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室東南隅曰□。
與穾,窔同。
又一叫切,音窔。
冥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俗穆字。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鄔感切,音黯。
窒也。
本作弇。
又【篇海】衣儉切,音揜。
蓋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見鬼鬽貌,從立從彔。
籀文鬽字。
讀若虙羲之虙。
又【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鬼見也。
又【玉篇】摩筆切【集韻】莫筆切,□音密。
義同。
□ 【午集下】【示字部】 □ 【字彙補】古丸切,音官。
縣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徒點切,音簟。
□穇,穀名。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搜眞玉鏡】直耕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英。
筍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
【小爾雅】十筥也。
把謂之秉,秉四曰筥,筥十曰□。
宋鹹曰:秉猶握也。
筥□乃多少之差。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同穳。
丮 【子集上】【丨字部】 丮 【唐韻】幾劇切【集韻】訖逆切,□音戟。
【說文】丮,持也,象手有所丮據也。
讀若戟。
【元包經】丮之摭。
【傳】手之掇也。
◎按《說文》《玉篇》丮□音義小別。
□,捕罪人也。
從丮從。
之入切。
丯 【子集上】【丨字部】 丯 【廣韻】古拜切【集韻】居拜切,□音介。
【說文】艸蔡也。
象艸生散亂。
凡丯之屬皆從丯。
◎按《說文》丯與夆別。
夆,相遮要害也,讀若害。
《字彙》誤以丯爲夆,移《說文》夆訓入丯註,非。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搜眞玉鏡】同幐。
豐 【子集上】【丨字部】 豐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
豐茸,草盛貌。
【說文】從生,上下達也。
【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
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從此。
又容色美好貌。
【詩鄭風】子之豐兮。
【六書正譌】俗作豐,上畫從丿者,非。
(豐)〔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酆。
【說文】豆之豐滿者也。
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
【陸佃雲】似豆而□。
【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
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
【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
【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又【玉篇】大也。
【廣韻】多也。
【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
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疏】謂犧牲禮物多也。
【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
【註】大也。
【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
燕記曰:豐人杼首。
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
【詩小雅】在彼豐草。
【傳】豐,茂也。
【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
【註】豐,盛。
約,衰也。
又猶厚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
【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
【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
一曰雷師也。
【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
【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
【註】雷也。
又豐席。
【孔安國書傳】豐,莞也。
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
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
【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
【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
通作酆。
又水名。
【詩大雅】豐水東注。
【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
通作灃。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
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
豐山,在滁州南二裡許,上有豐樂亭。
見【歐陽修記】。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豐,帝嚳妃,生堯。
【師古曰】卽□鋒也。
又姓。
【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又複姓。
豐將氏。
見【潛夫論】。
又葉敷文切,音分。
【蔡邕□】民安物豐。
上葉綏我荊衡,下葉以紀洪勳。
又葉敷康切,音芳。
【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
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
(豐)考證:〔【說文】豆之豐滿者也。
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亦謂之廢禁。
〕謹照原文豐□改豐侯。
丱 【子集上】【丨字部】 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慣。
同卝。
【詩齊風】總角丱兮。
【毛傳】總角,聚兩髦也。
丱,幼穉也。
【朱傳】丱,兩角貌。
又【廣韻】呼切【韻會】合猛切【正韻】胡猛切。
□同礦。
互詳蔔部卝字,石部礦字註。
◎按《正韻》上聲梗韻,礦,亦作卝。
去聲諫韻,卝,亦作丱。
《字彙》丱爲總角之丱,卝爲銅錫礦之卝。
丱卝分而爲二,非。
考證:〔【詩齊風】總角丱兮。
【鄭傳】總角,聚兩髦也。
〕謹照原書鄭傳改毛傳。
串 【子集上】【丨字部】 串 【廣韻】【集韻】【正韻】□古患切,與慣通。
狎習也。
【詩大雅】串夷載路。
【毛傳】串習。
夷,常也。
【箋】串夷卽混夷。
西戎國名。
【荀子大略篇】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
【梁□文帝詩】長顰串翠眉。
【謝惠連秋懷詩】聊用布親串。
【註】言賦詩布與親狎之人也。
又【正韻】樞絹切,音釧。
物相連貫也。
與穿讀去聲通。
穿,亦作串。
【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卽貫串,言博通經傳大義也。
又與□通,別作賗。
【文字指歸】支取貨物之契曰賗,今官司倉庫收帖曰串子。
又【正韻】五換切,音玩。
義同。
丳 【子集上】【丨字部】 丳 【廣韻】【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鏟。
燔肉器。
【韓愈贈張籍詩】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註】言愈兒子侍籍,籍授兒詩,義有條貫也。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字彙補】與價同。
臨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
【爾雅釋詁】臨,視也。
【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箋】臨,視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
【疏】以尊適□曰臨。
【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
【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
【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傳】臨,臨車也。
【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
【釋名】臨,如字。
韓詩作隆。
又地名。
【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
【註】臨,晉邑。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
【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
【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
【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
【註】彎崎,臨硎,閽闥名。
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
【增韻】喪哭。
【顏師古曰】衆哭曰臨。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
鄭人蔔行成,不吉。
蔔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
【註】臨,哭也。
【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葉盧東切,音隆。
【詩大雅】後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
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葉力陽切,音良。
【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倏忽南臨。
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乆 【子集上】【丿字部】 乆 【正字通】俗久字。
丵 【子集上】【丨字部】 丵 【集韻】仕角切,音浞。
艸木叢生。
象根株附麗□出形。
樸業僕叢字從此,借爲叢雜煩凟。
或作□。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義□同。
上從四直,俗作業、,非。
字原作丱下一。
丶 【子集上】【丶字部】 丶 【唐韻】知庾切【集韻】冢庾切,□音主。
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
又【六書正譌】古文主字。
鐙中火丶也。
象形。
借爲主宰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脰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胡恩切,音痕。
足後也。
本從足作跟。
又【字彙】肉眼也。
丸 【子集上】【丶字部】 丸 俗□字。
丹 【子集上】【丶字部】 丹 〔古文〕□□【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單。
赤色丹砂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
【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
【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
【黃庭經】九轉八瓊丹。
【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
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塗物曰丹。
【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又容美曰渥丹。
【詩秦風】顏如渥丹。
又赤心無僞曰丹。
【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又姓。
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陽,郡名。
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
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又州名。
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又丹丹,國名。
見【南史】。
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又竊丹,鳥名。
爲九鳳之一。
又牡丹,花名。
【本草】一名鼠姑。
又木丹,梔子花別名。
紫丹,茈草別名。
又葉都懸切,音顚。
【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
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
【說文】丹巴,越赤石。
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從此。
主 【子集上】【丶字部】 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
君也。
【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
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
【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
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
【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
【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
【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匰主。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
【註】主神所依也。
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
【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
【註】上也。
又姓。
隋主胄,明主問禮。
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
同注。
【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
【註】主,同註。
考證:〔【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鮒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謹照原文成鮒改成鱄。
丼 【子集上】【丶字部】 丼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井。
【說文】八家一井,象構□形,丶□之象也。
【徐曰】□,井垣也。
周禮謂之井樹。
古者以瓶□汲。
本作丼,省作井。
又姓。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
投物井中聲。
麗 【子集上】【丶字部】 麗 【集韻】麗古作麗。
註詳鹿部八畫。
(麗)〔古文〕□□麗□【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隷。
【說文】旅行也。
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
【易兌卦】麗澤兌。
【註】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
【註】兩馬也。
【又】束帛麗皮。
【註】兩皮也。
【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
【廣韻】美也。
【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
【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
【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
【易離卦】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麗,附也。
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
【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
【正韻】華也。
