳宣四年】射汰輈以貫笠轂。
【註】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謂之笠轂。
又【正韻】薦舉人,謂之推轂。
【史記鄭當時傳】其推轂士,常以爲賢于己。
毃 【辰集下】【殳字部】 毃 【唐韻】口卓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搉。
【說文】擊頭也。
一曰橫擿也。
【左傳定二年】邾莊公與夷射姑飮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毃之。
或作敲。
又【玉篇】口交切,音磽。
又【集韻】口敎切,磽去聲。
義□同。
毄 【辰集下】【殳字部】 毄 【唐韻】古歷切【集韻】吉歷切,□音激。
【說文】相擊中也。
如車相擊,故從殳從軎。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毄兵同強。
【註】毄兵,戈戟屬。
【疏】殳長丈二而無刃,可以毄打人,故曰毄兵。
又拂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和弓毄摩。
【註】和,調也。
毄,拂也。
將用弓,必先調之、拂之、摩之。
又【集韻】【韻會】詰歷切【正韻】苦擊切,□音喫。
勤苦用力曰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毄兵用強。
〕謹照原文用改同。
毅 【辰集下】【殳字部】 毅 【唐韻】【集韻】魚旣切【韻會】疑旣切,□音劓。
【說文】妄怒也。
一曰有決也。
從殳□聲。
□,豕怒毛豎也。
【正譌】□從辛者,剛也。
下從豕會意,故借爲剛毅字。
【書臯陶謨】擾而毅。
【正義】《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緻果爲毅。
謂爲緻果敢殺敵之心是爲強毅。
和順者失於不斷,故順而能決,乃爲德也。
【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劉劭人物志】溫直而擾毅,木之德也。
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又州名。
【輿地廣記】武州,唐末置,領文德一縣,後唐長興元年改毅州。
又鳥名。
鶡稱毅鳥,謂其性敢於鬭也,見【張華禽經】。
又弈法,毅,提也。
棋死而結局曰毅,旣毅而隨手曰復毅,俗又謂之提。
見【徐鉉圍棋義例】。
隸作□。
毆 【辰集下】【殳字部】 毆 【唐韻】烏後切【集韻】於口切,□音嘔。
【說文】捶毄物也。
【徐曰】以杖擊也。
又【集韻】墟□切,音摳。
【公羊傳桓十二年】盟于毆蛇。
【註】毆,丘于反,又曲侯反。
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韻】虧于切,音區。
與驅、敺音義□同。
【韻會】毛氏曰:毆擊字本從殳,或作攴。
攴,敲也。
今書作文,與歐吐字不同,歐字從欠伸之欠,今俗毆擊字作□,非。
櫎 【辰集中】【木字部】 櫎 【唐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晃。
【說文】所以支器。
一曰帷櫎,屛風之屬,與榥同。
【左思吳都賦】房櫳對櫎。
【李善註】櫎,門窻廡之通名。
【徐鉉曰】別作幌,非是。
又【廣韻】兵欄也。
又【集韻】古曠切,音廣。
俎跗橫木。
又【類篇】光鑊切,音郭。
義同。
又【韻會】亦與橫同。
櫏 【辰集中】【木字部】 櫏 同□。
櫐 【辰集中】【木字部】 櫐 【唐韻】【韻會】力軌切【集韻】【類篇】魯水切,□音壘。
【唐韻】藤也。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郭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粗大。
【管子地員篇】五隱之土,其種櫐葛。
又【爾雅釋木】欇,虎櫐。
【郭註】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江東呼爲欇。
又作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玉篇】同蘽。
又【正韻】魯猥切,音磊。
義同。
櫑 【辰集中】【木字部】 櫑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雷。
【說文】龜目酒尊,刻木作雲雷象,象施不窮也。
或從缶,或從皿。
【徐曰】圜轉之義,故曰不窮。
【韓詩國風金罍傳】天子玉飾,諸侯大夫黃金飾,士以梓,故字從木。
又【唐韻】落猥切【集韻】【正韻】魯猥切,□音磊。
櫑劒,古木劒也。
【類篇】櫑具,劒上鹿盧飾。
【前漢雋不疑傳】帶櫑具劒。
【註】晉灼曰:長劒首,以玉作,幷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
又【集韻】盧對切,音擂。
義同。
櫒 【辰集中】【木字部】 櫒 同□。
櫓 【辰集中】【木字部】 櫓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說文】大盾也。
【禮儒行】禮義以爲幹櫓。
又【玉篇】櫓,城上守禦望樓。
【釋名】櫓,露也,露上無覆屋也。
【後漢公孫瓚傳】樓櫓千裡。
一作。
