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同。
□ 【備考】【亥集】【髟字部】 □ 【篇海類編】音讒。
□ 【亥集中】【魚字部】 □ 【廣韻】武登切【集韻】彌登切,□音瞢。
【說文】□也。
【玉篇】即字。
又【集韻】母互切,音懜。
義同。
□ 【亥集中】【魚字部】 □ 【集韻】同鮍。
□ 【亥集上】【鬼字部】 □ 【廣韻】煙涬切【集韻】煙頂切,□音巊。
巫厭。
□ 【備考】【亥集】【鬼字部】 □ 【搜眞玉鏡】音鳩。
□ 【亥集上】【鬼字部】 □ 【玉篇】古悟切,音故。
【篇海】神也。
□ 【亥集中】【魚字部】 □ 【正字通】同鮊。
【石鼓文】又□又□。
【釋音】鄭氏作鮊,音白。
潘雲:今按葉韻音綿。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字彙補】同鰡。
□ 【亥集上】【鬼字部】 □ 【篇海】吐內切,音退。
苦熱病也。
又他漬切,音剃。
義同。
□ 【亥集上】【高字部】 □ 【字彙】同孰。
○按孰譌作□,復譌作□。
舊註以爲亢倉子所製,今《亢倉子》無此字。
□ 【亥集中】【魚字部】 □ 【集韻】鋪枚切,音胚。
魚名。
又【類篇】一曰魚臠未成。
□ 【亥集上】【鬼字部】 □ 【集韻】於贍切,音厭。
污觸也。
或作殗裺〈衤弇〉。
□ 【亥集上】【鬼字部】 □ 【集韻】渠羈切,音奇。
與鬾同。
童鬼也。
□ 【亥集上】【髟字部】 □ 【玉篇】同鬇。
□ 【亥集上】【髟字部】 □ 【篇海】□通作□。
【張衡西京賦】朱鬕□髽。
【註】通俗文曰:露髻曰□,以雜麻爲髻,如今撮也。
□ 【亥集上】【鬲字部】 □ 【集韻】同鬺。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篇海類編】力脂切,音梨。
鰻□,又□鯠,□魚名。
◎按卽鯬字之譌。
□ 【亥集中】【鳥字部】 □ 【字彙補】同鶵。
□ 【亥集中】【魚字部】 □ 【篇海】居晏切,音澗。
魚名。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原字從魚從陀作。
□ 【亥集上】【鬼字部】 □ 【玉篇】五姑切,音吾。
【篇海】鬼大。
又神名。
□ 【亥集上】【鬼字部】 □ 【篇海】劣戌切,音律。
殺也。
□ 【亥集上】【鬼字部】 □ 【字彙補】古文魁字。
【隷釋楊君石門頌】奉□承杓。
□ 【亥集中】【鳥字部】 □ 【玉篇】同鶃。
與鷊鷁□同。
塹 【醜集中】【土字部】 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豔切,音槧。
【說文】坑也。
又遶城水也。
【史記秦記】塹山堙谷,千八百裡。
一作壍。
【史記秦紀】壍河旁。
【高祖本紀】深壍而守。
又作□。
【司馬相如傳】隤牆塡□。
經 【未集中】【糸字部】 經 〔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
【說文】織也。
【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
【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
【傳】能常德持智。
【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
【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註】經,謂爲之裡。
【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
【註】經,法也。
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
【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
【晉語】雉經於新城廟。
【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
經緯也。
又織也。
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
【釋名】經,徑也。
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韻補】葉居良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
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
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
情音翔。
【五經文字】作□者,訛。
镬 【戌集上】【金字部】 鑊 【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穫。
【說文】鐫也。
從金蒦聲。
【廣韻】鼎鑊。
【增韻】釜屬。
【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
【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臘之器。
【前漢□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人也。
又【韻補】葉胡麥切,音獲。
【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
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
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
今據原文鬻改□。
蛎 【申集中】【蟲字部】 蠣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說文】作蠇。
蚌屬。
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類篇】雕百歲化爲蠇。
【廣韻】牡蠣也。
【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
【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
《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
【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亦作□。
黾 【亥集下】【黽字部】 黾 【正字通】俗黽字。
又作□,亦非。
練 【未集中】【糸字部】 練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鍊。
【說文】湅繒也。
【玉篇】煮漚也。
【釋名】練,爛也,煮使委爛也。
【急就篇註】練者,煮縑而熟之也。
【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
【註】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又小祥服也。
【禮檀弓】練而慨然。
又練練衣,黃裏縓緣。
【疏】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故曰練也。
練衣者,以練爲中衣。
又□練。
【禮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練桀俊。
【戰國策】□練以爲揣摩。
又選也。
【前漢禮樂志】練時日。
又閱歷也。
【前漢韋賢傳】昔靡不練。
【註】練猶閱歷之。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南康人。
又通作湅。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絲涗水。
考證:〔【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曝練。
〕謹照原文曝練改暴練。
聽 【醜集上】【口字部】 聽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聽然而笑。
【楊愼曰】聽,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聽。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音□。
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
又逆乙切,音聉。
義□同。
又魚其切,音疑。
聽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
與□同。
□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
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
【集韻】聆也,聽受也。
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俗作。
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廠。
又【韻補】葉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
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藝 【申集上】【艸字部】 藝 〔古文〕秇【唐韻】魚祭切【韻會】倪祭切,□音蓺。
才能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故功有藝也。
【註】藝猶才也。
又【周禮天官宮正】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
【註】藝謂禮、樂、射、禦、書、數。
又【書舜典】歸,格于藝祖。
【傳】告至文祖之廟。
藝,文也。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觀藝於魯。
【註】六經也。
又【左傳文六年】陳之藝極。
【註】藝,準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藝殪仆。
【註】所射準的爲藝。
又【家語】合諸侯而藝貢事禮也。
【註】藝,分別貢獻之事也。
又【晉語】貪欲無藝。
【註】藝,極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有藝氏。
又與蓺通。
【韻會】種也。
【書禹貢】蒙羽其藝。
【傳】兩山巳可種藝。
【孟子】樹藝五穀。
又【韻補】五結切,葉音臬。
【丘遲思賢賦】備百行之高緻,談九流之洪藝。
諒可雜而非染,跡每同而常別。
考證:〔【書舜典】歸格于藝祖。
【傳】告止文祖之廟。
〕謹照原文告止改告至。
蘆 【申集上】【艸字部】 蘆 【集韻】與芐同。
或作□,非。
(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蘆菔也。
一曰薺根。
【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
【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
【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
【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
【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
亦藥名。
【本草】漏蘆。
【博雅】飛廉,漏蘆也。
缬 【未集中】【糸字部】 纈 【廣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擷。
【說文】結也。
【玉篇】綵纈也。
【類篇】繫也,謂繫繒染爲文也。
【李賀詩】醉纈拋紅網。
【杜牧之詩】花塢團宮纈。
□ 【子集中】【人字部】 □ 【字彙】以周切,音由。
姓也。
□ 【子集上】【二字部】 □ 【說文】亘本字。
從二從囘。
囘,古文回。
象□回形。
上下所求物也。
【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隂陽也。
辮 【未集中】【糸字部】 辮 【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音辨。
【說文】交也。
【增韻】繆也。
與編通。
詳編字註。
【廣韻】簿泫切【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扁。
【說文】交織也。
【增韻】繆也。
【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
【集韻】從糸。
【正韻】亦作編。
絲 【未集中】【糸字部】 絲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音思。
【說文】蠶所吐也。
【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
【書禹貢】厥貢漆絲。
【詩召南】素絲五紽。
【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
【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
【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譌。
【韻會】俗作〈糹系〉,誤。
○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習 【未集中】【羽字部】 習 【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襲。
【說文】數飛也。
【禮月令】鷹乃學習。
又【易坤卦】不習,無不利。
【註】不假修爲,而功自成。
【論語】學而時習之。
【何晏註】學者以時湧習之。
又【易坎卦】習坎。
【註】習謂便習之。
【釋文】習,重也。
又【書大禹謨】士不習吉。
【傳】習,因也。
又【詩邶風】習習谷風。
【傳】習習,和舒貌。
又姓。
【廣韻】出襄陽。
晉有習鑿齒。
◎按說文習自爲部。
今從正字通併入。
字從羽從白。
俗作習,非。
考證:〔【易乾卦】不習,無不利。
〕謹照原書乾卦改坤卦。
訝 【酉集上】【言字部】 訝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
【說文】相迎也。
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
【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
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又【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
【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
【註】迎也。
又【廣韻】嗟訝也。
【增韻】疑怪也。
【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
【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
【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又【玉篇】與迓同。
【書盤庚】餘迓續乃命于天。
【傳】迓,迎也。
又【集韻】或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釋文】禦,本亦作訝。
又【集韻】或作輅。
【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
【註】輅,迎也。
又【音學五書】通作梧。
【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幾于筵前。
【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又與牙通。
【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鄭司農雲:牙讀如訝。
【疏】訝,迎也。
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說文】重文從辵作迓,隸省作迓。
迓字從辵從牙。
锴 【戌集上】【金字部】 鍇 【唐韻】苦駭切【集韻】【韻會】【正韻】口駭切,□音楷。
【說文】九江謂鐵曰鍇。
【徐曰】鐵好也。
一曰鐵精則白也。
【左思吳都賦】銅鍇之垠。
【註】鍇,金屬。
又【博雅】鍇□也。
【音釋】鍇,音揩。
又公諧反。
又人名。
【左傳哀四年】文之鍇後至。
【註】鍇,蔡大夫。
【釋文】鍇,音揩,又音皆。
又客駭反。
【前漢功臣年表】稾侯□鍇。
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又【集韻】雄皆切,音諧。
義□同。
又【集韻】古駭切,音解。
【揚子方言】堅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鍇。
殲 【辰集下】【歹字部】 殲 〔古文〕□【唐韻】【廣韻】子廉切【集韻】【類篇】思廉切【韻會】將廉切,□音纖【爾雅釋詁】殲,盡也。
【郉疏】舍人曰:殲,衆之盡也。
【春秋莊十七年】齊人殲于遂。
【穀梁傳】殲者,盡也。
杜預曰:戍遂翫而無備,遂人討而盡殺之,故時史以自盡爲文。
【書胤征】殲厥渠魁。
【詩秦風】殲我良人。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其將聚而殲旃。
義□同。
锉 【戌集上】【金字部】 銼 【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音矬。
【說文】鍑也。
【玉篇】銼□,鍑也。
【博雅】鎢錥謂之銼□。
又【廣韻】【集韻】□昨木切,音族。
義同。
或作鏃。
又【集韻】寸臥切,音剉。
義同。
【廣韻】蜀呼鈷。
【杜甫詩】土銼冷疎煙。
【註】銼,音挫。
蜀人呼釜爲銼。
又與挫同。
【史記楚世家】兵銼藍田。
囪 【醜集上】【囗字部】 囪 【廣韻】楚江切【集韻】初江切,□音牕。
【說文】在牆曰牖,在屋曰囪。
【集韻】俗作窓。
又【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聰。
竈突也。
【集韻】通孔也。
鄭康成曰:窻助戸爲明。
或作牕窗囪。
餃 【戌集下】【食字部】 餃 【集韻】居效切,音敎。
飴也。
【正字通】今俗餃餌屑米麫和飴爲之,乾濕小大不一。
水餃餌,卽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
或謂之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因呼餃餌,譌爲餃兒。
餃非飴屬,敎非餃音。
镗 【戌集上】【金字部】 鏜 【唐韻】土郞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郞切,□音湯。
【說文】鐘鼓之聲。
【詩邶風】擊鼓其鏜。
【傳】鏜然,擊鼓聲也。
又【韻會】亦作闣。
【摯虞思遊賦】闣□兮識故居。
又【集韻】亦作閶。
【司馬法】鼓聲不過閶。
又【廣韻】以鐵貫物也。
貳 【酉集中】【貝字部】 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
【說文】副益也。
【書周官】貳公弘化。
【傳】副貳三公。
【周禮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之貳。
【註】貳,副也。
【禮少儀】乗貳車則式。
【註】貳車,副車。
又與二同。
【易坎卦】樽酒簋貳。
【註】一樽之酒,二簋之食。
【禮曲禮】雖貳不辭。
【註】貳,謂重殽膳也。
又【坊記】惟蔔之日稱二君。
【註】二,當爲貳又【爾雅釋詁】貳,疑也。
【疏】貳者,心疑不一也。
【書大禹謨】任賢勿貳。
【詩大雅】無貳爾心。
【左傳閔元年】閒攜貳。
【註】離而相疑者,則當因而閒之。
又【左傳隱元年】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註】鄙,鄭邊邑。
貳,兩屬也。
又【左傳隱二年】王貳于虢。
【註】王欲分政於虢。
又【玉篇】代也,敵也,□也。
又姓。
【廣韻】《後秦錄》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
鉑 【戌集上】【金字部】 鉑 【集韻】白各切,音泊。
金薄也。