【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
【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
麗,施也。
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
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遊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
【釋名】麗,離也。
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
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
【註】□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又【集韻】裡弟切,音禮。
蕭該說,彭蠡,澤名。
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
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
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
縣名。
從麗,俗從兩日,非。
【六書正譌】麗,古麗字。
相附之形,借爲伉麗。
俗別作儷。
(麗)考證:〔【楚辭招魂】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丿 【子集上】【丿字部】 丿 【廣韻】普蔑切【集韻】匹蔑切,□音瞥。
【說文】右戾也。
象左引之形。
【徐鍇曰】其爲文舉首而申體也。
又【集韻】於兆切,音殀。
義同。
又【廣韻】餘制切,音曳。
至也,至地也。
乀 【子集上】【丿字部】 乀 【廣韻】敷勿切【集韻】分勿切,□音弗。
【說文】左戾也,從反丿。
又【集韻】力詰切,音列。
義同。
◎按《字彙》丿右戾譌左,乀左戾譌右,□非。
乁 【子集上】【丿字部】 乁 【唐韻】弋支切【集韻】餘支切,□音移。
【說文】流也。
從反。
【字彙】闕乁不載。
【正字通】丿乀乁見《說文》。
趙古則定爲撆拂抴迻四字,魏校、吳元滿諸家各有解詁,獨《戴侗六書統》釋曰:古今書傳未常用此文,凡書方圜曲直,左右抴引,皆因其形勢之自然,初不成文,豈有定名。
按此說,四文與丨丶同類,備偏旁畫母也,故《正韻》□削之。
乂 【子集上】【丿字部】 乂 【廣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音刈。
【說文】芟草也。
【爾雅釋詁】治也。
【書堯典】有能俾乂。
通作。
又賢才之稱。
【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又【集韻】牛蓋切,音艾。
懲創也。
或作。
通作刈艾。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吻。
筋頭也。
□ 【子集上】【乙字部】 □ 【字彙補】古文舉字。
註詳臼部十畫。
□。
乃 【子集上】【丿字部】 乃 〔古文〕□□□□【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柰上聲。
語辭。
【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又承上起下之辭。
【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又繼事之辭。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辭之難也。
【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
乃者何,難也。
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又辭之緩也。
【周禮秋官小司□】乃緻事。
【註】乃,緩辭。
又語已辭。
【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又【王禕詩】茲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又爾汝之稱。
【書大禹謨】惟乃之休。
【註】乃,猶汝也。
又某也。
【禮雜記】祝稱蔔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
【註】乃某蔔葬其妻某氏。
又彼也。
【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又【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
來乃者,勝勢也。
又地名。
【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又【玉篇】或作廼。
【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又【正韻】依亥切,哀上聲。
【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
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
【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
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
【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
【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
【劉蛻湖中歌】靄廼。
【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
◎按欸,亞改切,應也。
後人因柳集註有雲:一本作襖靄。
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
《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
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
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
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
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又乃有靄音,無愛音。
《正韻》增音愛,非。
又《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
《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乵 【子集上】【乙字部】 乵 【字彙補】以冉切,音廣。
進也。
乞 【子集上】【乙字部】 乞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音。
求也。
【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又【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又姓。
五代將乞力。
又乞伏,複姓。
又【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音器。
凡與人物,亦曰乞。
【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
【註】音氣。
【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鄭樵通志】氣,氣也。
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
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
久 【子集上】【丿字部】 久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
暫之反也。
【易繫辭】恆久也。
【中庸】不息則久。
【註】久,常於中也。
【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又待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又【說文】久,從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
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
◎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
註灸,猶柱也。
釋文音救。
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
【註】久讀爲灸。
【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韻補】葉舉裡切,音幾。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久葉以。
【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葉喜祉。
【楚辭招】層冰峩峩,飛雪千裡。
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乇 【子集上】【丿字部】 乇 【集韻】陟格切,音磔。
草木根乇生地上也。
又【玉篇】竹戹切。
義同。
又【六書正譌】借爲寄乇,委乇,字樣別作侂,託通。
麼 【子集上】【丿字部】 麼 【韻會】俗幺字。
義 【未集中】【羊字部】 義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
【說文】己之威儀也。
從我羊。
【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
【釋名】義,宜也。
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
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
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
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
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
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
衣裳器物亦然。
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
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
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又義渠,戎國地。
【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
【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又姓。
【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又與誼同。
【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又與儀通。
【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
【註】應劭曰:邾儀父也。
師古曰:義讀曰儀。
又與宜同。
【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又【韻補】葉牛何切。
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
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陂音坡。
◎按說文在我部。
今從正字通倂入。
之 【子集上】【丿字部】 之 〔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
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
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
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
則載而惡乎之。
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
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
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
□與之同。
通作至。
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葉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
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雲而知之。
葉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
如之本芝草,乎本籲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籲字鳶字。
考證:〔【禮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謹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 【子集上】【一字部】 □ 【廣韻】【集韻】□徒口切,音鋀。
禮器也。
【轉註古音】石經毛詩:酌以大□,以祈黃考。
今文作星鬥之鬥,非。
周禮作豆,蓋此字之譌。
【正譌】斲字從此。
隸作鋀。
乍 【子集上】【丿字部】 乍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
【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
【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又【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又【集韻】【類篇】□卽各切。
同作。
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 【未集下】【舟字部】 □ 【類篇】逆及切,音岌。
舟行。
乣 【備考】【子集】【乙字部】 乣 【字彙補】金有護衛乣軍,疑卽糺字。
乎 【子集上】【丿字部】 乎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
【說文】兮語之餘也。
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
【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
【廣韻】極也。
又疑辭。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
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
與呼同。
【詩大雅】於乎小子。
【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
【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遊飇去復反兮。
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乏 【子集上】【丿字部】 乏 〔古文〕□【唐韻】房法切【集韻】【韻會】扶法切,□音伐。
無也。
【孟子】空乏其身。
【禮月令】季春,命有司振乏絕。
【註】暫無日乏。
又匱也。
【左傳成二年】韓厥曰: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註】猶代匱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往矣,無乏吾事。
【戰國策】不敢以乏國事。
又射者所蔽。
【周禮春官】車僕大射共三乏。
【註】一名容,用皮爲之,王大射張三侯,每侯有乏,使持旌告獲者,藉以蔽矢也。
【儀禮鄕射禮】乏參侯道。
【疏】三分侯道。
【左傳宣十五年】文反正爲乏。
【說文】反止爲之,反正爲□。
【徐鉉曰】尙書,惟正之供,反正不供,故曰乏。
【通志】正乃射侯,正以受矢,乏乏以藏矢,是相反也。
樂 【辰集中】【木字部】 樂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嶽。
【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
【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又鐘鼓、羽籥、幹戚,樂之器也。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
【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又姓。
【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
複姓。
【孟子】樂正裘。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喜樂也。
【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
【易繫辭】樂天知命。
【孟子】與民同樂。
又【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
【詩陳風】可以樂飢。
毛音洛,鄭音療。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
