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庵秘錄

關燈
玩服禦,皆先時備置靡少差。

    蓮英假日,代事内監必鞭撻無完膚,至有泣求其銷假以弭禍者。

    故慈禧在日,蓮英無數時去左右。

    他監給事宮中,雖嫉之亦無如何也。

    一日慈禧至奕沂邸,道見門帖“總管李寓”四字,側觀久之。

    至邸,蓮英乞數時假,旋舍還,禀命慈禧曰:“某在内廷當差久,小内監不謹,妄帖總管等字,某旋舍已痛笞,乞交内務府嚴辦,警馀者。

    ”慈禧笑曰:“爾已辦,甚善,何必再交該府乎?”蓮英故給事奕邸,奕眷戚尤親密。

    鹹豐末,奕頗惡慈禧,與肅順盲有鈎弋之語。

    蓮英知其意,夜由犬穴往奕妻所,達上言。

    奕妻次晨攜載淳問安,笑排解之。

    慈禧終身感奕夫婦之惠,故一立載湉,再立溥儀。

    而蓮英給事宮中,垂五十載,恩眷弗替,固由機警使然,亦由投報鈎弋語以緻之也。

     ○慈禧後緻疑于奕 慈禧與奕福晉為女弟,自解釋鈎弋語後,尤親厚。

    載淳死,立載湉為帝,所以報也。

    然慈禧常緻疑奕夫婦。

    載湉禦極,非奉诏弗與一面,奕妻常飲泣,自歎以為恨。

    載湉大婚數稔,無嗣息,屢有離間者,言醇邸有古柏,長幹被陰數畝,堪輿言王氣,當更出皇帝。

    慈禧一日驺從往經邸,奕跽迎。

    後問:“聞爾宅有老柏,信乎?”奕曰:“諾。

    ”後徑至樹下,徘徊瞻望,良久始去。

    越數日複至,又如之,謂奕曰:“吾園中構巨殿,中梁無佳材,此柏修直可數丈,用以為梁,誠美選矣。

    ”奕叩首曰:“唯太後命。

    ”乃具酒張宴樹下,命工師伐之。

    未半,樹崩出飛蛇數十,其一堕後前。

    後驚,罷酒,乘輿還宮,數日弗視朝,奕病亟,直督李鴻章薦醫往視,奕弗與診脈。

    诏醫曰:“君歸緻言少荃(李鴻章字),予病弗起矣。

    太後顧念予,日倩禦醫診視數次,藥餌醫單,悉内廷頒出,予無延醫權。

    而病日深。

    ”旋泫然問曰:“有壯盛男子,多所娶而不育者,曷故?”醫驚問王謂誰,奕枕畔精豎擘指曰:“今上。

    ”于是知載湉永無嗣續信矣。

    奕病,後往視,必攜載湉,暮必攜載湉偕返。

    載湉歸,必怒杖内監,擊宮中什具幾罄。

    人多譏載湉失狂,不知實有以緻之。

    專制之滅等人道如此。

     ○清宮大賄賂場 慈禧時,宮中賄賂風行,為曆史罕見。

    皇帝每日問安一次,索賄五十金,後妃以次各有差。

    宮眷苦之。

    家素封辄與津貼,貧瘠有因以緻命者。

    近侍詞臣,訖行者督撫司道等,有進獻或賜膳觀劇悉納之,稱宮門費。

    清介無蓄資者,每不屑為。

    南書房翰林,本内廷文學供奉,至清苦,且為翰林高選。

    宮廷賞赉寶翰及代拟應奉文字,内侍傳旨繳進,則文件與賄賂偕往(此經手内監所得),即邀禦賞。

    否則沉沒其物,恩眷亦漸疏焉。

    太後帝生辰三節,王大臣督撫等例進如意(督撫現任者有此制,開缺不能)及貢物,由内務府内監等遞進。

    甲午剛毅入樞垣,制鐵花屏風十二面進禦。

    時中外饋獻多,太後年高懶閱之。

    剛毅賂近侍,置屏風宮中禦道側。

    辇駕過,内侍奏剛毅進屏風,鐵花殊精奇,老佛爺曾賞覽否?後命置寝宮。

    剛毅自此眷遇益隆。

     ○剛毅之籌國 剛毅既入樞府,慈禧殊重之。

    戊戌新黨敗,載湉幽瀛台,朝廷頗欲搜羅各省庫藏,充揮霍。

    剛毅喜事挑剔,以為能也,命查各省庫藏,節冗費。

    剛毅既至江甯,調查鹽務厘金及地方行政簿,昏昧弗省,但勒令運司五岸督銷鹽厘掣驗,各認增若幹,多者贊稱之。

    其實該管官增數方,私橐殊無加損,長官督之于屬僚,屬僚督之于吏役,最瘠唯行坐商人而已。

    私增查倉編港上号等名目,向以十金取給者,此後須增五六金甫了之。

    吏役橫暴,目無法紀,謂朝廷加稅,不得不爾,其實彼等私橐累累也。

    厘金總辦缺人,贛人某道允月增十萬金,觊得差。

    既諾焉,而某道言月可增十二萬金,遂奪彼與此。

    江甯五方雜居,頗患盜,縣捕不足供任使,設保甲局助之,歲費才六七千金(光緒末設警察局費歲約二十萬,而此時猶以保甲局歲費六七千金為多),剛毅徑裁之。

    後盜賊橫佚,白晝行劫。

    抵粵東,設施一如江甯。

    藩司弗審剛意,聞剛至,日督員吏會計鈎核。

    時盛暑,剛将入都複命,謂曰:“君奚苦?天下事殊易辦,日隻須兩句鐘著坎肩(北人謂背心之稱),挽将辮子,一小童掌扇,則諸事畢焉。

    ”藩司會其意,因潤色了之。

    剛毅此行殊得意,歸裝頗豐富雲。

     ○光緒帝之幾廢 載湉之立也,實以慈禧獨斷。

    其母福晉,慈禧女弟,至相得,繼頗疑之,福晉常引為憾。

    載湉既長,奕時誡之,謂一家百口,皆老佛爺之賜(宮中稱慈禧為老佛爺,沿蒙古俗也)。

    載湉戆直如故。

    上書房總師傅翁同和,亦頻以民間疾苦外交之事,誘勉載湉。

    載湉嘗言我不能為亡國之君,語侵慈禧,而廢立之說興焉。

    時坤宮與載湉弗睦,頻以讒間達慈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