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0節

關燈
料,跑圖書館,寫她的畢業論文,宋聿同學的大四生活較為輕松,課程漸少,學習壓力也不大,因此,他有意識地,在公司裡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姚遠跟默默自然是為宋聿和潇潇之間低壓一去不複返,風雨過後見彩虹的和諧感到十分高興。

     第68節:皆大歡喜 最近以來一直戰戰兢兢,不敢大口出氣的姚遠更是趁宋聿同學心情大好之際,不失時機地為前段日子以來的嚴重心靈創傷,大力謀求種種補償方案。

     要知道,他可是自打大一開始,就在高年級學長的暗中提點下,未雨綢缪地四處出擊遍地撒網了,三年多過去了,仍然一無所獲,迄今為止,連條小蝦米都沒撈着,而現如今,都已經大四了,他的那個伊人,卻仍然還在水一方。

     而且,還是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中間隔了十萬八千裡那般,十分的遙不可及。

     再反觀之宋聿同學,明明是開竅得比他晚,明明是沒有他那麼平易近人随和可親,明明是不谙“雞蛋原理”地,風險高得讓他想起來就後怕地,從頭到尾就隻盯住一個,但是啊但是,居然這一個,就讓他誤打誤撞地撞上了! 而且,居然,還是衆人仰慕,夢寐求之而求不得的陸潇潇師姐! 再而且,以倆人這種焦不離孟甜甜蜜蜜的發展趨勢看,沒準,在不遠的将來,人家都已經琴瑟和鳴了,他還在一旁孤枕難眠地凄凄慘慘呢。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口氣,叫他怎麼能咽得下去!! 沒辦法,情場得意,錢場就得失意嘛,讓宋聿同學荷包出出血,也好讓他這個情場錢場皆失意之人,好好出出這口悶氣! 默默自然比她這個幹弟弟懂事多了,潇潇和宋聿這一路走來,她一直看在眼底。

    潇潇的固執和認死理,她早有體會,她深知潇潇是個不輕易釋出感情,一旦付出,就是一輩子的人。

     因此,自從潇潇跟宋聿和好,感情順遂以來,她一直很開心。

    但是,最近以來,她自己也一個頭兩個大。

     眼看畢業将至,為了能跟男友在上海團聚,她不得不風塵仆仆地到處去招聘會上應聘,回來後,疲累之餘,難免會憤憤不平:“為什麼那些單位不要女生?!明顯是性别歧視!”倒叫潇潇好生寬慰了她一陣。

     好在後來,經曆了一小番波折後,她還是順利應聘到了一家外企,離高楓單位也不遠,牛郎織女的生活,眼看着即将宣告結束。

     潇潇的心裡,在不舍之餘,很為她開心。

     而在家裡,閑來無事的時候,宋家一幹人等又齊聚在一起,看看電視,吃吃飯,聊聊天,有時候也全家齊聚出遊。

     有了兒子的大力協助,宋緻山先生也逐漸地調試了自己的工作節奏,在家裡的時間漸漸多了起來,而且,下意識地,無論什麼事情,宋先生都喜歡聽聽兒子的意見和想法,即便兒子意見經常和他相左,他也一反常态地不以為意,一笑而過。

     同時,他對宋聿同學的日常生活,明顯關心多了,和從女士外出的時候,會很罕見地,親力親為地給他買這買那,盡管近來宋聿同學的喜好和風格益發讓他摸不着頭腦,每每在挑東西的時候有些無所适從,時不時地,還需要從女士撥電話回去咨詢潇潇這個幕後軍師。

     此外,宋先生也經常有事沒事,和兒子家裡家外地,待在一起,還經常拉上宋聿在院子裡打打球,父子兩個有時候興之所至,也會花間一壺酒,不坐不相親地,小飲幾杯,談談笑笑,頗為熱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宋緻山先生有意識的妥協和努力,以及宋聿同學越來越配合的高姿态下,父子關系似乎也開始逐漸逐漸地緩和下來。

     終于,有一次,在一個休息天,從女士無意中進書房,打算拿個什麼東西,就看到宋家父子二人,坐在一個小幾的兩旁,頭碰頭地,專心緻志地,不時還嘴上擡兩句杠地,捉對厮殺,下着象棋。

     她面對這百年難得一見的其樂融融的奇景,不知為什麼,心裡突然一酸,緊接着,又有一絲欣喜和釋然,于是,她靜悄悄地,又退了出去。

     并且,宋緻山先生偶爾也帶上宋聿和潇潇一起去應酬了,畢竟潇潇學的是管理,又是自家人,放着這麼個人才不用,顯然是浪費。

    很快他就發現,潇潇憑借出衆的英文,在學校參加多次大型活動曆練出的落落大方,和天生的那種純淨安恬的書卷氣,好幾次,都給那些外國客戶們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印象,相互之間談得極為融洽,再加上宋緻山先生的談吐老道滴水不漏,以及宋聿同學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練作風,一家人彼此之間配合得水*****融,如此一來,正事往往水到渠成。

     每每此時,看着宋聿同學頗有幾分得意和調侃的眼神,宋緻山先生心裡就不免有些慚愧,或許,現在加入WTO了,凡事都要跟國際接軌了,潇潇的書卷氣質,比起那些精明利落深谙商場規則的出身于生意世家的女孩子,倒可能會更容易跟那些迷戀中華文化,崇尚孔孟之道和泱泱大國之風的老外們溝通。

    況且,更重要的是,經此一役,他總算是清清楚楚認識到了兒子對潇潇的死心塌地和忠貞不渝,不管怎樣,兒子一輩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老了,心态不比以往,會越來越發現,家庭和家人才是自己最終停泊的幸福港灣,眼見着兒子這段時間發自内心的極端喜悅和滿足,他心裡不可能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