【論語】仁者樂山。
又益者三樂。
又【韻補】盧谷切,音祿。
【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
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廣韻】伯樂相馬。
一作博勞。
考證:〔【孝經】移風移俗,莫善于樂。
〕謹照原文移俗改易俗。
乑 【子集上】【丿字部】 乑 【玉篇】丘林切。
【說文】讀若欽崟,衆立也。
又【廣韻】魚金切【集韻】魚音切,□音吟。
義同。
又古文攀字。
【揚雄反騷】纍旣乑夫傳說兮,奚不信而遂行。
【顏師古曰】乑,古攀字,言旣攀援傳說,何不信其所行,自見困而遂去也。
◎按《正字通》乑係字重文。
乑衆音義俱同,此本字原本義之說,不知衆無欽音。
《說文》乑讀若欽崟。
衆,之仲切,音切旣殊。
又乑訓衆立也。
衆訓多也,從乑從目,亦未常卽以爲衆字。
《玉篇》《廣韻》皆因之,何得雲魚音一切,孫氏之誤,至楊氏《韻經》雲古文衆字,則又騎牆之見矣。
又《漢書註》晉灼曰:乑慕也。
顏師古曰:乑古文攀字,此則未知所據。
《正字通》雲:《漢書》本作從,用古從字譌作攀,恐亦未可深信。
又諸韻書俱書作乑,《正字通》獨改作〈亻下從人人〉。
考人部旣有字,則此亦不宜兩混,特攺正。
字作〈亻亻亻〉。
喬 【醜集上】【口字部】 喬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音僑。
【說文】高而曲也,從夭從高省。
【爾雅釋木】句如羽喬。
【註】樹枝曲卷,似鳥毛羽。
【又】下句曰朻,上句曰喬,如木楸曰喬。
【又】小枝上繚曰喬。
【書禹貢】厥木惟喬。
【傳】喬,高也。
【詩周南】南有喬木。
【傳】喬,上竦也。
又矛之上句曰喬。
【詩鄭風】二矛重喬。
【傳】重喬,累荷也。
【箋】喬,矛矜,近上及室題所以縣毛羽。
又姓。
【後漢光武紀】雲中太守喬扈。
又人名。
【戰國策】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
【註】喬,王子喬。
松,赤松。
又通橋。
【詩周南喬木釋文】亦作橋喬。
又【廣韻】舉橋切【集韻】居妖切,□音驕。
【書禹貢惟喬釋文】喬,徐音驕。
又【詩鄭風重喬釋文】喬,居橋反。
又與驕通。
【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
【釋文】喬,音驕。
本或作驕。
又【表記】喬而野。
又【集韻】丘祅切,音蹺。
喬詰,意不平。
【莊子在宥篇】天下始喬詰卓鷙。
【釋文】喬,欽消反,或雲去夭反,郭音矯,李音驕。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又祛矯切,音槁。
義□同。
又渠廟切,音轎。
木枝上曲。
考證:〔【戰國策】世之稱孤,而有喬松之壽。
〕謹照原文世之改世世。
乖 【子集上】【丿字部】 乖 〔古文〕□□【唐韻】古懷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懷切,□怪平聲。
【說文】背呂也。
象脅肋形。
【玉篇】戾也,異也。
睽也,背也。
【易序卦傳】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
【左傳昭三十年】伍員曰:楚執政衆而乖。
又貴州夷寨有乖西。
又【韻補】葉公回切,音規。
【前漢敘傳】官失學微,六家分乖。
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乘 【子集上】【丿字部】 乘 〔古文〕□□【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
【廣韻】駕也,登也。
【易乾卦】時乘六龍以禦天。
又因也。
【孟子】不如乘勢。
【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
【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
【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
【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
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
車也。
【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又物雙曰乘。
【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
【禮少儀】乘壺酒。
【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
【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望乘車。
【註】可爲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
取載事爲名。
【孟子】晉之乗。
◎按《韻瑞》引晉乘入平聲,誤。
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
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
【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
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
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
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
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
姓也。
【說文】本作椉。
乙 【子集上】【乙字部】 乙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音鳦。
十幹名。
東方木行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月在乙曰橘。
【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
【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
【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
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
【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
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
【禮內則】魚去乙。
【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
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
無官佩之,無憎疾者。
【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夵 【醜集下】【大字部】 夵 【廣韻】【集韻】□以冉切,音琰。
物上大下小也。
又【集韻】他刀切,音叨。
進也。
乜 【子集上】【乙字部】 乜 【廣韻】彌也切【集韻】母也切,□音哶。
眼乜斜也。
又西夏語以巫爲廝乜。
見【遼史】。
又姓。
九 【子集上】【乙字部】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
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
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荊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
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裡。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
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
玖,黑色玉也。
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
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居尤切,音鳩。
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
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
九與鳩糾勼□通。
乢 【備考】【子集】【乙字部】 乢 【海篇】同蓋。
□ 【子集中】【人字部】 □ 【玉篇】【集韻】□母項切,音。
□傋,不媚也。
又【集韻】莫江切,音尨。
義同。
也 【子集上】【乙字部】 也 〔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
語已辭。
【說文徐註】語之餘也。
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
【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
【廣韻】語助之終。
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發語辭。
【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又姓。
明也伯先。
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
【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又【正韻】養裡切,同迤。
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
註詳匚部三畫。
書 【辰集上】【曰字部】 書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舒。
【說文】作□,著也。
從聿從者。
隷省作書。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註】書,六書之品。
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
【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又書有六體。
【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又【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又【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
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
【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
【釋名】書,庶也。
紀庶物也。
又【詩小雅】畏此□書。
【傳】□書,戒命也。
【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故曰□書。
又【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又【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
【註】鑄□書於鼎。
又【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
○按卽書牘也。
又【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
【註】書,謂詔書也。
又官名。
【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又【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買 【酉集中】【貝字部】 買 【唐韻】【正韻】莫蟹切【集韻】【韻會】母蟹切,□音蕒。
【說文】作□,市也。
【增韻】售人之物曰買。
【急就篇註】出曰賣,入曰買。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前漢食貨志】衆民賣買五穀、布帛、絲緜之物。
又姓。
【氏族略】五代買叔午。
亂 【子集上】【乙字部】 亂 【正字通】俗亂字。
(亂)〔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
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從乙。
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葉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
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葉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
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亂)考證:〔【周禮秋官】司虣掌憲布之禁令。
〕謹照原書秋官改地官。
憲布改憲巿。
乳 【子集上】【乙字部】 乳 【唐韻】而主切【集韻】【韻會】蘂主切,□音擩。
【廣韻】柔也。
又湩也。
【白虎通】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又【禮月令註】燕以施生時來巢人堂宇孚乳。
又天乳,星名。
在氐宿北。
【列星圖】天乳明,則甘露降。
又馬乳,蒲萄子別名。
【本草圖經】子似馬乳。
又石鐘乳。
【桂海虞衡志】桂林宜融山洞穴中,凡石脈湧處爲乳牀,融結下垂,其端輕薄中空,水乳且滴且凝,紋如蟬翼者勝。
又竹乳。
【開寶本草】竹乳者,其山洞徧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其性平。
又鐘四帶有乳。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篆閒之枚也。
聲之震動在此,以其乳可數,故曰枚。
又【溪蠻叢笑】麻陽有銅鼓,江水中掘得,如大鐘,長筩三十六,乳重百餘觔。
又【韻補】葉如又切,柔去聲。
【易林】胎卵胞乳,長大成就,君子萬年,動有福佑。
【說文】從孚從乙。
乙者□鳥。
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
◎按《荀子榮辱篇》乳彘觸虎,乳狗不遠遊,則獸亦稱乳矣。
乹 【子集上】【乙字部】 乹 【集韻】俗乾字。
乾 【子集上】【乙字部】 乾 〔古文〕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虔。
易卦名。
【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
【本義】乾,健也。
【釋名】乾,進也。
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
【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
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幹。
燥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
言其水常竭也。
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
【說文】□作□。
又桑乾,河名。
卽濕水。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
【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
【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葉渠巾切,音勤。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
昧旦孜孜,夕惕乾乾。
葉下人。
又葉經天切,音堅。
【韓愈詩】□□新葉大,瓏瓏晚花乾。
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
【註】乾,花色不潤也。
乿 【子集上】【乙字部】 乿 【集韻】治古作乿。
註詳水部五畫。
□ 【補遺】【子集】【人字部】 □ 【海篇】音囂。
驕也。
亗 【子集上】【二字部】 亗 【字彙補】古文歲字。
見崔希裕略古。
亄 【子集上】【乙字部】 亄 【廣韻】【集韻】□乙冀切,衣去聲。
貪也。
【揚子方言】亄,嗇貪也。
荊汝江湘之閒,凡貪而不施者謂之亄,或謂之嗇,或謂之吝。
又【左思吳都賦】□其華質,則亄費錦繢。
料其虓勇,則雕悍很戾。
【註】雕題國,其人斷髮文身。
亄費,錦文貌。
亂 【子集上】【乙字部】 亂 〔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
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從乙。
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葉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
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葉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
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考證:〔【周禮秋官】司虣掌憲布之禁令。
〕謹照原書秋官改地官。
憲布改憲巿。
雲 【子集上】【二字部】 雲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
象回轉形。
後人加雨作雲,而以雲爲雲曰之雲。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