【正字通】金鉑,薄金也。
藥紙隔金屑錘之,金已薄,紙不損。
紙初褐色,久則色似烏金。
本借薄,俗加金作鉑。
蒌 【申集上】【艸字部】 蔞 【唐韻】落侯切【類篇】【韻會】郎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玉篇】蒿屬。
【爾雅釋草】購,蔏蔞。
【詩周南】言刈其蔞。
【疏】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
【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隻。
【註】言爚蔞蒿以爲齏也。
又【賈子新書】古者胎敎之道,七月而就蔞室。
又地名。
【後漢王常傳】收散車入蔞谿。
又【唐韻古音】力朱切,音慺。
義同。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草可烹魚。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
喪車飾也。
【禮檀弓】設蔞翣。
【註】棺之牆飾。
考證:〔【爾雅釋草】蔞,蒿也。
〕謹照原文改購蔏蔞。
□ 【子集上】【乙字部】 □ 【字彙補】古文荒字。
註詳艸部六畫。
□ 【子集上】【乙字部】 □ 【玉篇】古文馗字。
註詳首部二畫。
□ 【子集上】【一字部】 □ 【玉篇】古文天字。
註詳大部一畫。
塢 【醜集中】【土字部】 塢 【廣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鄔。
同隖。
小障也。
一曰庳城。
【服虔通俗文】營居爲塢。
【戴延西征記】蠡城以南有金門塢。
【後漢安帝紀】元初元年,遣兵屯河內衝要,皆作塢壁。
【後漢董卓傳】築塢于郿,號萬歲塢。
又山阿,唐王維別墅,在輞川,有辛夷塢。
又村落。
【杜甫詩】前有毒蛇後猛虎,谿行盡日無村塢。
又【集韻】烏故切,音污。
野聚也。
本作隖。
別作埡。
沖 【子集下】【冫字部】 沖 【正韻】昌中切,音充。
同沖。
【韻會】沖或省作沖。
和也,深也。
又稚也。
【書金滕】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
【註】沖,幼也。
又諡法,幼小在位曰沖。
又鑿冰聲。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垂貌。
【詩小雅】鞗革沖沖。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飆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沖)【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音蟲。
【說文】湧搖也。
又【玉篇】虛也。
【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
【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
【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
【書盤庚】肆予沖人。
【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
【詩小雅】革沖沖。
又聲也。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
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
湧也。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緻 【未集下】【至字部】 緻 【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緻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緻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緻。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緻之于人也。
又招緻也。
【楊升庵外集】緻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緻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緻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緻甿。
【註】緻,猶會也。
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
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
【註】緻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雲置,而雲緻者,置是廢絕,緻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緻也。
【詩小雅】工祝緻告。
【箋】祝於是緻孝孫之意,告屍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緻告。
【傳】緻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緻也。
【疏】緻,極也。
又【禮樂記】緻樂以治心。
【註】緻,猶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緻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緻其身。
【朱註】緻,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緻之。
【註】緻,誠也。
又挑戰曰緻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禦樂伯,攝叔爲右,以緻晉師。
【疏】緻師,緻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緻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緻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緻。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夢之灋。
一曰緻夢。
【疏】訓緻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緻爲儀。
【註】緻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緻而百慮。
【疏】所緻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緻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緻數車無車。
【註】緻,就也。
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緻是附。
【傳】緻,緻其社稷羣神。
【疏】緻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緻也精微。
【註】緻,緻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緻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緻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
緻至同。
證 【酉集上】【言字部】 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
【說文】告也。
【玉篇】驗也。
【增韻】□也,質也。
【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
【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
【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
【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
【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
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後作□。
還 【備考】【酉集】【辵字部】 還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
俗作還字,非。
(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
【說文】復也。
【玉篇】反也。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註】反也。
又【正韻】退也,歸也。
【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
【註】還,猶退也。
【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又顧也。
【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
【註】還,猶顧也。
又償也。
【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
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又與環同。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
與旋同。
【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
【註】疊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又【正韻】轉也。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又便捷貌。
【詩齊風】子之還兮。
又速也,卽也。
【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遶也,圍也。
【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
【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誠 【酉集上】【言字部】 誠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
【說文】信也。
【廣雅】敬也。
【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
【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
【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
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
【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
又【玉篇】審也。
【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
【註】誠,猶審也。
或作成。
又郡名。
【唐書地理志】悉州歸誠郡。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
又葉□羊切,音嘗。
【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
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馑 【戌集下】【食字部】 饉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
铪 【戌集上】【金字部】 鉿 【玉篇】古洽切,音夾。
聲也。
【揚子太□經】陽氣扶物,鑽乎堅,鉿然有穿。
【註】大寒之□,隂氣堅於上,陽氣扶萬物而下鑽之,鉿然而穿也。
鉿陷聲。
【阮籍淸思賦】鐘鼓閶鉿,則延子不揚其聲。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博雅】鋋也。
【廣韻】二尺鋌。
又【集韻】渴合切,音。
義同。
牆 【醜集中】【土字部】 墻 俗牆字。
諒 【酉集上】【言字部】 諒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
【正韻】力仗切,□良去聲。
【說文】信也。
【詩小雅】諒不我知。
【鄭箋】信也。
【朱傳】誠也。
【禮內則】請肄□諒。
【註】言語信實也。
又小信也。
【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又【揚子方言】愋諒,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相也,助也。
【廣韻】佐也。
【正韻】照察也。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諒州。
又姓。
諒毅,見【戰國策】。
諒輔,見【後漢獨行傳】。
又【集韻】或作亮。
【爾雅釋詁】亮,信也。
【疏】方言雲:衆信曰諒。
周南、召南、衞之語也。
【詩鄘風】不諒人隻。
【傳】諒,信也。
本亦作亮。
又通作涼。
【詩大雅】涼彼武王。
【傳】涼,佐也。
本亦作諒。
又或作倞。
【禮郊特牲】祊之爲言倞也。
【註】倞,猶索也。
或爲諒。
又【集韻】【類篇】□呂張切,音良。
亦同亮。
信也。
又通作良。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
【註】子諒,朱子讀爲慈良。
□ 【子集上】【丿字部】 □ 【玉篇】古文幸字。
註詳幹部五畫。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海篇】音失。
瑩 【午集上】【玉字部】 瑩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廣韻】玉色。
又【集韻】石似玉。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
【傳】瓊瑩,石似玉。
【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
註:毛雲:琇瑩,美石也。
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
註:毛雲:瓊英,石似玉。
鄭雲:石似瓊,似瑩。
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
毛說非也。
況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
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
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
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
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
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
【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註】瑩,明也。
又六瑩,樂名。
【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祝茲侯呂瑩。
【註】師古曰:瑩,音榮。
又烏暝反。
又凋也。
【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又【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
玉似石。
又【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
玉色光潔也。
【逸論語】如玉之瑩。
又【正字通】鏡瑩。
【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
【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
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瑩。
【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
【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
【集韻】聽瑩,惑也。
【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
◎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烏 【巳集中】【火字部】 烏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
【說文】孝鳥也。
象形。
【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
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
【詩邶風】莫黑匪烏。
【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註】小爾雅雲: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
【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註】烏謂□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爲烏呼。
【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
【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
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
又【廣韻】安也。
【正韻】何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
【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
【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
【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
【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
【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註】師古曰:烏烏秦聲。
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
【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又縣名。
烏氏,因水而名。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
【註】烏水出西北入河。
氏音支。
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
齊大夫烏枚鳴。
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
【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師古曰:烏,一加反。
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
下葉音鰕,者葉音遮。
