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一

關燈
保甲部一 ◆保甲部一 總論 選保甲長 保甲之制 保甲稽查 造保甲冊 簡驗壯丁 訓練伍壯 ○總論 夫保甲之設所以弭盜逃而嚴奸宄法至善也惟行之者不得其要且視為具文而又紛紛焉日見其奉令之擾究無其取效之實遂以保甲為厲民之具而弛之。

    其不與因噎而廢食者等乎。

    所謂保甲者有古寓兵于農之意焉有古軍旅卒伍之用焉有古比闾師胥之制焉古者守令皆得主兵以率戰。

    今之州邑、惟快壯數人供奔走而已。

    若仿井田出甲卒之遺法。

    以遴選鄉壯而訓練之。

    使知義勇而樂戰夫非寓兵于農之意乎。

    古者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為師、帥皆衆大夫、五百人為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有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有長、今保甲之法。

    十家有長曰甲長百家有長曰保正一鄉有長曰保長以次相統屬。

    而行稽察之政焉。

    至于壯丁無事則暇日以教練。

    有事則聞儆以救援。

    皆保甲長相率而趨。

    夫非古軍旅卒伍之用乎。

    然而甲保長類多報充。

    讵堪勝任必親加選拔以足馭衆而急公視才之大小以為用是又将用命卿師旅用大夫卒伍用上中士之意也。

    古者比闾之制德行相規。

    患難相恤。

    死喪相赒。

    師胥之制。

    有故則設備。

    有盜賊則追捕。

    有奸宄則互相稽務令比戶有可封之俗。

    室家享康阜之娛。

    今保甲之法。

    設為保長壯丁。

    分布城鄉。

    聯絡村舍。

    平時修防講備。

    臨事協力救禦至于保裡之中。

    有德善孝弟則舉而旌之。

    有無良匪類則舉而懲之。

    以及子弟訓之謙和而好禮。

    父老勤其推恤而好義。

    一裡如是。

    各裡如是。

    一鄉如是。

    四鄉如是。

    有不雍雍然同古政行俗美之世哉。

    夫所謂保甲之害者。

    如王荊公、抽民兵以遠事征伐。

    妨農稼以簡閱戎伍。

    使百姓軍裝糇糧而自備。

    死亡窮困而莫哀。

    是其所以為害也。

    所謂保甲之利者。

    如王文成公之撫贛。

    命州邑設保甲以綜理一鄉。

    立甲長以稽查十戶。

    清排門使奸宄之無可藏。

    選壯丁使防禦之有足恃。

    是其所以為利也。

    推原其故。

    荊公驅民以為兵以之遠戰邊于邊、隅。

    文成簡壯以為民以之近守其闾裡其利害之相去倍徙。

    不較然乎。

    今州邑之修舉保甲。

    能毋視為具文誠得其要而行之夫诘奸不出于其家防護不出于其村禦侮不出于其裡是一家一村一裡之民各自為衛也即其近家之人而為、之甲、長。

    即其近村之人而為之保正。

    即其本裡之人而為之保長。

    是甲長保正諸人皆所熟識也。

    其甲保長等又必選擇而任之是其人必皆老成奉法者也至于傳集征召不用公差。

    查報拘催。

    不煩牌票而悉聽保甲之自為承禀百姓獲終歲之安官司無一文之費若是行之者既有其實效奉之者亦無其煩擾由一邑而推之一省。

    由一省而推之天下。

    誠弭盜戢奸之善政也。

    又安見其為勵民而可廢之哉。

     ○選保甲長 夫保甲之安擾。

    視乎其法保甲之興廢視乎其。

    人葢法之不善。

    有擾而無安。

    人之不得。

    名存而實亡。

    謂保甲之無益于民也固宜。

    惟夫法有定而用法無定人無難而得人為難則保甲長之選。

    可不慎乎夫十家之奸宄盜逃。

    惟甲長是稽。

    百家之奸宄盜逃。

    惟保正是問。

    一鄉之奸宄盜逃。

    惟保長是綜。

    苟非其人。

    則十家之衆不服其稽。

    百家之十甲長不服其問。

    一鄉之保正不服其綜。

    則雖奸宄盜逃。

    日縱橫于十家百家一鄉之間。

    甯複有所忌憚耶故欲保甲之實行有效非保甲長等之得其人未見其可也所謂保長者、邑分四鄉。

    鄉立一長謂之保長。

    不曰鄉而曰保者。

    以鄉别有長。

    所以管攝錢谷諸事而保長乃專司盜逃奸宄不與乎其它者也舊例即以鄉長而兼保事。

    其責任不端。

    而才非所用。

    葢鄉長取乎年高有德而素行服人者充之。

    保長取乎年力精健才猷邁衆者充之。