凡經史,曰通作雲。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雲下,而萬物化。
【註】雲: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雲。
【朱傳】雲: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雲之。
【註】雲:猶旋。
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雲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雲于□倉北坂。
又陸佃曰:雲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禦。
三雲:叔向不應。
又雲雲:衆語也。
《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雲雲。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雲雲: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雲雲:【註】雲雲:太山下小山。
又雲爲。
【易繫辭】變化雲爲。
又姓。
漢雲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雲雲。
【註】盛貌。
老子作芸芸。
又紛雲: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雲雲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雲。
俗作紜。
又【韻補】葉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雲。
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考證:〔【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雲雲于陳倉北坂。
〕謹照原文獲若雲雲改爲獲若石雲。
又按雲是語助。
謹將此十七字移於伊誰雲憎之下。
〔【汲黯傳】武帝曰,吾欲雲雲。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謹照原書改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雲雲。
亃 【子集上】【乙字部】 亃 【集韻】裡忍切,吝上聲。
憂也。
又【五音集韻】良忍切,獸名。
似彘,身黃尾白。
亅 【子集上】【亅字部】 亅 【廣韻】【集韻】□其月切,音橜。
【說文】鉤逆者謂之亅。
象形。
凡亅之屬皆從亅。
讀若橜。
了 【子集上】【亅字部】 了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
【增韻】決也。
【廣韻】慧也,曉解也。
【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
□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又訖也,畢也。
【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杜甫詩】岱宗夫如何。
齊魯靑未了。
又【揚子方言】了,快也。
秦曰了。
又秦吉了,鳥名。
【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予 【子集上】【亅字部】 予 【唐韻】餘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
賜也。
【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
通作與。
又【博雅】大予,樂名。
【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
□與餘同。
我也。
【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餘。
本無餘音,後人讀之也。
【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
鄭康成註:餘予古今字。
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餘。
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餘,言,我也。
此則予之與餘,但義訓我,非同字也。
《說文》:予,相推予也。
餘,詞之舒也。
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
歷觀詩賦,予無餘音。
又【吳棫韻補】予當讀與。
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
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
皆無餘音。
争 【巳集中】【爪字部】 爭 〔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
【說文】引也。
從□。
【徐鉉曰】音曳。
□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
【廣韻】競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又【玉篇】諫也。
又訟也。
【增韻】理也,辨也。
【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姓。
【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
義同。
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妔 【醜集下】【女字部】 妔 【廣韻】客庚切【集韻】丘庚切,□音坑。
美女也。
又【集韻】寒剛切,音杭。
女字。
一曰女性急戾。
與伉通。
奈 【醜集下】【大字部】 奈 同柰。
詳木部柰字註。
奜 【醜集下】【大字部】 奜 【廣韻】敷尾切【韻會】撫尾切,□音斐。
大也。
又【集韻】父沸切,音費。
義同。
又【廣韻】甫微切【集韻】匪微切,□音非。
姓也。
【春秋傳】晉有奜豹。
○按《字彙》犬部譌作猆。
姓也。
音訓□同。
當卽此字之譌。
奞 【醜集下】【大字部】 奞 【廣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
□與卂通。
鳥張毛羽自奮也。
又【廣韻】息遺切【集韻】呼維切,□音綏。
義同。
通作奮。
昛 【辰集上】【日字部】 昛 【集韻】臼許切,音巨。
明也。
怈 【卯集上】【心字部】 怈 【集韻】同□,或作□。
詳□字註。
奢 【醜集下】【大字部】 奢 【廣韻】式車切【集韻】【韻會】詩車切【正韻】詩遮切,□音賖。
【說文】張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盛推雲夢以爲高奢。
又侈也。
【毛詩序】蜉蝣之詩,刺奢也。
【杜牧之阿房宮賦】秦愛紛奢。
又美人名。
【荀子賦篇】閭娵子奢,莫之媒也。
又世謂媼壻曰阿奢。
【通鑑】竇懷貞再娶韋後乳嫗爲妻,奏請,輒自署皇後阿奢不慙。
又西竺譽人曰蘭奢。
【朱子語錄】王導爲相,隻周旋人過一生,嘗坐客二十許人,逐一稱讚,獨不及西僧,徐謂僧曰蘭奢。
又姓。
奢比,黃帝七輔之一。
【路史】奢比辨乎東,以爲土師。
【三才圖會】作奢北。
【國名記】有奢北國。
又【陸機感丘賦】或披褐以敦儉兮,或侯服以崇奢。
或延祚于黃耉兮,或喪志于劄瘥。
○按奢瘥俱六麻韻,亦在歌韻。
《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將奢轉入歌韻,謬。
又神名。
【山海經】奢比之屍在其北。
又或作奓。
詳奓字註。
又食遮切,音蛇。
苗姓。
明萬曆閒有奢崇明,奢進。
考證:〔又美人名。
【荀子賦論篇】閭娵子奢,莫知媒也。
〕謹照原書賦論篇省論字。
莫知媒也改莫之媒也。
如 【醜集下】【女字部】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餘切,□音鴽。
【說文】從隨也。
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
公如棠,如齊。
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涼如。
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涼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
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又□如,獸名。
瞿如,鳥名。
□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
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
亦若也。
妝 【醜集下】【女字部】 妝 【廣韻】【集韻】側羊切【正韻】側霜切,□音莊。
【說文】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妝刻飾。
【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美而善爲疾態,作愁眉啼妝。
【天寶遺事】妃□施粉于兩頰,號淚妝。
識者以爲不祥。
【通鑑】周天元帝禁天下婦女施粉黛,皆黃眉黑妝。
從女,牀省聲。
俗作粧娤。
□ 【子集下】【刀字部】 □ 【集韻】姑華切,音瓜。
【玉篇】割也。
□ 【子集下】【勹字部】 □ 【唐韻】古文宜字。
註詳宀部五畫。
妌 【醜集下】【女字部】 妌 【類編】疾政切,音穽。
【說文】靜也。
女德不妄動也。
姧 【醜集下】【女字部】 姧 同姦。
妨 【醜集下】【女字部】 妨 【廣韻】【集韻】敷方切【正韻】敷房切,□音芳。
【說文】害也。
一曰礙也。
【隋書太子勇傳】數被讒毀,歎曰:我大覺身妨。
又敷亮切,音訪。
【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峩拔嵩華,騰躍較健壯。
姾 【醜集下】【女字部】 姾 【集韻】逡緣切,音詮。
女字。
又從緣切,音全。
義同。
娧 【醜集下】【女字部】 娧 【廣韻】他外切【集韻】【韻會】吐外切,□音蛻。
舒遲貌。
一曰喜也。
娛 【醜集下】【女字部】 娛 【廣韻】【集韻】【韻會】元俱切【正韻】牛俱切,□音虞。
【說文】樂也。
【張衡西京賦】窮歡極娛。
又【集韻】五故切,音悟。
義同。
虞通。
娼 【醜集下】【女字部】 娼 俗倡字。
夷 【醜集下】【大字部】 夷 〔古文〕□【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
平也,易也。
【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
【詩周頌】降福孔夷。
又安也,悅也。
【詩鄭風】旣見君子,雲胡不夷。
又等也,儕也。
【禮曲禮】在醜夷不爭。
【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又□也。
【禮喪大記】男女奉屍夷於堂。
【周禮天官淩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屍爲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
【論語】原壤夷俟。
又誅滅也。
【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又傷也。
【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又芟也。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
【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
【註】國在城陽莊武縣。
【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
【註】采地。
【僖二十三年】楚伐□,遂取焦夷。
【註】焦,譙縣,夷,城父,□□地。
又要服。
【書禹貢】五百裡要服,三百裡夷。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
【書堯典】宅嵎夷。
又馮夷,河伯也。
【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郭璞江賦】冰夷倚浪。
【□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
【註】冰夷,無夷,□卽馮夷。
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禦也。
【註】二人名,古之能禦隂陽者。
【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又女夷,風神名。
【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
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
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
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
【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又鴟夷,酒器。
【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
【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江。
【史記貨殖傳】範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留夷,香草。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又姓。
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又人名。
伯夷,舜秩宗之官。
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又優婆夷。
【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雲淸淨男女也。
又與彜同。
【孟子】詩雲:民之秉夷。
詩本作彜。
又葉羊吏切,音異。
【馮衍顯志賦】攢射幹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
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
美音媚。
新夷卽辛夷。
本作□。
一曰古遲夷通。
考證:〔【易說卦】坤上離下明夷。
〕謹按說卦無此語,謹照原書改: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郭璞江賦】冰夷舞浪。
〕謹照原文舞改倚。
〔相傳籛〈下堅〉之子,長曰舞,次曰夷。
〕謹照列仙傳原文〈下堅〉改鏗。
夾 【醜集下】【大字部】 夾 【廣韻】【集韻】【正韻】古狎切【韻會】訖洽切,□音甲。
左右持也。
【書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
【左傳僖二十六年】夾輔成王。
又近也。
【書梓材】懷爲夾。
【註】懷遠爲近也。
又兼也。
【呂溫狄仁傑頌】潛授五龍,夾日以飛。
又梵夾。
【通鑑】唐懿宗於禁中設講,自唱經,手錄梵夾。
又鉗夾,巧言膠固也。
【柳宗元乞巧文】膠如鉗夾。
又【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
傍也,把也。
夾弓,見【周禮夏官註】。
往體多,來體寡曰夾。
又劒夾。
【陶弘景刀劒錄】商孔甲採牛首山鐵,鑄一劒,銘曰夾。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
【說文】俜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有夾氏春秋。
又同狹。
【後漢東夷傳】東沃沮,其地東西夾,南北長。
【六書正譌】從二人,從□省。
二人對輔于肘□之下,會夾意。
□ 【備考】【子集】【十字部】 □ 【海篇】音倭。
又音矮。
奂 【醜集下】【大字部】 奐 【廣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渙。
大也。
又暇豫貌。
【詩大雅】伴奐爾遊矣。
又文采粲明貌。
【禮檀弓】美哉奐焉。
又姓。
明永樂閒舉人奐忠,景泰閒知縣奐進。
本作□。
從廾,從夐省聲。
奅 【醜集下】【大字部】 奅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炮。
起穫也,亦大也。
【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
又礟石也。
【韓愈征蜀聯句】投奅鬧□。
【註】奅聲如石崩也。
又侯國名。
【前漢武功臣表】公孫賀以將軍出塞得王,封南奅侯。
【史記衞靑傳】作窌。
妬 【醜集下】【女字部】 妬 【集韻】同妒。
妜 【醜集下】【女字部】 妜 【集韻】古穴切,音玦。
美貌。
又一決切,音抉。
眉目閒貌。
又娟悅切,音刔。
義同。
一曰憂妒也。
妧 【醜集下】【女字部】 妧 【廣韻】【集韻】【正韻】□五換切,音玩。
【字林】好貌。
娦 【醜集下】【女字部】 娦 同嬪。
姴 【醜集下】【女字部】 姴 【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音列。
美也。
妪 【醜集下】【女字部】 嫗 【廣韻】衣遇切【集韻】【韻會】威
與穾,窔同。
又一叫切,音窔。
冥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俗穆字。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鄔感切,音黯。
窒也。
本作弇。
又【篇海】衣儉切,音揜。
蓋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見鬼鬽貌,從立從彔。
籀文鬽字。
讀若虙羲之虙。
又【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鬼見也。
又【玉篇】摩筆切【集韻】莫筆切,□音密。