又【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
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
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
見義雲章。
亦轉聲也。
紅 【未集中】【糸字部】 紅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帛赤白色。
【釋名】紅,絳也。
白色之似絳者。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
【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
【註】紅,魯地。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與功通。
【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
【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
【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
【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
絳或作紅。
【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
【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
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
紅亦有降音。
肅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
【說文】持事振敬也。
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
【廣韻】恭也,敬也,戒也。
【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
【傳】肅,嚴也。
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又【洪範】恭作肅。
【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
【禮玉藻】色容厲肅。
【疏】厲,嚴也。
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
【詩豳風】九月肅霜。
【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
【詩大雅】民有肅心,荓雲不逮。
【箋】肅,進也。
【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註】肅,進也。
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
【註】肅手至地,若今撎。
【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註】肅拜,拜低頭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九曰肅□。
【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
【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疏】肅,駿急也。
【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
【註】肅,急也。
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
【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
【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
【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
【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
【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
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又【書序】肅愼來賀。
【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
【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
【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
【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屍。
【註】宿,進也。
【禮祭統】宮宰宿夫人。
【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
同。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
敬也。
【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葉音瑟。
【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
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
【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
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
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興 【未集下】【臼字部】 興 【唐韻】【韻會】【正韻】□虛陵切,音□。
【爾雅釋言】興,起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
【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
【註】興,謂起在位也。
又【廣韻】盛也。
【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箋】興,盛也。
又【五音集韻】舉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
【註】興,猶舉也。
又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
【註】興,猶動也。
又【詩大雅】興迷亂于政。
【箋】興,猶尊尚也。
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
【註】縣官徵聚物曰興。
今雲軍興是也。
又【司稼】平其興。
【註】所徵賦。
又州名。
【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
梁爲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又縣名。
【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又殿名。
【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
【註】龍興,殿名。
又姓。
【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應切,音嬹。
【集韻】象也。
又【韻會】比興。
【增韻】興,況意思也。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又【正韻】悅也。
【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註】興之言喜也。
【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又【正韻】許刃切,音釁。
【禮文王世子】旣興器用幣。
【釋文】音同釁。
又【韻補】葉火宮切,音兇。
【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
繁手累發,密櫛□重。
重平聲。
又葉虛良切,音香。
【徐幹雜詩】沈隂增憂愁,憂愁爲誰興。
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
【潘乾□】實天生德,有漢將興。
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又葉丘侵切,音欽。
【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考證:〔又【掌均】平其興。
〕謹按周禮無掌均之官,所引出地官司稼。
掌均謹改司稼。
庑 【寅集下】【廣字部】 廡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無上聲。
【說文】堂下周屋。
【釋名】大屋曰廡。
廡,幠也。
幠,覆也。
幷冀人謂之庌。
【前漢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
蕃廡,草木盛貌。
【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
【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
【註】廡音武。
又與甒通。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
【註】古文甒作廡。
考證:〔【士喪禮】甒禮在服。
〕謹按此出士冠禮。
原文側尊一甒爲句,醴爲句,在服北爲句,非以甒禮在服爲句也。
謹照原文改士冠禮側尊一甒。
鑼 【戌集上】【金字部】 鑼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廣韻】鈔鑼,器也。
【正字通】築銅爲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
樂書有銅鑼。
自後魏宣武以後,有銅鈸沙羅,沙羅卽鑼。
【六書故】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
亦以爲盥盆。
龆 【亥集下】【齒字部】 齠 【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
【正韻】始毀齒也。
【韓詩外傳】男子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齠齒。
【庾信齊王憲□】未逾齠齔,巳議論天下事。
又【集韻】丁聊切,音凋。
義同。
鬧 【亥集上】【鬥字部】 鬧 【唐韻】奴敎切【集韻】【韻會】女敎切,□音淖。
【說文】不靜也。
【廣韻】同□。
猥也,擾也。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以召鬧取怒乎。
又【白居易寄翰林學士詩】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
【薛田詩】九苞綰就佳人髻,三鬧裝成子弟韀。
今京師有鬧裝帶,合衆寶雜綴而成,故曰鬧裝。
【類篇】或作□。
躊 【酉集中】【足字部】 躊 【廣韻】直由切【集韻】□留切,□音儔。
【玉篇】躊躇也。
詳躇字註。
【類篇】或從□作□。
镤 【戌集上】【金字部】 鏷 【廣韻】【集韻】□蒲沃切,音僕。
【玉篇】鏷□,矢名。
◎按本作僕。
見左傳莊十年。
又【張協七命】鏷越鍛成。
【註】鏷,生鐵也。
鲧 【亥集中】【魚字部】 鯀 【唐韻】【集韻】【正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魚也。
【玉篇】大魚也。
又【書堯典】於,鯀哉。
【傳】鯀,崇伯之名。
【釋文】禹父也。
【廣韻】亦作鮌。
誨 【酉集上】【言字部】 誨 〔古文〕□【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晦。
【說文】曉敎也。
【徐曰】丁寧誨之,若決晦昧也。
【玉篇】敎示也。
【廣韻】敎訓也。
【易繫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詩小雅】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葉呼位切,音豷。
【詩大雅】匪敎匪誨,時維婦寺。
又葉許旣切,希去聲。
【秦泰山刻石】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敎誨。
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
三句入韻。
【吳棫韻補】古未韻與寘通。
考證:〔【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王德。
〕謹照原文王德改台德。
槍 【辰集中】【木字部】 槍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
【說文】距也。
【周禮秋官職金】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註】用金石者,作槍雷椎椁之屬。
【揚雄長楊賦】木雍槍纍,以爲儲胥。
又【玉篇】木兩頭銳也。
【類篇】剡木傷盜曰槍。
又曰器也。
見槈字註。
又抵也。
【前漢路溫舒傳】見獄吏,則頭槍地。
又【前漢天文志】紫宮左之星曰天槍。
又姓。
【姓苑】漢槍傳。
又【集韻】【韻會】楚耕切【正韻】抽庚切,□音崢。
【爾雅釋天】彗星爲欃槍。
亦葉音鏘。
【宋謝瞻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
鴻門銷薄蝕,垓下隕欃槍。
考證:〔【周禮秋官職舍】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謹照原文職舍改職金。
輕 【酉集下】【車字部】 輕 〔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
【說文】輕車也。
【廣韻】重之對也。
又去聲。
【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
【集韻】疾也。
【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辭 【未集下】【舌字部】 辭 【正韻】詳茲切,音詞。
俗辭字。
《佩觿集》曰:辭亂從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正字通】俗辭字。
【佩觿集】辭、亂從舌,其蕪累有如此者。
亂。
(辭)〔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詳茲切,□音詞。
辭說也。
【易乾卦】修辭立其誠。
【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
【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
【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
【正韻】卻不受也。
【書大禹謨】稽首固辭。
【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
【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
【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綢 【未集中】【糸字部】 綢 【廣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說文】繆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
【傳】綢繆,猶纏緜也。
又【詩小雅】綢直如髮。
【傳】密直如髮也。
【疏】綢者,綢緻之言,故爲密也。
又【楚辭九歌】薛荔柏兮蕙綢。
【註】綢,縛束也。
又【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韜。
【禮檀弓】綢練設旐。
【註】以練綢旗之杠。
【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註】以白地錦韜旗之竿。
【前漢司馬相如傳】靡屈虹而爲綢。
【註】綢,韜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蜩或從糸。
蜩蟉,龍首動貌。
鳌 【亥集中】【魚字部】 鰲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牛刀切,□音敖。
【玉篇】魚名。
【正字通】俗鼇字。
詳黽部鼇字註。
滿 【巳集上】【水字部】 滿 〔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
【說文】盈溢也。
【書大禹謨】不自滿假。
【傳】滿謂盈實。
【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
【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
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
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又姓,晉滿奮。
又【集韻】莫困切,音悶。
同懣。
【說文】煩也。
或省作滿。
【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又【韻補】葉美辨切,音免。
【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
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又□、満、□。
閱 【戌集上】【門字部】 閱 【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正韻】魚厥切,□音悅。
【說文】具□于門中。
【徐曰】春秋大閱,□車馬也。
具數,一一數之也。
【玉篇】□軍實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冬敎大閱。
【註】大閱,□軍實。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註】□車馬。
又【說文】一曰察也。
出門者,察而數之也。
【博雅】閱,數也。
【左傳襄九年】商人閱其禍敗之釁。
【註】閱,猶數也。
又【正韻】□閱也。
【書多方】克閱于乃邑,謀介。
【疏】謂□閱其事。
又【呂□】閱實其罪。
【疏】□練核實。
又【正韻】歷也。
【前漢文帝紀】閱天下之義理多矣。
【註】閱,猶更歷也。
又【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師古註】閱,經歷也。
又【廣韻】閥閱也。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積日曰閱。
【後漢章帝紀】或起甽畝,不繫閥閱。
【註】史記曰:明其等曰閥,積其功曰閱。
言前代舉人,務取賢才,不拘門地。
又【韻會】買賣損價也。
【荀子修身篇】良價不爲折閱不市。
【註】折閱,謂損其所賣物價也。
又容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傳】閱,容也。
又【曹風】蜉蝣掘閱。
【傳】閱,容閱也。
【箋】掘閱,掘地解閱。
謂其始生時也。
又稟也。
【老子道德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註】閱,稟也。
甫,始也。
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又遂也。
【爾雅釋宮】桷直而遂,謂之閱。
【註】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
【疏】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
