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三

關燈
保甲部三 ◆保甲部三 朔望甘結 調集符信 功罪賞罰 獎舉善惡 嚴禁騷擾 嚴禁賭博 驅逐娼妓 清查界址 防救失火 漁埠編保 ○朔望甘結 凡州縣、無論保甲之設否每朔望索取各地方鄉邨無事甘結、視為具文。

    該承役取其投結常規。

    束之高閣。

    有何裨于地方。

    即以保甲論之、十家長保正長等、朔望投逓甘結、縣署之前。

    環繞擁集。

    不下數千百人。

    讵惟往返守候。

    動須數日。

    而州邑中之飯食。

    每于是日陡貴。

    網利鄉人即一投結而每歲累民巳二十四回矣況其它乎。

    鴻于焱東、每月初一日起、至十五日止、十家内并無失盜窩逃、以及奸宄潛藏往來等情十家長具如虛甘罪結狀投報保正。

    保正即據各十家長所結具如虛甘罪結狀投報保長。

    保長即據保正所結具如虛甘罪結狀投逓本縣。

    自十五日以至三十日具結亦如之。

    如半月十家中、有犯逃盜等事、十家長即結内叙明本甲于某日起至某日止、除某戶某人于某日為某事。

    巳經呈報外。

    此外并無失盜雲雲 ○其保正保長結内亦照式叙明按月依行。

    是朔望之時止數保長赴縣逓結而省卻各保甲數千百人往返守候之煩飯食常規之費矣然而無所取驗。

    十家長之具結保正保正之具結保長。

    保長之具結本縣其有無真僞亦難辨也于、立法之始、令城鄉五保長、計所管保正共若幹名、按東南西北城中、分立字号各給圖記一枚。

    如東字第一保、東字第二保之類。

    其圖記之形、亦各按方形如東方甲木。

    置為長形、南方丙火、置為尖形、西方庚金、置為方形、北方壬水、置為曲形俱于圖記内木保正親書某字第某保保正信記。

    下書本保長花押以便各認自巳筆迹花押使人不敢假冐雕刊其各保正。

    亦按方形置圖記于所統十家長。

    各給一枚。

    本十家長親書某字第某保第某甲十家長信記、下書本保正花押其圖記俱要用堅木。

    精工刻成。

    不可潦草胡塗難于識認。

    其保長圖記、則本縣置給亦按方形親書本縣正堂給某鄉某保長信照。

    下書押凡有報單呈禀結狀俱于紙尾钤印此圖記不問何人投逓止以驗圖記為憑譬之質庫中之質票。

    所謂認票不認人是也。

    似此、即保長具結亦可不必親至公庭竟爾肅然而十家長之具結保正。

    保正之具結保長。

    俱可免其往返之勞矣。

    所給圖記俱要敬謹慎收藏遺失者有罰。

    如十家遺失。

    須即報保正。

    保正遺失。

    須即報保長。

    保長遺失。

    須即報本州島縣俱另換記号字樣不與前同以防奸人紊冐。

    如隐諱不報悞事。

    查出從重究處 ○調集符信 夫有事而調集壯丁、全以符信為憑若征調不明。

    遲疑贻悞。

    則咎将誰诿。

    然、非有神奸巨盜。

    黨羽衆多。

    大夥鹽徒。

    親行擒捕者斷不得征集以勞吾民若夫暇餘出獵。

    村路遊巡。

    遽集壯丁。

    以資娛樂餙觀是以保護地方之心轉而為狎玩自嬉之舉不惟官長之威令不行而百姓因之解體則雖有保甲之制不足恃矣可不惜哉若事非得巳亦宜酌量遠近多寡而調方為妥慎法宜預置堅實木簽長八寸、闊寸半、厚三分、每樣二枝為一副。

    金頭粉身、書字畢、上罩以油、其右畔一枝由右寫左。

    上書某州縣正堂某姓、示谕【城廂某鄉】保長知悉、本州島縣凡有調集本【城廂鄉】伍壯、即發此簽密傳知本保長。

    簽票一到。

    即刻飛馳。

    密傳。

    知票内所調鎮集邨莊。

    保正十家長伍壯等立刻裝朿持械遵照定限時刻齊集某處何候本州島縣親臨調度。

    事關機密勿得漏洩遲悞如敢違限聲揚。

    定行處死不貸。

    慎之特谕于兩簽合縫中閑。

    上半截大書某字号合同信簽。

    【如城廂城字号廂字号東鄉東字号西鄉西字号之類】官押。

    右簽下半截、書右存本州島縣四字。

    左簽下半截書左付保長等字。

    其左畔一枝由左寫右。

    字文仝前。

    外用月白布套囊之、再用藍綢繪以螭形、染油作套、囊于布套之外、其左半枝付保長每人一枝。

    其右半枝存内署謹密處如有事征調。

    或賊徒在某鄉某處。

    離城若幹裡。

    自城往彼。

    經過某保某鎮集邨莊查勘明确于内署寫票即傳所過。

    之保鎮集邨莊伍壯約畧傳集遠近于何時何刻。

    可到齊集之處方立限定時刻使人可以遵馳其票寫就、朱圈判日。

    并某時發。

    用印。

    以票邊實粘簽背。

    卷在簽上。

    外用白棉紙封好朱書某鄉保長某人密拆粘縫朱書封字襲以布綢囊差親信妥役馳付保長保長拆開、看明。

    即于票尾注明某時某刻到某刻發某處去訖于簽票外仍于白紙封好。

    上書送某保某正某人密拆钤縣發信照圖記為信其簽到前保。

    亦照式注明到發時刻。

    封識钤記。

    如某保羁遲以便查究庶免彼此推诿此簽正照傳經調莊村之保正一路逓傳。

    其伍壯即令本保正密傳傳畢由末家将簽仍封繳保長送縣。

    毋緻遺失取究。

    若遇鹽徒響馬。

    事起倉卒。

    必待調集伍壯始出。

    緩不及事矣。

    除城廂伍壯、可就近調随外鄉邨伍壯、宜一面征調令徑飛馳賊所接應不必于某處伺候。

    況賊在之地。

    自有該處保壯。

    官長雖星馳而往不患無擒禦之人也。

    信簽發到、該保長将存執左半簽比對長短字迹不差方可施行。

    如長短字迹不對即系假冐立拿、來人禀報。

    以憑究治 信簽式 △信簽式【以堅木為之長八寸闊寸半厚三分每樣二枝為一副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