義同。
□ 【午集下】【示字部】 □ 【字彙補】古丸切,音官。
縣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徒點切,音簟。
□穇,穀名。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搜眞玉鏡】直耕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英。
筍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
【小爾雅】十筥也。
把謂之秉,秉四曰筥,筥十曰□。
宋鹹曰:秉猶握也。
筥□乃多少之差。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同穳。
丮 【子集上】【丨字部】 丮 【唐韻】幾劇切【集韻】訖逆切,□音戟。
【說文】丮,持也,象手有所丮據也。
讀若戟。
【元包經】丮之摭。
【傳】手之掇也。
◎按《說文》《玉篇》丮□音義小別。
□,捕罪人也。
從丮從。
之入切。
丯 【子集上】【丨字部】 丯 【廣韻】古拜切【集韻】居拜切,□音介。
【說文】艸蔡也。
象艸生散亂。
凡丯之屬皆從丯。
◎按《說文》丯與夆別。
夆,相遮要害也,讀若害。
《字彙》誤以丯爲夆,移《說文》夆訓入丯註,非。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搜眞玉鏡】同幐。
豐 【子集上】【丨字部】 豐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
豐茸,草盛貌。
【說文】從生,上下達也。
【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
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從此。
又容色美好貌。
【詩鄭風】子之豐兮。
【六書正譌】俗作豐,上畫從丿者,非。
(豐)〔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酆。
【說文】豆之豐滿者也。
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
【陸佃雲】似豆而□。
【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
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
【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
【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又【玉篇】大也。
【廣韻】多也。
【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
財多德大,故謂之豐。
【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疏】謂犧牲禮物多也。
【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
【註】大也。
【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
燕記曰:豐人杼首。
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
【詩小雅】在彼豐草。
【傳】豐,茂也。
【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
【註】豐,盛。
約,衰也。
又猶厚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
【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
【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
一曰雷師也。
【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
【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
【註】雷也。
又豐席。
【孔安國書傳】豐,莞也。
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
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
【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
【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
通作酆。
又水名。
【詩大雅】豐水東注。
【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
通作灃。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
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
豐山,在滁州南二裡許,上有豐樂亭。
見【歐陽修記】。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豐,帝嚳妃,生堯。
【師古曰】卽□鋒也。
又姓。
【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又複姓。
豐將氏。
見【潛夫論】。
又葉敷文切,音分。
【蔡邕□】民安物豐。
上葉綏我荊衡,下葉以紀洪勳。
又葉敷康切,音芳。
【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
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
(豐)考證:〔【說文】豆之豐滿者也。
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亦謂之廢禁。
〕謹照原文豐□改豐侯。
丱 【子集上】【丨字部】 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慣。
同卝。
【詩齊風】總角丱兮。
【毛傳】總角,聚兩髦也。
丱,幼穉也。
【朱傳】丱,兩角貌。
又【廣韻】呼切【韻會】合猛切【正韻】胡猛切。
□同礦。
互詳蔔部卝字,石部礦字註。
◎按《正韻》上聲梗韻,礦,亦作卝。
去聲諫韻,卝,亦作丱。
《字彙》丱爲總角之丱,卝爲銅錫礦之卝。
丱卝分而爲二,非。
考證:〔【詩齊風】總角丱兮。
【鄭傳】總角,聚兩髦也。
〕謹照原書鄭傳改毛傳。
串 【子集上】【丨字部】 串 【廣韻】【集韻】【正韻】□古患切,與慣通。
狎習也。
【詩大雅】串夷載路。
【毛傳】串習。
夷,常也。
【箋】串夷卽混夷。
西戎國名。
【荀子大略篇】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
【梁□文帝詩】長顰串翠眉。
【謝惠連秋懷詩】聊用布親串。
【註】言賦詩布與親狎之人也。
又【正韻】樞絹切,音釧。
物相連貫也。
與穿讀去聲通。
穿,亦作串。
【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卽貫串,言博通經傳大義也。
又與□通,別作賗。
【文字指歸】支取貨物之契曰賗,今官司倉庫收帖曰串子。
又【正韻】五換切,音玩。
義同。
丳 【子集上】【丨字部】 丳 【廣韻】【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鏟。
燔肉器。
【韓愈贈張籍詩】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註】言愈兒子侍籍,籍授兒詩,義有條貫也。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字彙補】與價同。
臨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
【爾雅釋詁】臨,視也。
【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箋】臨,視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
【疏】以尊適□曰臨。
【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
【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
【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傳】臨,臨車也。
【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
【釋名】臨,如字。
韓詩作隆。
又地名。
【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
【註】臨,晉邑。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
【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
【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
【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
【註】彎崎,臨硎,閽闥名。
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
【增韻】喪哭。
【顏師古曰】衆哭曰臨。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
鄭人蔔行成,不吉。
蔔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
【註】臨,哭也。
【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葉盧東切,音隆。
【詩大雅】後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
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葉力陽切,音良。
【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倏忽南臨。
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乆 【子集上】【丿字部】 乆 【正字通】俗久字。
丵 【子集上】【丨字部】 丵 【集韻】仕角切,音浞。
艸木叢生。
象根株附麗□出形。
樸業僕叢字從此,借爲叢雜煩凟。
或作□。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義□同。
上從四直,俗作業、,非。
字原作丱下一。
丶 【子集上】【丶字部】 丶 【唐韻】知庾切【集韻】冢庾切,□音主。
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
又【六書正譌】古文主字。
鐙中火丶也。
象形。
借爲主宰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脰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胡恩切,音痕。
足後也。
本從足作跟。
又【字彙】肉眼也。
丸 【子集上】【丶字部】 丸 俗□字。
丹 【子集上】【丶字部】 丹 〔古文〕□□【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單。
赤色丹砂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
【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
【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
【黃庭經】九轉八瓊丹。
【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
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塗物曰丹。
【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又容美曰渥丹。
【詩秦風】顏如渥丹。
又赤心無僞曰丹。
【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又姓。
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陽,郡名。
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
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又州名。
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又丹丹,國名。
見【南史】。
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又竊丹,鳥名。
爲九鳳之一。
又牡丹,花名。
【本草】一名鼠姑。
又木丹,梔子花別名。
紫丹,茈草別名。
又葉都懸切,音顚。
【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
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
【說文】丹巴,越赤石。
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從此。
主 【子集上】【丶字部】 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
君也。
【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
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
【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
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
【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
【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
【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匰主。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
【註】主神所依也。
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
【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
【註】上也。
又姓。
隋主胄,明主問禮。
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
同注。
【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
【註】主,同註。
考證:〔【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鮒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謹照原文成鮒改成鱄。
丼 【子集上】【丶字部】 丼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井。
【說文】八家一井,象構□形,丶□之象也。
【徐曰】□,井垣也。
周禮謂之井樹。
古者以瓶□汲。
本作丼,省作井。
又姓。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
投物井中聲。
麗 【子集上】【丶字部】 麗 【集韻】麗古作麗。
註詳鹿部八畫。
(麗)〔古文〕□□麗□【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隷。
【說文】旅行也。
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
【易兌卦】麗澤兌。
【註】麗,猶連也。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
【註】兩馬也。
【又】束帛麗皮。
【註】兩皮也。
【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
【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
【廣韻】美也。
【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又【玉篇】數也。
【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
【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
【註】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
【易離卦】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麗,附也。
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繫也。
【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
【註】麗,猶繫也。
又【玉篇】華綺也。
【正韻】華也。
【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又【玉篇】施也。
【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
【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
麗,施也。
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
