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百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鷄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竝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鷄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旣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卽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晉陶潛愛菊,嘗對花命酒獨酌,吟賞終日。

     佛圖澄初詣石勒,勒試以道術,澄取缽盛水燒香呪之,須臾鉢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

     臨安有裴氏姥,採眾花釀酒,貧士則施與之。

     宗測樂閒靜,好松竹,常見日篩竹影上牎,以筆備描之。

    宗測春遊山谷閒,見奇花異草則係于帶上,歸而圖其形狀,名聚芳圖、百花帶,人多效之。

     袁粲為丹陽尹,郡南一家有竹石,粲徒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笑詠自得。

    主人出,笑語歡然。

    俄而車騎屏至門,方知是袁尹。

     南北朝 琅琊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蓴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

    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

    」 按,王肅喜茗,一飲一鬥,人號漏巵。

     平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常病危篤,請僧行道。

    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甖盛水,花更鮮,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獲祐,願花竟齋如故。

    」七日齋畢,花更鮮紅,看視甖中,稍有根鬚,阮病尋差,世稱其孝感。

     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上人于八公山,濟設茶茗,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宮中效之,作梅花妝。

     沈道虔,有盜屋後筍者,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成林,更有佳者相與。

    」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

     武帝植蜀柳數株于靈和殿,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

    」 竟陵王子良,善立勝事,夏月客遊至,為設瓜飲及甘果。

     皮蕃去北,而後來鄱陽,食竹筍,曰:「三年不見羊角,哀矣。

    」 範雲使魏,魏使李彪為設甘蔗、黃甘,雲隨盡絕益。

    彪笑謂曰:「範散騎小復儉之,一盡不可復得。

    」 齊博陵君豹園中,雜樹森列,或有折其桐枝者,曰:「何為傷我鳳條?」 汝南周??,隱居鍾山,長齋蔬食,王儉謂之曰:「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

    」又曰:「菜何者最美?」??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 按,秋末或作夏暮,為答文惠太子問。

     何遜為梁法曹水部員外郎,楊州廨宇有梅盛開,遜常吟詠其下。

    後居洛陽,思梅不得,請再任楊州,從之。

    旣至,適花盛發,大開東閣,延文字,嘯傲終日。

     梁使與魏使各言方物。

    陳昭問曰:「葡萄味何如橘柚?」庾信曰:「津液奇勝,芬芳減之。

    」尉瑾曰:「金衣素裏,見包作貢,向齒自消。

    」良應不及。

     按《焦氏類林》引載此條,姓氏失實,今悉正之。

     傅大士,自往蒙頂結庵種茶,凡三年,得絕佳者,號聖楊花、吉祥蕊,各五斤,持歸供獻。

     梁豫州〈一作荊州〉椽屬,以雙陸賭金錢,金錢盡,以金錢花相足。

    魚洪謂得花勝得錢。

     南朝棲霞寺大郎法師,每談論,手執松枝以為談柄,嘗令弟子採榆莢,詣瑕邱市易,皆化為金錢。

     梁庾詵愛林泉,嘗遇火,止出書,坐于池上曰:「惟恐損竹。

    」 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種薔薇,康家四出薔薇,白馬寺黑薔薇,長沙千葉薔薇,多品彙竝,以長格校其上,使花葉相連,其下有十閒花屋,仰而望之,則枝葉交映,迫而察之,則芬芳襲人。

     後魏河閒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