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欹方入法馬盤内、兌準一平糧書逐平包封、換法馬兌準尾數總點所兌與收簿數合即将收簿呈案、于月日下朱判拆訖、二字、拆完一櫃、櫃吏另具一拆單。
上開某櫃某吏某自某日至某日止經收某裡銀若幹、某裡銀若幹、于八月日拆訖、庫吏查前次拆單親填連前共拆銀若幹。
于後再寫年月印官判日畵押逓粘成卷、或付庫、或交宅、以便存查逐櫃照此拆寫、庶無遺錯、其低色短少各封朱筆封好、仍于收簿本戶名上點記俟拘補後将簿點銷訖銀封仍歸本日所拆數内。
○按各封含總正數若無短少尚有赢餘拆時本官不可分心别用分目别視奸胥但冷眼微窺稍有瑕隙。
在拆則手箝封角。
搓塊擲地在兌則指夾零銀。
輕丢入袖。
知合總自有赢餘。
官于正數之外。
未便深求也○晚閑不可拆封。
恐本官倦盹。
且燈下易于作弊。
【若所折銀封内低少無多免其拘補以示寬大】 △并簿 收放錢糧乃庫吏端司每日各櫃收銀、酉刻攢号時、庫書置簿二扇照櫃吏日報登填某日某櫃某裡收銀若幹、某裡收銀若幹連前共收銀若幹後開某月日二簿一樣上貼并銀庫簿循環二号某年月日立如遇拆封于結總後庫吏添寫月日官判日朱标拆訖送衙查對循留環發俟拆銀日并發庫續登。
櫃吏既有日報。
庫吏又有并銀。
不惟司收者無所容其侵漁。
而各裡之頑良。
櫃銀之多寡。
了然可考。
或有緊項催解。
按簿即知。
不必計算于該承也。
△貯銀 縣堂之所以有庫者。
原為貯銀地也。
本應庫吏收掌但近來胥吏。
非複古之士流。
保無侵蝕。
與其既費而追。
莫若預防為得。
且堂間吏散。
人迹寥寥。
雖有一二更夫、不過虛應故事、四三營卒、尤為叵測可虞。
計惟明示以公家之帑。
無如姑效乎良賈之藏。
于署内擇其嚴密處所封貯俾親信守之非緊□解支不可輕動何也譬之施嫱在側好色者甯無動情正恐踰牆之摟終為非禮之玷蹈之則易悔之則難吾願主藏者為坐懷不亂之柳下生可也 ○解給 起運存留、雖有二項、大約以起運為急而存留俱系支給、尚為可緩、然存留中亦有起解之欵、又為緩中之急起運例解藩司、撥充兵饷、有按四季解者、有奉牌提始解者、宜審各處舊例若例系牌提。
而先行起解。
固屬急公。
但忽值牌提而征比不前。
猝無以應反為玩悞若例聽陸續起運。
拆封之後。
即宜盡數解司以省貯縣幹系。
至于存留内解欵或系某衙門關提、或例系何時應解、俱宜酌量而行、其本縣之支銷、亦有按季先給者、如驿逓之工料按月先給者如孤貧之口糧月終支給者、如監倉禁卒鋪司兵之工食因事支給者、如壇廟之祭祀、賓興之典禮、若夫官俸、須在季終役食又當歲暮領足總之錢糧夏秋二季、未經全完先盡起解。
不可盡支恐完納愆期支數已足而挂欠者則俱解項矣至于官役之過支預借斷不可開。
倘有他。
故皆印官賠。
補然而僚屬遇有意外急需下役亦多家道貧苦赒急憫貧。
仁宰之事。
又未可槩論也。
立解支庫簿 立解支兩截冊 比批簿 填解批 驗掣批 嚴小批 粘批收 嚴管解 支放緩急 △立解支庫簿 錢糧支解每年置一總冊前一頁、先開本年應征數目移寫某某月日拆銀若幹、遇有解支挨順月日開寫解某衙門某項銀若幹、一支某項某等銀若幹、以上共解支過銀若幹、現貯拆存銀若幹、解支一次扣算開寫一次拆封一次連前結總一次名曰解支庫簿此猶人家之日用底帳。
不用少也 △立解支兩截冊 庫簿雖立、各項解支欵目錯雜而寫、但知庫中有無存積、而起運之完欠。
支給之盈縮難以查考。
宜立上下兩截印冊一本前上半截先注本年原額應解某處若幹、将各解項挨注完後上半截。
又先注本年原額應給某項銀若幹多留空白若遇解支下半截陸續填批注給月日數目、批領已未掣取、【已未二字宜空、俟批己掣、填已字、批過限未掣填未字、若支項、先取領後給、可無未字之填矣】使下半截已解支之數與上半截應解支之數相符則于批領俱經掣取、項下印完訖二字、若未解支、則朗然白紙、一覽易見自無缺解濫給之弊矣【冊式附】 解支截冊式 解支截冊式 一應解 一解銀若幹 某衙門某項銀若幹兩 前件于某月某日批差【□□】某解赴前件【完者印完訖二字】某衙門交收 批回獲 解支截冊 一應給某項 銀若幹一給銀若幹 應季給有先列春夏秋冬四季前件某 于某【季月】某日領訖 字樣應月給者列十二個月字 取領附卷 樣各幹前件之下以便按