【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
【註】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
屋棟也。
【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
【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又梁麗,車名。
【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遊于匠麗氏。
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
【釋名】麗,離也。
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
【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
【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
【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
或作驪。
又與鸝同。
【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
【註】□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又【集韻】裡弟切,音禮。
蕭該說,彭蠡,澤名。
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
美也。
又【類篇】山宜切,音釃。
也。
又【集韻】郞狄切,音歷。
縣名。
從麗,俗從兩日,非。
【六書正譌】麗,古麗字。
相附之形,借爲伉麗。
俗別作儷。
(麗)考證:〔【楚辭招魂】被文纖麗而不奇些。
〕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
〔【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
〕謹照原文陣改陳。
丿 【子集上】【丿字部】 丿 【廣韻】普蔑切【集韻】匹蔑切,□音瞥。
【說文】右戾也。
象左引之形。
【徐鍇曰】其爲文舉首而申體也。
又【集韻】於兆切,音殀。
義同。
又【廣韻】餘制切,音曳。
至也,至地也。
乀 【子集上】【丿字部】 乀 【廣韻】敷勿切【集韻】分勿切,□音弗。
【說文】左戾也,從反丿。
又【集韻】力詰切,音列。
義同。
◎按《字彙》丿右戾譌左,乀左戾譌右,□非。
乁 【子集上】【丿字部】 乁 【唐韻】弋支切【集韻】餘支切,□音移。
【說文】流也。
從反。
【字彙】闕乁不載。
【正字通】丿乀乁見《說文》。
趙古則定爲撆拂抴迻四字,魏校、吳元滿諸家各有解詁,獨《戴侗六書統》釋曰:古今書傳未常用此文,凡書方圜曲直,左右抴引,皆因其形勢之自然,初不成文,豈有定名。
按此說,四文與丨丶同類,備偏旁畫母也,故《正韻》□削之。
乂 【子集上】【丿字部】 乂 【廣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音刈。
【說文】芟草也。
【爾雅釋詁】治也。
【書堯典】有能俾乂。
通作。
又賢才之稱。
【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又【集韻】牛蓋切,音艾。
懲創也。
或作。
通作刈艾。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吻。
筋頭也。
□ 【子集上】【乙字部】 □ 【字彙補】古文舉字。
註詳臼部十畫。
□。
乃 【子集上】【丿字部】 乃 〔古文〕□□□□【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柰上聲。
語辭。
【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又承上起下之辭。
【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又繼事之辭。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辭之難也。
【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
乃者何,難也。
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又辭之緩也。
【周禮秋官小司□】乃緻事。
【註】乃,緩辭。
又語已辭。
【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又【王禕詩】茲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又爾汝之稱。
【書大禹謨】惟乃之休。
【註】乃,猶汝也。
又某也。
【禮雜記】祝稱蔔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
【註】乃某蔔葬其妻某氏。
又彼也。
【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又【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
來乃者,勝勢也。
又地名。
【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又【玉篇】或作廼。
【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又【正韻】依亥切,哀上聲。
【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
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
【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
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
【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
【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
【劉蛻湖中歌】靄廼。
【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
◎按欸,亞改切,應也。
後人因柳集註有雲:一本作襖靄。
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
《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
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
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
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
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又乃有靄音,無愛音。
《正韻》增音愛,非。
又《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
《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乵 【子集上】【乙字部】 乵 【字彙補】以冉切,音廣。
進也。
乞 【子集上】【乙字部】 乞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音。
求也。
【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又【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又姓。
五代將乞力。
又乞伏,複姓。
又【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音器。
凡與人物,亦曰乞。
【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
【註】音氣。
【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鄭樵通志】氣,氣也。
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
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
久 【子集上】【丿字部】 久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
暫之反也。
【易繫辭】恆久也。
【中庸】不息則久。
【註】久,常於中也。
【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又待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又【說文】久,從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
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
◎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
註灸,猶柱也。
釋文音救。
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
【註】久讀爲灸。
【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韻補】葉舉裡切,音幾。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久葉以。
【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葉喜祉。
【楚辭招】層冰峩峩,飛雪千裡。
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乇 【子集上】【丿字部】 乇 【集韻】陟格切,音磔。
草木根乇生地上也。
又【玉篇】竹戹切。
義同。
又【六書正譌】借爲寄乇,委乇,字樣別作侂,託通。
麼 【子集上】【丿字部】 麼 【韻會】俗幺字。
義 【未集中】【羊字部】 義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
【說文】己之威儀也。
從我羊。
【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
【釋名】義,宜也。
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
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
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
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
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
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
衣裳器物亦然。
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
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
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又義渠,戎國地。
【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
【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又姓。
【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又與誼同。
【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又與儀通。
【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
【註】應劭曰:邾儀父也。
師古曰:義讀曰儀。
又與宜同。
【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又【韻補】葉牛何切。
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
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陂音坡。
◎按說文在我部。
今從正字通倂入。
之 【子集上】【丿字部】 之 〔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
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
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
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
則載而惡乎之。
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
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
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
□與之同。
通作至。
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葉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
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雲而知之。
葉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
如之本芝草,乎本籲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籲字鳶字。
考證:〔【禮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謹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 【子集上】【一字部】 □ 【廣韻】【集韻】□徒口切,音鋀。
禮器也。
【轉註古音】石經毛詩:酌以大□,以祈黃考。
今文作星鬥之鬥,非。
周禮作豆,蓋此字之譌。
【正譌】斲字從此。
隸作鋀。
乍 【子集上】【丿字部】 乍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
【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
【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又【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又【集韻】【類篇】□卽各切。
同作。
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 【未集下】【舟字部】 □ 【類篇】逆及切,音岌。
舟行。
乣 【備考】【子集】【乙字部】 乣 【字彙補】金有護衛乣軍,疑卽糺字。
乎 【子集上】【丿字部】 乎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
【說文】兮語之餘也。
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
【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
【廣韻】極也。
又疑辭。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
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
與呼同。
【詩大雅】於乎小子。
【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
【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遊飇去復反兮。
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乏 【子集上】【丿字部】 乏 〔古文〕□【唐韻】房法切【集韻】【韻會】扶法切,□音伐。
無也。
【孟子】空乏其身。
【禮月令】季春,命有司振乏絕。
【註】暫無日乏。
又匱也。
【左傳成二年】韓厥曰: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註】猶代匱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往矣,無乏吾事。
【戰國策】不敢以乏國事。
又射者所蔽。
【周禮春官】車僕大射共三乏。
【註】一名容,用皮爲之,王大射張三侯,每侯有乏,使持旌告獲者,藉以蔽矢也。
【儀禮鄕射禮】乏參侯道。
【疏】三分侯道。
【左傳宣十五年】文反正爲乏。
【說文】反止爲之,反正爲□。
【徐鉉曰】尙書,惟正之供,反正不供,故曰乏。
【通志】正乃射侯,正以受矢,乏乏以藏矢,是相反也。
樂 【辰集中】【木字部】 樂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嶽。
【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
【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又鐘鼓、羽籥、幹戚,樂之器也。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
【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又姓。
【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