又【正韻】觀也。
又人名。
【左傳僖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
又【襄九年】華閱。
【註】華閱,宋臣華元子。
【史記田敬仲世家】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
考證:〔【說文】具疏于門中。
〕謹照原文疏改□。
〔【荀子修身篇】銀價不爲折閱不市〕謹照原文銀價改良價。
〔【詩衞風】我躬不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萇 【申集上】【艸字部】 萇 【唐韻】直良切【韻會】仲良切,□音長。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其枝。
【傳】萇楚,銚弋也。
【疏】今羊桃也。
【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又姓。
【禮樂記】閒諸萇弘。
【註】萇弘,周太史。
【通志氏族略】唐奉天尉萇總。
又烏萇,國名。
【水經注】烏萇國卽北天竺,佛所到國也。
鴞 【亥集中】【鳥字部】 鴞 【唐韻】【集韻】【韻會】□于嬌切,音猇。
【說文】鴞鴟,鸋鴂也。
【爾雅釋鳥】鴟鴞,鸋鴂。
【郭註】鴟類。
【孔疏】陸璣雲: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
【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
【詩陳風】有鴞萃止。
【毛傳】惡聲鳥也。
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
又名鵩。
【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又名訓狐。
一作梟。
又【禮內則】鵠鴞胖。
【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
又有靑鴞,可作羹。
【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
【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
又獸名。
【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
【註】卽饕餮。
與鴟鳥別一種。
□ 【子集上】【亅字部】 □ 【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音鳥。
懸也。
□ 【子集中】【人字部】 □ 【集韻】桑何切,音娑。
行也。
又舞不止貌。
護 【酉集上】【言字部】 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瓠。
【說文】救視也。
【廣韻】助也。
【增韻】擁全之也。
【書畢命序孔傳】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爲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前漢西域傳】凡遣使送客者,欲爲防護□害也。
【晉書紀瞻傳】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爲朕臥護六軍,所益多矣。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護軍都尉,秦官。
又【西域傳】武帝時,西域內屬者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攺爲都護。
【唐書百官志註】龍朔閒攺左右庶子爲左右中護。
又樂名。
【呂覽古樂篇】湯乃命伊尹作《大護》。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作大濩。
【字彙補】與頀同。
又曲名。
【唐書禮樂志】《丁都護》,晉宋閒曲也。
又草名。
【本草綱目】景天一名護火。
又薺一名護生草。
又【名醫別錄】神護草。
李時珍曰:物類志謂之護門草,王筠詩,風驚護門草,卽此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周有焦護。
【郭註】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護卬、久護、護川三州,俱開元十七年置。
又葉黃郭切,音穫。
【庾闡弔賈誼文】雖有惠音,莫過《韶護》。
雖有騰蛇,終仆一壑。
鷸 【亥集中】【鳥字部】 鷸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
【說文】鷸,知天將雨鳥也。
知天文者冠鷸。
陳藏器雲:鷸如鶉,色蒼喙長,在泥塗。
邨民雲:田鷄所化。
【戰國策】蘇秦曰:鷸蚌相持。
又一種翠鳥曰鷸。
【爾雅釋鳥】翠鷸。
【郭註】似燕,紺色,生鬰林。
【疏】李巡曰:鷸,一名翠,其羽可以爲飾。
又一種,赤足,黃文,曰鷸。
【左傳僖二十四年】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又【正韻】疾飛貌。
【木華海賦】鷸如驚鳧之失侶。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
【廣雅】鶙鵳鷸子籠脫鷂也。
【曹憲註】鷸音述。
驚字原刻從敬從鳥。
【考證】已改正。
考證:〔【木華海賦】鷸如〈敬下鳥〉鳧之失侶。
〕謹照原文〈敬下鳥〉鳧改驚鳧。
頜 【戌集下】【頁字部】 頜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玉篇】口也。
【廣韻】頜頷,頤傍。
【公羊傳宣六年】獒躇階而從之,祈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頷。
【玉篇】引作頜。
【揚子方言】頷、頤,頜也。
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
【揚雄長楊賦】稽顙樹頜。
【註】音蛤。
又【集韻】耳下骨也。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又【集韻】渴合切,音溘。
又遏合切,音姶。
義□同。
又曷閤切,音盍。
頜車也。
又【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說文】顄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面黃也。
同頷。
頤 【戌集下】【頁字部】 頤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顄也。
【禮玉藻】頤霤垂拱。
【疏】霤,屋簷,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
【又】端行,頤霤如矢。
【釋文】頤音夷。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卦名。
【易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疏】頤,養也。
【又】初九,觀我朶頤。
【註】朶頤者,嚼也。
又期頤,老也。
【禮曲禮】百年曰期頤。
【註】飮食居處皆待于養也。
又【小爾雅】頤,深也。
又語助聲。
【史記□涉世家】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楚人謂多爲夥。
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地名。
【史記灌嬰傳】與漢王會頤鄕。
【註】苦縣有頤鄕。
【說文】本作□。
【集韻】亦作□。
銛 【戌集上】【金字部】 銛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
【說文】鍤屬。
又【玉篇】利也。
【賈誼過秦論】非銛于句戟長鎩也。
【史記秦始皇紀】作錟。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註】晉灼曰:世俗謂利爲銛。
又【廣韻】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爲銛也。
又姓。
【正字通】宋有銛樸翁,工詩。
又【集韻】習琰切,音燄。
臿屬。
又【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音忝。
【博雅】錍謂之銛。
又【博雅】斷也。
【音釋】銛,他點反。
又息廉反。
又【揚子方言】銛,取也。
【註】謂挑取物也。
音忝。
纏 【未集中】【糸字部】 纏 【廣韻】直連切【集韻】【韻會】澄延切,□音廛。
【說文】繞也。
【玉篇】約也。
【廣韻】束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傳】綢繆,纏綿也。
又姓。
【廣韻】漢有纏子著書。
又【廣韻】特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廛去聲。
義同。
【集韻】或作繵。
【類篇】或省作緾。
【五經文字】纏,俗作纏。
纏原字從□。
厍 【子集下】【廠字部】 厙 【唐韻】始夜切【集韻】【韻會】式夜切,□音舍。
【廣韻】姓也。
出《姓苑》。
今台括有之。
【韻會】後漢竇融傳,金城太守厙鈞。
今羌中有姓厙,音舍。
雲:承鈞後。
克 【子集下】【兒字部】 克 〔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
【說文】肩也。
【徐曰】肩,任也。
任者,又負荷之名也。
能勝此物謂之克也。
【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
【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
【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
【論語】克已復禮爲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
【韻會】勝心也。
【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
【集韻】通作剋。
闆 【辰集中】【木字部】 闆 【唐韻】布綰切【集韻】【韻會】補綰切,□同版。
【說文】判也。
又籍也。
【莊子徐無鬼篇】金闆六弢。
或作鈑。
又【玉篇】片木也。
【急就篇】木瓦也。
【詩秦風】在其闆屋。
【正義】西戎之俗,民以闆爲屋。
又詔闆。
【後漢竇武傳】曹節召尚書官屬,使作詔闆。
又【松窗小牘】鐵券謂之金闆。
又闆官、假闆,官品之□者。
【隋書官志】有闆咨議叅軍,闆長史等名。
【宋書百官志】除拜,則爲叅軍事。
府闆,則爲行叅軍。
又手闆,笏也。
【文獻通考】晉宋以來,謂之手闆。
又【宋國史補】爲尹者,例置闆記事。
又【詩小雅鴻雁篇】毛傳:一丈爲闆,五闆爲堵。
又箕屬也。
【管子弟子職】坐闆排之,以葉適巳。
又闆闆,反側也。
【詩大雅】上帝闆闆。
又負闆,悲哀貌。
【儀禮喪服鄭註】孝子前有衰,後負闆。
【疏】謂負其悲哀於背也。
又【集韻】蒲限切,音阪。
籍也。
又葉□免切,音匾。
【韓愈祭張徹文】乃遷殿中,朱衣象闆。
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自註】踐,上聲讀。
考證:〔【毛萇百堵傳】築牆者。
〕謹按原文無築牆者三字。
謹照原書改詩小雅鴻雁篇毛傳。
鵜 【亥集中】【鳥字部】 鵜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
鴮鸅也。
【爾雅釋鳥】鵜,鴮鸅。
【註】今之鵜鶘也。
好羣飛,沉水食魚,故名鴮鸅。
俗呼淘河。
【正字通】陸璣曰:形如鴞而大,喙長尺餘,口中正赤,頷下大如數升囊,小澤中有魚,共抒水滿而棄之,水竭魚出,乃食之。
又鼂以道曰:鵜之屬,有曰漫畫者,以觜畫水,求魚,無一息之停。
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立,不易其處,俟魚過取之。
【詩曹風】維鵜在梁。
【毛傳】洿澤也。
【三國志】魏文帝鵜鶘集靈芝池詔雲:此詩人所謂汙澤也。
又【集韻】【正韻】□天黎切,音梯。
義同。
餄 【戌集下】【食字部】 餄 【廣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音夾。
【玉篇】餌也。
【集韻】餠也。
或作□□。
闖 【戌集上】【門字部】 闖 【唐韻】【韻會】【正韻】□醜禁切,音□。
【說文】馬出門貌。
從馬在門中,會意亦象形。
讀若郴。
又出頭貌。
【公羊傳哀六年】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
【註】闖,出頭貌。
又【玉篇】或作覘。
【韓愈同宿聯句】儒門雖大啓,姦首不敢闖。
皆以窺覘爲義。
又【集韻】醜甚切,音踸。
【公羊傳哀六年闖然釋文】又醜衽反。
又【集韻】癡林切,音琛。
義同。
□ 【子集上】【亅字部】 □ 【篇海類編】離呈切,音靈。
【字類】撞□也。
□ 【子集上】【亅字部】 □ 【字彙補】古文周字。
註詳口部五畫。
謙 【酉集上】【言字部】 謙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兼切,歉平聲。
【說文】敬也。
【玉篇】讓也。
【增韻】緻恭也。
不自滿也。
又卦名。
【易謙卦】謙亨,君子有終。
【釋文】□退爲義,屈己下物也。
【朱子本義】有而不居之義。
【史記樂書】君子以謙退爲禮。
又姓。
見【字彙】。
又【集韻】或作嗛。
【前漢藝文志】易之嗛嗛。
【師古註】與謙同。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而弗發也。
【史記】作謙讓。
又【正韻】胡兼切。
與嫌同。
【荀子仲尼篇】信而不處謙。
【註】言得信於上,不處嫌疑,使人疑其作威福也。
又【集韻】【正韻】□苦簟切,歉上聲。
安靜貌。
【禮大學】此之謂自謙。
【註】謙讀爲慊。
慊之言厭也。
【朱傳】謙,快也,足也。
【韻會】謙與慊通。
又【字彙】苦劫切,音怯。
大學義同。
朱子讀。
【六書統】一作□。
覦 【酉集上】【見字部】 覦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覬覦,欲得也。
【左傳襄十五年】能官人則民無覦心。
【杜註】無覬覦以求幸。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修職郞覦之。
又通作窬。
【劉琨勸進表】狡□窺窬。
【文選註】窬,與覦同。
又【廣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兪上聲。
又【集韻】從遇切,音聚。
義□同。
編 【未集中】【糸字部】 編 【廣韻】布懸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說文】次□也。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前漢儒林傳註】編,所以聯次□也。
又首服也。
【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
【註】編,編列髮爲之,若今之假紒矣。
又編鐘。
【周禮春官磬師】擊編鐘。
【註】編,讀爲編書之編。
又結也。
【楚辭九章】編愁苦以爲膺。
又【字林】以繩次物曰編。
又【玉篇】編,織也,連也。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韻會】補典切,□音匾。
編,綃也。
又絞也。
又【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辮。
【史記西南夷傳】皆編髮,隨畜遷徙。
【前漢終軍傳】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袵而蒙化者。
【註】編,讀辮。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
緶,或作編。
交枲也。
【博雅】編,絛也。
圍 【醜集上】【囗字部】 圍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
【說文】守也。
又繞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
【註】周備也。
範,如金之有模範。
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
【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
【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又遮取禽獸。
【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
【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又【王制】天子不合圍。
【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
【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
【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
【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
【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衞通。
【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
【註】圍同衞。
又【唐韻】【集韻】□于貴切,音謂。
繞也。
顫 【戌集下】【頁字部】 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
【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
【集韻】謂審於氣臭也。
【莊子外物篇】鼻徹爲顫。
【音義】顫,舒延反。
逦 【酉集下】【辵字部】 邐 【唐韻】力紙切【集韻】【韻會】輦尒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行邐邐也。
【集韻】邐迆,旁行連延也。
骐 【亥集上】【馬字部】 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馬靑驪,文如博棊也。
【詩秦風】駕我騏馵。
【註】騏,文也。
【疏】色之靑黑者名爲綦。
馬名爲騏,知其色作綦文。
【爾雅釋獸】驨如馬一角,不角者騏。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騏縣。
【註】侯國。
又姓。
漢騏殷,下邽令。
又【古今注】兗州人呼白鯉爲白騏。
蔂 【申集上】【艸字部】 蔂 【集韻】盧戈切【正韻】郎何切,□音螺。
盛土籠也。
【鹽鐵論】劓鼻盈蔂。
又倫追切。
義同。
或作蘲。
厙 【子集下】【廠字部】 厙 【唐韻】始夜切【集韻】【韻會】式夜切,□音舍。
【廣韻】姓也。
出《姓苑》。
今台括有之。
【韻會】後漢竇融傳,金城太守厙鈞。
今羌中有姓厙,音舍。
雲:承鈞後。
韙 【戌集中】【韋字部】 韙 【唐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偉。
【說文】是也。
從是,韋聲。
【左傳隱十一年】犯五不韙。
【前漢敘傳】昭韙見戒。
【註】張晏曰:是也。
明其是者,戒其非也。
【後漢荀爽傳】五韙鹹備。
【集韻】通作愇。
襠 【申集下】【衣字部】 襠 【唐韻】【集韻】【韻會】□都郞切,音當。
【類篇】裲襠,衣名。
【釋名】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金錯繡襠。
又【玉篇】袴襠也。
【前漢外戚傳窮袴註】卽今緄襠袴也。
【阮藉大人先生論】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又□襠。
詳□字註。
□ 【備考】【子集】【亠字部】 □ 【五音篇海】音衰。
□ 【子集上】【丿字部】 □ 【玉篇】古文手字。
註詳部首。
釀 【酉集下】【酉字部】 釀 【唐韻】【集韻】女亮切【韻會】汝亮切【正韻】魚向切,□音□。
【說文】醞也。
作酒曰釀。
【廣韻】醞酒也。
【史記孟嘗君傳】乃多釀酒買肥牛。
【貨殖傳】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
【前漢食貨志】一釀用麤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又【增韻】後人因謂酒爲釀。
【世說新語】劉惔曰:見何次道飮,令人欲傾家釀。
又【禮內則】鶉