又【韻會】戰陳高巢車亦爲櫓。
【太公六韜篇】陷堅陣,敗強敵,武翼大櫓,提翼小櫓。
又進船具。
【釋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櫓。
櫓,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
【通鑑】呂蒙取荊州,使白衣搖櫓。
又櫓□子,果名。
【桂海虞衡志】大如椀,數十房欑聚成毬,食之微甘。
考證:〔【禮儒行】禮義爲幹櫓。
〕謹照原文禮義下增以字。
□ 【卯集下】【方字部】 □ 【玉篇】古文旅字。
註詳上。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川篇】音七。
木也。
櫕 【辰集中】【木字部】 櫕 同欑。
櫖 【辰集中】【木字部】 櫖 【唐韻】【集韻】【韻會】□淩如切,音閭。
山櫐也。
似葛而麤大。
【爾雅】作慮。
見櫐字註。
又【正韻】抽居切,音攄。
又【唐韻】【集韻】【類篇】□良據切,音慮。
義□同。
又【唐韻】林櫖,山林也。
櫗 【辰集中】【木字部】 櫗 【玉篇】茫結切,音蔑。
木索也。
又【類篇】彌蔽切。
櫗楔,細小貌。
櫘 【辰集中】【木字部】 櫘 橞、槥□同。
櫙 【辰集中】【木字部】 櫙 【唐韻】【集韻】□烏侯切,音歐。
木名。
【爾雅釋木】櫙,荎。
【郭註】今之刺楡。
又【博雅】櫙,也。
櫚 【辰集中】【木字部】 櫚 【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淩如切,□音閭。
栟櫚。
或作閭。
見栟字註。
又【本草拾遺】櫚木出安南,性堅,紫紅色,有花文者謂之花櫚。
櫛 【辰集中】【木字部】 櫛 【唐韻】阻瑟切【集韻】【韻會】【正韻】側瑟切,□音節。
【說文】梳枇之總名也。
【左傳僖二十二年】懷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
又【說文繫傳曰】櫛之言積也。
【詩周頌】其比如櫛。
【疏】言積之比密也。
又理髮也。
【禮內則】櫛縰筓總。
又剔除也。
【韓愈王適墓志】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又【唐韻】阻四切。
義同。
【集韻】與楖同。
考證:〔【左傳僖二十二年】懷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巾櫛。
〕謹照原文侍下增執字。
〔【說文徐氏曰】櫛之言積也。
〕謹照原書徐氏改繫傳。
櫜 【辰集中】【木字部】 櫜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勞切,□音高。
【說文】車上大櫜。
【杜預曰】櫜,韜也,弓衣也,甲衣也。
又受箭器也。
【禮檀弓】赴車不載櫜韔。
【左傳昭元年】伍舉請垂櫜而入。
【註】示無弓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右屬櫜鞬。
【註】櫜以受箭,鞬以受弓。
又與臯通。
【左傳莊十年】公子偃蒙臯比而先犯之。
【疏】包幹戈以虎皮曰建櫜。
又【集韻】居號切,音告。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賔,中心好之。
考證:〔【禮檀弓】赴車不載櫜帳。
〕謹照原文櫜帳改櫜韔。
〔【註】包幹戈以虎皮曰建櫜。
〕謹照左傳原文註改疏。
櫝 【辰集中】【木字部】 櫝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匱也。
【禮少儀】劒則啓櫝。
【註】劒函。
【儀禮聘禮】賈人西面坐,啓櫝取圭垂緇,不起而受宰。
《釋文》函也。
凡緘藏物者皆曰櫝。
【論語】龜玉毀於櫝中。
【左傳昭七年】瑤甕玉櫝。
又【博雅】棺也。
【前漢成帝紀】其爲水所流壓死,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又【說文】大梡也。
【國老談苑】漢文帝命大官,每具兩擔櫝,謂之櫝食。
又作樚。
木名。
見樚字註。
考證:〔【儀禮聘禮】賈人西向坐,啓櫝。
〕謹照原文西向改西面。
〔【註】圭函故。
〕謹按註無此語,今改爲釋文函也。
〔【左傳襄七年】瑤甕玉櫝。
〕謹照原文襄改昭。
櫞 【辰集中】【木字部】 櫞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緣。
【唐韻】枸櫞,皮可爲椶。
出交趾。
又【埤雅】果名,似橘。
【南方草木狀】枸櫞,子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草,漬以蜂蜜。
亦名香櫞。
【異物志】味不美,可浣治葛苧。
【學圃餘疏】香櫞花酷烈甚於山礬,結實大而香。
櫟 【辰集中】【木字部】 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
【說文】木也。
【邢昺曰】似樗之木。
【詩秦風】山有苞櫟。
【疏】引《爾雅》雲:櫟,其實梂,橡也。
【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
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
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
