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餘治(1809~1874)
近代戲曲作家。字翼廷,号蓮村、晦齋、寄雲山人,晚署木鋒先生,門人私溢孝惠。江蘇無錫人。早肄業于江陰縣暨陽書院。五應鄉試不中。鹹豐八年(185)由附生保舉訓導,同治五年(1866)充廣方言館監督。好戲曲創作,作品甚多。内容多為勸人行善,宣揚忠孝節義。曾組織童伶戲班。主要作品有《後勸農》、《活佛閣》、《同胞案》、《義民記》、《海烈婦記》、《嶽侯訓子》、《英雄譜》等。另着有《草小學齋集》、《得一錄》。生平事迹見吳師澄《餘孝惠先生年譜》及俞礎所撰墓志銘、彭慰高所撰墓表。
戲曲作家。字翼廷,号蓮村、晦齋、寄雲山人。江蘇無錫人。曾多次應試不中。清鹹豐年間,以附生名義被保舉作訓導。太平軍進軍江南時,他曾協助地方當局鎮壓當地起義農民。餘治一向積極維護封建秩序、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曾多次向當局呼籲禁毀“誨淫誨盜”的小說、戲曲,建議審定戲曲演出劇目和編寫新戲。晚年,他親自編寫新戲,并自組童伶戲班演出。餘治劇作共28種,在他死後,被人輯為《庶幾堂今樂》刊刻印行。其中有教忠教孝的《嶽侯訓子》、《前出劫圖》,誣蔑農民革命的《陰陽獄》、《劫海圖》,鼓吹支援清軍鎮壓農民革命的《義民記》,宣揚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英雄譜》,提倡封建教化的《風流鑒》,宣傳迷信思想的《文星現》、《燒香案》,等等。餘治為使他的宣教意圖深入民間,采用了當時新興的皮簧、梆子腔劇種的戲曲文學體裁和通俗、淺近的語言;但由于這些劇作的說教意味過濃,戲劇性不強,很難吸引觀衆。自組的戲班,終至解散。同治、光緒年間,上海的官府曾強令各戲班演出這些戲,有的戲還增添了燈彩歌舞,但仍因不受觀衆歡迎而陸續被淘汰。僅其中《砂痣》一劇,由于情節比較曲折,有些唱段适于演員發揮唱功特長,曾在漢劇、徽劇、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中流傳。
近代戲曲作家。字翼廷,号蓮村、晦齋、寄雲山人,晚署木鋒先生,門人私溢孝惠。江蘇無錫人。早肄業于江陰縣暨陽書院。五應鄉試不中。鹹豐八年(185)由附生保舉訓導,同治五年(1866)充廣方言館監督。好戲曲創作,作品甚多。内容多為勸人行善,宣揚忠孝節義。曾組織童伶戲班。主要作品有《後勸農》、《活佛閣》、《同胞案》、《義民記》、《海烈婦記》、《嶽侯訓子》、《英雄譜》等。另着有《草小學齋集》、《得一錄》。生平事迹見吳師澄《餘孝惠先生年譜》及俞礎所撰墓志銘、彭慰高所撰墓表。
戲曲作家。字翼廷,号蓮村、晦齋、寄雲山人。江蘇無錫人。曾多次應試不中。清鹹豐年間,以附生名義被保舉作訓導。太平軍進軍江南時,他曾協助地方當局鎮壓當地起義農民。餘治一向積極維護封建秩序、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曾多次向當局呼籲禁毀“誨淫誨盜”的小說、戲曲,建議審定戲曲演出劇目和編寫新戲。晚年,他親自編寫新戲,并自組童伶戲班演出。餘治劇作共28種,在他死後,被人輯為《庶幾堂今樂》刊刻印行。其中有教忠教孝的《嶽侯訓子》、《前出劫圖》,誣蔑農民革命的《陰陽獄》、《劫海圖》,鼓吹支援清軍鎮壓農民革命的《義民記》,宣揚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英雄譜》,提倡封建教化的《風流鑒》,宣傳迷信思想的《文星現》、《燒香案》,等等。餘治為使他的宣教意圖深入民間,采用了當時新興的皮簧、梆子腔劇種的戲曲文學體裁和通俗、淺近的語言;但由于這些劇作的說教意味過濃,戲劇性不強,很難吸引觀衆。自組的戲班,終至解散。同治、光緒年間,上海的官府曾強令各戲班演出這些戲,有的戲還增添了燈彩歌舞,但仍因不受觀衆歡迎而陸續被淘汰。僅其中《砂痣》一劇,由于情節比較曲折,有些唱段适于演員發揮唱功特長,曾在漢劇、徽劇、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中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