□ 【備考】【亥集】【髟字部】 □ 【篇海類編】音讒。
□ 【亥集中】【魚字部】 □ 【廣韻】武登切【集韻】彌登切,□音瞢。
【說文】□也。
【玉篇】即字。
又【集韻】母互切,音懜。
義同。
□ 【亥集中】【魚字部】 □ 【集韻】同鮍。
□ 【亥集上】【鬼字部】 □ 【廣韻】煙涬切【集韻】煙頂切,□音巊。
巫厭。
□ 【備考】【亥集】【鬼字部】 □ 【搜眞玉鏡】音鳩。
□ 【亥集上】【鬼字部】 □ 【玉篇】古悟切,音故。
【篇海】神也。
□ 【亥集中】【魚字部】 □ 【正字通】同鮊。
【石鼓文】又□又□。
【釋音】鄭氏作鮊,音白。
潘雲:今按葉韻音綿。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字彙補】同鰡。
□ 【亥集上】【鬼字部】 □ 【篇海】吐內切,音退。
苦熱病也。
又他漬切,音剃。
義同。
□ 【亥集上】【高字部】 □ 【字彙】同孰。
○按孰譌作□,復譌作□。
舊註以爲亢倉子所製,今《亢倉子》無此字。
□ 【亥集中】【魚字部】 □ 【集韻】鋪枚切,音胚。
魚名。
又【類篇】一曰魚臠未成。
□ 【亥集上】【鬼字部】 □ 【集韻】於贍切,音厭。
污觸也。
或作殗裺〈衤弇〉。
□ 【亥集上】【鬼字部】 □ 【集韻】渠羈切,音奇。
與鬾同。
童鬼也。
□ 【亥集上】【髟字部】 □ 【玉篇】同鬇。
□ 【亥集上】【髟字部】 □ 【篇海】□通作□。
【張衡西京賦】朱鬕□髽。
【註】通俗文曰:露髻曰□,以雜麻爲髻,如今撮也。
□ 【亥集上】【鬲字部】 □ 【集韻】同鬺。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篇海類編】力脂切,音梨。
鰻□,又□鯠,□魚名。
◎按卽鯬字之譌。
□ 【亥集中】【鳥字部】 □ 【字彙補】同鶵。
□ 【亥集中】【魚字部】 □ 【篇海】居晏切,音澗。
魚名。
□ 【備考】【亥集】【魚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原字從魚從陀作。
□ 【亥集上】【鬼字部】 □ 【玉篇】五姑切,音吾。
【篇海】鬼大。
又神名。
□ 【亥集上】【鬼字部】 □ 【篇海】劣戌切,音律。
殺也。
□ 【亥集上】【鬼字部】 □ 【字彙補】古文魁字。
【隷釋楊君石門頌】奉□承杓。
□ 【亥集中】【鳥字部】 □ 【玉篇】同鶃。
與鷊鷁□同。
塹 【醜集中】【土字部】 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豔切,音槧。
【說文】坑也。
又遶城水也。
【史記秦記】塹山堙谷,千八百裡。
一作壍。
【史記秦紀】壍河旁。
【高祖本紀】深壍而守。
又作□。
【司馬相如傳】隤牆塡□。
經 【未集中】【糸字部】 經 〔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
【說文】織也。
【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
【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
【傳】能常德持智。
【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
【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註】經,謂爲之裡。
【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
【註】經,法也。
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
【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
【晉語】雉經於新城廟。
【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
經緯也。
又織也。
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
【釋名】經,徑也。
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韻補】葉居良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
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
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
情音翔。
【五經文字】作□者,訛。
镬 【戌集上】【金字部】 鑊 【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穫。
【說文】鐫也。
從金蒦聲。
【廣韻】鼎鑊。
【增韻】釜屬。
【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
【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臘之器。
【前漢□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人也。
又【韻補】葉胡麥切,音獲。
【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
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
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
今據原文鬻改□。
蛎 【申集中】【蟲字部】 蠣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說文】作蠇。
蚌屬。
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類篇】雕百歲化爲蠇。
【廣韻】牡蠣也。
【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
【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
《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
【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亦作□。
黾 【亥集下】【黽字部】 黾 【正字通】俗黽字。
又作□,亦非。
練 【未集中】【糸字部】 練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鍊。
【說文】湅繒也。
【玉篇】煮漚也。
【釋名】練,爛也,煮使委爛也。
【急就篇註】練者,煮縑而熟之也。
【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
【註】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又小祥服也。
【禮檀弓】練而慨然。
又練練衣,黃裏縓緣。
【疏】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故曰練也。
練衣者,以練爲中衣。
又□練。
【禮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練桀俊。
【戰國策】□練以爲揣摩。
又選也。
【前漢禮樂志】練時日。
又閱歷也。
【前漢韋賢傳】昔靡不練。
【註】練猶閱歷之。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南康人。
又通作湅。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絲涗水。
考證:〔【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曝練。
〕謹照原文曝練改暴練。
聽 【醜集上】【口字部】 聽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聽然而笑。
【楊愼曰】聽,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聽。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音□。
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
又逆乙切,音聉。
義□同。
又魚其切,音疑。
聽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
與□同。
□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
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
【集韻】聆也,聽受也。
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俗作。
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廠。
又【韻補】葉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
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藝 【申集上】【艸字部】 藝 〔古文〕秇【唐韻】魚祭切【韻會】倪祭切,□音蓺。
才能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故功有藝也。
【註】藝猶才也。
又【周禮天官宮正】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
【註】藝謂禮、樂、射、禦、書、數。
又【書舜典】歸,格于藝祖。
【傳】告至文祖之廟。
藝,文也。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觀藝於魯。
【註】六經也。
又【左傳文六年】陳之藝極。
【註】藝,準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藝殪仆。
【註】所射準的爲藝。
又【家語】合諸侯而藝貢事禮也。
【註】藝,分別貢獻之事也。
又【晉語】貪欲無藝。
【註】藝,極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有藝氏。
又與蓺通。
【韻會】種也。
【書禹貢】蒙羽其藝。
【傳】兩山巳可種藝。
【孟子】樹藝五穀。
又【韻補】五結切,葉音臬。
【丘遲思賢賦】備百行之高緻,談九流之洪藝。
諒可雜而非染,跡每同而常別。
考證:〔【書舜典】歸格于藝祖。
【傳】告止文祖之廟。
〕謹照原文告止改告至。
蘆 【申集上】【艸字部】 蘆 【集韻】與芐同。
或作□,非。
(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蘆菔也。
一曰薺根。
【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
【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
【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
【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
【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
亦藥名。
【本草】漏蘆。
【博雅】飛廉,漏蘆也。
缬 【未集中】【糸字部】 纈 【廣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擷。
【說文】結也。
【玉篇】綵纈也。
【類篇】繫也,謂繫繒染爲文也。
【李賀詩】醉纈拋紅網。
【杜牧之詩】花塢團宮纈。
□ 【子集中】【人字部】 □ 【字彙】以周切,音由。
姓也。
□ 【子集上】【二字部】 □ 【說文】亘本字。
從二從囘。
囘,古文回。
象□回形。
上下所求物也。
【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隂陽也。
辮 【未集中】【糸字部】 辮 【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音辨。
【說文】交也。
【增韻】繆也。
與編通。
詳編字註。
【廣韻】簿泫切【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扁。
【說文】交織也。
【增韻】繆也。
【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
【集韻】從糸。
【正韻】亦作編。
絲 【未集中】【糸字部】 絲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音思。
【說文】蠶所吐也。
【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
【書禹貢】厥貢漆絲。
【詩召南】素絲五紽。
【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
【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
【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譌。
【韻會】俗作〈糹系〉,誤。
○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習 【未集中】【羽字部】 習 【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襲。
【說文】數飛也。
【禮月令】鷹乃學習。
又【易坤卦】不習,無不利。
【註】不假修爲,而功自成。
【論語】學而時習之。
【何晏註】學者以時湧習之。
又【易坎卦】習坎。
【註】習謂便習之。
【釋文】習,重也。
又【書大禹謨】士不習吉。
【傳】習,因也。
又【詩邶風】習習谷風。
【傳】習習,和舒貌。
又姓。
【廣韻】出襄陽。
晉有習鑿齒。
◎按說文習自爲部。
今從正字通併入。
字從羽從白。
俗作習,非。
考證:〔【易乾卦】不習,無不利。
〕謹照原書乾卦改坤卦。
訝 【酉集上】【言字部】 訝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
【說文】相迎也。
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
【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
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又【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
【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
【註】迎也。
又【廣韻】嗟訝也。
【增韻】疑怪也。
【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
【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
【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又【玉篇】與迓同。
【書盤庚】餘迓續乃命于天。
【傳】迓,迎也。
又【集韻】或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釋文】禦,本亦作訝。
又【集韻】或作輅。
【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
【註】輅,迎也。
又【音學五書】通作梧。
【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幾于筵前。
【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又與牙通。
【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鄭司農雲:牙讀如訝。
【疏】訝,迎也。
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說文】重文從辵作迓,隸省作迓。
迓字從辵從牙。
锴 【戌集上】【金字部】 鍇 【唐韻】苦駭切【集韻】【韻會】【正韻】口駭切,□音楷。
【說文】九江謂鐵曰鍇。
【徐曰】鐵好也。
一曰鐵精則白也。
【左思吳都賦】銅鍇之垠。
【註】鍇,金屬。
又【博雅】鍇□也。
【音釋】鍇,音揩。
又公諧反。
又人名。
【左傳哀四年】文之鍇後至。
【註】鍇,蔡大夫。
【釋文】鍇,音揩,又音皆。
又客駭反。
【前漢功臣年表】稾侯□鍇。
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又【集韻】雄皆切,音諧。
義□同。
又【集韻】古駭切,音解。
【揚子方言】堅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鍇。
殲 【辰集下】【歹字部】 殲 〔古文〕□【唐韻】【廣韻】子廉切【集韻】【類篇】思廉切【韻會】將廉切,□音纖【爾雅釋詁】殲,盡也。
【郉疏】舍人曰:殲,衆之盡也。
【春秋莊十七年】齊人殲于遂。
【穀梁傳】殲者,盡也。
杜預曰:戍遂翫而無備,遂人討而盡殺之,故時史以自盡爲文。
【書胤征】殲厥渠魁。
【詩秦風】殲我良人。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其將聚而殲旃。
義□同。
锉 【戌集上】【金字部】 銼 【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音矬。
【說文】鍑也。
【玉篇】銼□,鍑也。
【博雅】鎢錥謂之銼□。
又【廣韻】【集韻】□昨木切,音族。
義同。
或作鏃。
又【集韻】寸臥切,音剉。
義同。
【廣韻】蜀呼鈷。
【杜甫詩】土銼冷疎煙。
【註】銼,音挫。
蜀人呼釜爲銼。
又與挫同。
【史記楚世家】兵銼藍田。
囪 【醜集上】【囗字部】 囪 【廣韻】楚江切【集韻】初江切,□音牕。
【說文】在牆曰牖,在屋曰囪。
【集韻】俗作窓。
又【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聰。
竈突也。
【集韻】通孔也。
鄭康成曰:窻助戸爲明。
或作牕窗囪。
餃 【戌集下】【食字部】 餃 【集韻】居效切,音敎。
飴也。
【正字通】今俗餃餌屑米麫和飴爲之,乾濕小大不一。
水餃餌,卽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
或謂之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因呼餃餌,譌爲餃兒。
餃非飴屬,敎非餃音。
镗 【戌集上】【金字部】 鏜 【唐韻】土郞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郞切,□音湯。
【說文】鐘鼓之聲。
【詩邶風】擊鼓其鏜。
【傳】鏜然,擊鼓聲也。
又【韻會】亦作闣。
【摯虞思遊賦】闣□兮識故居。
又【集韻】亦作閶。
【司馬法】鼓聲不過閶。
又【廣韻】以鐵貫物也。
貳 【酉集中】【貝字部】 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
【說文】副益也。
【書周官】貳公弘化。
【傳】副貳三公。
【周禮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之貳。
【註】貳,副也。
【禮少儀】乗貳車則式。
【註】貳車,副車。
又與二同。
【易坎卦】樽酒簋貳。
【註】一樽之酒,二簋之食。
【禮曲禮】雖貳不辭。
【註】貳,謂重殽膳也。
又【坊記】惟蔔之日稱二君。
【註】二,當爲貳又【爾雅釋詁】貳,疑也。
【疏】貳者,心疑不一也。
【書大禹謨】任賢勿貳。
【詩大雅】無貳爾心。
【左傳閔元年】閒攜貳。
【註】離而相疑者,則當因而閒之。
又【左傳隱元年】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註】鄙,鄭邊邑。
貳,兩屬也。
又【左傳隱二年】王貳于虢。
【註】王欲分政於虢。
又【玉篇】代也,敵也,□也。
又姓。
【廣韻】《後秦錄》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
鉑 【戌集上】【金字部】 鉑 【集韻】白各切,音泊。
金薄也。
【正字通】金鉑,薄金也。
藥紙隔金屑錘之,金已薄,紙不損。
紙初褐色,久則色似烏金。
