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釋文考異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明 顧從義 撰
後漢張芝書【伯思雲:“唐文皇右軍傳贊雲:‘伯英臨池之妙,無複餘蹤。
’當是時,遠購冥搜,古帖畢出,而禦府所蓄,其富無倫,尚無伯英書,後世豈可複得,非特唐也,晉世見者亦寡。
故庾翼與右軍書雲:‘昔得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迹永絕。
’此卷‘草草芝白’一帖差近古,亦疑先賢摹仿也。
前‘知汝殊愁’以下五帖,米雲皆張長史書,信然。
但帖中有雲‘數往虎丘,祖希時面’,祖希,張玄之字也。
玄之與大令同時,虎丘地在江左,當是長史書二王帖辭耳”】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
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大觀帖》合“不可”共作“處”字,後羲獻帖語亦有“潛處”字,以義詳之,要是王著誤分也】耳。
終年纏此,當治【施總釋注雲:“治”字本“複”字,《淳化帖》摹差,劉作“治”。
按《大觀帖》摹正作“複”】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複得一會,不講意【施作“竟”】不意【同上】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一昨【一本合二字作“所”字】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按此行下空,不能容“款”字,故提頭耳】款過,還複共集散耳【《淳化》拖筆不過三寸,《大觀》乃至七寸】。
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數論聽故也。
今欲歸,複何适,報之遣,不知總散,往并【上二字劉、施釋阙,按書法當作“往并”】侍郎耶,言别事,有及過謝憂【有飛白】勤。
二月八日複得鄱陽等,多時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當與行不足,不過彼與消息【米雲:“前五帖并張旭書”】。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劉作“所為”,陳作“不日”,施疑,按字形當作“不為”】秋涼平善,廣閑【劉、施作“深”,非】彌邁,想思無違,前【一作“奈”,非】比得書,不逐【一作“遂”,非】西行,望遠懸想,何日不勤,捐【庭堅作“指”】棄【劉作“業”,非】漂【庭堅作“湮”】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一作“餘”,非】喪到郿【一作“美”】陽,須待伴,比故遂簡絕,有緣複相聞,餐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後漢崔子玉書【伯思雲:“崔子玉書雲‘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唐人書也,字亦非漢。
”案孫雲:“伯英嘗雲吾上方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
”則叙崔當在張前,《大觀帖》叙在張後】 賢女委頓積日,治此為憂懸,憔心今已極佳,足下勿複憂念,有信來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米雲:“僞”】。
魏鐘繇書【伯思雲:“尚書宣示帖,鐘書真迹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衣帶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日所寶幷入棺,真迹遂絕。
此本右軍所臨者。
白騎遂帖乃王大令臨,唐開元中在滑台人家,并逸少臨宣示帖藏之,故誤錄在鐘部。
長風帖乃逸少早年書,殊雲變鐘體,故亦誤寘此,長風範母,齊梁人書,非也”】 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诏令所報,所以博示逯【孫雲:“音錄,人姓。
”案《韻會》音代及也,古作“逯”,又賄、霁韻,鐘繇力命帖有“複蒙逯及”語正同】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眄【一作“眄”,又“盼”同】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策”通】名【按諸本皆作“榮名”,《法帖譜系》雲:“黔江帖‘榮名’作‘榮石’,正與《戲魚堂帖》同”】,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緻愚慮,仍曰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大觀帖》“度其”右邊有“臣張長吉、張仲文”小字】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防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裡語曰:“何以罰,與以奪,何以怒,許不與。
”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
’當是時,遠購冥搜,古帖畢出,而禦府所蓄,其富無倫,尚無伯英書,後世豈可複得,非特唐也,晉世見者亦寡。
故庾翼與右軍書雲:‘昔得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迹永絕。
’此卷‘草草芝白’一帖差近古,亦疑先賢摹仿也。
前‘知汝殊愁’以下五帖,米雲皆張長史書,信然。
但帖中有雲‘數往虎丘,祖希時面’,祖希,張玄之字也。
玄之與大令同時,虎丘地在江左,當是長史書二王帖辭耳”】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
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大觀帖》合“不可”共作“處”字,後羲獻帖語亦有“潛處”字,以義詳之,要是王著誤分也】耳。
終年纏此,當治【施總釋注雲:“治”字本“複”字,《淳化帖》摹差,劉作“治”。
按《大觀帖》摹正作“複”】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複得一會,不講意【施作“竟”】不意【同上】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一昨【一本合二字作“所”字】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按此行下空,不能容“款”字,故提頭耳】款過,還複共集散耳【《淳化》拖筆不過三寸,《大觀》乃至七寸】。
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數論聽故也。
今欲歸,複何适,報之遣,不知總散,往并【上二字劉、施釋阙,按書法當作“往并”】侍郎耶,言别事,有及過謝憂【有飛白】勤。
二月八日複得鄱陽等,多時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當與行不足,不過彼與消息【米雲:“前五帖并張旭書”】。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劉作“所為”,陳作“不日”,施疑,按字形當作“不為”】秋涼平善,廣閑【劉、施作“深”,非】彌邁,想思無違,前【一作“奈”,非】比得書,不逐【一作“遂”,非】西行,望遠懸想,何日不勤,捐【庭堅作“指”】棄【劉作“業”,非】漂【庭堅作“湮”】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一作“餘”,非】喪到郿【一作“美”】陽,須待伴,比故遂簡絕,有緣複相聞,餐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後漢崔子玉書【伯思雲:“崔子玉書雲‘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唐人書也,字亦非漢。
”案孫雲:“伯英嘗雲吾上方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
”則叙崔當在張前,《大觀帖》叙在張後】 賢女委頓積日,治此為憂懸,憔心今已極佳,足下勿複憂念,有信來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米雲:“僞”】。
魏鐘繇書【伯思雲:“尚書宣示帖,鐘書真迹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衣帶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日所寶幷入棺,真迹遂絕。
此本右軍所臨者。
白騎遂帖乃王大令臨,唐開元中在滑台人家,并逸少臨宣示帖藏之,故誤錄在鐘部。
長風帖乃逸少早年書,殊雲變鐘體,故亦誤寘此,長風範母,齊梁人書,非也”】 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诏令所報,所以博示逯【孫雲:“音錄,人姓。
”案《韻會》音代及也,古作“逯”,又賄、霁韻,鐘繇力命帖有“複蒙逯及”語正同】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眄【一作“眄”,又“盼”同】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策”通】名【按諸本皆作“榮名”,《法帖譜系》雲:“黔江帖‘榮名’作‘榮石’,正與《戲魚堂帖》同”】,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緻愚慮,仍曰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大觀帖》“度其”右邊有“臣張長吉、張仲文”小字】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防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裡語曰:“何以罰,與以奪,何以怒,許不與。
”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