上開某櫃某吏某自某日至某日止經收某裡銀若幹、某裡銀若幹、于八月日拆訖、庫吏查前次拆單親填連前共拆銀若幹。
于後再寫年月印官判日畵押逓粘成卷、或付庫、或交宅、以便存查逐櫃照此拆寫、庶無遺錯、其低色短少各封朱筆封好、仍于收簿本戶名上點記俟拘補後将簿點銷訖銀封仍歸本日所拆數内。
○按各封含總正數若無短少尚有赢餘拆時本官不可分心别用分目别視奸胥但冷眼微窺稍有瑕隙。
在拆則手箝封角。
搓塊擲地在兌則指夾零銀。
輕丢入袖。
知合總自有赢餘。
官于正數之外。
未便深求也○晚閑不可拆封。
恐本官倦盹。
且燈下易于作弊。
【若所折銀封内低少無多免其拘補以示寬大】 △并簿 收放錢糧乃庫吏端司每日各櫃收銀、酉刻攢号時、庫書置簿二扇照櫃吏日報登填某日某櫃某裡收銀若幹、某裡收銀若幹連前共收銀若幹後開某月日二簿一樣上貼并銀庫簿循環二号某年月日立如遇拆封于結總後庫吏添寫月日官判日朱标拆訖送衙查對循留環發俟拆銀日并發庫續登。
櫃吏既有日報。
庫吏又有并銀。
不惟司收者無所容其侵漁。
而各裡之頑良。
櫃銀之多寡。
了然可考。
或有緊項催解。
按簿即知。
不必計算于該承也。
△貯銀 縣堂之所以有庫者。
原為貯銀地也。
本應庫吏收掌但近來胥吏。
非複古之士流。
保無侵蝕。
與其既費而追。
莫若預防為得。
且堂間吏散。
人迹寥寥。
雖有一二更夫、不過虛應故事、四三營卒、尤為叵測可虞。
計惟明示以公家之帑。
無如姑效乎良賈之藏。
于署内擇其嚴密處所封貯俾親信守之非緊□解支不可輕動何也譬之施嫱在側好色者甯無動情正恐踰牆之摟終為非禮之玷蹈之則易悔之則難吾願主藏者為坐懷不亂之柳下生可也 ○解給 起運存留、雖有二項、大約以起運為急而存留俱系支給、尚為可緩、然存留中亦有起解之欵、又為緩中之急起運例解藩司、撥充兵饷、有按四季解者、有奉牌提始解者、宜審各處舊例若例系牌提。
而先行起解。
固屬急公。
但忽值牌提而征比不前。
猝無以應反為玩悞若例聽陸續起運。
拆封之後。
即宜盡數解司以省貯縣幹系。
至于存留内解欵或系某衙門關提、或例系何時應解、俱宜酌量而行、其本縣之支銷、亦有按季先給者、如驿逓之工料按月先給者如孤貧之口糧月終支給者、如監倉禁卒鋪司兵之工食因事支給者、如壇廟之祭祀、賓興之典禮、若夫官俸、須在季終役食又當歲暮領足總之錢糧夏秋二季、未經全完先盡起解。
不可盡支恐完納愆期支數已足而挂欠者則俱解項矣至于官役之過支預借斷不可開。
倘有他。
故皆印官賠。
補然而僚屬遇有意外急需下役亦多家道貧苦赒急憫貧。
仁宰之事。
又未可槩論也。
立解支庫簿 立解支兩截冊 比批簿 填解批 驗掣批 嚴小批 粘批收 嚴管解 支放緩急 △立解支庫簿 錢糧支解每年置一總冊前一頁、先開本年應征數目移寫某某月日拆銀若幹、遇有解支挨順月日開寫解某衙門某項銀若幹、一支某項某等銀若幹、以上共解支過銀若幹、現貯拆存銀若幹、解支一次扣算開寫一次拆封一次連前結總一次名曰解支庫簿此猶人家之日用底帳。
不用少也 △立解支兩截冊 庫簿雖立、各項解支欵目錯雜而寫、但知庫中有無存積、而起運之完欠。
支給之盈縮難以查考。
宜立上下兩截印冊一本前上半截先注本年原額應解某處若幹、将各解項挨注完後上半截。
又先注本年原額應給某項銀若幹多留空白若遇解支下半截陸續填批注給月日數目、批領已未掣取、【已未二字宜空、俟批己掣、填已字、批過限未掣填未字、若支項、先取領後給、可無未字之填矣】使下半截已解支之數與上半截應解支之數相符則于批領俱經掣取、項下印完訖二字、若未解支、則朗然白紙、一覽易見自無缺解濫給之弊矣【冊式附】 解支截冊式 解支截冊式 一應解 一解銀若幹 某衙門某項銀若幹兩 前件于某月某日批差【□□】某解赴前件【完者印完訖二字】某衙門交收 批回獲 解支截冊 一應給某項 銀若幹一給銀若幹 應季給有先列春夏秋冬四季前件某 于某【季月】某日領訖 字樣應月給者列十二個月字 取領附卷 樣各幹前件之下以便按