本借薄,俗加金作鉑。
蒌 【申集上】【艸字部】 蔞 【唐韻】落侯切【類篇】【韻會】郎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玉篇】蒿屬。
【爾雅釋草】購,蔏蔞。
【詩周南】言刈其蔞。
【疏】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
【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隻。
【註】言爚蔞蒿以爲齏也。
又【賈子新書】古者胎敎之道,七月而就蔞室。
又地名。
【後漢王常傳】收散車入蔞谿。
又【唐韻古音】力朱切,音慺。
義同。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草可烹魚。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
喪車飾也。
【禮檀弓】設蔞翣。
【註】棺之牆飾。
考證:〔【爾雅釋草】蔞,蒿也。
〕謹照原文改購蔏蔞。
□ 【子集上】【乙字部】 □ 【字彙補】古文荒字。
註詳艸部六畫。
□ 【子集上】【乙字部】 □ 【玉篇】古文馗字。
註詳首部二畫。
□ 【子集上】【一字部】 □ 【玉篇】古文天字。
註詳大部一畫。
塢 【醜集中】【土字部】 塢 【廣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鄔。
同隖。
小障也。
一曰庳城。
【服虔通俗文】營居爲塢。
【戴延西征記】蠡城以南有金門塢。
【後漢安帝紀】元初元年,遣兵屯河內衝要,皆作塢壁。
【後漢董卓傳】築塢于郿,號萬歲塢。
又山阿,唐王維別墅,在輞川,有辛夷塢。
又村落。
【杜甫詩】前有毒蛇後猛虎,谿行盡日無村塢。
又【集韻】烏故切,音污。
野聚也。
本作隖。
別作埡。
沖 【子集下】【冫字部】 沖 【正韻】昌中切,音充。
同沖。
【韻會】沖或省作沖。
和也,深也。
又稚也。
【書金滕】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
【註】沖,幼也。
又諡法,幼小在位曰沖。
又鑿冰聲。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垂貌。
【詩小雅】鞗革沖沖。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飆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沖)【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音蟲。
【說文】湧搖也。
又【玉篇】虛也。
【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
【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
【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
【書盤庚】肆予沖人。
【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
【詩小雅】革沖沖。
又聲也。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
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
湧也。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緻 【未集下】【至字部】 緻 【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緻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緻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緻。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緻之于人也。
又招緻也。
【楊升庵外集】緻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緻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緻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緻甿。
【註】緻,猶會也。
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
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
【註】緻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雲置,而雲緻者,置是廢絕,緻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緻也。
【詩小雅】工祝緻告。
【箋】祝於是緻孝孫之意,告屍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緻告。
【傳】緻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緻也。
【疏】緻,極也。
又【禮樂記】緻樂以治心。
【註】緻,猶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緻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緻其身。
【朱註】緻,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緻之。
【註】緻,誠也。
又挑戰曰緻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禦樂伯,攝叔爲右,以緻晉師。
【疏】緻師,緻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緻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緻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緻。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夢之灋。
一曰緻夢。
【疏】訓緻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緻爲儀。
【註】緻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緻而百慮。
【疏】所緻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緻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緻數車無車。
【註】緻,就也。
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緻是附。
【傳】緻,緻其社稷羣神。
【疏】緻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緻也精微。
【註】緻,緻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緻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緻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
緻至同。
證 【酉集上】【言字部】 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
【說文】告也。
【玉篇】驗也。
【增韻】□也,質也。
【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
【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
【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
【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
【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
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後作□。
還 【備考】【酉集】【辵字部】 還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
俗作還字,非。
(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
【說文】復也。
【玉篇】反也。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註】反也。
又【正韻】退也,歸也。
【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
【註】還,猶退也。
【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又顧也。
【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
【註】還,猶顧也。
又償也。
【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
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又與環同。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
與旋同。
【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
【註】疊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又【正韻】轉也。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又便捷貌。
【詩齊風】子之還兮。
又速也,卽也。
【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遶也,圍也。
【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
【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誠 【酉集上】【言字部】 誠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
【說文】信也。
【廣雅】敬也。
【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
【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
【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
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
【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
又【玉篇】審也。
【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
【註】誠,猶審也。
或作成。
又郡名。
【唐書地理志】悉州歸誠郡。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
又葉□羊切,音嘗。
【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
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馑 【戌集下】【食字部】 饉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
铪 【戌集上】【金字部】 鉿 【玉篇】古洽切,音夾。
聲也。
【揚子太□經】陽氣扶物,鑽乎堅,鉿然有穿。
【註】大寒之□,隂氣堅於上,陽氣扶萬物而下鑽之,鉿然而穿也。
鉿陷聲。
【阮籍淸思賦】鐘鼓閶鉿,則延子不揚其聲。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博雅】鋋也。
【廣韻】二尺鋌。
又【集韻】渴合切,音。
義同。
牆 【醜集中】【土字部】 墻 俗牆字。
諒 【酉集上】【言字部】 諒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
【正韻】力仗切,□良去聲。
【說文】信也。
【詩小雅】諒不我知。
【鄭箋】信也。
【朱傳】誠也。
【禮內則】請肄□諒。
【註】言語信實也。
又小信也。
【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又【揚子方言】愋諒,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相也,助也。
【廣韻】佐也。
【正韻】照察也。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諒州。
又姓。
諒毅,見【戰國策】。
諒輔,見【後漢獨行傳】。
又【集韻】或作亮。
【爾雅釋詁】亮,信也。
【疏】方言雲:衆信曰諒。
周南、召南、衞之語也。
【詩鄘風】不諒人隻。
【傳】諒,信也。
本亦作亮。
又通作涼。
【詩大雅】涼彼武王。
【傳】涼,佐也。
本亦作諒。
又或作倞。
【禮郊特牲】祊之爲言倞也。
【註】倞,猶索也。
或爲諒。
又【集韻】【類篇】□呂張切,音良。
亦同亮。
信也。
又通作良。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
【註】子諒,朱子讀爲慈良。
□ 【子集上】【丿字部】 □ 【玉篇】古文幸字。
註詳幹部五畫。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海篇】音失。
瑩 【午集上】【玉字部】 瑩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廣韻】玉色。
又【集韻】石似玉。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
【傳】瓊瑩,石似玉。
【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
註:毛雲:琇瑩,美石也。
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
註:毛雲:瓊英,石似玉。
鄭雲:石似瓊,似瑩。
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
毛說非也。
況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
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
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
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
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
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
【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註】瑩,明也。
又六瑩,樂名。
【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祝茲侯呂瑩。
【註】師古曰:瑩,音榮。
又烏暝反。
又凋也。
【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又【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
玉似石。
又【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
玉色光潔也。
【逸論語】如玉之瑩。
又【正字通】鏡瑩。
【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
【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
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瑩。
【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
【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
【集韻】聽瑩,惑也。
【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
◎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烏 【巳集中】【火字部】 烏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
【說文】孝鳥也。
象形。
【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
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
【詩邶風】莫黑匪烏。
【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註】小爾雅雲: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
【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註】烏謂□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爲烏呼。
【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
【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
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
又【廣韻】安也。
【正韻】何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
【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
【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
【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
【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
【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註】師古曰:烏烏秦聲。
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
【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又縣名。
烏氏,因水而名。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
【註】烏水出西北入河。
氏音支。
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
齊大夫烏枚鳴。
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
【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師古曰:烏,一加反。
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
下葉音鰕,者葉音遮。
又【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