複姓。
【孟子】樂正裘。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喜樂也。
【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
【易繫辭】樂天知命。
【孟子】與民同樂。
又【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
【詩陳風】可以樂飢。
毛音洛,鄭音療。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
【論語】仁者樂山。
又益者三樂。
又【韻補】盧谷切,音祿。
【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
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廣韻】伯樂相馬。
一作博勞。
考證:〔【孝經】移風移俗,莫善于樂。
〕謹照原文移俗改易俗。
乑 【子集上】【丿字部】 乑 【玉篇】丘林切。
【說文】讀若欽崟,衆立也。
又【廣韻】魚金切【集韻】魚音切,□音吟。
義同。
又古文攀字。
【揚雄反騷】纍旣乑夫傳說兮,奚不信而遂行。
【顏師古曰】乑,古攀字,言旣攀援傳說,何不信其所行,自見困而遂去也。
◎按《正字通》乑係字重文。
乑衆音義俱同,此本字原本義之說,不知衆無欽音。
《說文》乑讀若欽崟。
衆,之仲切,音切旣殊。
又乑訓衆立也。
衆訓多也,從乑從目,亦未常卽以爲衆字。
《玉篇》《廣韻》皆因之,何得雲魚音一切,孫氏之誤,至楊氏《韻經》雲古文衆字,則又騎牆之見矣。
又《漢書註》晉灼曰:乑慕也。
顏師古曰:乑古文攀字,此則未知所據。
《正字通》雲:《漢書》本作從,用古從字譌作攀,恐亦未可深信。
又諸韻書俱書作乑,《正字通》獨改作〈亻下從人人〉。
考人部旣有字,則此亦不宜兩混,特攺正。
字作〈亻亻亻〉。
喬 【醜集上】【口字部】 喬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音僑。
【說文】高而曲也,從夭從高省。
【爾雅釋木】句如羽喬。
【註】樹枝曲卷,似鳥毛羽。
【又】下句曰朻,上句曰喬,如木楸曰喬。
【又】小枝上繚曰喬。
【書禹貢】厥木惟喬。
【傳】喬,高也。
【詩周南】南有喬木。
【傳】喬,上竦也。
又矛之上句曰喬。
【詩鄭風】二矛重喬。
【傳】重喬,累荷也。
【箋】喬,矛矜,近上及室題所以縣毛羽。
又姓。
【後漢光武紀】雲中太守喬扈。
又人名。
【戰國策】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
【註】喬,王子喬。
松,赤松。
又通橋。
【詩周南喬木釋文】亦作橋喬。
又【廣韻】舉橋切【集韻】居妖切,□音驕。
【書禹貢惟喬釋文】喬,徐音驕。
又【詩鄭風重喬釋文】喬,居橋反。
又與驕通。
【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
【釋文】喬,音驕。
本或作驕。
又【表記】喬而野。
又【集韻】丘祅切,音蹺。
喬詰,意不平。
【莊子在宥篇】天下始喬詰卓鷙。
【釋文】喬,欽消反,或雲去夭反,郭音矯,李音驕。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又祛矯切,音槁。
義□同。
又渠廟切,音轎。
木枝上曲。
考證:〔【戰國策】世之稱孤,而有喬松之壽。
〕謹照原文世之改世世。
乖 【子集上】【丿字部】 乖 〔古文〕□□【唐韻】古懷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懷切,□怪平聲。
【說文】背呂也。
象脅肋形。
【玉篇】戾也,異也。
睽也,背也。
【易序卦傳】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
【左傳昭三十年】伍員曰:楚執政衆而乖。
又貴州夷寨有乖西。
又【韻補】葉公回切,音規。
【前漢敘傳】官失學微,六家分乖。
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乘 【子集上】【丿字部】 乘 〔古文〕□□【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
【廣韻】駕也,登也。
【易乾卦】時乘六龍以禦天。
又因也。
【孟子】不如乘勢。
【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
【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
【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
【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
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
車也。
【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又物雙曰乘。
【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
【禮少儀】乘壺酒。
【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
【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望乘車。
【註】可爲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
取載事爲名。
【孟子】晉之乗。
◎按《韻瑞》引晉乘入平聲,誤。
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
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
【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
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
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
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
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
姓也。
【說文】本作椉。
乙 【子集上】【乙字部】 乙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音鳦。
十幹名。
東方木行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月在乙曰橘。
【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
【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
【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
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
【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
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
【禮內則】魚去乙。
【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
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
無官佩之,無憎疾者。
【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夵 【醜集下】【大字部】 夵 【廣韻】【集韻】□以冉切,音琰。
物上大下小也。
又【集韻】他刀切,音叨。
進也。
乜 【子集上】【乙字部】 乜 【廣韻】彌也切【集韻】母也切,□音哶。
眼乜斜也。
又西夏語以巫爲廝乜。
見【遼史】。
又姓。
九 【子集上】【乙字部】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
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
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荊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
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裡。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
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
玖,黑色玉也。
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
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居尤切,音鳩。
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
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
九與鳩糾勼□通。
乢 【備考】【子集】【乙字部】 乢 【海篇】同蓋。
□ 【子集中】【人字部】 □ 【玉篇】【集韻】□母項切,音。
□傋,不媚也。
又【集韻】莫江切,音尨。
義同。
也 【子集上】【乙字部】 也 〔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
語已辭。
【說文徐註】語之餘也。
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
【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
【廣韻】語助之終。
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發語辭。
【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又姓。
明也伯先。
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
【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又【正韻】養裡切,同迤。
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
註詳匚部三畫。
書 【辰集上】【曰字部】 書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舒。
【說文】作□,著也。
從聿從者。
隷省作書。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註】書,六書之品。
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
【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又書有六體。
【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又【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又【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
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
【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
【釋名】書,庶也。
紀庶物也。
又【詩小雅】畏此□書。
【傳】□書,戒命也。
【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故曰□書。
又【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又【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
【註】鑄□書於鼎。
又【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
○按卽書牘也。
又【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
【註】書,謂詔書也。
又官名。
【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又【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買 【酉集中】【貝字部】 買 【唐韻】【正韻】莫蟹切【集韻】【韻會】母蟹切,□音蕒。
【說文】作□,市也。
【增韻】售人之物曰買。
【急就篇註】出曰賣,入曰買。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前漢食貨志】衆民賣買五穀、布帛、絲緜之物。
又姓。
【氏族略】五代買叔午。
亂 【子集上】【乙字部】 亂 【正字通】俗亂字。
(亂)〔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
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從乙。
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葉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
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葉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
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亂)考證:〔【周禮秋官】司虣掌憲布之禁令。
〕謹照原書秋官改地官。
憲布改憲巿。
乳 【子集上】【乙字部】 乳 【唐韻】而主切【集韻】【韻會】蘂主切,□音擩。
【廣韻】柔也。
又湩也。
【白虎通】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又【禮月令註】燕以施生時來巢人堂宇孚乳。
又天乳,星名。
在氐宿北。
【列星圖】天乳明,則甘露降。
又馬乳,蒲萄子別名。
【本草圖經】子似馬乳。
又石鐘乳。
【桂海虞衡志】桂林宜融山洞穴中,凡石脈湧處爲乳牀,融結下垂,其端輕薄中空,水乳且滴且凝,紋如蟬翼者勝。
又竹乳。
【開寶本草】竹乳者,其山洞徧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其性平。
又鐘四帶有乳。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篆閒之枚也。
聲之震動在此,以其乳可數,故曰枚。
又【溪蠻叢笑】麻陽有銅鼓,江水中掘得,如大鐘,長筩三十六,乳重百餘觔。
又【韻補】葉如又切,柔去聲。
【易林】胎卵胞乳,長大成就,君子萬年,動有福佑。
【說文】從孚從乙。
乙者□鳥。
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
◎按《荀子榮辱篇》乳彘觸虎,乳狗不遠遊,則獸亦稱乳矣。
乹 【子集上】【乙字部】 乹 【集韻】俗乾字。
乾 【子集上】【乙字部】 乾 〔古文〕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虔。
易卦名。
【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
【本義】乾,健也。
【釋名】乾,進也。
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
【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
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幹。
燥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
言其水常竭也。
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
【說文】□作□。
又桑乾,河名。
卽濕水。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
【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
【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葉渠巾切,音勤。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
昧旦孜孜,夕惕乾乾。
葉下人。
又葉經天切,音堅。
【韓愈詩】□□新葉大,瓏瓏晚花乾。
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
【註】乾,花色不潤也。
乿 【子集上】【乙字部】 乿 【集韻】治古作乿。
註詳水部五畫。
□ 【補遺】【子集】【人字部】 □ 【海篇】音囂。
驕也。
亗 【子集上】【二字部】 亗 【字彙補】古文歲字。
見崔希裕略古。
亄 【子集上】【乙字部】 亄 【廣韻】【集韻】□乙冀切,衣去聲。
貪也。
【揚子方言】亄,嗇貪也。
荊汝江湘之閒,凡貪而不施者謂之亄,或謂之嗇,或謂之吝。
又【左思吳都賦】□其華質,則亄費錦繢。
料其虓勇,則雕悍很戾。
【註】雕題國,其人斷髮文身。
亄費,錦文貌。
亂 【子集上】【乙字部】 亂 〔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
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從乙。
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葉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
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葉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