    故所用不同。

    而責任亦異。

    未可兼理也。

    所謂保正者。

    以之統率十甲長并甲中伍壯、亦必擇其才力精健才智過人者充之。

    至于十家長、舊例。

    即以第十一家為甲長、或十家輪充、夫甲長之設、葢為稽查十家之盜逃奸宄。

    非以備數而巳。

    若端主之家輪充之衆、類多愚頑老疾。

    鳏寡貧窭之人。

    将責之抱十家之牌朝稽而夕诘耶。

    故必于十一家之内。

    擇其殷實老成有子弟者充之。

    非有故不更。

    葢殷實老成則廉隅白饬。

    揮指聽從。

    有子弟。

    則助。

    理有人。

    勿緻悞事。

    而甲務可舉矣。

    其選擇之法、先擇保長。

    而保正十家長須于編甲之後。

    始可遴選。

    宜先出選舉保長告示、而曉以轄統保正。

    稽查盜逃奸宄之專司。

    并待以破格優異之殊禮。

    使人知責有所端即可免裡逓奔走琑屑之煩禮有所加自不同約地奴隸呵辱之賤而有品自重有才欲試者亦踴躍而樂幹從事矣。

    須令各鄉約總地及莊鎮長等務須詳慎選擇家道殷實年力精健。

    才猷邁衆素行可稱者合詞公舉。

    每鄉拟正陪二人報縣。

    以憑本縣親選鄉地等不得隐蔽賢能。

    狥私妄舉。

    查出重究。

    既報之後。

    縣官再行細訪所報果屬俱賢。

    并無隐蔽。

    方票行鄉地将公舉賢能保長某某等起送到縣。

    俟其到時。

    不坐大堂。

    于川堂引見。

    免其跪叩觀其狀貌不類庸常聽其應對頗有識見看其年力果屬精健驗其服飾實居殷厚。

    便為點記随待以霁顔溫語。

    另期以禮任事。

    令退、俟四鄉公舉巳畢、内中每鄉選任一人。

    餘一人記名候用。

    其選任者至期官升大堂先備燒金銀花紅綢酒榼鼓樂、命約地等伴領新保長、由東角門進至滴水檐下排立、鼓吹舉樂、陰陽生為之簪花披紅、縣宮起立、新保長先行庭參、後四叩、縣官出案傍答揖、禮畢、陰陽生執壺、把盞、捧榼、縣官親為逓酒斟三廵畢、新保長稱謝、免行禮、鼓樂前導、由中門而出、印給優免夫差票、城廂保長共一人、合之四鄉共五人、共舉選優禮亦如之與四鄉保長同日委任。

    每保長。

    給與某縣某鄉保長某人钤記一枚、凡有公務。

    許印封申送。

    【钤記詳後朔望甘結條】至于編保之事。

    俱保長專任而城廂約地及鎮集村長莊頭各為兼理焉其大鎮集巨村等長亦必擇殷實才能素有體面之人為之。

    仍着本村鎮人民公舉其禮遇較保長少殺不行庭參。

    于滴水檐叩首。

    而仍給以花紅優免票鼓樂導中門出。

    其小莊莊頭、不及百家者。

    雖亦本莊居民公舉殷實老成曉事者充之。

    俟任事有功之日。

    再行獎異。

    而初無所加禮焉。

    葢禮别以殺而愈崇恩施以功而益勸也保甲既編。

    而後擇十家之長。

    百家之保正。

    其保正選擇之初。

    着保長協同村鎮長莊頭嚴加選舉。

    年力精健才智過人者報縣。

    俟親驗堪膺。

    其見禮與花紅優免鼓樂導出與村鎮長同葢保正為保長分任而鎮村諸長。

    亦與保正之責相表裡、俾之協舉共事彼自不肯容匪劣。

    而自贻悞矣。

     ○保甲之制 一鄉之中、大而鎮集、小而莊村、或千家數百家、以及數十家俱按各街巷之橫直長短。

    單面街挨編合面街對。

    編、自第一家至十一家、内以一家擇為十家長。

    以統十家為一甲、自第一甲至十甲為一百一十一家。

    内以十家、為十家長、以一家擇為保正。

    以統十十家長。

    并十甲分之百家為一保。

    自第一保起每保總以百家為率。

    如此莊編保之外。

    尚有畸零甲分。

    謂之畸零甲。

    即附統于末保之保正。

    如人戶不足一甲。

    謂之畸零戶即附統于末甲之十家長。

    其莊村不及百家者、附近有一二十家、或十餘家之小村準其附入以足一保。

    謂之合保。

    如村外獨戶令其移住大莊。

    以便照管。

    其窵遠孤村、不過數家、力又難遷、即于數家中擇一年力精壯省事者為莊頭本莊稽查逃盜奸宄之事。

    一以委之。

    謂之畸零莊而于附近之保正兼。

    統、之。

    其庵觀寺院、如在本甲、開。

    幹甲尾。

    以不入丁差。

    不便列于十戶之數也。

    其僧尼道士若幹名仍照民戶開報以便稽查。

    其法總以一鄉之人戶盡編為限不得遺漏一家每家門懸一牌謂之門牌上書本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