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
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
見義雲章。
亦轉聲也。
紅 【未集中】【糸字部】 紅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帛赤白色。
【釋名】紅,絳也。
白色之似絳者。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
【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
【註】紅,魯地。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與功通。
【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
【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
【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
【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
絳或作紅。
【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
【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
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
紅亦有降音。
肅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
【說文】持事振敬也。
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
【廣韻】恭也,敬也,戒也。
【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
【傳】肅,嚴也。
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又【洪範】恭作肅。
【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
【禮玉藻】色容厲肅。
【疏】厲,嚴也。
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
【詩豳風】九月肅霜。
【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
【詩大雅】民有肅心,荓雲不逮。
【箋】肅,進也。
【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註】肅,進也。
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
【註】肅手至地,若今撎。
【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註】肅拜,拜低頭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九曰肅□。
【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
【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疏】肅,駿急也。
【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
【註】肅,急也。
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
【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
【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
【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
【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
【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
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又【書序】肅愼來賀。
【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
【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
【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
【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屍。
【註】宿,進也。
【禮祭統】宮宰宿夫人。
【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
同。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
敬也。
【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葉音瑟。
【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
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
【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
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
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興 【未集下】【臼字部】 興 【唐韻】【韻會】【正韻】□虛陵切,音□。
【爾雅釋言】興,起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
【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
【註】興,謂起在位也。
又【廣韻】盛也。
【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箋】興,盛也。
又【五音集韻】舉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
【註】興,猶舉也。
又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
【註】興,猶動也。
又【詩大雅】興迷亂于政。
【箋】興,猶尊尚也。
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
【註】縣官徵聚物曰興。
今雲軍興是也。
又【司稼】平其興。
【註】所徵賦。
又州名。
【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
梁爲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又縣名。
【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又殿名。
【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
【註】龍興,殿名。
又姓。
【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應切,音嬹。
【集韻】象也。
又【韻會】比興。
【增韻】興,況意思也。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又【正韻】悅也。
【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註】興之言喜也。
【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又【正韻】許刃切,音釁。
【禮文王世子】旣興器用幣。
【釋文】音同釁。
又【韻補】葉火宮切,音兇。
【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
繁手累發,密櫛□重。
重平聲。
又葉虛良切,音香。
【徐幹雜詩】沈隂增憂愁,憂愁爲誰興。
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
【潘乾□】實天生德,有漢將興。
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又葉丘侵切,音欽。
【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考證:〔又【掌均】平其興。
〕謹按周禮無掌均之官,所引出地官司稼。
掌均謹改司稼。
庑 【寅集下】【廣字部】 廡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無上聲。
【說文】堂下周屋。
【釋名】大屋曰廡。
廡,幠也。
幠,覆也。
幷冀人謂之庌。
【前漢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
蕃廡,草木盛貌。
【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
【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
【註】廡音武。
又與甒通。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
【註】古文甒作廡。
考證:〔【士喪禮】甒禮在服。
〕謹按此出士冠禮。
原文側尊一甒爲句,醴爲句,在服北爲句,非以甒禮在服爲句也。
謹照原文改士冠禮側尊一甒。
鑼 【戌集上】【金字部】 鑼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廣韻】鈔鑼,器也。
【正字通】築銅爲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
樂書有銅鑼。
自後魏宣武以後,有銅鈸沙羅,沙羅卽鑼。
【六書故】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
亦以爲盥盆。
龆 【亥集下】【齒字部】 齠 【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
【正韻】始毀齒也。
【韓詩外傳】男子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齠齒。
【庾信齊王憲□】未逾齠齔,巳議論天下事。
又【集韻】丁聊切,音凋。
義同。
鬧 【亥集上】【鬥字部】 鬧 【唐韻】奴敎切【集韻】【韻會】女敎切,□音淖。
【說文】不靜也。
【廣韻】同□。
猥也,擾也。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以召鬧取怒乎。
又【白居易寄翰林學士詩】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
【薛田詩】九苞綰就佳人髻,三鬧裝成子弟韀。
今京師有鬧裝帶,合衆寶雜綴而成,故曰鬧裝。
【類篇】或作□。
躊 【酉集中】【足字部】 躊 【廣韻】直由切【集韻】□留切,□音儔。
【玉篇】躊躇也。
詳躇字註。
【類篇】或從□作□。
镤 【戌集上】【金字部】 鏷 【廣韻】【集韻】□蒲沃切,音僕。
【玉篇】鏷□,矢名。
◎按本作僕。
見左傳莊十年。
又【張協七命】鏷越鍛成。
【註】鏷,生鐵也。
鲧 【亥集中】【魚字部】 鯀 【唐韻】【集韻】【正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魚也。
【玉篇】大魚也。
又【書堯典】於,鯀哉。
【傳】鯀,崇伯之名。
【釋文】禹父也。
【廣韻】亦作鮌。
誨 【酉集上】【言字部】 誨 〔古文〕□【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晦。
【說文】曉敎也。
【徐曰】丁寧誨之,若決晦昧也。
【玉篇】敎示也。
【廣韻】敎訓也。
【易繫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詩小雅】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葉呼位切,音豷。
【詩大雅】匪敎匪誨,時維婦寺。
又葉許旣切,希去聲。
【秦泰山刻石】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敎誨。
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
三句入韻。
【吳棫韻補】古未韻與寘通。
考證:〔【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王德。
〕謹照原文王德改台德。
槍 【辰集中】【木字部】 槍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
【說文】距也。
【周禮秋官職金】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註】用金石者,作槍雷椎椁之屬。
【揚雄長楊賦】木雍槍纍,以爲儲胥。
又【玉篇】木兩頭銳也。
【類篇】剡木傷盜曰槍。
又曰器也。
見槈字註。
又抵也。
【前漢路溫舒傳】見獄吏,則頭槍地。
又【前漢天文志】紫宮左之星曰天槍。
又姓。
【姓苑】漢槍傳。
又【集韻】【韻會】楚耕切【正韻】抽庚切,□音崢。
【爾雅釋天】彗星爲欃槍。
亦葉音鏘。
【宋謝瞻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
鴻門銷薄蝕,垓下隕欃槍。
考證:〔【周禮秋官職舍】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謹照原文職舍改職金。
輕 【酉集下】【車字部】 輕 〔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
【說文】輕車也。
【廣韻】重之對也。
又去聲。
【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
【集韻】疾也。
【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辭 【未集下】【舌字部】 辭 【正韻】詳茲切,音詞。
俗辭字。
《佩觿集》曰:辭亂從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正字通】俗辭字。
【佩觿集】辭、亂從舌,其蕪累有如此者。
亂。
(辭)〔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詳茲切,□音詞。
辭說也。
【易乾卦】修辭立其誠。
【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
【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
【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
【正韻】卻不受也。
【書大禹謨】稽首固辭。
【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
【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
【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綢 【未集中】【糸字部】 綢 【廣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說文】繆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
【傳】綢繆,猶纏緜也。
又【詩小雅】綢直如髮。
【傳】密直如髮也。
【疏】綢者,綢緻之言,故爲密也。
又【楚辭九歌】薛荔柏兮蕙綢。
【註】綢,縛束也。
又【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韜。
【禮檀弓】綢練設旐。
【註】以練綢旗之杠。
【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註】以白地錦韜旗之竿。
【前漢司馬相如傳】靡屈虹而爲綢。
【註】綢,韜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蜩或從糸。
蜩蟉,龍首動貌。
鳌 【亥集中】【魚字部】 鰲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牛刀切,□音敖。
【玉篇】魚名。
【正字通】俗鼇字。
詳黽部鼇字註。
滿 【巳集上】【水字部】 滿 〔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
【說文】盈溢也。
【書大禹謨】不自滿假。
【傳】滿謂盈實。
【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
【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
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
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又姓,晉滿奮。
又【集韻】莫困切,音悶。
同懣。
【說文】煩也。
或省作滿。
【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又【韻補】葉美辨切,音免。
【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
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又□、満、□。
閱 【戌集上】【門字部】 閱 【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正韻】魚厥切,□音悅。
【說文】具□于門中。
【徐曰】春秋大閱,□車馬也。
具數,一一數之也。
【玉篇】□軍實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冬敎大閱。
【註】大閱,□軍實。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註】□車馬。
又【說文】一曰察也。
出門者,察而數之也。
【博雅】閱,數也。
【左傳襄九年】商人閱其禍敗之釁。
【註】閱,猶數也。
又【正韻】□閱也。
【書多方】克閱于乃邑,謀介。
【疏】謂□閱其事。
又【呂□】閱實其罪。
【疏】□練核實。
又【正韻】歷也。
【前漢文帝紀】閱天下之義理多矣。
【註】閱,猶更歷也。
又【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師古註】閱,經歷也。
又【廣韻】閥閱也。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積日曰閱。
【後漢章帝紀】或起甽畝,不繫閥閱。
【註】史記曰:明其等曰閥,積其功曰閱。
言前代舉人,務取賢才,不拘門地。
又【韻會】買賣損價也。
【荀子修身篇】良價不爲折閱不市。
【註】折閱,謂損其所賣物價也。
又容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傳】閱,容也。
又【曹風】蜉蝣掘閱。
【傳】閱,容閱也。
【箋】掘閱,掘地解閱。
謂其始生時也。
又稟也。
【老子道德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註】閱,稟也。
甫,始也。
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又遂也。
【爾雅釋宮】桷直而遂,謂之閱。
【註】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
【疏】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
又【正韻】觀也。
又人名。
【左傳僖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