【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
【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
【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
【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
【詩周頌】鞉磬柷圉。
【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
櫟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
地名。
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唐韻】櫟駁通葉,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羹盡櫟釜。
【漢書】作轑釜。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
【註】引爾雅雲。
〕謹照原文註改疏。
〔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
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
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川篇】音木。
櫠 【辰集中】【木字部】 櫠 【集韻】【類篇】□放吠切,音廢。
柚屬。
見椴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正韻】毗面切,音卞。
【玉篇】柱上欂櫨也。
亦作閞。
○按《字彙》同抃,《正字通》抃訛字,皆非。
櫡 【辰集中】【木字部】 櫡 【廣韻】張略切【集韻】【韻會】陟略切,□音灼。
【說文】斫謂之櫡。
又【博雅】櫡謂之钁。
又【唐韻】直慮切。
同箸。
飯敧也。
【漢書】作箸。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亞夫食不置櫡。
【淮南子齊俗訓】作櫡。
糟丘生乎象櫡。
櫢 【辰集中】【木字部】 櫢 【字彙補】蘇偶切,音藪。
【黃香九宮賦】卽蹴□以櫢檽。
【註】櫢檽,木茂盛也。
櫧 【辰集中】【木字部】 櫧 【廣韻】章魚切,音諸。
木名。
【山海經】前山,其木多櫧。
【郭註】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
作屋柱,難腐。
【司馬相如上林賦】沙棠櫟櫧。
【李善註】櫧似柃。
【本草拾遺】櫧子生江南,皮樹如栗,冬月不彫,子小如橡。
【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種,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韻】【類篇】□專於切,音□。
義同。
櫨 【辰集中】【木字部】 櫨 【唐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柱上柎也。
【徐曰】今謂草木枝端花房之蔕爲柎。
此櫨象之,卽今之鬥栱也。
【淮南子主術訓】短者以爲朱儒枅櫨。
又果名。
【呂覽本味篇】果之美者,箕山之東,靑島之所,有甘櫨焉。
或省作盧。
【司馬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
又木也。
一名黃櫨,一名楊櫨。
【本草拾遺】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
【唐本草】楊櫨,又名空疏,所在皆有。
生籬垣閒,其子爲莢。
櫩 【辰集中】【木字部】 櫩 【唐韻】【集韻】【韻會】□同簷。
又砌也。
【楚辭大招】曲屋步櫩。
【郭璞曰】中途樓閣閒陛道。
又廊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步櫩周流。
【李善註】步廊。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揚子方言】秦晉續折木謂之櫩。
砳 【午集下】【石字部】 砳 【廣韻】力摘切,音□。
石聲。
同礐。
【六書略】二石相擊成聲。
櫲 【辰集中】【木字部】 櫲 【集韻】羊洳切,音預。
櫲樟,木名。
本作豫章。
詳樟字註。
殎 【辰集下】【歹字部】 殎 【玉篇】苦甲切【類篇】乞洽切,□音恰。
殎也。
【集韻】作殆。
櫪 【辰集中】【木字部】 櫪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櫪,椑指也。
【徐鍇曰】以木椑十指而縛之。
【廣韻】櫪,馬櫪也。
【晉桓溫風魏武詩】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亦作歷。
【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木名。
【張衡南都賦】楓柙櫨櫪。
【李善註】與櫟同。
又【韻會】引《韓愈山石》詩時見松櫪皆十圍。
又【正韻】蠶薄曰櫪。