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考證:〔【周禮秋官】司虣掌憲布之禁令。
〕謹照原書秋官改地官。
憲布改憲巿。
雲 【子集上】【二字部】 雲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
象回轉形。
後人加雨作雲,而以雲爲雲曰之雲。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
凡經史,曰通作雲。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雲下,而萬物化。
【註】雲: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雲。
【朱傳】雲: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雲之。
【註】雲:猶旋。
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雲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雲于□倉北坂。
又陸佃曰:雲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禦。
三雲:叔向不應。
又雲雲:衆語也。
《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雲雲。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雲雲: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雲雲:【註】雲雲:太山下小山。
又雲爲。
【易繫辭】變化雲爲。
又姓。
漢雲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雲雲。
【註】盛貌。
老子作芸芸。
又紛雲: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雲雲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雲。
俗作紜。
又【韻補】葉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雲。
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考證:〔【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雲雲于陳倉北坂。
〕謹照原文獲若雲雲改爲獲若石雲。
又按雲是語助。
謹將此十七字移於伊誰雲憎之下。
〔【汲黯傳】武帝曰,吾欲雲雲。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謹照原書改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雲雲。
亃 【子集上】【乙字部】 亃 【集韻】裡忍切,吝上聲。
憂也。
又【五音集韻】良忍切,獸名。
似彘,身黃尾白。
亅 【子集上】【亅字部】 亅 【廣韻】【集韻】□其月切,音橜。
【說文】鉤逆者謂之亅。
象形。
凡亅之屬皆從亅。
讀若橜。
了 【子集上】【亅字部】 了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
【增韻】決也。
【廣韻】慧也,曉解也。
【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
□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又訖也,畢也。
【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杜甫詩】岱宗夫如何。
齊魯靑未了。
又【揚子方言】了,快也。
秦曰了。
又秦吉了,鳥名。
【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予 【子集上】【亅字部】 予 【唐韻】餘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
賜也。
【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
通作與。
又【博雅】大予,樂名。
【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
□與餘同。
我也。
【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餘。
本無餘音,後人讀之也。
【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
鄭康成註:餘予古今字。
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餘。
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餘,言,我也。
此則予之與餘,但義訓我,非同字也。
《說文》:予,相推予也。
餘,詞之舒也。
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
歷觀詩賦,予無餘音。
又【吳棫韻補】予當讀與。
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
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
皆無餘音。
争 【巳集中】【爪字部】 爭 〔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
【說文】引也。
從□。
【徐鉉曰】音曳。
□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
【廣韻】競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又【玉篇】諫也。
又訟也。
【增韻】理也,辨也。
【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姓。
【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
義同。
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妔 【醜集下】【女字部】 妔 【廣韻】客庚切【集韻】丘庚切,□音坑。
美女也。
又【集韻】寒剛切,音杭。
女字。
一曰女性急戾。
與伉通。
奈 【醜集下】【大字部】 奈 同柰。
詳木部柰字註。
奜 【醜集下】【大字部】 奜 【廣韻】敷尾切【韻會】撫尾切,□音斐。
大也。
又【集韻】父沸切,音費。
義同。
又【廣韻】甫微切【集韻】匪微切,□音非。
姓也。
【春秋傳】晉有奜豹。
○按《字彙》犬部譌作猆。
姓也。
音訓□同。
當卽此字之譌。
奞 【醜集下】【大字部】 奞 【廣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
□與卂通。
鳥張毛羽自奮也。
又【廣韻】息遺切【集韻】呼維切,□音綏。
義同。
通作奮。
昛 【辰集上】【日字部】 昛 【集韻】臼許切,音巨。
明也。
怈 【卯集上】【心字部】 怈 【集韻】同□,或作□。
詳□字註。
奢 【醜集下】【大字部】 奢 【廣韻】式車切【集韻】【韻會】詩車切【正韻】詩遮切,□音賖。
【說文】張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盛推雲夢以爲高奢。
又侈也。
【毛詩序】蜉蝣之詩,刺奢也。
【杜牧之阿房宮賦】秦愛紛奢。
又美人名。
【荀子賦篇】閭娵子奢,莫之媒也。
又世謂媼壻曰阿奢。
【通鑑】竇懷貞再娶韋後乳嫗爲妻,奏請,輒自署皇後阿奢不慙。
又西竺譽人曰蘭奢。
【朱子語錄】王導爲相,隻周旋人過一生,嘗坐客二十許人,逐一稱讚,獨不及西僧,徐謂僧曰蘭奢。
又姓。
奢比,黃帝七輔之一。
【路史】奢比辨乎東,以爲土師。
【三才圖會】作奢北。
【國名記】有奢北國。
又【陸機感丘賦】或披褐以敦儉兮,或侯服以崇奢。
或延祚于黃耉兮,或喪志于劄瘥。
○按奢瘥俱六麻韻,亦在歌韻。
《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將奢轉入歌韻,謬。
又神名。
【山海經】奢比之屍在其北。
又或作奓。
詳奓字註。
又食遮切,音蛇。
苗姓。
明萬曆閒有奢崇明,奢進。
考證:〔又美人名。
【荀子賦論篇】閭娵子奢,莫知媒也。
〕謹照原書賦論篇省論字。
莫知媒也改莫之媒也。
如 【醜集下】【女字部】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餘切,□音鴽。
【說文】從隨也。
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
公如棠,如齊。
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涼如。
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涼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
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又□如,獸名。
瞿如,鳥名。
□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
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
亦若也。
妝 【醜集下】【女字部】 妝 【廣韻】【集韻】側羊切【正韻】側霜切,□音莊。
【說文】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妝刻飾。
【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美而善爲疾態,作愁眉啼妝。
【天寶遺事】妃□施粉于兩頰,號淚妝。
識者以爲不祥。
【通鑑】周天元帝禁天下婦女施粉黛,皆黃眉黑妝。
從女,牀省聲。
俗作粧娤。
□ 【子集下】【刀字部】 □ 【集韻】姑華切,音瓜。
【玉篇】割也。
□ 【子集下】【勹字部】 □ 【唐韻】古文宜字。
註詳宀部五畫。
妌 【醜集下】【女字部】 妌 【類編】疾政切,音穽。
【說文】靜也。
女德不妄動也。
姧 【醜集下】【女字部】 姧 同姦。
妨 【醜集下】【女字部】 妨 【廣韻】【集韻】敷方切【正韻】敷房切,□音芳。
【說文】害也。
一曰礙也。
【隋書太子勇傳】數被讒毀,歎曰:我大覺身妨。
又敷亮切,音訪。
【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峩拔嵩華,騰躍較健壯。
姾 【醜集下】【女字部】 姾 【集韻】逡緣切,音詮。
女字。
又從緣切,音全。
義同。
娧 【醜集下】【女字部】 娧 【廣韻】他外切【集韻】【韻會】吐外切,□音蛻。
舒遲貌。
一曰喜也。
娛 【醜集下】【女字部】 娛 【廣韻】【集韻】【韻會】元俱切【正韻】牛俱切,□音虞。
【說文】樂也。
【張衡西京賦】窮歡極娛。
又【集韻】五故切,音悟。
義同。
虞通。
娼 【醜集下】【女字部】 娼 俗倡字。
夷 【醜集下】【大字部】 夷 〔古文〕□【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
平也,易也。
【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
【詩周頌】降福孔夷。
又安也,悅也。
【詩鄭風】旣見君子,雲胡不夷。
又等也,儕也。
【禮曲禮】在醜夷不爭。
【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又□也。
【禮喪大記】男女奉屍夷於堂。
【周禮天官淩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屍爲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
【論語】原壤夷俟。
又誅滅也。
【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又傷也。
【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又芟也。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
【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
【註】國在城陽莊武縣。
【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
【註】采地。
【僖二十三年】楚伐□,遂取焦夷。
【註】焦,譙縣,夷,城父,□□地。
又要服。
【書禹貢】五百裡要服,三百裡夷。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
【書堯典】宅嵎夷。
又馮夷,河伯也。
【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郭璞江賦】冰夷倚浪。
【□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
【註】冰夷,無夷,□卽馮夷。
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禦也。
【註】二人名,古之能禦隂陽者。
【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又女夷,風神名。
【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
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
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
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
【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又鴟夷,酒器。
【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
【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江。
【史記貨殖傳】範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留夷,香草。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又姓。
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又人名。
伯夷,舜秩宗之官。
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又優婆夷。
【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雲淸淨男女也。
又與彜同。
【孟子】詩雲:民之秉夷。
詩本作彜。
又葉羊吏切,音異。
【馮衍顯志賦】攢射幹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
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
美音媚。
新夷卽辛夷。
本作□。
一曰古遲夷通。
考證:〔【易說卦】坤上離下明夷。
〕謹按說卦無此語,謹照原書改: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郭璞江賦】冰夷舞浪。
〕謹照原文舞改倚。
〔相傳籛〈下堅〉之子,長曰舞,次曰夷。
〕謹照列仙傳原文〈下堅〉改鏗。
夾 【醜集下】【大字部】 夾 【廣韻】【集韻】【正韻】古狎切【韻會】訖洽切,□音甲。
左右持也。
【書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
【左傳僖二十六年】夾輔成王。
又近也。
【書梓材】懷爲夾。
【註】懷遠爲近也。
又兼也。
【呂溫狄仁傑頌】潛授五龍,夾日以飛。
又梵夾。
【通鑑】唐懿宗於禁中設講,自唱經,手錄梵夾。
又鉗夾,巧言膠固也。
【柳宗元乞巧文】膠如鉗夾。
又【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
傍也,把也。
夾弓,見【周禮夏官註】。
往體多,來體寡曰夾。
又劒夾。
【陶弘景刀劒錄】商孔甲採牛首山鐵,鑄一劒,銘曰夾。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
【說文】俜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有夾氏春秋。
又同狹。
【後漢東夷傳】東沃沮,其地東西夾,南北長。
【六書正譌】從二人,從□省。
二人對輔于肘□之下,會夾意。
□ 【備考】【子集】【十字部】 □ 【海篇】音倭。
又音矮。
奂 【醜集下】【大字部】 奐 【廣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渙。
大也。
又暇豫貌。
【詩大雅】伴奐爾遊矣。
又文采粲明貌。
【禮檀弓】美哉奐焉。
又姓。
明永樂閒舉人奐忠,景泰閒知縣奐進。
本作□。
從廾,從夐省聲。
奅 【醜集下】【大字部】 奅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炮。
起穫也,亦大也。
【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
又礟石也。
【韓愈征蜀聯句】投奅鬧□。
【註】奅聲如石崩也。
又侯國名。
【前漢武功臣表】公孫賀以將軍出塞得王,封南奅侯。
【史記衞靑傳】作窌。
妬 【醜集下】【女字部】 妬 【集韻】同妒。
妜 【醜集下】【女字部】 妜 【集韻】古穴切,音玦。
美貌。
又一決切,音抉。
眉目閒貌。
又娟悅切,音刔。
義同。
一曰憂妒也。
妧 【醜集下】【女字部】 妧 【廣韻】【集韻】【正韻】□五換切,音玩。
【字林】好貌。
娦 【醜集下】【女字部】 娦 同嬪。
姴 【醜集下】【女字部】 姴 【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音列。
美也。
妪 【醜集下】【女字部】 嫗 【廣韻】衣遇切【集韻】【韻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