又【襄九年】華閱。
【註】華閱,宋臣華元子。
【史記田敬仲世家】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
考證:〔【說文】具疏于門中。
〕謹照原文疏改□。
〔【荀子修身篇】銀價不爲折閱不市〕謹照原文銀價改良價。
〔【詩衞風】我躬不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萇 【申集上】【艸字部】 萇 【唐韻】直良切【韻會】仲良切,□音長。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其枝。
【傳】萇楚,銚弋也。
【疏】今羊桃也。
【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又姓。
【禮樂記】閒諸萇弘。
【註】萇弘,周太史。
【通志氏族略】唐奉天尉萇總。
又烏萇,國名。
【水經注】烏萇國卽北天竺,佛所到國也。
鴞 【亥集中】【鳥字部】 鴞 【唐韻】【集韻】【韻會】□于嬌切,音猇。
【說文】鴞鴟,鸋鴂也。
【爾雅釋鳥】鴟鴞,鸋鴂。
【郭註】鴟類。
【孔疏】陸璣雲: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
【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
【詩陳風】有鴞萃止。
【毛傳】惡聲鳥也。
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
又名鵩。
【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又名訓狐。
一作梟。
又【禮內則】鵠鴞胖。
【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
又有靑鴞,可作羹。
【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
【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
又獸名。
【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
【註】卽饕餮。
與鴟鳥別一種。
□ 【子集上】【亅字部】 □ 【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音鳥。
懸也。
□ 【子集中】【人字部】 □ 【集韻】桑何切,音娑。
行也。
又舞不止貌。
護 【酉集上】【言字部】 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瓠。
【說文】救視也。
【廣韻】助也。
【增韻】擁全之也。
【書畢命序孔傳】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爲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前漢西域傳】凡遣使送客者,欲爲防護□害也。
【晉書紀瞻傳】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爲朕臥護六軍,所益多矣。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護軍都尉,秦官。
又【西域傳】武帝時,西域內屬者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攺爲都護。
【唐書百官志註】龍朔閒攺左右庶子爲左右中護。
又樂名。
【呂覽古樂篇】湯乃命伊尹作《大護》。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作大濩。
【字彙補】與頀同。
又曲名。
【唐書禮樂志】《丁都護》,晉宋閒曲也。
又草名。
【本草綱目】景天一名護火。
又薺一名護生草。
又【名醫別錄】神護草。
李時珍曰:物類志謂之護門草,王筠詩,風驚護門草,卽此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周有焦護。
【郭註】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護卬、久護、護川三州,俱開元十七年置。
又葉黃郭切,音穫。
【庾闡弔賈誼文】雖有惠音,莫過《韶護》。
雖有騰蛇,終仆一壑。
鷸 【亥集中】【鳥字部】 鷸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
【說文】鷸,知天將雨鳥也。
知天文者冠鷸。
陳藏器雲:鷸如鶉,色蒼喙長,在泥塗。
邨民雲:田鷄所化。
【戰國策】蘇秦曰:鷸蚌相持。
又一種翠鳥曰鷸。
【爾雅釋鳥】翠鷸。
【郭註】似燕,紺色,生鬰林。
【疏】李巡曰:鷸,一名翠,其羽可以爲飾。
又一種,赤足,黃文,曰鷸。
【左傳僖二十四年】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又【正韻】疾飛貌。
【木華海賦】鷸如驚鳧之失侶。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
【廣雅】鶙鵳鷸子籠脫鷂也。
【曹憲註】鷸音述。
驚字原刻從敬從鳥。
【考證】已改正。
考證:〔【木華海賦】鷸如〈敬下鳥〉鳧之失侶。
〕謹照原文〈敬下鳥〉鳧改驚鳧。
頜 【戌集下】【頁字部】 頜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玉篇】口也。
【廣韻】頜頷,頤傍。
【公羊傳宣六年】獒躇階而從之,祈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頷。
【玉篇】引作頜。
【揚子方言】頷、頤,頜也。
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
【揚雄長楊賦】稽顙樹頜。
【註】音蛤。
又【集韻】耳下骨也。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又【集韻】渴合切,音溘。
又遏合切,音姶。
義□同。
又曷閤切,音盍。
頜車也。
又【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說文】顄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面黃也。
同頷。
頤 【戌集下】【頁字部】 頤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顄也。
【禮玉藻】頤霤垂拱。
【疏】霤,屋簷,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
【又】端行,頤霤如矢。
【釋文】頤音夷。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卦名。
【易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疏】頤,養也。
【又】初九,觀我朶頤。
【註】朶頤者,嚼也。
又期頤,老也。
【禮曲禮】百年曰期頤。
【註】飮食居處皆待于養也。
又【小爾雅】頤,深也。
又語助聲。
【史記□涉世家】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楚人謂多爲夥。
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地名。
【史記灌嬰傳】與漢王會頤鄕。
【註】苦縣有頤鄕。
【說文】本作□。
【集韻】亦作□。
銛 【戌集上】【金字部】 銛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
【說文】鍤屬。
又【玉篇】利也。
【賈誼過秦論】非銛于句戟長鎩也。
【史記秦始皇紀】作錟。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註】晉灼曰:世俗謂利爲銛。
又【廣韻】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爲銛也。
又姓。
【正字通】宋有銛樸翁,工詩。
又【集韻】習琰切,音燄。
臿屬。
又【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音忝。
【博雅】錍謂之銛。
又【博雅】斷也。
【音釋】銛,他點反。
又息廉反。
又【揚子方言】銛,取也。
【註】謂挑取物也。
音忝。
纏 【未集中】【糸字部】 纏 【廣韻】直連切【集韻】【韻會】澄延切,□音廛。
【說文】繞也。
【玉篇】約也。
【廣韻】束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傳】綢繆,纏綿也。
又姓。
【廣韻】漢有纏子著書。
又【廣韻】特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廛去聲。
義同。
【集韻】或作繵。
【類篇】或省作緾。
【五經文字】纏,俗作纏。
纏原字從□。
厍 【子集下】【廠字部】 厙 【唐韻】始夜切【集韻】【韻會】式夜切,□音舍。
【廣韻】姓也。
出《姓苑》。
今台括有之。
【韻會】後漢竇融傳,金城太守厙鈞。
今羌中有姓厙,音舍。
雲:承鈞後。
克 【子集下】【兒字部】 克 〔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
【說文】肩也。
【徐曰】肩,任也。
任者,又負荷之名也。
能勝此物謂之克也。
【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
【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
【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
【論語】克已復禮爲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
【韻會】勝心也。
【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
【集韻】通作剋。
闆 【辰集中】【木字部】 闆 【唐韻】布綰切【集韻】【韻會】補綰切,□同版。
【說文】判也。
又籍也。
【莊子徐無鬼篇】金闆六弢。
或作鈑。
又【玉篇】片木也。
【急就篇】木瓦也。
【詩秦風】在其闆屋。
【正義】西戎之俗,民以闆爲屋。
又詔闆。
【後漢竇武傳】曹節召尚書官屬,使作詔闆。
又【松窗小牘】鐵券謂之金闆。
又闆官、假闆,官品之□者。
【隋書官志】有闆咨議叅軍,闆長史等名。
【宋書百官志】除拜,則爲叅軍事。
府闆,則爲行叅軍。
又手闆,笏也。
【文獻通考】晉宋以來,謂之手闆。
又【宋國史補】爲尹者,例置闆記事。
又【詩小雅鴻雁篇】毛傳:一丈爲闆,五闆爲堵。
又箕屬也。
【管子弟子職】坐闆排之,以葉適巳。
又闆闆,反側也。
【詩大雅】上帝闆闆。
又負闆,悲哀貌。
【儀禮喪服鄭註】孝子前有衰,後負闆。
【疏】謂負其悲哀於背也。
又【集韻】蒲限切,音阪。
籍也。
又葉□免切,音匾。
【韓愈祭張徹文】乃遷殿中,朱衣象闆。
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自註】踐,上聲讀。
考證:〔【毛萇百堵傳】築牆者。
〕謹按原文無築牆者三字。
謹照原書改詩小雅鴻雁篇毛傳。
鵜 【亥集中】【鳥字部】 鵜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
鴮鸅也。
【爾雅釋鳥】鵜,鴮鸅。
【註】今之鵜鶘也。
好羣飛,沉水食魚,故名鴮鸅。
俗呼淘河。
【正字通】陸璣曰:形如鴞而大,喙長尺餘,口中正赤,頷下大如數升囊,小澤中有魚,共抒水滿而棄之,水竭魚出,乃食之。
又鼂以道曰:鵜之屬,有曰漫畫者,以觜畫水,求魚,無一息之停。
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立,不易其處,俟魚過取之。
【詩曹風】維鵜在梁。
【毛傳】洿澤也。
【三國志】魏文帝鵜鶘集靈芝池詔雲:此詩人所謂汙澤也。
又【集韻】【正韻】□天黎切,音梯。
義同。
餄 【戌集下】【食字部】 餄 【廣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音夾。
【玉篇】餌也。
【集韻】餠也。
或作□□。
闖 【戌集上】【門字部】 闖 【唐韻】【韻會】【正韻】□醜禁切,音□。
【說文】馬出門貌。
從馬在門中,會意亦象形。
讀若郴。
又出頭貌。
【公羊傳哀六年】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
【註】闖,出頭貌。
又【玉篇】或作覘。
【韓愈同宿聯句】儒門雖大啓,姦首不敢闖。
皆以窺覘爲義。
又【集韻】醜甚切,音踸。
【公羊傳哀六年闖然釋文】又醜衽反。
又【集韻】癡林切,音琛。
義同。
□ 【子集上】【亅字部】 □ 【篇海類編】離呈切,音靈。
【字類】撞□也。
□ 【子集上】【亅字部】 □ 【字彙補】古文周字。
註詳口部五畫。
謙 【酉集上】【言字部】 謙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兼切,歉平聲。
【說文】敬也。
【玉篇】讓也。
【增韻】緻恭也。
不自滿也。
又卦名。
【易謙卦】謙亨,君子有終。
【釋文】□退爲義,屈己下物也。
【朱子本義】有而不居之義。
【史記樂書】君子以謙退爲禮。
又姓。
見【字彙】。
又【集韻】或作嗛。
【前漢藝文志】易之嗛嗛。
【師古註】與謙同。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而弗發也。
【史記】作謙讓。
又【正韻】胡兼切。
與嫌同。
【荀子仲尼篇】信而不處謙。
【註】言得信於上,不處嫌疑,使人疑其作威福也。
又【集韻】【正韻】□苦簟切,歉上聲。
安靜貌。
【禮大學】此之謂自謙。
【註】謙讀爲慊。
慊之言厭也。
【朱傳】謙,快也,足也。
【韻會】謙與慊通。
又【字彙】苦劫切,音怯。
大學義同。
朱子讀。
【六書統】一作□。
覦 【酉集上】【見字部】 覦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覬覦,欲得也。
【左傳襄十五年】能官人則民無覦心。
【杜註】無覬覦以求幸。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修職郞覦之。
又通作窬。
【劉琨勸進表】狡□窺窬。
【文選註】窬,與覦同。
又【廣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兪上聲。
又【集韻】從遇切,音聚。
義□同。
編 【未集中】【糸字部】 編 【廣韻】布懸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說文】次□也。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前漢儒林傳註】編,所以聯次□也。
又首服也。
【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
【註】編,編列髮爲之,若今之假紒矣。
又編鐘。
【周禮春官磬師】擊編鐘。
【註】編,讀爲編書之編。
又結也。
【楚辭九章】編愁苦以爲膺。
又【字林】以繩次物曰編。
又【玉篇】編,織也,連也。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韻會】補典切,□音匾。
編,綃也。
又絞也。
又【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辮。
【史記西南夷傳】皆編髮,隨畜遷徙。
【前漢終軍傳】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袵而蒙化者。
【註】編,讀辮。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
緶,或作編。
交枲也。
【博雅】編,絛也。
圍 【醜集上】【囗字部】 圍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
【說文】守也。
又繞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
【註】周備也。
範,如金之有模範。
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
【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
【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又遮取禽獸。
【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
【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又【王制】天子不合圍。
【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
【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
【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
【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
【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衞通。
【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
【註】圍同衞。
又【唐韻】【集韻】□于貴切,音謂。
繞也。
顫 【戌集下】【頁字部】 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
【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
【集韻】謂審於氣臭也。
【莊子外物篇】鼻徹爲顫。
【音義】顫,舒延反。
逦 【酉集下】【辵字部】 邐 【唐韻】力紙切【集韻】【韻會】輦尒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行邐邐也。
【集韻】邐迆,旁行連延也。
骐 【亥集上】【馬字部】 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馬靑驪,文如博棊也。
【詩秦風】駕我騏馵。
【註】騏,文也。
【疏】色之靑黑者名爲綦。
馬名爲騏,知其色作綦文。
【爾雅釋獸】驨如馬一角,不角者騏。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騏縣。
【註】侯國。
又姓。
漢騏殷,下邽令。
又【古今注】兗州人呼白鯉爲白騏。
蔂 【申集上】【艸字部】 蔂 【集韻】盧戈切【正韻】郎何切,□音螺。
盛土籠也。
【鹽鐵論】劓鼻盈蔂。
又倫追切。
義同。
或作蘲。
厙 【子集下】【廠字部】 厙 【唐韻】始夜切【集韻】【韻會】式夜切,□音舍。
【廣韻】姓也。
出《姓苑》。
今台括有之。
【韻會】後漢竇融傳,金城太守厙鈞。
今羌中有姓厙,音舍。
雲:承鈞後。
韙 【戌集中】【韋字部】 韙 【唐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偉。
【說文】是也。
從是,韋聲。
【左傳隱十一年】犯五不韙。
【前漢敘傳】昭韙見戒。
【註】張晏曰:是也。
明其是者,戒其非也。
【後漢荀爽傳】五韙鹹備。
【集韻】通作愇。
襠 【申集下】【衣字部】 襠 【唐韻】【集韻】【韻會】□都郞切,音當。
【類篇】裲襠,衣名。
【釋名】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金錯繡襠。
又【玉篇】袴襠也。
【前漢外戚傳窮袴註】卽今緄襠袴也。
【阮藉大人先生論】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又□襠。
詳□字註。
□ 【備考】【子集】【亠字部】 □ 【五音篇海】音衰。
□ 【子集上】【丿字部】 □ 【玉篇】古文手字。
註詳部首。
釀 【酉集下】【酉字部】 釀 【唐韻】【集韻】女亮切【韻會】汝亮切【正韻】魚向切,□音□。
【說文】醞也。
作酒曰釀。
【廣韻】醞酒也。
【史記孟嘗君傳】乃多釀酒買肥牛。
【貨殖傳】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
【前漢食貨志】一釀用麤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又【增韻】後人因謂酒爲釀。
【世說新語】劉惔曰:見何次道飮,令人欲傾家釀。
又【禮內則】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