櫫 【辰集中】【木字部】 櫫 【唐韻】陟魚切【集韻】張如切【韻會】【正韻】專於切,□音豬。
【博雅】杙也。
【廣韻】楬櫫,有所表識也。
見楬字註。
櫬 【辰集中】【木字部】 櫬 【唐韻】【集韻】【韻會】□初覲切,音襯。
【說文】棺也。
【左傳襄二年】穆姜爲櫬。
【疏】櫬,親身棺也。
以親近其身,故以櫬爲名。
又【爾雅】釋櫬者三:一,櫬,木槿。
【註】今王蒸。
一,櫬,梧。
【註】今梧桐。
一,櫬,采薪。
【疏】樵薪一名櫬,一名采薪。
又七刃切,親去聲。
木槿也。
又雌人切,音親。
義同。
又【類篇】古玩切,音貫。
汲器。
又【正韻】寸遴切,音襯。
義同。
考證:〔【左傳襄六年】穆姜爲櫬。
〕謹照原文六年改二年。
櫭 【辰集中】【木字部】 櫭 【唐韻】【集韻】□巨列切,音傑。
【博雅】檢櫭,木釘也。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
義同。
又【類篇】巨至切。
義同。
一曰車木鎋。
又【集韻】巨到切,讀若嶠。
義同。
櫮 【辰集中】【木字部】 櫮 【集韻】逆各切,音鄂。
華盛貌。
婮 【醜集下】【女字部】 婮 【集韻】斤於切,音居。
女字。
櫯 【辰集中】【木字部】 櫯 【集韻】孫租切,音蘇。
【玉篇】櫯,枋木,可染緋。
櫰 【辰集中】【木字部】 櫰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正韻】乎乖切,□音槐。
【玉篇】槐之別名。
【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
又【集韻】戸賄切,音廆。
義同。
又【唐韻】公回切【集韻】【韻會】姑回切,□音傀。
【山海經】中曲山有木,如棠,而圓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食之多力。
又【本草綱目】櫰香,卽《楞嚴經》兜婁婆香也。
櫱 【辰集中】【木字部】 櫱 〔古文〕□【唐韻】【集韻】□魚列切,音孽。
【說文】伐木餘也。
○按《說文》□本字。
□,古文。
櫱、□,重文。
《韻會》《正韻》俱從艸,《今文尚書盤庚》由蘖、《詩商頌》三蘖、《孟子》萌蘖,俱作櫱。
又【唐韻】五葛切,岸入聲。
義同。
又姓。
【姓苑】東莞人。
本姓薛,避仇改爲櫱。
又葉逆約切,音近虐。
【蘇軾園中草木詩】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
走尋荊與榛,如有夙昔約。
櫳 【辰集中】【木字部】 櫳 【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正韻】盧容切,□音籠。
【說文】檻也。
【唐韻】養獸所。
櫴 【辰集中】【木字部】 櫴 【揚子雲太□經】小度差差,大櫴之階。
測曰:小度之差,大度傾也。
【宋司馬光註】事之骯櫴,故傾危也。
有釋無音。
櫹 【辰集中】【木字部】 櫹 【集韻】先雕切,音蕭。
櫹槮,草木盛貌。
又草木落貌。
見槮字註。
又【類篇】疎鳩切,音□。
木長貌。
又【類篇】山巧切,梢上聲。
義同。
又【類篇】雌由切,音秋。
木名。
亦作橚。
櫺 【辰集中】【木字部】 櫺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楯閒子也。
【徐曰】卽令人闌楯下爲橫櫺也。
【何晏景福殿賦】櫺檻邳張。
【曹植贈徐幹詩】流飆激櫺軒。
又屋梠也。
【博雅】檐櫺,梠也。
【孫綽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
亦作欞。
一作。
櫻 【辰集中】【木字部】 櫻 【唐韻】烏莖切【集韻】【韻會】於驚切【正韻】於京切,□音鶯。
【說文】果名,櫻桃也。
一名含桃。
【禮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爾雅翼】果熟最先,故雲先薦。
【呂覽高誘註】以鸎所含食,故曰含桃。
又名鸎桃。
【王維敕賜櫻桃詩】纔是寢園春薦後,非關禦苑鳥銜殘。
又【爾雅釋木】楔,荊桃。
【郭璞註】今櫻桃也。
【孫炎註】最大而甘者,謂之崖蜜。
【蘇軾橄欖詩】待得餘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本草】一名朱桃,一名麥英。
深紅者爲朱櫻,黃者爲蠟櫻。
又【集韻】伊盈切,音嬰。
義同。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以含桃先薦寢廟。
〕謹照原文以上增羞字。
櫼 【辰集中】【木字部】 櫼 【說文】子廉切,音尖。
楔也。
【徐曰】卽今尖字。
【戴侗曰】徐說非。
櫼,古砧字。
【長箋】櫼、殲當卽一字。
【正字通】櫼、殲音義俱別,《箋》說誤。
戴氏謂砧古文作櫼,亦誤。
徐說通。
○按《何晏景福殿賦》櫼櫨各落以相承。
櫼櫨對下欒栱,不作尖字解,可知徐說亦未爲是。
《李善註》櫼卽枊也。
枊與楔義近。
又【集韻】思廉切,音纖。
又咨林切,音祲。
義□同。
又【唐韻】所鹹切。
同檆。
木名,似松。
笀 【未集上】【竹字部】 笀 【篇海】謨郞切,音忙。
同□。
草芒也。
【寅集上】【尢字部】【集韻】北末切,音撥。
□,足大也。
亦曰惡行也。
【子集中】【人字部】【玉篇】俗攀字。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楚洽切,音臿。
日照。
