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皆如公,我輩豈得至此。
今汴京已陷,二帝已北去,公尚為誰守乎?”公罵不絕口。
虜複說曰:“必欲全活生靈,請立降,當為易官封,命汝就知此州,以撫殘民。
”公曰:“爾賊毋誘我,吾誓有死耳!”敵察其無降意,命左右撾其口,流血盈襟。
公猶含血巽之。
子倚在傍,不勝憤怒,突出見粘罕,顧手無挺刃,得布囊盛磚擲之,力少差,中其旁千戶長,斃。
粘罕怒,即執倚刳其心以祭千戶長,欲懼公以速降。
公不顧,為敵敲死,閹門百口俱遇害。
時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
帳下趙立,求得公屍,拜伏恸哭,裹以ブ褥,藁瘗于黃樓側,累甓成冢以識之。
複擁兵守禦,撫定其衆。
敵退,朝廷就命立知徐州。
立具奏其事,天子震悼,诏特贈資政殿學士,谥莊節,給恩澤五資,赙贈絹布各二百匹。
初公之未遇害也,筮而遇乾,六體不變。
術者曰:“滅門之象也。
國家運數方屯,待制宜早為計,不然,将及于難。
”公曰:“死生定數也。
等死耳,苟獲死所,敢逃乎!”卒年五十二。
敵初薄城下,民不得逃,公陰令間道潛行,得脫者數千人。
徐人立廟,祀公及倚,亦呼為雙廟,有禱辄應。
立複奏其異于朝,敕賜名曰忠烈。
立出師必禱曰:“公為朝廷盡節以殁,必能陰佑遺民也。
”積官至正議大夫,累贈光祿大夫,娶趙氏,濮邸肅恭僖王宗博之女,封安平縣主,贈永康郡夫人。
再娶劉氏,章獻明肅皇後之侄。
徐州陷,為虜将所獲,不食五(一作三)日而卒。
贈鹹平郡夫人。
先是,公長子佾,以太仆丞從高宗過維揚,及趙立已亡,徐州有武衛軍,舊隸于公,義不肯他屬,散歸行在所,願以從佾。
高宗聞之,诏于樞密院創計議官,特命佾為之,仍領武衛。
紹興八年,和好成,奏乞訪先臣遺骸,優诏許之。
行至泗州,馬上得疾,抵徐城驿,暴卒。
明年,奉使藍公佐迎護徽宗梓宮,交割地界,遣書屬當路漕使訪公瘗所,漕委幕屬王之翰往焉。
初趙立藁葬公于黃樓之側,及敵據京東,水久弗治,彭城皆彌漫,沒故迹,莫得其所。
忽有老媪指而謂之翰曰:“子非求王待制瘗所乎?其在是間。
”即所指求焉。
有冢巋然,蓋以獸瓦,啟視,見大鼋覆其上,回顧老媪,化為虎而去。
徹甓取骸,聯絡不斷、類瑣子骨然,獨一手指阙。
之翰複炷香泣禱,須臾,有指一節浮水上。
行(一作道)路聞之,莫不歎駭。
之翰易棺斂于京師資聖院。
後聞鄉中子孫,徙葬于兖州萊蕪縣先茔雲。
紹興十年,承宣使白谔扈從顯仁太後回銮。
佾子逵留淄州,南北隔絕,以詩送谔曰:“兩地音塵隔死生。
十年常效執吟。
羨君已作遼東鶴,顧我空存魏阙心。
日下既蒙新眷遇,海邊休忘舊知恩。
倘憐萬裡親庭在,為向雲中處處尋。
”詩至而佾卒已一歲矣。
聞者哀之。
藍公佐使還,侍高宗語次論中興以來忠臣子孫,因奏及之。
上曰:“王佾有兒女否?”公佐奏曰:“佾五子流落中原,後居江南,所生兒女,尚俱幼弱。
今佾既卒,窮困可憐。
”上心側然,诏令諸女入禁中,命宮嫔保養之,凡十餘年。
一日内庭曝書,見囊封有“忠烈”二字,亟命取閱,乃公佐奉旨令王氏女入内事。
上覽之,驚問左右,即日召見,賜金帛,敕命嫁遣之。
公姿貌豐碩,動容中禮,孤忠直氣,自其天資,父子一門,忠孝兼全。
殁而廟食,英烈如存。
平生樂于薦賢,有知人之明,如秦桧、洪皓皆公所薦,起趙立行伍,至秉節铖,實因公激勵而然,事在立傳中。
右傳得于公之玄孫默,将以備太史氏之采錄。