毞 【辰集下】【毛字部】 毞 【集韻】頻脂切,音毗。
氐罽也。
通作紕。
歶 【補遺】【午集】【禸字部】 歶 【字彙補】音未詳。
【荀子禮論篇】絲歶縷翣。
【註】絲歶未詳,蓋亦喪車之飾。
或曰歶讀爲魚,謂以銅魚懸於地下,縷讀爲柳,蔞字誤爲縷字耳。
櫽 【辰集中】【木字部】 櫽 同檃。
櫾 【辰集中】【木字部】 櫾 【說文】【正韻】□以周切,音猶。
【說文】崑崙山河隅之長木也。
又【唐韻】【集韻】餘疚切【正韻】爰救切,□音宥。
卽柚也。
【列子湯問篇】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爲□,樹碧而冬生,實丹而味酸。
食其皮汁,已厥憤之疾。
【正字通】俗□字。
○按《說文》有□無□,非俗也。
櫿 【辰集中】【木字部】 櫿 【集韻】維傾切【類篇】餘傾切,□音營。
木名。
欀 【辰集中】【木字部】 欀 【唐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木名。
【左思吳都賦】文欀幀橿。
【李善註】欀木,樹皮中有如白米屑者,乾擣之,以水淋之,可作餅,似麪。
交趾盧亭有之。
【本草拾遺】名木,生嶺南山谷,大者木皮內出麪數斛,色黃白。
又【集韻】寫兩切,音想。
義同。
又【唐韻】【類篇】人樣切【正韻】而亮切,□音讓。
【玉篇】道上木也。
【類篇】交讓,木名。
出岷山。
欁 【辰集中】【木字部】 欁 【字彙】奴冬切,音膿。
【正字通】農,或作□。
【集韻】作辳。
俗又作欁。
農字上從□作。
欂 【辰集中】【木字部】 欂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
【說文】壁柱也。
西京謂之壁帶,今人謂之柀閒柱。
一曰椽。
又【玉篇】欂櫨,枅也。
【增韻】柱上柎也。
【禮雜記註】欂櫨,刻之爲山,曰山節,謂柱上方木也。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
【類篇】白各切,音薄。
義□同。
又【廣韻】蒲革切,音。
木名。
又【唐韻】弼戟切【集韻】弼碧切,□平入聲。
戸上木也。
欃 【辰集中】【木字部】 欃 【唐韻】士鹹切,音讒。
檀木別名。
【玉篇】木蘭也。
或作毚。
【史記孔子世家註】孔子墓有毚檀之樹。
【司馬相如上林賦】欃檀,木蘭。
又【集韻】鉏銜切【韻會】【正韻】初銜切,□揷平聲。
星名。
【爾雅釋木】慧星爲欃槍。
【史記天官書】天欃,長四丈,末兌。
京房雲:天欃爲兵,赤地千裡。
又【玉篇】銳也。
又【前漢天文志】欃雲如牛。
又【唐韻】【集韻】□士懺切,讒去聲。
水門也。
又作。
欄 【辰集中】【木字部】 欄 【唐韻】落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攔。
【玉篇】木欄也。
謂階際木句欄。
【段國沙州記】吐谷渾於河上作橋,句欄甚嚴飾。
句欄之名始此。
又牛圈曰欄,與蘭通。
【前漢王莽傳】與牛馬同蘭。
又與闌通。
【開元遺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寶爲闌。
又【集韻】郞甸切,音練。
木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以欄爲灰。
【鄭註】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
又【集韻】來圈切,音攣。
木名。
氛 【辰集下】【氣字部】 氛 【唐韻】【集韻】【類篇】□符分切,音汾。
【玉篇】氣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楚氛甚惡。
又【昭二十年】梓愼望氛。
又【楚語】先君莊王爲匏居之臺,高不過望國氛。
【註】皆訓氣。
又氛氳,祥氣也。
【謝惠連雪賦】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註】氛氳,盛貌。
又氛祲,妖氣也。
【晉語】獻公田,見翟柤之氛。
【註】氛祲,氣象也。
兇曰氛,吉曰祥。
【左傳昭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
【註】氛,惡氣。
【前漢元帝詔】氛邪歲增。
【杜甫詩】冥冥氛祲未全消。
又靈氛,古善占者。
【屈原離騷】命靈氛爲餘占之。
【又】靈氛吿餘以吉占。
又【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義同。
【說文】或從雨作雰。
【集韻】亦作□。
氜 【辰集下】【氣字部】 氜 【正字通】俗陽字。
本作昜。
氣 【辰集下】【氣字部】 氣 〔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氣。
【玉篇】□也,息也。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繫辭】精氣爲物。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
【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
【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
【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
【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
【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
【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
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
【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辨。
【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
【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
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
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
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
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
【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
【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
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疊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氣法。
【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
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兇水旱之祲象。
【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
【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又】日旁雲氣,人主象。
【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
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兇。
【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
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
澤澤燄燄,女子氣也。
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
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
【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
【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
【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許旣切。
與餼、□通。
【說文】饋客芻米也。
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葉去訖切,音乞。
【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
近取諸身,役心禦氣。
又葉丘謁切,音朅。
【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
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韻】居案切。
與旰同。
晚也。
氤 【辰集下】【氣字部】 氤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
與絪同。
絪縕,天地合氣也。
【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
一作氤氳。
【王嘉拾遺記】有鳥如雀,吐五色之氣,氤氳如雲,名曰憑霄。
【杜甫詩】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
又【班固典引】作煙煙熅熅。
【魏大饗□】用煙熅。
【抱樸子】用緸縕。
【魏元丕□】作□縕。
義□同。
沀 【巳集上】【水字部】 沀 【集韻】象呂切,音敘。
姓也。
【正字通】古今無沀姓,當卽汿字。
從水與從氵,一也。
泎 【巳集上】【水字部】 泎 【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音齚。
瀺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