今汴京已陷,二帝已北去,公尚為誰守乎?”公罵不絕口。
虜複說曰:“必欲全活生靈,請立降,當為易官封,命汝就知此州,以撫殘民。
”公曰:“爾賊毋誘我,吾誓有死耳!”敵察其無降意,命左右撾其口,流血盈襟。
公猶含血巽之。
子倚在傍,不勝憤怒,突出見粘罕,顧手無挺刃,得布囊盛磚擲之,力少差,中其旁千戶長,斃。
粘罕怒,即執倚刳其心以祭千戶長,欲懼公以速降。
公不顧,為敵敲死,閹門百口俱遇害。
時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
帳下趙立,求得公屍,拜伏恸哭,裹以ブ褥,藁瘗于黃樓側,累甓成冢以識之。
複擁兵守禦,撫定其衆。
敵退,朝廷就命立知徐州。
立具奏其事,天子震悼,诏特贈資政殿學士,谥莊節,給恩澤五資,赙贈絹布各二百匹。
初公之未遇害也,筮而遇乾,六體不變。
術者曰:“滅門之象也。
國家運數方屯,待制宜早為計,不然,将及于難。
”公曰:“死生定數也。
等死耳,苟獲死所,敢逃乎!”卒年五十二。
敵初薄城下,民不得逃,公陰令間道潛行,得脫者數千人。
徐人立廟,祀公及倚,亦呼為雙廟,有禱辄應。
立複奏其異于朝,敕賜名曰忠烈。
立出師必禱曰:“公為朝廷盡節以殁,必能陰佑遺民也。
”積官至正議大夫,累贈光祿大夫,娶趙氏,濮邸肅恭僖王宗博之女,封安平縣主,贈永康郡夫人。
再娶劉氏,章獻明肅皇後之侄。
徐州陷,為虜将所獲,不食五(一作三)日而卒。
贈鹹平郡夫人。
先是,公長子佾,以太仆丞從高宗過維揚,及趙立已亡,徐州有武衛軍,舊隸于公,義不肯他屬,散歸行在所,願以從佾。
高宗聞之,诏于樞密院創計議官,特命佾為之,仍領武衛。
紹興八年,和好成,奏乞訪先臣遺骸,優诏許之。
行至泗州,馬上得疾,抵徐城驿,暴卒。
明年,奉使藍公佐迎護徽宗梓宮,交割地界,遣書屬當路漕使訪公瘗所,漕委幕屬王之翰往焉。
初趙立藁葬公于黃樓之側,及敵據京東,水久弗治,彭城皆彌漫,沒故迹,莫得其所。
忽有老媪指而謂之翰曰:“子非求王待制瘗所乎?其在是間。
”即所指求焉。
有冢巋然,蓋以獸瓦,啟視,見大鼋覆其上,回顧老媪,化為虎而去。
徹甓取骸,聯絡不斷、類瑣子骨然,獨一手指阙。
之翰複炷香泣禱,須臾,有指一節浮水上。
行(一作道)路聞之,莫不歎駭。
之翰易棺斂于京師資聖院。
後聞鄉中子孫,徙葬于兖州萊蕪縣先茔雲。
紹興十年,承宣使白谔扈從顯仁太後回銮。
佾子逵留淄州,南北隔絕,以詩送谔曰:“兩地音塵隔死生。
十年常效執吟。
羨君已作遼東鶴,顧我空存魏阙心。
日下既蒙新眷遇,海邊休忘舊知恩。
倘憐萬裡親庭在,為向雲中處處尋。
”詩至而佾卒已一歲矣。
聞者哀之。
藍公佐使還,侍高宗語次論中興以來忠臣子孫,因奏及之。
上曰:“王佾有兒女否?”公佐奏曰:“佾五子流落中原,後居江南,所生兒女,尚俱幼弱。
今佾既卒,窮困可憐。
”上心側然,诏令諸女入禁中,命宮嫔保養之,凡十餘年。
一日内庭曝書,見囊封有“忠烈”二字,亟命取閱,乃公佐奉旨令王氏女入内事。
上覽之,驚問左右,即日召見,賜金帛,敕命嫁遣之。
公姿貌豐碩,動容中禮,孤忠直氣,自其天資,父子一門,忠孝兼全。
殁而廟食,英烈如存。
平生樂于薦賢,有知人之明,如秦桧、洪皓皆公所薦,起趙立行伍,至秉節铖,實因公激勵而然,事在立傳中。
右傳得于公之玄孫默,将以備太史氏之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